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廢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cod廢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東光(主編)寫的 絮凝劑配方與製備 和盧少勇等的 黑臭水體治理技術及典型案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廢水專用環保型COD專用降解劑- KS - 凱盛(中國服務或其他)也說明:廢水 專用環保型COD專用降解劑KS - 凱盛產品中國製造, 中國服務或其他. 主要成分: 無機聚合物氧化物、有機物分解劑等。 簡稱: COD 降解劑適用範圍: 適用於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出版社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系所 黃志彬所指導 何心平的 應用催化氧化型活性碳結合臭氧處理乙氧基胺水溶液 (2021),提出cod廢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催化臭氧化、釕觸媒、有機廢水、觸媒活性、活性碳。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王清海所指導 蔡家楨的 通過層狀材料修飾電極提高鹽水電解的選擇性 (2021),提出因為有 海水電化學產氫、表面化學、活性氧物質、綠色化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cod廢水的解答。

最後網站電廠脫硫廢水處理如何去除COD - 優幫助則補充:1樓:. k稀土來工業廢水一般都是高氨氮啊. 源,你的cod高到什麼程度啊?稀土廢水的主要汙染物是氯化物、氨氮、硫酸根、氯離子、放射性元素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od廢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絮凝劑配方與製備

為了解決cod廢水的問題,作者李東光(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收集整理了190種無機凝聚劑、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相關配方與製備技術,內容包括原料配比、製備方法、產品應用、產品特性等。 本書適合從事絮凝劑生產、研發、應用的人員使用,也可供精細化工、環境等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應用催化氧化型活性碳結合臭氧處理乙氧基胺水溶液

為了解決cod廢水的問題,作者何心平 這樣論述:

在過去工業有機廢水因佔地限制,無法使用生物處理系統而採用高級氧化程序進行處理,然而高級氧化程序如芬頓法具有高加藥成本、高污泥量等缺點。而異相催化臭氧化程序(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 process, HCOP)為一種新穎的的處理程序,FeOOH、MnO2等常用的HCOP觸媒具有低加藥成本、無污泥等優點。然而這些觸媒亦具有低臭氧利用率和低降解能力等缺點。故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一種負載釕複合金屬之催化氧化型活性碳 (catalytic oxidative activated carbon, COAC)之新興材料搭配HCOP,降解處理乙氧基胺(amine e

thoxylate, AE)溶液,其中釕做為主要催化成分經臭氧氧化可形成高氧化態之RuO_4^(2-), RuO_4^-。此現象稱為”氧化溶解”(oxidative dissolution)。本研究首先探討COAC之物化特性;第二部份研究以活性碳和COAC進行十批次HCOP實驗,探討負載之金屬氧化物之氧化能力;第三部分則探討四個操作因子下如pH (5-11)、溫度(25-80°C)、批次反應時間(30-60 min)和臭氧質量流率(2-2.8 g/hr)等處理AE溶液 ([COD]0= 2518 mg/L),對降解COD以及COAC上釕氧化溶解之影響,並進一步進行10至15批次HCOP對COA

C添加量和水樣體積比例對活性影響之探討;最後評估COAC之穩定性,並將最適條件應用於實廠進行個案先導試驗。COAC為含有釕等三種活性金屬氧化物之活性碳,而釕含量為0.0062% (w/w),經元素線面掃描成像發現釕氧化物均勻批覆於COAC表面。為了比較COAC進行HCOP和既有的高級氧化程序處理AE之降解能力,以單純臭氧化(single ozonation process, SOP,)、Fenton處理AE作為控制組,研究發現SOP之COD去除速率較低 (60分鐘僅達到18%);COAC吸附與COAC進行HCOP處理AE之COD變化趨勢將近一致,於10分鐘便達到89%之COD去除率。為了進一步

釐清COAC進行HCOP之效能,以COAC和活性碳分別搭配HCOP進行10批次重複實驗,發現COAC第10批次反應COD去除率仍有87%,而活性碳第10批次COD去除率僅53%。在操作因子對COAC活性影響的研究部分,發現較高pH (pH 9以上)或較高溫度(80°C)時,COAC進行HCOP之整體效果越好。此研究以5批次重複實驗的平均COD去除率(CODr, avg)及每批次平均COD衰退率(CODr, decay)作為比較基準,比較 pH 5和pH 11 (溫度均為25°C)兩實驗組,pH 11的CODr, decay僅為1.3% (釕溶出量為4.76 μg/L),pH 5 卻高達6% (

無釕溶出現象);另比較溫度25°C(無釕溶出現象)和80°C (釕溶出量為4.12 μg/L)兩組(pH均為5),也發現後者也較前者有較好的CODr, avg和較低的CODr, decay。故推測在鹼性及高溫下釕溶解量較高,且與降解能力呈正相關。根據本研究討論之條件範圍,操作參數對整體CODr, decay的影響能力由大至小依序為pH > 溫度 > 臭氧質量流率 ≈ 反應時間。經由上述研究得到最適化之操作參數(分別為pH 11、批次反應時間60 min、溫度80°C、臭氧質量流率2.8 g/hr)實驗得到最高的CODr, avg為 89%和最低的CODr, avg 0.27%,而COAC佔總反

應體積比約為19% (v/v)。於穩定性研究發現,以COAC佔總反應體積比約為19%進行10批次HCOP處理時,最終Ru總流失量為0.47%。另外釕溶出濃度可藉由停止添加臭氧後大幅降低,此現象推斷溶出之RuO_4^(2-)or RuO_4^-在停止提供氧化劑後還原沉積於COAC表面,表示藉由停止添加臭氧操作可避免釕金屬流失來延長使用壽命。最後綜合實驗室實驗得到之較佳的實驗條件,於實廠進行50 L Pilot試驗,進行HCOP處理AE廢水(不同批次[COD]0= 1824-3570 mg/L),經12批次處理後仍可維持良好COD去除率,表示COAC應用於HCOP處理實廠廢水亦具有相當的操作穩定性

和處理效能。

黑臭水體治理技術及典型案例

為了解決cod廢水的問題,作者盧少勇等 這樣論述:

本書內容緊緊圍繞《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水十條”)對黑臭水體的治理要求,分析黑臭水體的現狀;介紹了黑臭水體的概念、致黑致臭機理以及黑臭水體的危害;系統地介紹了黑臭水體的整治原則、治理的基本思路以及治理技術和措施;分析總結了國內外針對典型城市河道黑臭水體現象進行治理的工程案例,汲取了黑臭水體防治的經驗和教訓,通過理論與實際工程相結合,為城市河道黑臭水體的整治提供可借鑒的理念、經驗及技術路線。 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實踐性,可供從事河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等工程的技術人員、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盧少勇   中國環境科學研

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湖泊生態修復與污染防治研究與工程近20年,致力於湖庫生態安全調查、評估及保障,濕地設計運行、植物殘體與底泥污染控制等的技術與機理等工作。   主持科技基礎性工作項目重點項目、國家水專項子課題、863專題,並參與973及國家自然基金等專案近20項。負責組織編制了國家首批環保類PPP專案《海口市水環境綜合治理》第三標段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大慶市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成都市錦江流域水環境治理規劃》等。組織開展國家環境保護洞庭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與運行、湖泊水環境綜合調查、湖泊污染控制技術機理、工程、應用等工作。 第1章黑臭水體概述1 1.1黑臭

水體現狀1 1.2黑臭水體的定義3 1.3黑臭水體的成因4 1.3.1黑臭水體污染成因4 1.3.2黑臭水體形成的化學機理7 1.4黑臭水體的危害12 參考文獻13 第2章黑臭水體調查、評價與原因分析17 2.1黑臭水體調查17 2.2黑臭水體評價17 2.2.1水質水量評價依據17 2.2.2底泥評價依據19 2.2.3黑臭水體分級19 2.3黑臭水體治理要考慮的問題與致使黑臭的主要因素23 2.3.1黑臭水體治理要考慮的關鍵問題與污染負荷的主要來源23 2.3.2海南省海口市龍昆區11個水體存在的黑臭問題與原因25 2.3.3遼寧省瀋陽市細河于洪區段水體黑臭原因27 2.3.4廣西壯族自

治區賀江賀州段2個輕度黑臭水體黑臭原因分析28 參考文獻31 第3章黑臭水體治理技術介紹32 3.1黑臭水體治理的技術路線與原則32 3.1.1黑臭水體治理的技術路線32 3.1.2黑臭水體治理的原則32 3.2控源截汙關鍵技術概述34 3.2.1雨、汙管網系統優化技術34 3.2.2點源污染控制技術35 3.2.3面源污染控制技術36 3.2.4其他污染源控制技術36 3.3水質淨化與生態修復技術37 3.4水動力改善及水力調控技術37 3.5典型技術38 3.5.1人工濕地38 3.5.2生態浮床45 3.5.3人工增氧49 3.5.4生物膜51 3.5.5基底穩定技術55 3.6黑臭水

體治理常見誤區及監督管理56 參考文獻57 第4章黑臭及重污染水體治理案例分析59 4.1國外黑臭及重污染水體治理案例59 4.1.1歐洲萊茵河的水資源保護和流域治理工程59 4.1.2英國泰晤士河的水資源保護和流域治理工程68 4.1.3法國塞納河的水資源保護和流域治理工程74 4.1.4韓國清溪川的水質恢復和生態化整治工程77 4.1.5德國魯爾區埃姆舍河生態治理工程83 4.1.6奧地利多瑙河生態治理工程86 4.1.7美國基西米河水體修復工程87 4.2國內黑臭及重污染水體治理案例91 4.2.1海南省海口市龍昆區典型水體水環境治理工程100 4.2.2海南省海口市東西湖生態修復工程

110 4.2.3海南省海口市美舍河沙坡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PPP專案111 4.2.4海南省海口市福創溪大排溝水環境綜合治理PPP專案114 4.2.5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那考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116 4.2.6雲南省昆明滇池重污染湖灣治理工程118 4.2.7上海市蘇州河(吳淞江)整治項目120 4.2.8上海市青浦區大蓮湖生態修復工程124 4.2.9上海市外浜河道黑臭水體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127 4.2.10江蘇省常州市柴支浜南支多元生態淨化與修復工程128 4.2.11江蘇省蘇南地區某鎮中心河治理工程132 4.2.12江蘇省常州市白蕩浜黑臭水體生態治理與景觀修復工程135 4.2

.13江蘇省南京生態科技島河道生態修復工程136 4.2.14江蘇省昆山市淩家浜河黑臭水體生態修復工程139 4.2.15江蘇省無錫五裡湖水環境治理工程141 4.2.16浙江省溫州市九山外河水質淨化工程142 4.2.17湖南省常德濱湖公園水質改善與生態修復工程144 4.2.18福建省晉江內溝河水體生態修復工程146 4.2.19福建省廈門五緣灣濕地公園水體生態修復工程147 4.2.20北京市通惠河(通州段)水環境狀況及其生態護岸工程149 4.2.21山東省青島市李村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151 4.2.22山東省曲阜市污染河水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及生態修復工程154 4.2.23河南省濟源市

葦泉河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專案157 4.2.24遼寧省瀋陽細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160 4.2.25伊通河吉林省長春城區河段排汙支溝生態修復工程162 4.2.26伊通河吉林省新立城水庫段鄉村面源污染控制修復技術及工程實施166 參考文獻170 近幾十年來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但城市尤其是村鎮的配套收集與處理設施建設未跟上,使一些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鎮的水體直接成為工業廢水、農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場所,大量污染物排入河湖,水體中化學需氧量(COD)、氮(N)、磷(P)等污染物濃度超標嚴重,導致城市水體大面積污染,出現季節性或終年黑臭,嚴重影響了城鎮生活環境和形象。城

鎮水體黑臭已經成為繼霧霾之後公眾關注度較高的問題之一,其治理勢在必行。 水體黑臭現象最早出現在上海蘇州河,隨後南京秦淮河、蘇州外城河、武漢黃孝河和寧波內河等均出現不同程度黑臭現象。近幾十年來,水體黑臭的範圍和程度不斷增加,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環保、水利和農業等部門統計,截至2016年2月16日,全國295座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僅有77座城市未發現黑臭水體;其餘218座城市中共排查出黑臭水體1861個;其中,河流1595條,占85.7%,總長度約5596km;湖、塘266個,占14.3%;重度污染水體數量占比則達33.5%。截至2017年8月24日,全國各省共認定城市黑臭水體2100個,相比2

016年增加了239個。從各省份看,60%以上的黑臭水體依舊分佈在廣東省、安徽省、湖南省、山東省、江蘇省、四川省、湖北省和河南省等東南沿海及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其中,廣東省黑臭水體數量最多,以243個居首位,安徽省和湖南省以217個及170個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從地域分佈看,黑臭水體主要集中在中南地區和華東地區,各有黑臭水體778個和709個,共占全國黑臭水體個數的70.81%,整體上呈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態勢。城市黑臭水體大面積出現,造成很多城市河道、湖泊景觀效果變差,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同時,水源水質下降,導致汙水處理成本增加,嚴重影響城市健康發展。因此,加強水資源保護,治理城市黑臭水體

刻不容緩。 自《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以下簡稱“水十條”)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頒佈以來,黑臭水體的整治工作在全國大力推進,各地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落實、全力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目前,黑臭水體的整治已初見成效。但因黑臭水體成因複雜,基礎資料匱乏,影響因素較多,對黑臭水體的治理缺乏科學、系統的治理思路,導致水環境品質改善不明顯,整治效果不理想;黑臭反復出現,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黑臭。如何正確認識黑臭水體,科學分析其成因,綜合考慮多種措施提出“一河一策”,對於加快黑臭水體治理和水環境改善及保障水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緊緊圍繞“水十條”對黑臭水體的治理要求,結合編著者多年黑臭水體治理經

驗以及多項相關科研成果,並參考有關文獻,結合國內外黑臭水體治理工程案例編著而成。全書共分為4章:第1章是黑臭水體概述,分析了黑臭水體的現狀,闡述了黑臭水體的成因以危害;第2章是黑臭水體調查、評價與原因分析,根據當前國家出臺的相關治理標準及技術規範,並結合相關案例闡述了黑臭水體具體的調查、評價及成因分析步驟;第3章是黑臭水體治理技術介紹,介紹了黑臭水體整治的原則和常用技術,剖析了黑臭水體治理的常見誤區,闡述了黑臭水體整治的基本思路;第4章是黑臭及重污染水體治理案例分析,分析了國內外黑臭水體治理經典案例所採用的相關技術、治理方案及修復成效。本書將黑臭水體治理與管理的基礎理論與應用實踐相結合,在城市

黑臭水體整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有助於促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長效管護工作的健康發展,在有效改善城市水環境品質的同時加快城市化發展。 本書是研究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盧少勇研究員的指導下完成。本書主要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盧少勇、畢斌、陳方鑫等編著;北京化工大學的張婷婷和王曉慧編著了黑臭水體治理案例分析等內容,另外王曉慧還參與編著了書中黑臭水體治理技術的部分內容。同時,感謝“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組所有成員在海口市龍昆區典型水體水環境治理工程中的付出與支援;感謝北京桑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了海口市福創溪與美舍河的案例。 限於編著者水準及編著時間,書中存在不足和疏漏之

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提出批評和修改建議。 編著者 2019年2月於北京

通過層狀材料修飾電極提高鹽水電解的選擇性

為了解決cod廢水的問題,作者蔡家楨 這樣論述:

電化學水處理技術,透過產生於陽極表面的活性氧物種(ROS)氧化水中汙染物,除了避免化學藥劑的使用外,也同時解決二次汙染物處理的環境問題,因此可視為一種綠色的水處理技術,同時符合循環經濟的精神。而提升電解水ROS的產生選擇性,是提升電化學水處理效率的關鍵,也會是邁向低碳社會的綠色產氫技術的重要環節。本實驗透過於泡沫鎳電極上修飾層狀材料,將泡沫鎳電極改質為分別具有陽離子交換與陰離子交換性質的電極,並在0.01 M氯化鈉水溶液進行電解實驗,探討層狀材料的修飾,對電解鹽水ROS產物選擇性的影響。 實驗結果顯示,陽離子交換電極會選擇性產生氫氧自由基,並導致系統的pH降低、溶氧度變化增加;相較之下,陰

離子電極會優先產生次氯酸作為主要產物,並導致pH升高、溶氧度減少。此外,透過不同電極對纖維素濾紙進行電化學氧化,確定以氫氧自由基以及次氯酸氧化纖維素濾紙,會改變纖維素濾紙的表面化學,此結果進一步凸顯電解鹽水選擇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