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x圖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吳盈君所指導 廖芳琪的 青紅皂白—郭柏川旅日時期油畫作品保存維護研究 (2021),提出edx圖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郭柏川、油畫、劣化、金屬皂、X射線攝影、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維護處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應用化學系 吳景雲所指導 陳威廷的 以咔唑雙吡啶與對苯二甲酸製備鋅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合成、結構鑑定與感測行為 (2020),提出因為有 金屬有機框架、有機小分子感測、陽離子感測的重點而找出了 edx圖譜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edx圖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青紅皂白—郭柏川旅日時期油畫作品保存維護研究

為了解決edx圖譜的問題,作者廖芳琪 這樣論述:

2018年一系列郭柏川的早期繪畫進行了首次的維護工作,局部的表面上佈滿灰白色的附著物,起先誤以為是近百年的濕氣使得畫作受潮生黴,但在水及酒精的測試後無法將其清除,放大檢視後發現表面並無黴菌的菌絲或絨毛之典型特徵,而是有如粉末顆粒般的小結晶。透過顯微鏡取樣檢視、試紙檢測、X射線攝影與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SEM-EDX)等,逐步比對探究,發現該劣化狀況與「金屬皂」(Metal Soap)的情況極為相似。 因此本研究將藉由郭柏川旅日時期的繪畫風格與當時可能使用的顏料作為首要探討,以其師長、同時期留日的臺籍畫家所留下的相關文獻為輔助,

並將資料與畫作檢測所得之結果進行比對,試著確認當時可能使用的顏料及造成該劣化狀況之成因,並透過畫家在日本入學前、入學後在繪畫上的創作手法、用色轉變,來看郭柏川的早期繪畫風格。最後再依照畫作上顏料的元素成分與金屬皂的特性,找出適切的保存維護方針。

以咔唑雙吡啶與對苯二甲酸製備鋅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合成、結構鑑定與感測行為

為了解決edx圖譜的問題,作者陳威廷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透過鈴木偶聯反應(Suzuki-coupling)合成出兩個咔唑雙吡啶有機配體,分別為3,6-bis(pyridin-4-yl)-9H-carbazole (bphc)與9-n-propyl-3,6-bis(pyridin-4-yl) -9H-carbazole (bppc)。以之與硝酸鋅及對苯二甲酸(1,4-H2bdc)和2,5-二羥基對苯二甲酸((OH)2-1,4-H2bdc)經溶劑熱合成法製備出四個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分別為[Zn(1,4-bdc)(bppc)]‧DMF (1)、[Zn(1,4-bdc)(bphc)]‧DMF (2)、[Zn(1,4-bdc)(bphc

)]‧2H2O (3)、[Zn((OH)2-1,4-bdc)(bphc)] (4)。化合物 1、2、4皆為具有二重互穿的二維結構,化合物3是具有四重互穿的三維結構。 陽離子感測實驗中,化合物1與化合物3之水懸浮液對Fe3+離子均有極佳的專一性以及淬熄率,另外化合物3之DMF懸浮液具有高螢光性,用於感測Cu2+、Al3+、Cr3+、Fe3+離子有不同程度的螢光淬熄表現,對三價金屬離子之滴定感測實驗中表現出了兩階段的感測行為。化合物4只具有微弱的螢光,但透過螢光增強效果能選擇性檢測溶液中的Al3+離子。干擾實驗以及偵測極限量測證實化合物1、3、4有良好的選擇性離子感測表現以及低偵測濃度,顯示

化合物1、3、4可做為良好的離子螢光感測材料。 酚類以及胺類等有機小分子感測實驗中,化合物1之水懸浮液對酚類和胺類化合物感測並無明顯的淬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3之DMF懸浮液對於對苯 二胺有良好的感測專一性,能夠從鄰位、間位、對位的苯二胺中選擇性的檢測出對苯二胺,且具有良好的靈敏度及偵測極限,顯示化合物3可做為良好的對苯二胺感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