ip地址轉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ip地址轉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閆觀濤寫的 Kong入門與實戰:基於Nginx和OpenResty的雲原生微服務網關 和(美)喬恩·埃里克森的 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賴裕昆所指導 張凱博的 基於機器學習之分散式阻斷攻擊偵測與分類之FPGA系統分析與實現 (2021),提出ip地址轉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分散式阻斷攻擊偵測、機器學習、FPGA加速、NetFPGA。

而第二篇論文南臺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林克默、林泓宏所指導 陳昰宇的 整合SCARA機械手臂及機器視覺於美妝粉餅自動化產線之可行性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機器視覺、OpenCV、自動化、機械手臂、SCARA的重點而找出了 ip地址轉換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p地址轉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Kong入門與實戰:基於Nginx和OpenResty的雲原生微服務網關

為了解決ip地址轉換的問題,作者閆觀濤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一本介紹雲原生微服務閘道Kong的入門與實戰的書,內容全面務實、由淺入深,幾乎涵蓋Kong相關的所有知識點。   全書共12章,包括Kong的基礎知識點概述、安裝和基本概念、管理運維、基本功能、配置詳解、Lua語言、日誌收集與分析、指標監控與報警、Kong的高#級進階、內置外掛程式與自訂外掛程式、高#級案例實戰。   本書配有大量的實戰示例,尤其是第12章的九大新穎場景案例,使讀者從理論到實戰學以致用。   本書適合軟體發展人員、測試人員、運維人員、安全人員、架構師、技術經理等IT資深人士閱讀。 閆觀濤,架構師,Kong專案貢獻者,擁有多年IT行業從業經驗,目前就職於

北森雲計算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雲原生分散式SaaS/PaaS系統的架構和研發,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第1章 基礎知識點概述 1 1.1 閘道 1 1.2 微服務 1 1.3 Nginx 2 1.4 OpenResty 3 1.5 Kong 5 1.6 Kong 的外掛程式 5 1.7 服務網格 7 1.8 小結 8 第2章 Kong 的安裝和基本概念 9 2.1 Kong 的安裝部署 9 2.1.1 環境介紹 10 2.1.2 直接安裝 10 2.1.3 容器安裝 10 2.1.4 Kubernetes 安裝 11 2.2 Kong 資料庫的安裝部署 11 2.2.1 

PostgreSQL 11 2.2.2 Cassandra 12 2.2.3 DB-less 12 2.3 Kong 基礎配置 15 2.4 Kong 的啟動和停止 16 2.5 Kong 的基礎物件 17 2.5.1 路由 18 2.5.2 服務 19 2.5.3 上游 20 2.5.4 目標 22 2.5.5 消費者 22 2.5.6 外掛程式 22 2.5.7 證書 24 2.5.8 SNI 24 2.5.9 物件之間的關係 24 2.6 小結 26 第3章 Kong 的管理運維 27 3.1 Konga 介紹 27 3.2 源碼安裝 28 3.2.1 安裝 Git 和 N0de.js

 28 3.2.2 安裝 Konga 28 3.2.3 配置 Konga 28 3.2.4 啟動 Konga 29 3.3 容器安裝 29 3.4 連接 Konga 與 Kong 30 3.5 Konga 模組與功能 31 3.5.1 首頁儀錶盤 32 3.5.2 集群節點信息 33 3.5.3 服務管理 34 3.5.4 路由管理 36 3.5.5 消費者管理 36 3.5.6 外掛程式管理 38 3.5.7 上游管理 39 3.5.8 目標節點管理 39 3.5.9 證書管理 40 3.5.10 用戶管理 41 3.5.11 快照管理 41 3.5.12 系統設置 42 3.6 All-I

n-One 43 3.7 小結 45 第4章 Kong 的基本功能 46 4.1 路由轉發 46 4.1.1 配置服務 46 4.1.2 配置路由 47 4.1.3 測試轉發請求 48 4.2 負載均衡 48 4.2.1 案例準備 49 4.2.2 配置服務 52 4.2.3 配置路由 53 4.2.4 配置上游 54 4.2.5 添加目標節點 55 4.2.6 驗證結果 56 4.3 灰度發佈 58 4.4 藍綠部署 60 4.5 正則路由 60 4.6 HTTPS 跳轉 61 4.7 混合模式 63 4.7.1 案例準備 63 4.7.2 部署網格集群 64 4.7.3 驗證網格集群 6

5 4.7.4 配置路由及限速 65 4.7.5 驗證 67 4.8 TCP 流代理 67 4.9 小結 70 第5章 Kong 的配置詳解 71 5.1 常規通用配置 71 5.2 Nginx 通用配置 72 5.2.1 代理 / 監聽類 72 5.2.2 工作進程類 74 5.2.3 請求類 74 5.2.4 SSL/TLS 類 75 5.2.5 真實 IP 類 75 5.2.6 其他類 76 5.3 指令注入配置 77 5.4 資料存儲配置 78 5.5 存儲緩存配置 80 5.6 DNS 解析配置 81 5.7 路由同步配置 82 5.8 Lua 綜合配置 83 5.9 混合模式配置

 83 5.10 小結 84 第6章 Lua 語言 85 6.1 簡介 85 6.2 環境 85 6.3 注釋 86 6.4 變數 86 6.5 資料類型 87 6.6 字串 87 6.7 運算子 88 6.7.1 算術運算子 88 6.7.2 關係運算子 89 6.7.3 邏輯運算子 89 6.7.4 連接運算子 89 6.8 控制語句 90 6.8.1 分支語句 90 6.8.2 迴圈語句 91 6.8.3 中斷語句 92 6.9 函數 93 6.9.1 可變參數 94 6.9.2 多值返回 94 6.9.3 具名引數 95 6.10 表 95 6.10.1 表的構造 95 6.10.2

 表的引用 97 6.10.3 表的反覆運算 97 6.10.4 表的操作 98 6.10.5 元表 99 6.10.6 類對象 100 6.11 模組 101 6.11.1 模組定義 101 6.11.2 載入函數 101 6.11.3 載入機制 102 6.12 小結 103 第7章 日誌收集與分析 104 7.1 日誌的分類與配置 104 7.1.1 訪問日誌的屬性 104 7.1.2 訪問日誌的配置 105 7.1.3 錯誤日誌的配置 106 7.2 ELK+Filebeat 的選擇 107 7.3 Filebeat 107 7.3.1 安裝 107 7.3.2 配置 107 7.3

.3 啟動 109 7.4 Elasticsearch 109 7.4.1 安裝 109 7.4.2 配置 109 7.4.3 啟動 110 7.5 Logstash 111 7.5.1 安裝 111 7.5.2 配置 111 7.5.3 啟動 111 7.6 Kibana 112 7.6.1 安裝 112 7.6.2 配置 112 7.6.3 啟動 112 7.6.4 應用 113 7.7 Elasticsearch 的輔助工具 116 7.8 小結 118 第8章 指標監控與報警 119 8.1 Kong 的監控指標 119 8.2 Prometheus 122 8.2.1 安裝 122

8.2.2 配置 122 8.2.3 啟動 123 8.2.4 驗證 123 8.3 Grafana 125 8.3.1 安裝 125 8.3.2 配置 125 8.3.3 啟動 125 8.4 監控指標的視覺化 126 8.5 監控指標的報警 129 8.5.1 郵件報警 129 8.5.2 企業微信報警 133 8.6 小結 135 第9章 高級進階 136 9.1 負載均衡的原理 136 9.1.1 基於 DNS 的負載均衡 136 9.1.2 基於環形等化器的負載均衡 137 9.2 健康檢測的原理 140 9.2.1 健康檢測的原理 140 9.2.2 健康檢測的類型 142 9

.3 集群機制的原理 143 9.3.1 單節點 Kong 144 9.3.2 多節點 Kong 集群 144 9.3.3 資料庫緩存 144 9.4 緩存管理 145 9.4.1 lua_shared_dict 145 9.4.2 lua-resty-lrucache 149 9.4.3 lua-resty-mlcache 150 9.5 計時器 155 9.5.1 ngx.timer.at 155 9.5.2 ngx.timer.every 156 9.5.3 參數控制和優化 157 9.6 進程管理 157 9.6.1 主 / 工作進程 158 9.6.2 單進程 158 9.6.3 輔

助進程 158 9.6.4 信號進程 159 9.6.5 特權代理進程 159 9.7 協程管理 159 9.7.1 ngx.thread.spawn 159 9.7.2 ngx.thread.wait 160 9.7.3 ngx.thread.kill 161 9.8 Kong 參數優化 161 9.8.1 驚群效應 161 9.8.2 參數優化 162 9.9 Kong 與 HTTP2 165 9.10 Kong 與 WebSocket 167 9.11 Kong 與 gRPC 171 9.12 Kong 與 LVS 173 9.12.1 基本概念 173 9.12.2 LVS 的三種模式

 175 9.12.3 LVS 負載均衡演算法 178 9.12.4 Keepalived+LVS+Kong實踐 179 9.13 Kong 與 Consul 184 9.13.1 整體框架結構圖 185 9.13.2 Kong+Consul 實踐 186 9.14 Kong 與 Kubernetes 192 9.14.1 基本概念 192 9.14.2 安裝 Kong Ingress Controller ..193 9.14.3 驗證 Kong Ingress Controller ..194 9.15 Kong 的安全 198 9.15.1 通過 3 層或者 4 層網路控制 ..198

9.15.2 Kong API 本地回環 199 9.16 火焰圖 199 9.16.1 概念 199 9.16.2 安裝火焰圖工具 200 9.16.3 生成火焰圖 201 9.17 小結 203 第10章 內置外掛程式 10.1 外掛程式分類 204 10.2 環境準備 204 10.3 身份驗證 207 10.3.1 基本驗證 207 10.3.2 金鑰身份驗證 211 10.3.3 HMAC 身份驗證 213 10.3.4 OAuth 2.0 216 10.4 安全防護 223 10.4.1 IP 限制 223 10.4.2 機器人檢測 224 10.4.3 CORS 227 10.

5 流量控制 228 10.5.1 請求大小限制 228 10.5.2 終止請求 230 10.6 無伺服器架構 232 10.6.1 AWS Lambda 232 10.6.2 Azure Functions 235 10.6.3 Serverless Functions 237 10.7 分析監控 240 10.7.1 Prometheus 240 10.7.2 Zipkin 242 10.8 資訊轉換器 244 10.8.1 請求轉換器 244 10.8.2 回應轉換器 246 10.8.3 Correlation ID 247 10.9 日誌記錄 249 10.9.1 UDP 日誌 2

49 10.9.2 HTTP 日誌 253 10.9.3 Kafka 日誌 255 10.9.4 MySQL 日誌 261 10.10 小結 264 第11章 自訂外掛程式 265 11.1 簡介 265 11.1.1 基本外掛程式 265 11.1.2 高#級外掛程式 266 11.2 原理 266 11.3 詳解 PDK 269 11.3.1 單個屬性 269 11.3.2 kong.client 270 11.3.3 kong.ctx 273 11.3.4 kong.ip 274 11.3.5 kong.log 275 11.3.6 kong.nginx 277 11.3.7 kong

.node 277 11.3.8 kong.request 278 11.3.9 kong.response 284 11.3.10 kong.router 288 11.3.11 kong.service 289 11.3.12 kong.service.request...290 11.3.13 kong.service.response ...296 11.3.14 kong.table 298 11.4 外掛程式開發 299 11.5 外掛程式測試的運行環境 299 11.6 外掛程式的製作與安裝 300 11.7 外掛程式測試與運行 302 11.8 外掛程式與 C 語言 304 1

1.9 外掛程式與 Go 語言 306 11.9.1 Go 安裝 306 11.9.2 開發流程 307 11.9.3 開發示例 308 11.10 小結 第12章 高#級案例實戰 312 12.1 案例 1:智能路由 312 12.1.1 外掛程式需求 313 12.1.2 外掛程式開發 313 12.1.3 外掛程式部署 315 12.1.4 外掛程式配置 316 12.1.5 外掛程式驗證 317 12.2 案例 2:動態限頻 317 12.2.1 外掛程式需求 318 12.2.2 外掛程式開發 319 12.2.3 外掛程式部署 325 12.2.4 外掛程式配置 325 12.2

.5 外掛程式驗證 327 12.3 案例 3:下載限流 327 12.3.1 外掛程式需求 328 12.3.2 外掛程式開發 328 12.3.3 外掛程式部署 329 12.3.4 外掛程式配置 329 12.3.5 外掛程式驗證 330 12.4 案例 4:流量鏡像 331 12.4.1 外掛程式需求 332 12.4.2 外掛程式開發 332 12.4.3 外掛程式部署 333 12.4.4 外掛程式配置 334 12.4.5 外掛程式驗證 334 12.5 案例 5:動態緩存 335 12.5.1 外掛程式需求 335 12.5.2 外掛程式開發 336 12.5.3 外掛程式部署

 339 12.5.4 外掛程式配置 340 12.5.5 外掛程式驗證 341 12.6 案例 6:IP 地址位置 342 12.6.1 外掛程式需求 342 12.6.2 外掛程式開發 343 12.6.3 外掛程式部署 345 12.6.4 外掛程式配置 345 12.6.5 外掛程式驗證 346 12.7 案例 7:合併靜態檔 347 12.7.1 外掛程式需求 347 12.7.2 外掛程式開發 348 12.7.3 外掛程式部署 350 12.7.4 外掛程式配置 351 12.7.5 外掛程式驗證 352 12.8 案例 8:WAF 352 12.8.1 外掛程式需求 353 1

2.8.2 外掛程式開發 353 12.8.3 外掛程式部署 358 12.8.4 外掛程式配置 359 12.8.5 外掛程式驗證 360 12.9 案例 9:跨資料中心 361 12.9.1 外掛程式需求 361 12.9.2 源碼調整 362 12.9.3 外掛程式開發 363 12.9.4 外掛程式部署 364 12.9.5 外掛程式配置 365 12.9.6 外掛程式驗證 365 12.10 小結 366 附錄 A Kong CLI 367 附錄 B Kong PDK 索引表 370

基於機器學習之分散式阻斷攻擊偵測與分類之FPGA系統分析與實現

為了解決ip地址轉換的問題,作者張凱博 這樣論述: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與分散式阻斷攻擊的日益猖獗,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偵測出攻擊的種類並做出對應的措施一直是網路安全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本論文對現有的分散式阻斷攻擊資料集以流量合成的手法進行資料擴增,以提供足夠的資料變異性訓練機器學習模型。提出"基於原始資訊"與"基於統計值"兩種特徵的機器學習模型,在攻擊分類上皆取得了良好的結果,並於 Xilinx Alveo U200 上實現具備處理 100Gbps 網路流量之分散式阻斷攻擊之偵測與分類神經網路 RTL 設計。最後進一步討論兩種模型於硬體實現的資源消耗與成本。

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

為了解決ip地址轉換的問題,作者(美)喬恩·埃里克森 這樣論述:

作為一本駭客破解方面的暢銷書和長銷書,《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完全從程式開發的角度講述駭客技術,雖然篇幅不長,但內容豐富,涉及了緩衝區、堆、棧溢出、格式化字串的編寫等編程知識,網路嗅探、埠掃描、拒絕服務攻擊等網路知識,以及資訊理論、密碼破譯、各種加密方法等密碼學方面的知識。 通過閱讀《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讀者可以瞭解駭客攻擊的精髓、各種駭客技術的作用原理,甚至利用並欣賞各種駭客技術,使自己的網路系統的安全性更高,軟體穩定性更好,問題解決方案更有創造性。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代碼示例都是在基於運行Linux系統的x86計算機上完成的,與本書配套的LiveCD(可從

非同步社區下載)提供了已配置好的Linux環境,鼓勵讀者在擁有類似結構的計算機上進行實踐。讀者將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並不斷實驗和嘗試新的技術,而這正是駭客所崇尚的精神。《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適合具有一定編程基礎且對駭客技術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Jon Erickson 受過正規的計算機科學教育,從5歲起就開始從事駭客和編程相關的事情。他經常在計算機安全會議上發言,並在世界各地培訓安全團隊。他當前在加利福尼亞北部擔任漏洞研究員和安全專家。 第1章 簡介 1 第2章 程式設計 5 2.1 程式設計的含義 5 2.2 偽代碼 6 2.3 控制

結構 7 2.3.1 If-Then-Else 7 2.3.2 While/Until迴圈 9 2.3.3 For迴圈 9 2.4 更多程式設計基本概念 10 2.4.1 變數 11 2.4.2 算術運算子 11 2.4.3 比較運算子 13 2.4.4 函數 15 2.5 動手練習 18 2.5.1 瞭解全域 19 2.5.2 x86處理器 22 2.5.3 組合語言 23 2.6 接著學習基礎知識 36 2.6.1 字串 36 2.6.2 signed、unsigned、long和short 40 2.6.3 指針 41 2.6.4 格式化字串 46 2.6.5 強制類型轉換 49 2.6

.6 命令列參數 56 2.6.7 變數作用域 60 2.7 記憶體分段 68 2.7.1 C語言中的記憶體分段 73 2.7.2 使用堆 75 2.7.3 對malloc()進行錯誤檢查 78 2.8 運用基礎知識構建程式 79 2.8.1 檔訪問 80 2.8.2 文件許可權 85 2.8.3 用戶ID 86 2.8.4 結構 94 2.8.5 函數指標 98 2.8.6 偽亂數 99 2.8.7 猜撲克遊戲 100 第3章 漏洞發掘 113 3.1 通用的漏洞發掘技術 115 3.2 緩衝區溢位 116 3.3 嘗試使用BASH 131 3.4 其他記憶體段中的溢出 147 3.4.1

 一種基本的基於堆的溢出 148 3.4.2 函數指標溢出 153 3.5 格式化字串 166 3.5.1 格式化參數 166 3.5.2 格式化參數漏洞 168 3.5.3 讀取任意記憶體位址的內容 170 3.5.4 向任意記憶體位址寫入 171 3.5.5 直接參數訪問 178 3.5.6 使用short寫入 181 3.5.7 使用.dtors 182 3.5.8 notesearch程式的另一個漏洞 187 3.5.9 重寫全域偏移表 189 第4章 網路 193 4.1 OSI模型 193 4.2 通訊端 195 4.2.1 通訊端函數 196 4.2.2 通訊端地址 198 4

.2.3 網路位元組順序 200 4.2.4 Internet位址轉換 200 4.2.5 一個簡單的伺服器示例 201 4.2.6 一個Web用戶端示例 204 4.2.7 一個微型Web伺服器 210 4.3 分析較低層的處理細節 214 4.3.1 資料連結層 215 4.3.2 網路層 216 4.3.3 傳輸層 218 4.4 網路嗅探 221 4.4.1 原始通訊端嗅探 223 4.4.2 libpcap嗅探器 225 4.4.3 對層進行解碼 227 4.4.4 活動嗅探 237 4.5 拒絕服務 250 4.5.1 SYN泛洪 250 4.5.2 死亡之ping 254 4.5

.3 淚滴攻擊 255 4.5.4 ping泛洪 255 4.5.5 放大攻擊 255 4.5.6 分散式DoS泛洪 256 4.6 TCP/IP劫持 256 4.6.1 RST劫持 257 4.6.2 持續劫持 262 4.7 埠掃描 262 4.7.1 秘密SYN掃描 263 4.7.2 FIN、X-mas和null掃描 263 4.7.3 欺騙誘餌 264 4.7.4 空閒掃描 264 4.7.5 主動防禦(shroud) 266 4.8 發動攻擊 272 4.8.1 利用GDB進行分析 273 4.8.2 投彈 275 4.8.3 將shellcode綁定到埠 278 第5章 she

llcode 281 5.1 對比組合語言和C語言 281 5.2 開始編寫shellcode 286 5.2.1 使用堆疊的組合語言指令 286 5.2.2 使用GDB進行分析 289 5.2.3 刪除null位元組 290 5.3 衍生shell的shellcode 295 5.3.1 特權問題 299 5.3.2 進一步縮短代碼 302 5.4 埠綁定shellcode 303 5.4.1 複製標準檔描述符 308 5.4.2 分支控制結構 310 5.5 反向連接shellcode 315 第6章 對策 320 6.1 用於檢測入侵的對策 320 6.2 系統守護程式 321 6.2

.1 信號簡介 322 6.2.2 tinyweb守護程式 325 6.3 攻擊工具 329 6.4 日誌檔 335 6.5 忽略明顯徵兆 337 6.5.1 分步進行 337 6.5.2 恢復原樣 342 6.5.3 子進程 348 6.6 高級偽裝 349 6.6.1 偽造記錄的IP位址 349 6.6.2 無日誌記錄的漏洞發掘 354 6.7 完整的基礎設施 357 6.8 偷運有效載荷 361 6.8.1 字串編碼 362 6.8.2 隱藏NOP雪橇的方式 365 6.9 緩衝區約束 366 6.10 加固對策 379 6.11 不可執行堆疊 380 6.11.1 ret2libc 3

80 6.11.2 進入system() 380 6.12 隨機排列的堆疊空間 382 6.12.1 用BASH和GDB進行研究 384 6.12.2 探測linux-gate 388 6.12.3 運用知識 391 6.12.4 第 一次嘗試 392 6.12.5 多次嘗試終獲成功 393 第7章 密碼學 396 7.1 資訊理論 397 7.1.1 絕對安全 397 7.1.2 一次性密碼簿 397 7.1.3 量子金鑰分發 397 7.1.4 計算安全性 398 7.2 演算法執行時間 399 7.3 對稱加密 400 7.4 非對稱加密 402 7.4.1 RSA 402 7.4.2

 Peter Shor的量子因數演算法 405 7.5 混合密碼 406 7.5.1 中間人攻擊 407 7.5.2 不同的SSH協定主機指紋 411 7.5.3 模糊指紋 414 7.6 密碼攻擊 419 7.6.1 字典攻擊 420 7.6.2 窮舉暴力攻擊 423 7.6.3 散列查閱資料表 424 7.6.4 密碼概率矩陣 425 7.7 無線802.11b加密 435 7.7.1 WEP 435 7.7.2 RC4流密碼 436 7.8 WEP攻擊 437 7.8.1 離線暴力攻擊 437 7.8.2 金鑰流重用 438 7.8.3 基於IV的解密字典表 439 7.8.4 IP重定

向 439 7.8.5 FMS攻擊 440 第8章 寫在最後 451

整合SCARA機械手臂及機器視覺於美妝粉餅自動化產線之可行性分析

為了解決ip地址轉換的問題,作者陳昰宇 這樣論述:

在美妝產業中粉餅的製作,需要將鋁皿放入模具中,再經填粉壓實後產出,所以需要自動化整列設備,協助將鋁皿放入模具。但是現在常見的設備利用震動盤進行整列入模,只能適配一兩種形狀的鋁皿,生產彈性較低。為了提升機台通用性,本論文合作廠商前期設計雛型系統以SCARA機械手臂,來自動拿取及放置不同形狀鋁皿於模具中。為了改善雛型系統的速度與精度,本論文進行視覺模組的自建與校正,降低視覺的誤差,以及分析機械手臂系統軟硬體所可能造成的誤差,並且提出改善或是補正之方法,作為後續機台修改之參考。我們新建的視覺軟體模組,藉由結合Basler工業相機控制以及Modbus/TCP通訊,能完成下列的鋁皿特徵辨識:(1)鋁皿

中心定位;(2)鋁皿角度分析;(3)鋁皿凹凸面辨識,並將辨識完成座標結果傳送到手臂控制器。此模組經測試能夠判別鋁皿位置與凹或凸面,且讓手臂只抓取正確物體。手臂準確而穩定的吸取鋁皿是放模成功的關鍵,經實驗過後機械手臂運作時的已知誤差來源有:(1)視覺轉換、定位誤差;(2)鋁皿製造公差;(3)工具校正以及組裝誤差;(4)放料時吸盤旋轉誤差(5)手臂追蹤到位誤差。而放料的模穴大小為26mm×26mm,鋁皿量測大小為22.58mm,所以最大容許放料誤差為1.71mm ((26mm - 22.58mm) / 2),我們估計(1)~(4)的誤差平均值與3倍標準差總和,推估最大放料誤差為2.98mm。若進行

吸盤工具座標校正以排除吸盤裝置偏移時,則預計放料誤差可降為1.68 mm,符合放料精度所需。進一步再多考量(5)的誤差,因為手臂對輸送帶的動態追蹤到位,在兼顧速度與精度下,到點精度範圍須設定為1mm,導致最終放料誤差為2.68 mm,代表仍有可能放料位置超出模具,但在實際操作時,這種極限狀況較少出現。其他影響鋁皿吸取、入模精度的因素,還包含壓力不足、氣壓管拉扯吸盤可動部分、吸嘴變形,所導致的不定的誤差來源,可能會導致手臂吸取或是放料時失誤。而在手臂的運作速度與加速度都調到最高,以及手臂追蹤到位運作精度設定在1mm範圍時,預估最高能在一分鐘完成71片鋁皿的吸取與入模置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