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 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hplc 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國祥寫的 中藥指紋學 和劉雪靜(主編)的 儀器分析實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衛生局辦理「HPLC儀器操作原理與應用」教育訓練 - 彰化縣 ...也說明:衛生局辦理「HPLC儀器操作原理與應用」教育訓練. 近幾年來食品添加物頻出問題,尤其近日所發生的食用油事件,導致民眾恐慌,不知每日所吃進肚子的食品是否安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化學系 張智煒所指導 李俊霆的 碳量子點表面官能基對其光學性質及染料標記之效果影響 (2021),提出hplc 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波法、碳量子點、螢光異硫氰酸鹽、超聲波震盪、C18管柱、表面官能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食品科學系研究所 呂英震所指導 林杏徽的 以台南三號黑豆製作天貝餅乾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天貝黑豆、餅乾、抗氧化、功效成分、品評的重點而找出了 hplc 原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化學分析實驗高效能液相層析技術則補充: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 利用高效能液相分析儀(HPLC)來分析糖精與胺基酸,並且學習如何操作高效能液相層析儀,以及了解 ... 二、實驗原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hplc 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藥指紋學

為了解決hplc 原理的問題,作者孫國祥 這樣論述:

《中藥指紋學》全書共14章,主要內容涉及中藥指紋學(第1章)、中藥指紋測試學(第2章)、中藥指紋資訊學(第3、4章)、中藥指紋質控學(第5~8章)、中藥指紋藥劑學(第9、10章)、中藥指紋藥動學(第11章)、中藥指紋藥代學(第12章)、中藥指紋譜效學(第13章)、中藥生物指紋學(第14章)。中藥指紋學是以現代分析技術、中藥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化學計量學和電腦科學等學科為依託,用系統性和整體性的方法研究中藥(植物藥)的物質基礎、作用機制、藥物動力學規律與相關製劑技術的嶄新學科。 《中藥指紋學》可作為中藥學、中藥分析、藥物分析、生物藥物分析等藥學、中藥學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及以上教材,也可供從

事藥物分析、藥物雜質分析、藥物一致性評價等相關工作的人員參考使用。 孫國祥 瀋陽藥科大學,教授、副院長,1987年于蘭州大學化學系畢業到瀋陽藥科大學一直從事分析化學教學和藥物分析科研工作。2003年6月于瀋陽藥科大學獲藥物分析學博士學位。現任瀋陽藥科大學藥物分析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核心技術-系統指紋定量法(SQFM)獲【中國百篇影響國內學術論文】,SQFM結合標準製劑控制模式能有效控制中藥品質。有10篇論文入選【中國精品期刊學術論文F5000】。2002至2006主持承擔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藥注射劑指紋圖譜專案: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指紋圖譜研究(8味藥複方)和清熱解毒注射液指紋圖

譜研究(12味藥複方)。在2006-2008年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網路為基礎的科學活動環境研究”重大研究計畫課題過程中,與全課題組共同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藥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網格化人工智慧平臺(包括HPLC,GC,HPCE,TLC,DNA,X-射線衍射、光譜指紋圖譜和中藥GAP等線上子系統)。自2007年主辦【中南藥學】中藥指紋圖譜專欄11年,發表專欄學術論文130餘篇。 從事:1.中藥指紋學及其資訊學研究;2.中藥定量指紋評價理論和規範方法研究;3.中藥一致性評價理論和評價方法研究;4.毛細管電泳優化方法及在藥物分析中應用研究;5.基於品質平衡、能量平衡和藥效平衡,用

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和定量指紋評價中藥品質一致性研究;6.中藥毒性藥味替換機理和可行性研究及中藥重金屬分析研究。   第1章  中藥指紋學1 1.1中藥指紋學概述1 1.2中藥指紋學與中藥現代化1 1.3中藥指紋學的發展歷程2 1.4中藥指紋學體系3 1.4.1中藥指紋測試學4 1.4.2中藥指紋質控學5 1.4.3中藥指紋藥劑學6 1.4.4中藥指紋藥動學6 1.4.5中藥指紋譜效學8 1.4.6中藥生物指紋學9 1.5中藥指紋圖譜資料庫的發展9 1.5.1第一階段  單機資料庫研究9 1.5.2第二階段  網路智慧化中藥指紋圖譜資料庫研究10 1.5.3第三階段  中藥

定量雲計算標準指紋規範資料庫研究10 參考文獻11 第2章  中藥指紋測試學13 2.1HPLC指紋圖譜13 2.1.1HPLC指紋圖譜基本特徵13 2.1.2HPLC指紋圖譜構建14 2.1.3HPLC指紋圖譜資料處理15 2.1.4HPLC指紋圖譜方法開發與應用15 2.1.5HPLC指紋圖譜面臨的問題16 2.2GC指紋圖譜16 2.2.1GC指紋圖譜基本理論16 2.2.2GC指紋圖譜應用17 2.2.3GC指紋圖譜應用前景18 2.3TLC指紋圖譜18 2.3.1TCL指紋圖譜的基本特徵18 2.3.2中藥指紋圖譜對薄層色譜法的要求19 2.3.3中藥TLC指紋圖譜研究與應用19

2.4HPCE指紋圖譜21 2.4.1HPCE的分離模式21 2.4.2HPCE的特點28 2.4.3分離條件的選擇29 2.5IR指紋圖譜32 2.5.1IR指紋圖譜原理32 2.5.2NIR指紋圖譜特點32 2.5.3IR指紋圖譜研究與應用33 2.6X射線指紋圖譜35 2.6.1X射線指紋圖譜基本原理35 2.6.2X射線衍射法的特點35 2.6.3應用實例36 2.7UV指紋圖譜37 2.7.1UV指紋圖譜基本原理37 2.7.2紫外指紋定量法(QUFM)概述38 2.7.3UVFP建立方法38 2.7.4應用實例39 2.8NMR指紋圖譜45 2.8.1NMR指紋圖譜基本原理45 2

.8.21H-NMR指紋圖譜法鑒定植物類中藥45 2.8.31H-NMR指紋圖譜特點46 2.8.4應用實例46 參考文獻48 第3章  中藥指紋資訊學51 3.1中藥指紋整體定性定量相似度理論51 3.1.1定性相似度理論51 3.1.2定量相似度理論52 3.1.3定性相似度與定量相似度比較54 3.2中藥全定性全定量質控體系56 3.2.1全定性相似度理論56 3.2.2全定量相似度及全定性全定量質控體系56 3.2.3評價體系應用原則58 3.2.4定性相似度和定量相似度關係58 3.2.5數值約比定理59 3.2.6全定性全定量質控體系全面控制銀杏葉提取物質量60 3.3系統指紋定

量法63 3.3.1系統指紋定量法的基本理論63 3.3.2系統指紋定量法評價牛黃解毒片品質64 3.3.3中藥多級系統指紋定量法(M-SQFM)67 3.3.4中藥品質金字塔和警示門69 3.4比率指紋定量法69 3.4.1比率指紋全定性全定量質控體系69 3.4.2比率全定性相似度理論70 3.4.3比率全定量相似度及全定性全定量比率法70 3.4.4系統比率指紋定量法(QRFM)72 3.4.5比率指紋圖譜定量法評價柏子養心丸品質74 3.4.6其他應用78 3.5線性指紋定量法78 3.5.1線性指紋定量法理論78 3.5.2線性指紋定量法分類79 3.5.3分解相似度80 3.5.4

線性指紋定量法評價苦參總堿品質80 3.5.5中藥比率指紋約比定理85 3.6中藥指紋超資訊數位化質控判據85 3.6.1中藥標準指紋圖譜特徵技術參數86 3.6.2中藥指紋定性相似度和定量相似度86 3.6.3中藥指紋相對統一化特徵判據87 3.6.4中藥指紋超資訊數位化參數88 3.7中藥指紋圖譜不確定度與可靠度理論90 3.7.1中藥標準指紋圖譜可靠度理論90 3.7.2單批中藥指紋圖譜可靠度理論91 參考文獻92 第4章  中藥指紋線上專家系統和評價軟體94 4.1中藥指紋定量相似度評價系統94 4.1.1軟體背景介紹94 4.1.2軟體功能介紹94 4.2中藥G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

統98 4.2.1中藥G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結構98 4.2.2中藥G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應用99 4.3中藥HPL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02 4.3.1中藥HPL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結構102 4.3.2中藥HPL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應用103 4.4中藥HPCE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06 4.4.1中藥HPCE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06 4.4.2中藥HPCE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組成107 4.4.3樣品預處理方法和毛細管電泳操作條件推薦109 4.4.4線上專家系統指導三七CEFP建立研究112 4.5中藥IR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13 4.5.1TCM-IRFP-ESG設計與

建立113 4.5.2TCM-IRFP-ESG知識庫構建113 4.5.3TCM-IRFP-ESG推薦系統構建113 4.5.4TCM-IRFP-ESG優化系統115 4.5.5TCM-IRFP-ESG評價系統構建116 4.5.6用IRFP-ESG指導射干IRFP建立116 4.6中藥X射線衍射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17 4.6.1TCM-XFP-ESG基本結構117 4.6.2TCM-XFP-ESG查詢系統和知識庫構建118 4.6.3TCM-XFP-ESG推薦系統118 4.6.4TCM-XFP-ESG優化系統118 4.6.5TCM-XFP-ESG評價系統119 4.6.6TCM-XF

P-ESG的研究應用119 4.7中藥GAP線上專家系統121 4.7.1TCM-GAP-ESG構建122 4.7.2TCM-GAP-ESG推薦系統122 4.7.3TCM-GAP-ESG優化系統123 4.7.4TCM-GAP-ESG評價系統125 4.7.5結論125 參考文獻125 第5章  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建立與應用127 5.1中藥標準製劑概念、來源、條件和復原校正128 5.1.1中藥標準製劑128 5.1.2中藥標準製劑的來源128 5.1.3中藥標準製劑基礎條件129 5.1.4中藥標準製劑的復原和0誤差校正129 5.1.5中藥標準製劑的特點130 5.1.6參比製劑1

31 5.1.7中藥標準製劑和參比製劑區別131 5.2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132 5.2.1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建立132 5.2.2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實現方式132 5.2.3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標準操作規程137 5.3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對中藥一致性評價的重要意義137 5.3.1中藥指紋圖譜基本控制模式137 5.3.2中藥標準製劑模式強調固化指紋成分含量比例139 5.3.3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對中藥一致性評價的重要意義139 5.4系統指紋定量法是中藥品質一致性評價體系的核心控制方法140 5.4.1系統指紋定量法的兩類實現方式140 5.4.2基於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系統

指紋定量法特徵141 5.5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應用142 5.5.1雙標定量指紋法建立六味地黃丸對照指紋圖譜動態技術標準研究142 5.5.2應用紫外光譜定量指紋圖譜尋找標準製劑研究151 參考文獻157 第6章  多元多維中藥指紋圖譜建立與評價159 6.1中藥多維指紋圖譜160 6.1.1多波長HPLC指紋圖譜160 6.1.2HPLC多維指紋圖譜174 6.1.3GC多維指紋圖譜176 6.2中藥多元指紋圖譜技術177 6.2.1HPLC-GC聯用指紋圖譜177 6.2.2HPLC-CE聯用指紋圖譜178 6.2.3HPLC-TLC聯用指紋圖譜178 6.2.4高效液相色譜-紫外光

譜(HPLC-UV)聯用指紋圖譜178 6.2.5薄層色譜-光譜聯用指紋圖譜178 6.2.6中藥IR-UV聯用指紋圖譜179 6.2.7紫外和紅外光譜指紋譜與燃燒熱譜聯合定量評價中藥品質184 6.3多元多維指紋圖譜的廣泛應用186 6.3.1化學全成分指紋圖譜186 6.3.2不同部位化學指紋圖譜186 6.3.3組分中藥指紋圖譜186 6.3.4多肽譜和蛋白譜186 參考文獻187 第7章  中藥統一化指紋與相對特徵指紋圖譜190 7.1中藥統一化指紋和相對統一化特徵判據190 7.1.1中藥統一化色譜指紋圖譜191 7.1.2中藥統一化指紋的定量轉化規則191 7.1.3統一化指紋數

位化評價理論191 7.2相對特徵指紋圖譜研究196 7.2.1相對特徵指紋圖譜196 7.2.2相對特徵指紋的定量轉化規則196 7.2.3相對特徵指紋統一變換規則197 7.2.4統一化指紋與相對特徵指紋關係197 7.2.5相對特徵指紋的定量方法197 7.3統一化指紋與相對特徵指紋特徵判據的應用198 7.3.1石斛夜光丸統一化HPLC指紋和相對統一化特徵判據199 7.3.2牛黃解毒丸統一化和相對特徵HPLC指紋圖譜202 7.3.3特徵指紋定量法和多標定量指紋法評價血府逐瘀丸品質214 參考文獻222 第8章  中藥指紋質控學223 8.1指紋定量法測定指紋歸屬度和藥效物質收率2

23 8.1.1指紋定量法原理223 8.1.2指紋定量法測定複方藥效物質工藝收率225 8.1.3應用實例225 8.2中藥數位化指紋圖譜質控230 8.2.1射干230 8.2.2連翹234 8.2.3金銀花239 8.2.4大青葉247 8.2.5梔子251 8.2.6甜瓜蒂259 8.2.7斑蝥264 8.2.8茵陳269 8.2.9刺五加275 8.2.10黃芩278 8.2.11知母281 8.2.12柴胡287 8.2.13三七291 8.2.14苦參295 8.2.15中國林蛙卵油305 8.3中藥製劑數位化指紋圖譜315 8.3.1複方丹參滴丸315 8.3.2射干抗病毒注射

液324 8.3.3複方甘草片327 8.3.4柏子養心丸332 參考文獻346 第9章  中藥溶出指紋學347 9.1中藥溶出度測定概況347 9.1.1溶出度測定原理348 9.1.2中藥製劑溶出度影響因素348 9.1.3中藥製劑溶出度測定方法349 9.1.4溶出在中藥製劑中應用349 9.2中藥全成分體外溶出度測定方法350 9.2.1紫外全指紋溶出度測定原理351 9.2.2實驗方法選擇351 9.2.3檢測方法選擇352 9.2.4資料分析處理353 9.3應用實例354 9.3.1材料與方法354 9.3.2結果與討論355 參考文獻358 第10章  中藥組方智能預測36

1 10.1中藥組方指紋研究思路361 10.1.1中藥組方指紋圖譜研究意義361 10.1.2中藥組方指紋圖譜研究目標362 10.1.3組方指紋圖譜研究方法365 10.2中藥組方指紋圖譜智慧預測複方品質370 10.2.1牛黃解毒丸指紋圖譜和組方定量譜371 10.2.2組方譜代替複方和智慧預測新模式375 參考文獻380 第11章  中藥指紋藥動學383 11.1中藥藥動學概述383 11.1.1中藥藥動學發展歷程383 11.1.2中藥指紋藥動學發展歷程383 11.1.3中藥藥動學研究方法384 11.1.4藥動學常用模型擬合軟體385 11.1.5單一指標成分藥動學385 11

.2中藥指紋藥動學研究386 11.2.1多指標成分藥動學386 11.2.2血液指紋藥動學388 11.2.3中藥多成分整合藥代動力學398 11.2.4中藥藥動學總量統計矩法400 11.2.5中藥多成分體系譜動學403 11.2.6多組分多維向量歸一的“總量”藥動學403 11.3中藥指紋藥動學的應用404 11.3.1指導中藥複方配伍研究404 11.3.2評價中草藥安全性405 11.3.3藥效物質基礎研究405 參考文獻406 第12章  中藥指紋代謝組學409 12.1中藥代謝組學概述409 12.1.1代謝組學簡介409 12.1.2中藥代謝組學研究思路410 12.2中藥指

紋代謝組學研究方法410 12.2.1檢測平臺411 12.2.2資料處理平臺412 12.3中藥指紋代謝組學的應用414 12.3.1中藥品質評價414 12.3.2中藥藥效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研究418 12.3.3中藥毒性和安全性研究423 參考文獻430 第13章  中藥指紋譜效學433 13.1中藥指紋譜效學概述433 13.1.1指紋圖譜建立與評價434 13.1.2藥效學評價434 13.1.3譜效學模型的建立435 13.1.4中藥指紋譜效學研究意義436 13.2中藥指紋譜效學研究方法436 13.2.1中藥指紋抗氧化譜效關係436 13.2.2中藥指紋抗炎抗菌譜效關係442

13.2.3中藥指紋抗腫瘤譜效關係444 13.2.4中藥其他譜效關係445 13.3中藥指紋譜效學應用449 13.3.1藥效物質基礎研究449 13.3.2中藥毒性物質研究451 13.3.3組分配伍研究451 13.3.4炮製機制研究452 13.3.5工藝優化研究452 參考文獻453 第14章  中藥生物指紋學458 14.1中藥生物指紋學概述458 14.2中藥DNA指紋譜與結構基因組學459 14.2.1研究方法459 14.2.2應用463 14.3中藥生物活性指紋譜467 14.3.1中藥生物活性指紋譜概述467 14.3.2研究方法468 14.3.3應用470 參考文

獻471 我于1998年攻讀瀋陽藥科大學藥物分析學博士學位時開始關注中藥領域科研,期間從選擇複方甘草片作為毛細管電泳研究用樣品開始,逐漸把科研全部轉移到中藥品質控制方面。2002年3月我有幸承擔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藥注射劑指紋圖譜項目: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和清熱解毒注射液指紋圖譜研究”,從此我的科研方向就定位於中藥指紋圖譜研究,成為我國第一批參與中藥指紋圖譜國家攻關的科技工作者。200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支持“中藥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研究90612002”,這更堅定了我走中藥指紋學研究之路的決心。 2007年應邀在《中南藥學》第1期舉辦“中藥指紋圖譜專欄”(在這

一專欄持續12年發表140餘篇學術論文,給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科研平臺並與《中南藥學》雜誌共同成長),開篇提出“中藥指紋圖譜學體系構建(TCM Fingerprintothology Construction)”,2008年應《色譜》邀請發表“中藥指紋圖譜學體系在中藥創制中的作用”。因讀者對“中藥指紋圖譜學”概念提出質疑,此後接受意見把“圖譜”二字刪除,於是誕生“中藥指紋學”。中國是最早利用指紋簽名的國家,但指紋學並未誕生於中國,其核心技術均在國外。以史為鑒,在國際上我們最早提出中藥指紋學(TCM Fingerprintothology)並開展廣泛深入研究(按英文構詞法構造了fingerprin

tothology)。在2007年之後,我們一直想把“中藥指紋學”成書出版,但12年裡一直沒能實現,回想原因還是科研管理效率不高。當中國把中醫藥作為國家戰略的時刻,當中藥品質一致性評價的號角即將奏響之際,我們適時推出《中藥指紋學》一書供中藥相關科研或教學參考。本書也可作為高年級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專業教材。 回想這一思想體系產生原因就是在2000~2012年間瀋陽藥科大學提供了寬鬆的學術環境,沒有過分指標化追求SCI英文論文。這給了我自由學術發展的空間和時間,不急躁追求成果、能夠安心地思考問題。中藥定量指紋核心技術和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都是這段時間深入思索而得。可以預見我國中藥一致性評價會歷史

性地選擇這些方法,尤其系統指紋定量法(SQFM,獲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都是當初未曾預料到的。很榮幸能夠帶領中國第一個主組分為中藥組分製劑——複方甘草片(289品種之一)開展品質一致性評價工作。 本書得以出版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專案“鐵霜替朱砂消除朱砂安神丸毒性的量-效-毒關係原理研究(81573586)”的資助,感謝瀋陽藥科大學所提供的優秀平臺和各位同仁及本溪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支持,並感謝課題組研究生(其中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分別由儲甜甜、蘭麗麗、高倩楠、李瓊、邢秀、李瓊、閆慧、章越和邢秀整理;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

十三章、第十四章分別由閆慧、王欣、戴婷婷、章越、王翌超整理和編寫)與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侯志飛副教授對此付出的艱辛勞動,同時感謝化學工業出版社給予的支持、信任和鼓勵。謝謝你們的大力支持得以促成本書正式出版。 由於時間和精力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孫國祥 瀋陽藥科大學 2019年1月31日  

碳量子點表面官能基對其光學性質及染料標記之效果影響

為了解決hplc 原理的問題,作者李俊霆 這樣論述:

為探討碳量子點表面官能基對FITC標記效果之影響。本篇研究我們以檸檬酸及乙二胺為原料(莫爾數比為1:2.72),利用微波法製備碳量子點(C-dots (α)),並將其與FITC結合(FITC@ C-dots (α))。為確認FITC@C-dots (α)上是否成功標記FITC,我們對FITC@ C-dots (α)進行穩態光譜及時間解析螢光非等向性的量測。與C-dots (α)相較,FITC@C-dots (α)的穩態吸收與螢光光譜均可明顯看到FITC之訊號。而在時間解析螢光非等向性的量測中,除了原本C-dots (α)轉動所造成的衰減以外,我們也觀測到由於FITC局部擺動所造成的衰減 (τ

=0.15ns)。上述結果皆表明FITC已成功標記上碳量子點。 文獻指出FITC得以標記於碳量子點,主要是利用FITC的-S=C=N鍵與碳量子點表面的NH2官能基相互結合形成共價鍵。因此在合成時所使用之乙二胺比例將會對FITC的標記效果有極大影響。在本實驗中,我們藉由改變乙二胺用量,製備出一系列具有不同氮含量之碳量子點並比較其螢光性質及被FITC標記之能力。發現當原料中檸檬酸及乙二胺莫爾數比為1:1時,所合成出之碳量子點(C-dots(β)),具有最高之螢光量子產率。但與C-dots (α)相較,則較不容易被FITC標記。我們也發現碳量子點經過長時間存放或藉由外在的物理或化學處理導致其氧

化後,表面的-NH2官能基會明顯減少,進而降低FITC對其之標記效果。研究中我們也嘗試以C18反相管柱進一步的純化被FITC標記之C-dots(α) (FITC@C-dots(α))。結果顯示,在C-dots(α)中,有部分的碳量子點無法有效的被FITC標記,而會較快被沖提出管柱。而純化後之FITC@C-dots(α)其離子感測能力和未純化之樣品相較明顯獲得提升。上述結果除了增進我們對於碳量子點及碳量子點-FITC複合物性質之了解外,也能進一步的應用於其他碳量子點-染料複合體之製備與純化方法設計,相信此研究將會對於以碳量子點為主體設計之分子或離子感測材料設計有所助益。

儀器分析實驗

為了解決hplc 原理的問題,作者劉雪靜(主編) 這樣論述:

《儀器分析實驗》共十八章,每章包括儀器基本原理、儀器組成與結構、實驗部分和知識拓展等內容。每類分析儀器分別安排了有代表性的實驗,每個實驗反映了該類儀器的重要功能或重要應用,在實驗內容方面,既保留了成熟的典型實驗,又增加了國家標準和環境監測中涉及的實驗,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結合實際應用要求,在知識拓展中介紹了各種儀器分析方法的發展歷程、儀器的維護及配件的選擇、實驗方法的選擇等內容。全書共47個基本實驗、3個設計性實驗,通過基本實驗到設計性實驗兩個層次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及創新能力。 《儀器分析實驗》可作為化學、化工、材料、環境科學、生命科學、食品、農業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

關人員參考使用。

以台南三號黑豆製作天貝餅乾之探討

為了解決hplc 原理的問題,作者林杏徽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台南三號黑豆以寡孢根黴菌(Rhizopus oligosporus)進行發酵,再進行添加 0%、10%、20%、30% 製作天貝餅乾。以不同包裝材質進行不同天數下常溫環境儲存,分析其各製備儲存之各階段的水分、功效成分、抗氧化能力、過氧化價、微量元素、色澤分析、蛋白質與感官品評。其結果發現,水分測定,以夾鏈袋水活性最高,達到 0.55,但還在其理論之食品最穩定範圍 0.25 到 0.8 之中。天貝餅乾之功效成分分析,功效成分值會隨烘烤過天貝黑豆添加量成正比。天貝餅乾之抗氧化分析,實驗結果顯示,樣品之抗氧化能力會隨烘烤過天貝黑豆添加量呈正相關。過氧化價分析,實驗結果顯示了夾鏈袋最不具有

保護力,實驗結果發現,過氧化價與添加烘烤過天貝黑豆量呈現負相關。粗蛋白質分析,天貝黑豆值最高,可能是發酵時微生物生長,導致蛋白質含量的增加所致。微量元素分析,實驗結果表明,餅乾添加烘烤過天貝黑豆,確實可以增加一些微量元素,尤其是 Zn 與 Mg 為目前大家所關注的元素之一。色澤分析,同添加量之天貝餅乾第0天與儲存後天貝餅乾以標準偏差計算,可以發現 20% 與 30% 夾鏈袋的標準偏差皆低於 0% 夾鏈袋的標準偏差,表示其烘烤過天貝黑豆的添加增多,可能較不會因儲存後而改變其色澤。感官品評,由嘉義大學食科系一年級學生,共 45 人,進行九分制喜好評分法,品評結果以 10% 天貝餅乾,最受品評者的歡

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