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android遊戲互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ios android遊戲互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紅慶寫的 Julia機器學習核心程式設計:人人可用的高性能科學計算 和李永華的 OCF技術原理及物聯網程序開發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App Store 政策嚴格,要在iOS 上玩Netflix 遊戲很「不方便」也說明:Netflix 要在App Store 上架遊戲,就必須繞過Apple 的規則。這意味著沒有辦法直接從Netflix 的應用程式中下載或玩遊戲。#趨勢,App Store,蘋果,android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黃紹華所指導 林軒立的 直播視訊研究與實作 (2016),提出ios android遊戲互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OAuth、直播、YouTube、C2C協定、攝影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研究所 林廷宜所指導 賴采秀的 智慧型行動裝置應用程式圖示之識認度與聯想力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行動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圖示、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視覺表現、識認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ios android遊戲互通的解答。

最後網站王者荣耀转区功能来了!iOS和安卓这个限制,终于消失了則補充:可是因为iOS与安卓之间的利益关系,iPhone和其它安卓手机的游戏账户内容是没办法互通的。就说王者荣耀吧,游戏账号内没啥值钱的东西还好,大不了重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os android遊戲互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Julia機器學習核心程式設計:人人可用的高性能科學計算

為了解決ios android遊戲互通的問題,作者朱紅慶 這樣論述:

本書以學會用好Julia語言進行軟體程式設計為目標。深入淺出地講解Julia語言的各項技術及實戰技能。全書共12章。   首先講解了Julia語言的基本概念、程式設計模式、變數、資料類型、函數、類型與分派、程式控制結構等Julia語言的基礎知識等;接著介紹了Julia的交互性與元程式設計、數值與科學計算、資料視覺化和影像處理、資料庫程式設計、Julia程式設計的核心內幕等Julia語言的核心運用技能等;在最後通過綜合案例詳細講解Julia在遊戲開發中和數據量化處理方面的應用。   全書不僅融入了作者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多年的使用心得,還提供了大量來自工作現場的實例,具有較強的實戰性和可操作性。

朱紅慶:副教授。中國電腦協會(CCF)會員、現任科技局“實用高新技術創研小組”初創及負責人,技術攻堅組長。主要從事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2012年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電子設計大賽,獲得科技創新三等獎。先後主講 “Java程式設計”“移動開發”等多門本科課程。   王鋒:中國科學院博士、碩士生導師、副教授。現主要從事電子技術、影像處理和資訊融合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點專案,主持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攻關項目一項(在研),現任河南工業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資訊工程系副教授。 第1章 深入理解JULI

A語言的生態系統 1 1.1 Julia為什麼與眾不同 1 1.2 Julia的應用領域 3 1.2.1 數據視覺化和繪圖 3 1.2.2 構建、部署或嵌入代碼 4 1.2.3 與數據互動 5 1.2.4 可擴展的機器學習 5 1.2.5 豐富的科學計算生態系統 6 1.2.6 並行和異構計算 6 1.3 安裝Julia軟體 7 1.3.1 在Ubuntu上安裝Julia 8 1.3.2 在Fedora /CentOS/RHEL等Linux發行版本上安裝Julia 9 1.3.3 在Windows上安裝Julia 9 1.3.4 在Mac上安裝Julia 12 1.3.5 從原始程式碼構建Ju

lia 12 1.3.6 瞭解Julia原始程式碼的目錄結構 13 1.4 Julia在資料科學中的重要性 13 1.5 使用REPL 15 1.5.1 在Julia中使用幫助 16 1.5.2 REPL中的圖表 19 1.6 使用Jupyter Notebook 19 1.7 使用Juno編寫Julia 24 1.8 包管理 26 1.8.1 使用Pkg.status()顯示包狀態 27 1.8.2 使用Pkg.add()添加包 28 1.8.3 安裝未註冊包 29 1.8.4 使用Pkg.update()更新包 30 1.8.5 METADATA 30 1.8.6 開發包 30 1.8.7

創建一個新的包 30 1.9 多重分派 31 1.10 LLVM和JIT 32 1.11 本章小結 33 第2章 使用JULIA進行快速程式設計 34 2.2.1 重溫程式設計範式 34 2.1.1 命令式程式設計範式 35 2.1.2 邏輯式程式設計範式 35 2.1.3 函數式程式設計範式 36 2.1.4 物件導向的程式設計範式 37 2.1.5 開始Julia REPL程式設計 38 2.2 Julia中的變數 39 2.2.1 命名約定 41 2.2.2 整數、位元、位元組和布林資料類型 42 2.3 Julia中的浮點數 44 2.4 浮點數的特殊函數 46 2.4.1 浮點數

操作 47 2.4.2 任意精度的計算 47 2.4.3 使用係數編寫運算式 48 2.5 Julia中的算術和邏輯運算 49 2.5.1 執行算數運算 49 2.5.2 執行按位運算 49 2.5.3 自更新運算子 50 2.5.4 運算子的優先順序 51 2.5.5 類型轉換(數位) 52 2.6 陣列和矩陣 52 2.6.1 Julia中的列表解析式 54 2.6.2 矩陣運算 56 2.6.3 多維陣列操作 59 2.6.4 疏鬆陣列 60 2.7 DataFrames 60 2.7.1 DataArray中的NA資料類型 60 2.7.2 表格 63 2.8 本章小結 64 第3章

JULIA函數 65 3.1 創建函數 65 3.2 函數參數 68 3.2.1 值傳遞和引用傳遞 69 3.2.2 分享傳遞 69 3.2.3 return關鍵字 69 3.3 參數類型 70 3.3.1 沒有參數 71 3.3.2 可變參數 71 3.3.3 可選參數 73 3.4 理解函數中變數的作用域 74 3.5 嵌套函數 77 3.6 匿名函數 79 3.7 多重分派 80 3.8 遞迴 84 3.9 內建函數 85 3.10 本章小結 93 第4章 JULIA資料類型 94 4.1 Julia類型系統 94 4.1.1 靜態類型語言與動態類型語言 95 4.1.2 整數類型

97 4.1.3 浮點類型 98 4.1.4 Char類型 98 4.1.5 字串類型 98 4.1.6 布林類型 99 4.2 類型轉換 99 4.3 用戶有定義資料類型和複合類型 105 4.4 內部構造器 107 4.5 模組和介面 110 4.5.1 將檔包含在模組中 112 4.5.2 模組檔路徑 113 4.6 模組預編譯 114 4.7 多重調度解釋 115 4.8 本章小結 118 第5章 JULIA迴圈結構 119 5.1 分支結構 119 5.1.1 簡單條件陳述式 120 5.1.2 if條件陳述式 121 5.1.3 迴圈結構 126 5.1.4 定義範圍 130 5

.2 異常處理 133 5.2.1 throw() 135 5.2.2 error() 138 5.2.3 try/catch/finally結構 139 5.3 Julia中的tasks 140 5.4 本章小結 142 第6章 JULIA互通性和元程式設計 143 6.1 與作業系統交互 143 6.1.1 檔案系統操作 144 6.1.2 I/O操作 148 6.1.3 例證 150 6.2 調用C和Python 151 6.2.1 從Julia調用C 151 6.2.2 從Julia調用Python 153 6.3 運算式和宏 155 6.4 元程式設計 159 6.5 內置宏 16

1 6.6 類型自省和反射能力 167 6.6.1 類型自省 167 6.6.2 反射能力 168 6.7 本章小結 169 第7章 用JULIA進行數值科學計算 170 7.1 資料處理 170 7.1.1 讀取文字檔 173 7.1.2 讀取CSV格式檔 176 7.1.3 使用DataFrames 179 7.1.4 NA 180 7.1.5 DataArray 182 7.1.6 DataFrame 183 7.2 線性代數與微分學 184 7.2.1 線性代數 184 7.2.2 微積分 186 7.3 統計 188 7.3.1 簡單統計 189 7.3.2 元程式設計 191 7

.3.3 使用DataFrames的基本統計資訊 192 7.3.4 使用Pandas 193 7.3.5 高級統計 194 7.4 優化 201 7.4.1 JuMP 201 7.4.2 Convex.jl 203 7.5 本章小結 205 第8章 JULIA資料視覺化程式設計 206 8.1 基本圖表 206 8.1.1 橫條圖 209 8.1.2 圓形圖 210 8.1.3 散點圖 212 8.1.4 長條圖 213 8.1.5 3D表面圖表 214 8.2 Vega庫 216 8.2.1 瀑布圖 219 8.2.2 Aster圖 220 8.2.3 等值線圖 221 8.2.4 面積

圖 222 8.2.5 箱線圖 223 8.2.6 帶狀圖 224 8.2.7 散點圖 225 8.2.8 文字雲 226 8.3 Gadfly庫 227 8.3.1 使用繪圖函數和Gadfly進行交互 227 8.3.2 使用Gadfly繪製資料塊 230 8.4 本章小結 233 第9章 JULIA資料庫程式設計 234 9.1 如何連接資料庫 234 9.2 關聯式資料庫 235 9.2.1 SQLite 236 9.2.2 MySQL 237 9.3 NoSQL資料庫 239 9.3.1 MongoDB 240 9.4 REST簡介 242 9.4.1 JSON簡介 243 9.4.

2 Web 框架 247 9.5 本章小結 252 第10章 JULIA的核心程式設計結構 253 10.1 Julia在後臺如何運行 253 10.1.1 Femtolisp 253 10.1.2 Julia核心API 254 10.2 提升性能 254 10.2.1 全域變數 254 10.2.2 輸入聲明 255 10.2.3 其他性能提升 257 10.3 標準庫 258 10.4 理解LLVM和JIT 261 10.5 平行計算 263 10.5.1 注意全域變數 265 10.5.2 並行運行迴圈 267 10.6 TCP通訊端和服務 269 10.7 創建包 271 10.7.

1 包命名指南 271 10.7.2 生成包 272 10.8 本章小結 273 第11章 創建WEB圖書商務網站 274 11.1 安裝Genie 274 11.2 使用Genie快速搭建伺服器 275 11.3 創建Genie應用程式專案 279 11.4 Genie的MVC結構 283 11.4.1 使用Controller 283 11.4.2 HTML視圖 286 11.4.3 使用佈局 288 11.4.4 渲染JSON 290 11.5 使用SearchLight模組訪問資料庫 293 11.5.1 設置資料庫連結 294 11.5.2 使用SearchLight遷移來管理資料

庫架構 295 11.5.3 創建圖書的資料庫表 295 11.5.4 編寫表遷移 296 11.5.5 運行遷移 297 11.6 定義模型 297 11.6.1 使用模型 299 11.6.2 自動載入資料庫配置 299 11.7 本章小結 302 第12章 JULIA機器學習框架 303 12.1 安裝Flux框架 303 12.2 模型構建基礎 304 12.2.1 簡單的模型 306 12.2.2 構建圖層 307 12.2.3 堆疊 309 12.2.4 層助手 310 12.3 迴圈模型 310 12.4 狀態模型 313 12.5 序列 314 12.6 梯度截斷 315 1

2.7 正則化 316 12.7.1 基本層 317 12.7.2 迴圈層 318 12.7.3 啟動功能 320 12.7.4 規範化和正規化 320 12.8 優化器 321 12.9 優化參考 323 12.10 機器學習訓練 323 12.10.1 損失函數 323 12.10.2 資料集 324 12.10.3 回檔 325 12.11 本章小結 325   本書針對零基礎和入門級讀者,用實例引導讀者深入學習,滿足其在基礎入門、擴展學習、職業技能、項目實戰4個方面的需求。本書深入淺出地講解Julia軟體在程式設計中的核心要點及實戰技能,系統學習後可以掌握Julia

語言基礎知識,提升在科學技術以及機器學習方面的程式設計能力,獲取優良的團隊協同技能和足夠的專案實戰經驗。 本書內容 全書分為12章。從最基礎的Julia軟體的安裝開始,系統地講解Julia語言的基本概念、程式設計模式、變數、資料類型、函數、程式控制結構等基礎知識;然後介紹Julia語言的交互性與元程式設計、數值與科學計算、資料視覺化和影像處理、資料庫程式設計、Julia程式設計的核心內幕等核心運用技能;最後詳細講解Julia在商務網站創建方面的應用,借助Julia框架可以輕鬆地完成商務網站的創建。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對Julia在專案開發中的應用擁有切身的體會,為日後進行軟體發展積累下專案

管理和實戰開發經驗。 全書不僅融入了作者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多年的使用心得,還提供了大量來自工作現場的實例,具有較強的實戰性和可操作性。系統學習後,可以使初學者、應屆畢業生快速成長為合格的初級程式師,通過實戰積累項目開發經驗和團隊合作技能,在未來的職場中獲取一個高的起點,並能迅速融入軟體發展團隊中。 本書特色 1.結構科學、自學更易 本書在內容組織和範例設計上都充分考慮到初學者的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無論你是否接觸過Julia語言,都能從本書中找到最佳起點。 2.視頻講解、細緻透徹 為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本書作者錄製了同步微視頻(類比培訓班模式),通過視頻學習除能輕鬆學會專業知識

外,還能獲取到作者的軟體發展經驗,使學習變得更輕鬆、有趣。 3.超多、實用、專業的範例和實戰專案 本書結合實際工作中的範例逐一講解Julia語言的各種知識和技術,並以兩個專案的實戰來總結本書內容,使讀者在實戰中掌握知識,輕鬆擁有專案開發經驗。 超值助學資源 本書配備了極為豐富、超值的助學資源庫,具體內容如下(見文後連結)。 (1)助學資源1:【本書配套學習】資源庫,提升讀者學習Julia語言的效率。 全書同步360餘節教學微視頻錄影(可掃描二維碼觀看),總時長為30學時。 (2)助學資源2:【職業成長】資源庫,突破讀者職業規劃和發展弊端與瓶頸。 程式師職業規劃手冊、軟體工程師技能手冊。

面試(筆試)資源庫:200道求職常見面試(筆試)真題與解析。 常見錯誤及解決方案、開發經驗及技巧大匯總。 200套求職簡歷範本、200套競聘範本、200套畢業答辯PPT範本。 (3)助學資源3:【Julia語言學習】資源庫,拓展學習本書的深度和廣度。 軟體發展模組資源庫。 專案開發資源庫。 程式設計水準測試系統。 電子書資源庫:Julia語言標準庫函數查詢手冊、Julia語言常用查詢手冊、Julia經典範例源碼解析、Julia程式師職業規劃、Julia程式師面試技巧、Julia常見錯誤及解決方案、Julia開發經驗及技巧大匯總等。 (4)助學資源4:線上課程(VIP會員),可免費學習Ju

lia、Java、JavaScript、C、Oracle、iOS、Android等30多種軟體或系統開發線上課程,共計500余學時。 讀者對象 沒有任何Julia語言基礎的初學者。 有一定的Julia程式設計基礎,沒有專案開發經驗的人員。 正在進行畢業設計的學生。 大專院校及培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 說明:書中部分省略了大家熟知的“語言”二字,如Julia、C、Python、Java等,在本書中代表Julia語言、C語言、Python語言和Java語言等。

ios android遊戲互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WWDC 2021 懶人包來啦~
這次的 iOS 15 有全新的功能現身!
iPadOS 15 則是可以看出蘋果對平板產品的重視
另外還有讓我驚豔又似曾相似的 macOS
來看看還有哪些亮點

【製作團隊】
企劃:莫娜
腳本:莫娜
攝影:靜香
剪輯:靜香
字幕:靜香
監製:蜜柑、宇恩、Cookie

✨✨✨加入獺友快充組:https://supr.link/zZE8x

🔥 熱門影片 🔥
蘋果發表會懶人包!新色 iPhone、新 iPad Pro、AirTag、iMac!Apple TV 4K 也更新了!
👉 https://supr.link/arwKp

iPad Air 4 與 iPad Pro 實際上手比較!螢幕、處理器、喇叭用起來真的有差嗎?
👉 https://supr.link/APDcF

iPad Pro (2020) 開箱!買了它就不用買 MacBook Air 了嗎?
👉 https://supr.link/01OOf

ROG Phone 5 Ultimate 開箱實測!18GB 記憶體是什麼概念?四款熱門遊戲玩起來順嗎?
👉 https://supr.link/WK912

沒人告訴我 拍剪 4K 影片這麼麻煩這麼花錢阿!理由與心情
👉 https://supr.link/1VY3G

※更多開箱影片 👉 https://supr.link/hEERu
※更多 iPhone 相關影片 👉 https://supr.link/AzR5u
※更多 Android 手機 👉 https://supr.link/0K9Co
※教學小技巧大公開 👉 https://supr.link/lfyZk
※熱門藍牙耳機這邊找 👉 https://supr.link/SdDPr

【訂閱電獺少女 YouTube】 https://supr.link/o3WBV
【追蹤電獺少女 Instagram】 https://supr.link/nYIMY
【按讚電獺少女 Facebook】 https://supr.link/VAZd6
【電獺少女官方網站】 https://supr.link/AKiW8

直播視訊研究與實作

為了解決ios android遊戲互通的問題,作者林軒立 這樣論述:

本論文將研究直播(Live Streaming)技術,最後並將本研究團隊所開發之C2C視訊串流系統與YouTube直播系統做整合互通,達到雙網合一,擴大使用者使用效益與意願。 C2C視訊串流系統為本研究團隊所設計,並整合IP-Cam.與Doorbell等裝置,達成客製化之視訊直播應用,YouTube為一視訊內容(Content)平台,最近並導入直播(Live Streaming)技術,並結合Webcam,讓使用者輕易成為線上主播,甚至進行商務行為。 C2C與YouTube系統各有其優缺點,本論文將研究與整合兩大系統互通,因此,本論文將深入研究C2C與RTMP(YouTube)協定

,並設計C2C/RTMP Converter,讓兩大系統能夠順利互通,實驗結果證實,本論文所設計之C2C/RTMP Converter可以達成兩大系統互通,此成果提高C2C被市場之接受度,同時也證實C2C系統在Live Streaming之效能優異。

OCF技術原理及物聯網程序開發指南

為了解決ios android遊戲互通的問題,作者李永華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物聯網的發展概述,主要介紹物聯網的產生、架構、技術及發展情況; OCF技術的基本原理,闡述OCF技術框架及核心功能; OCF資源模型,主要描述OCF的資源定義以及資源的操作、功能交互、消息傳遞方法; OCF的具體開發方法,包括基於Mac、Windows、Linux、Android和Arduino開發的方法,主要描述軟體工具、編譯方法、實例代碼和綜合實例。本書內容由淺入深,先系統後實踐,技術講解與實踐案例相結合,以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需求; 同時,本書附有實際開發的軟體實現代碼,供讀者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使用。 本書可以作為大學資訊與通信工程及相關領域的高年級本科生

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物聯網、OCF技術開發人員的技術參考書,還可以為物聯網方向的創客提供幫助。 李永華 現執教于北京郵電大學,擁有超過10年的嵌入式開發經驗,致力於物聯網和智慧硬體的研究開發工作。在教學中以興趣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以素質為基礎,提高自身教學水準;以科研為手段,促進教學理念轉變。通過資訊工程專業綜合改革,探索了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在研發及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實現200余個創新案例,並指導著一支物聯網開發團隊,曾在物聯網、開源硬體等技術領域進行了

多場學術報告,並且出版了《AllJoyn技術原理及物聯網程式開發指南》《Arduino實戰指南——遊戲開發、智慧硬體、人機交互、智慧家居與物聯網設計30例》《Arduino軟硬體協同設計實戰指南》等多部物聯網技術方面的著作。 第1章 物聯網技術概述 1.1物聯網基本架構 1.1.1物聯網的由來 1.1.2物聯網的結構 1.2物聯網相關技術 1.2.1接入技術 1.2.2基於網路的資訊管理技術 1.2.3物聯網語義 1.2.4M2M技術 1.3物聯網的發展 1.3.1兩化融合及互聯網+ 1.3.2物聯網聯盟 1.3.3OCF技術 1.4RESTful 1.4.1概述 1.4.

2實現 1.5Swagger 第2章 OCF技術基礎 2.1OCF術語和定義 2.2OCF技術簡介 2.3OCF標識與定址 2.4OCF資料類型 第3章 OCF的資源模型 3.1基本概念 3.2OCF資源 3.3資源屬性 3.4資源類型 3.4.1資源類型屬性 3.4.2資源類型定義 3.4.3多“rt”值資源 3.5設備類型及資源介面 3.5.1介面屬性 3.5.2介面方法 3.6資源結構 3.6.1資源關係 3.6.2集合 3.7協力廠商指定擴展 第4章 OCF資源的操作 4.1概述 4.2創建 4.3檢索 4.4更新 4.5刪除 4.6通知 第5章 網路連接及終端發現 5.1網路

連接架構 5.2IPv6網路層需求 5.3終端定義 5.4終端發現 5.5基於CoAP的終端發現 第6章 OCF的功能交互 6.1服務開通 6.2資源發現 6.2.1直接發現 6.2.2間接發現/基於資原始目錄 6.2.3廣播發現 6.2.4資源資訊發佈過程 6.2.5資源發現資訊 6.2.6使用“/oic/res”的資源發現 6.2.7基於資原始目錄的發現 6.3通知 6.4設備管理 6.5場景 6.6圖示 6.7內省 第7章 OCF中的消息傳遞 7.1CRUDN到CoAP的映射 7.1.1具有請求和回應的CoAP方法 7.1.2內容類別型 7.1.3CoAP回應代碼及塊傳輸 7.2Co

AP序列通過TCP 7.3CBOR中的負載編碼 第8章 OCF的應用實例 8.1OCF操作常式 8.2OCF交互場景與部署模型 8.3其他資源模型與OCF映射 8.3.1多資源模型 8.3.2支援多資源模型的OCF方法 8.3.3資源模型指示 8.3.4設定檔示例 第9章 RAML定義核心資源類型 9.1OCF集合 9.2設備配置 9.3平臺配置 9.4設備 9.5維護 9.6平臺 9.7ping 9.8可發現資源基準介面 9.9可發現資源的連結表介面 9.10場景(頂層) 9.11場景集合 9.12場景成員 9.13資原始目錄資源 9.14圖示 9.15內省資源 第10章 Swagge

r定義核心資源類型 10.1圖示 10.2內省資源 10.3OCF集合 10.4平臺配置 10.5設備配置 10.6設備 10.7維護 10.8平臺 10.9ping 10.10資原始目錄資源 10.11可發現資源 10.12場景 第11章 應用資源類型規範 11.1基準模型構造 11.1.1概述 11.1.2屬性定義 11.1.3示例資源定義 11.1.4可觀察的資源類型 11.1.5複合資源類型 11.1.6基礎資源 11.2資源類型定義概述 11.3應用資源類型舉例 第12章 OCF開發方法及案例 12.1基於Mac的開發方法 12.1.1Mac OSX環境下的編譯方法 12.1.2

APP實例 12.1.3實例代碼 12.2基於Windows的開發方法 12.2.1軟體工具的安裝 12.2.2Windows環境下的編譯方法 12.2.3APP實例 12.3基於Linux的開發方法 12.3.1軟體工具的安裝 12.3.2Linux環境下的編譯方法 12.3.3APP實例 12.3.4實例代碼 12.4基於Android的開發方法 12.4.1軟體工具的安裝 12.4.2Android環境下的編譯方法 12.4.3APP實例 12.4.4實例代碼 12.5基於Arduino的開發方法 12.5.1配置Arduino環境 12.5.2軟體工具的安裝 12.5.3程式編譯 12

.5.4實例代碼 12.6綜合實例 12.6.1Arduino實例 12.6.2Android實例 前言 近年來物聯網快速發展,各種標準、技術層出不窮,物聯網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國際資料公司預測,到2020年,全世界聯網裝置將超過2120億個,市值將達到萬億美元。技術多樣化發展的同時,也為物聯網互聯互通帶來隱患,業界制定統一標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2016年10月,OCF(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開放互聯基金會)成立,探索建立物聯網統一標準,真正開發一套通用的物聯網互聯架構,為物聯網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OCF由Linux基金會負責

運營,目前包括各種各樣的會員,涉及晶片、模組、產品、安全、家電、系統、集成等多方面的物聯網廠商,這種跨領域組成的OCF,有助於開發一套通用的物聯網互聯架構,為未來物聯網更加廣泛的應用提供了技術保障。 OCF最初的框架來源OIC和AllJoyn開源項目,採用Apache和BSD授權合約。無論是終端產品、應用、服務,通過OCF技術就可以互相通信。OCF是由開放、統一的框架和核心資源組成,讓開發者通過其軟體發展框架開發各種應用,以便使鄰近的系統、應用或設備得以互聯互通、控制及共用資源。OCF最終希望打造一個跨平臺、接入方式、程式設計語言的開放軟體架構,可以讓不同的設備(例如電視、路由器、冰箱、洗衣機

、智慧照明系統)和其他設備無縫地連接起來,並跨越iOS、Android、Windows、Linux或Mac等不同的作業系統。 本書以當前物聯網的發展為背景,總結OCF技術的原理及應用方法。從物聯網技術開發方法出發,系統地介紹如何利用OCF技術進行不同系統下的產品研發,繼而進行相應的應用。因此,本書面向未來的物聯網工業創新與發展,通過OCF軟體架構,緊緊跟隨技術的發展,為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提供創新型人才。同時,本書總結了實際科研中的應用技術,不僅包括處理能力較強的各種標準用戶端系統應用,也包括能力相對較弱的精簡型用戶端系統應用,希望對教育教學及工業界有所幫助,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本書的主要內

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物聯網的發展概述,主要介紹物聯網的產生、架構、技術及發展情況; OCF技術的基本原理,闡述OCF技術框架及核心功能; OCF資源模型,主要描述OCF的資源定義以及資源的操作、功能交互和消息傳遞方法; OCF的具體開發方法,包括基於Mac、Windows、Linux、Android和Arduino開發的方法,主要描述軟體工具、編譯方法、實例代碼和綜合實例。 本書的內容和素材主要來自OCF的官方網站。首先,本書是作者近幾年承擔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成果的總結,在此特別感謝林家儒教授的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導; 其次,本書是作者指導的研究生在物聯網和智慧硬體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總結,在

此特別感謝萬昊、譚揚、黃旭新、陳佳豐、王玥等同學的大力協助; 再次,OCF聯盟為本書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在此向聯盟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謝; 最後,父母妻兒在精神上給予我極大的支持與鼓勵,才使得此書得以問世,向他們表示感謝! 本書由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優先關注)、北京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專業建設模式研究(ADA15159)資助; 同時,本書也由北京郵電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專案(2017JY04)資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本書內容由淺入深,先系統後實踐,技術講解與實踐案例相結合,以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需求; 同時,本書附有實際開發的軟體實現代碼,供讀者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使用。本書可作為大學

資訊與通信工程及相關領域的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物聯網、OCF技術開發人員的技術參考書,還可以為物聯網方向的創客提供幫助。 本書主要由李永華編著。此外,李昕燁、陳河泉、李和禹、陳向梅、張秋彤、張國利也參與了部分內容的編寫。 由於作者的水準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之處,衷心地希望各位讀者多提寶貴意見及具體的整改措施,以便作者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李永華于北京郵電大學2018年4月

智慧型行動裝置應用程式圖示之識認度與聯想力研究

為了解決ios android遊戲互通的問題,作者賴采秀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行動通訊日漸普及,智慧型行動裝置與通訊產品成為主流,智慧型手機也在資訊發展迅速之處,成為消費者之必備品。而各種應用程式,更相對帶起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之設計風潮。介面透過應用程式圖示之呈現與引導,令使用者獲得所需的回饋與達到目的。圖示訊息之傳遞是否清楚,相對決定使用者操作之正確性,若圖示傳達意義不正確,則容易造成使用者操作不便與錯誤判斷,圖示之視覺呈現便顯得十分重要。本研究目的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點:(1)調查使用者對於市面上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圖示之識認度,分析並討論圖示之造形設計要素與圖示正確性;(2)透過視覺語言之呈現,探討並歸納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圖示所形成之造形設計要素與視覺表現方

法;(3)調查圖示與文字意義之間的聯想力。透過不同文字意義與圖示之間的關係,以圖示分類法與視覺語言歸納圖示之造形特色。本研究的實驗方式與過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識認度測試,為了提高使用者閱讀介面時的效率與正確性,採用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ing)首先針對市占率前兩大的iOS 6行動作業系統與Android 4.0行動作業系統所使用的應用程式圖示進行廣泛蒐集與篩選,共選出80個受測圖示做為測試。使用ISO 9186-1圖示理解測試(Comprehension Test)進行實驗,並以混淆矩陣分析法(Confusion Matrix)進行問卷結果分析,問卷統計完成後,針對部分圖

示進行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並根據訪談內容進行統計與分析。第二階段為圖示造形分析,透過第一階段識認度測試所得之結果,首先使用歸納法(Inductive Reasoning)將應用程式圖示樣本所代表的文字意義進行歸納與篩選,共選出31個文字意義樣本進行開放式問卷測試(Open-ended Questionnaires)。制定題目後,針對問卷結果進行分類與整理,並統計且歸納出造形重覆性最高與造形聯想力最快之圖示。最後綜合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實驗之結果,以此架構針對應用程式圖示與文字意義聯想力進行綜合分析與討論,並透過圖示分類法分析與歸納應用程式圖示其造

形設計要素與視覺表現。根據各研究階段結果可發現:(1)智慧型行動裝置應用程式圖示之識認度與混淆狀況;(2)圖示造形分析結果及設計師與學生之造形比較;(3)文字意義與圖示造形聯想力之互通性;(4)圖示分類法:應用程式圖示與文字意義之間的聯想力。透過此一研究可對相關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圖示更了解,並可作為後續研究與應用發展的視覺設計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