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cium正常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calcium正常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慶順寫的 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維他命D真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成人低钙血症的病因 - UpToDate也說明:虽然只有离子钙才有代谢活性(即可转运入细胞),但大多数实验室均检测报告血清总钙浓度。血清总钙浓度的正常值范围一般为8.5-10.5mg/dL(2.12-2.62mmol/L), ...

高雄醫學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蘇河名所指導 劉宜學的 以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世代追蹤研究探討肝功能參數與新發生高血壓關聯 (2021),提出calcium正常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肝功能參數、肝臟酵素、高血壓。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藥學系碩士班 吳姿樺所指導 江成軒的 潛在性藥物引起微量營養元素缺乏對敗血性休克臨床結果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敗血性休克、微量營養元素缺乏、臨床結果、潛在性引起微量營養元素缺乏藥物、存活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calcium正常值的解答。

最後網站奇美醫院病理中心檢驗資訊表則補充:檢驗項目名稱鈣(Calcium)/ Ca ... Architect calcium 試劑 ... P 正常. 骨結核、惡性腫瘤、腎炎、. 高蛋白症. 脂肪性下痢、急性胰炎.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alcium正常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維他命D真相

為了解決calcium正常值的問題,作者林慶順 這樣論述:

  * 作者擔任超過60間國際期刊評審(含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近200篇醫學論文   * 個人網站「科學的養生保健」發表超過600篇基於醫學論文的謠言破解文章,十數家媒體爭相轉載   *《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不斷再刷,全書系版稅將捐出贊助台灣兒童及弱勢團體   * 吃維他命D補充劑可以抗癌治百病?大型醫學實驗告訴你殘酷的真相   * 一日一D不會讓我們更健康,膳食補充劑的濫用與科學證據     如果你相信維他命藥丸對身體有益,請一定要閱讀本書   在過去十年裡,由於大眾對於維他命D萬靈丹的瘋迷,導致維他命D檢測和口服補充劑增加了近一百倍。但是,維他命D補充劑,真的如某些「專家

」所說,是可以防癌抗癌、預防骨質疏鬆、對抗心血管疾病等等,對身體有全面好處的萬靈丹嗎?還是,這是一場商人和科學家聯合主演的騙局?擔任60餘間國際醫學期刊評審的林慶順教授,在本書解讀數十篇權威醫學期刊報告和實驗,告訴讀者維他命D補充劑,在近年的大型醫學報告不斷被證實,不僅無法讓人更健康,反而對身體有害。而維他命D更是因為歷史分類的錯誤,由類固醇荷爾蒙(人體本身製造,不應該任意補充)被誤認為是維他命的一種(從食物中獲得的微量營養素)。任意補充維他命D藥丸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本書希望讀者(甚至醫者)可以了解此一醫學界的迷思洪流。     維他命D補充劑真相:     Q:補充維他命D對身體很重要?  

 A:維他命D(曬太陽和從食物中獲取的)對身體很重要,但是「維他命D補充劑」(從藥罐中獲得的合成藥片),則是完全另外一回事。目前所有的科學證據都指出,這兩者對於健康的影響大不相同。維他命D可以幫助鈣的吸收和利用,但是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卻只會增加骨折和腎結石的風險。     Q:吃維他命D藥丸可以抗癌治癌?   A:儘管研究了超過四十年,目前還沒有任何臨床證據顯示維他命D濃度偏低會造成癌症,吃維他命D補充劑也不會降低癌風險。「維他命D濃度較低」與某疾病只是「相關」,不是前者造成後者,更不是吃維他命D補充劑就會降低某疾病的風險。並不是維他命D缺乏使人生病,而是因為生病的人較易出現維他命D缺乏。

而且,如果病患盲目相信吃維他命D補充劑就能改善病情,那就有可能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造成終身遺憾。     Q:吃維他命D藥丸對疾病有任何幫助嗎?   A:這十多年來,NIH(美國最高健康研究機構)每年都花費數億美元資助維他命D補充劑的研究,但所有臨床研究,包括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骨質酥鬆、自體免疫疾病等等,全以無效甚至有害收場(補充:只有「佝僂病」是維他命D補充劑唯一被證實有預防或治療效果的疾病)     Q:維他命D補充劑連護骨的功效都沒有?   A:2017年JAMA報告顯示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對總骨折率或骨頭密度都沒影響。2018年《柳葉刀》大型報告結論也是維他命D對於護骨無用。20

19 年JAMA實驗甚至發現「維他命D悖逆現象」,亦即維他命濃度越高,骨折機率也越高。     Q:那我們該如何獲得維他命D?   A:只要每天曬十分鐘太陽就不會缺乏維他命D,而且維他命D的正確分類是類固醇荷爾蒙(而非來自食物的微營養素),額外補充需要付出代價。天然食物中含有維生素D成份的種類不多,因此曬太陽讓身體製造充分的維生素D,是最自然可行的方法。     Q:除了維他命D藥丸,其他保健食品(各種維他命和礦物質補充劑)也對我們的身體有益無害?   A:《內科學年鑑》2019 年大型報告再度警告:從食物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是,服用膳食補充劑則可能因過量而增加死亡率。維他命和

礦物質補充劑,非但無益,反而有害。而且,市面上的維他命或其他補充劑,對於我們的身體都不是正常的,因為我們身體這部機器,並沒有設計來接受突然大量的微營養素。   專家推薦     邱文淵(欣仁診所腎臟專科醫師)   蒼藍鴿(醫學Youtuber)   蔡明劼(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   張淑卿(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   專家書評     蔡明劼(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   閱讀林教授的書籍,時而豁然開朗,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拍案叫絕。感謝林教授在這個假新聞充斥的年代,為我們破解養生保健的偽科學。     邱文淵(欣仁診所腎臟專科醫師)   雖然維他命D缺乏和心臟血管疾病、中風、癌症有

相關性,但補充維他命D並沒有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林教授以實証醫學的觀點,同儕審查的嚴謹態度,詳細解釋維他命D的真相。     蒼藍鴿(醫學Youtuber、醫師)   過度依賴所謂的「營養補充品」將百害而無一利,本書完美詮釋了這一點。 作者簡介   林慶順教授(Ching-Shwun Lin,PhD)     擔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擁有40年醫學研究經驗,發表過近200篇研究論文,擔任逾60本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評審委員(包含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教授生涯退休之後,以醫學研究的角度,發表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致力於破解流竄於網路的養生保健迷思,幫助讀者避免被未經證實的資

訊誤導,進而維護個人健康。     學歷:台灣大學獸醫學士/愛俄華大學微生物學博士/愛俄華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     經歷:台灣大學醫學院助教/愛俄華大學醫學院助教/來那斯保林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加州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帊羅阿托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分子泌尿學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台灣輔仁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個人網站:科學的養生保健professorlin.com   個人著作:《餐桌上的偽科學》《餐桌上的偽科學2》 前言 Part 1 維他命的起源與濫用 維他命簡史與分類 維他命D的離奇身世 維他命D,爭議最大的「維

他命」 動物攝取維他命D的途徑 「維他命D正常值」,是一種迷思 維他命 D 悖論 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 如何正確看待維他命D補充劑   Part 2 維他命D抗癌,是思想大躍進 維他命D抗癌迷思(上) 維他命D抗癌迷思(下) 大腸癌與維他命D的迷思 維他命D抗癌?科學證據打臉(上) 維他命D抗癌?科學證據打臉(下) 2019,維他命D實驗大失敗的一年   Part 3 維他命D與其他疾病的關係 維他命D護骨,實證無效 防止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 維他命D修復肌肉的「代價」與名醫言論 心血管疾病與維他命D的關係 糖尿病、腎臟病跟維他命D的關係 呼吸道感染,維他命D有幫助? 自體免疫疾病,維他命D有效

嗎?   Part4 更多維他命補充劑真相 健康補充劑的危害,遠超你的想像(上) 健康補充劑的危害,遠超你的想像(下) 維他命和礦物質補充劑,無益有害 安慰劑效應與世界最貴的尿 維他命B,預防疾病有效?(上) 維他命B,預防疾病有效?(下) 被包裝成仙丹的維他命B3 素食者該如何攝取維他命B12 保健食品大哉問(上) 保健食品大哉問(下) 破解「抗癌四大營養密碼」 前言      一天一D顧健康=悖論     「悖論」這個詞對大多數讀者而言可能是陌生的,但是其英文paradox則是人人能懂。說得更白點,悖論其實就是「悖逆現象」,意思就是,某一事件的發展,出現了與原先預期相違背的結果。例如20

16年美國總統大選,所有民意調查都說希拉蕊會贏,但結果卻是川普勝出。     「維他命D悖論」的全名是「維他命D補充劑悖論」,也就是說,會出現悖逆現象的是維他命D補充劑,而非來自食物或我們身體裡合成的維他命D。而所謂「維他命D補充劑」,指的是含有大劑量(幾百或幾千國際單位)維他命D的藥片、藥丸、膠囊或滴劑。     在2007年11月12日,英國骨科及維他命D研究權威羅傑.法蘭西斯(Roger Francis)醫師在骨科醫學期刊《風濕病學》(Rheumatology)發表了一篇編輯評論,標題是「維他命 D 悖論」1。他說,儘管維他命D被認為是對骨骼至關重要,但接二連三的臨床試驗卻一再顯示服用維

他命D補充劑並不會降低骨折的風險。     隔年,美國骨科及維他命D研究權威約翰.艾羅亞(John Aloia)醫師在營養學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表了一篇回顧論文,標題是「非洲裔美國人,25-羥基維他命D和骨質疏鬆症:悖論」2。他說,非洲裔美國人血清維他命D的濃度大約只有白種美國人的一半,但是骨折發生率卻也只是白種美國人的一半。除了這兩篇論文之外,還有數以百計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儘管許多專家和權威一再預言維他命D補充劑可以預防或治療各種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和自體免疫疾病等等),但是結果卻是一而再,再二三

地讓人失望。     維他命,不是維你命     我的網站「科學的養生保健」成立於2016年3月18日,我寫的第一篇有關維他命的文章〈抗氧化劑能抗老抗病?〉則在同年6月6日發表。在這篇文章裡我說:「胡蘿蔔素(維他命A的前身),還有維他命C和維他命E都是抗氧化物,而有兩項大型臨床研究分別在2007年和2012年發現,服用胡蘿蔔素及維他命E的人死亡率會提升約5%。」     我的第二篇有關維他命的文章〈抗氧化劑不可大量攝取〉是在兩天後發表。在這篇文章裡我說:「植物性的抗氧化劑,不管是第一類的 (如維他命),或第二類的(如番茄紅素),都是只有在小量攝取的情況下,才會帶給我們健康。如果大量地服用,不但

沒有任何好處,還可能造成中毒。」     我的第三篇有關維他命的文章〈維他命不是維你命〉是在四天後(6月12日)發表。在這篇文章裡我說:「美國每年有六萬個維他命中毒的案例被報告到毒物控制中心」。我也提到長庚大學張淑卿主任所寫的〈專業知識、利益與維他命產業〉。在這篇文章的最後,張主任說:「維他命⋯⋯科學研究者利用它成就自己的研究,藥事人員與醫生藉它提高自己的專業地位,廣告業者利用它誘使消費者購買產品,藥廠因此建立豐厚的產業,消費者也藉由是否服用維他命來顯示對自身健康的掌握。」     我的第一篇維他命D系列文章〈維他命D這個怪咖〉在2017年1月26日發表。當時會發表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維他命D實

在是太奇怪了,不論是其發現過程、合成機制、生理作用,還是它到底是不是維他命等等,都是撲朔迷離,匪夷所思。所以,我當時的想法就只是想把維他命D的離奇身世介紹給讀者。也因為如此,我在接下來的兩個禮拜裡又陸續發表了〈綿羊,紫外線,維他命D〉,〈雞狗牛如何攝取維他命D〉,〈維他命D是一種荷爾蒙〉,以及〈維他命D,補還是不補〉。最後這一篇是在2017年2月8日發表的,而按照我當時的計劃,這就是系列文章的完結篇。但是,在那年7月初的一個同鄉聚會裡,我被「逼」得不得不再重披戰袍來捍衛維他命D的真相,尤其是,這個真相是攸關民眾健康安危。     在那個聚會裡,同鄉們七嘴八舌地在討論一個當時正在瘋傳的影片。他們

說有位台灣醫生在電視節目裡說維他命D不但可以預防癌症,還可以治療癌症。他們還特別強調這位醫生是專門研究維他命D的。所以,儘管沒有說出來,但他們的意思就等於是在說我反對補充維他命D的言論是不值得相信的。所以,就這樣,我不得不在2017年7月7日發表文章(本書80頁),來駁斥那位台灣醫生的維他命D抗癌治癌論調。而自那天起一直到2019年年底,我已經又發表了約四十篇跟維他命D相關的文章。所以,這加起來總共約五十篇的文章,在經過一心文化的精心策劃、整理、調配及合成之後,就成了您手上拿著的這本書了。     荷爾蒙=補充很危險     在那個被瘋傳的影片裡,那位台灣醫生說維他命D根本就不是維他命,而是荷

爾蒙,所以需要補充。可是,他卻沒說為什麼荷爾蒙就需要補充。就算不是醫生的一般人,也應當有聽說過補充男性荷爾蒙會增加得攝護腺癌的風險和補充女性荷爾蒙會增加得乳癌的風險。那,做為一位醫生,既然知道維他命D是非常類似男性荷爾蒙和女性荷爾蒙,為什麼還叫大家要補充維他命D? 事實上,在比那個影片還早半年的時候,我就已經發表了〈維他命D是一種荷爾蒙〉,而兩天後又發表了〈維他命D,補還是不補〉。在這兩篇文章裡,我有說維他命D是「類固醇荷爾蒙」,而所有的「類固醇荷爾蒙」都具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它們都是既能載舟,也可覆舟。而也就因為如此,要使用「類固醇荷爾蒙」做治療或補充,都必須通過審慎的風險評估。例如男性

荷爾蒙和女性荷爾蒙,都是需要醫師處方才可服用。可是,維他命D這個類固醇荷爾蒙,卻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得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服用,縱然是當飯吃都不會有人管。結果呢,臨床試驗所顯示的是有益嗎?還是有害?     維他命D濃度偏低致癌?相關不等於因果     那位台灣醫生一再地說,因為癌症病患的維他命D濃度偏低,所以補充維他命D就可以預防癌症,甚至可以治療癌症。可是,一般人(一樣,不用是醫生)也都應該知道「相關性」(兩者同時並存)並不等於「因果性」(前者造成後者)。事實上,儘管已經研究了將近四十年了,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臨床證據顯示維他命D濃度偏低會造成癌症,而癌症病患之所以會出現維他命D濃度偏低

,其實有可能是因為:1.病患行動不便,所以無法到戶外曬太陽;2.病患胃口不好,或腸胃不適,所以無法有效率地從食物吸收維他命D;3.病患肝臟或腎臟有問題,所以無法有效率地合成(轉化)維他命D。     而且,縱然維他命D濃度偏低真的會造成癌症,也不見得就表示吃維他命D補充劑就能預防癌症或治療癌症。也就是說,這種想法頂多只是個「假設」或「理論」,而在這個理論還未獲得證實之前,就大肆鼓吹吃高劑量維他命D補充劑能防癌治癌,實在很不道德。光是不道德也還只是個人操守的問題,真正比較嚴重的是,如果病患盲目相信吃維他命D補充劑就能改善病情,那就有可能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造成終身遺憾。     維他命D=打發

病人真管用     有位讀者寄來電郵:「我是跨國小企業經營者,63歲,女,肩負數十員工生計,貿易戰頻頻,工作常處高壓中,所以求助預防醫學診所,三個月抽血一次,由醫生開維他命補充營養素。D及魚油,我已固定吃了三、四年。」 另一位朋友因為久咳不止去看醫生。醫生叫他去做維他命D血檢,然後說他維他命D過低,需要補充。還有幾位朋友因為常覺得累或是容易生病等等,醫生也是叫他們去量維他命D,然後也說他們都是維他命D過低,需要補充。     那,請問這位跨國小企業經營者已經吃了三、四年的維他命D,她的工作高壓問題有解決了嗎?我的朋友們也吃了維他命D,那他們是不是就不再咳,不再覺得累,不再生病了?其實,說穿了,

這套維他命D需要血檢、需要補充的行銷技倆,除了能讓診所和醫院賺進大錢之外,對這些庸醫而言,更是讓他們有機會展現醫術的極致。     一天一D滴到馬桶裡     最後,我想提一下「昂貴尿液」這個詞,台灣人可能覺得有點陌生,但是其英文expensive urine其實在西方世界家喻戶曉。更重要的是,這個詼謔的貶義詞被很多信譽卓著的醫生用來勸導民眾不要花錢買一大堆毫無用處的補充劑。除了本書裡提到的三位醫生之外,還有許許多多醫生在自己發表的文章裡,或是在對新聞媒體發表的意見裡提到「昂貴尿液」。所以,您應該不會怪我不夠厚道說什麼「一天一D滴到馬桶裡」吧。     這本書裡還有提到另一位醫生用「地球是圓的

」及「太陽從東方升起」來強調維他命D補充劑之無用。這兩個定理雖然表面上沒有像「昂貴尿液」那樣來得諷刺,但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卻是更深沉的悲哀。     難道說,您真的要「親眼」看到地球是圓的,才會相信地球是圓的?難道說,您真的要親眼看到東方,才會相信太陽是從東方升起?但願,您會在這本書裡親眼看到,一天一D是不會顧您的健康。 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 2019年6月,頂尖的心臟學期刊《JAMA心臟病學》(JAMA Cardiology)在同一個月發表了兩篇有關維他命D的文章,其中一篇的標題是「維他命D心血管預防之死」(The Demise of Vitamin D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文章第一句是:在過去十年裡,由於大眾對於維他命D萬靈丹的瘋迷,導致維他命D檢測和口服補充劑增加了近一百倍。 那,到底是為什麼,大眾會在過去十年裡瘋迷維他命D萬靈丹呢?簡單的答案是,因為十多年前美國出現了一位維他命D超級推銷員麥可・哈立克醫生(Michael Holick, MD)。他在2004年發表論文,標題是「維他命D:預防癌症、一型糖尿病、心臟病和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性」(Vitamin D: importance i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s, type 1 diabetes, heart disease, and osteoporosis

),要大眾每年至少做一次血清維他命D檢測,還要每天吃至少1000單位的維他命D補充劑。直到今天,十五年來,他每年都要發表好幾篇論文,一再說維他命D不足是全球性的災難,以及維他命D補充劑可以防百病,治百病等等。尤其是在一篇2017年的論文裡,他還說肥胖的人每天需要吃8000單位,而一般人縱然每天吃15000單位也很好。 至於詳細的答案,請您先看一篇文章的標題「將維他命D推銷給美國的那個人 ——並在此過程中獲利」(The Man Who Sold America On Vitamin D — And Profited In The Process),以及標題下面的這句話:根據政府記錄和訪談,將陽光

補充劑變成數十億美元巨獸的醫生已從維他命D行業獲得數十萬美元的收入。這篇文章2018年8月發表在非營利的醫療資訊網站「凱澤健康新聞」(Kaiser Health News)。我把重點整理如下: 在2011年,具有美國官方地位的「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發布一份「維他命D攝取量指南」(註:The 2011 Report on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 from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What Clinicians Need to Know),將維他命D最

低正常值定位為20 ng/ml。可是,在同一年,民間的「內分泌協會」發布另一份指南,將維他命D最低正常值定位為30 ng/ml。就是根據後面這份指南,才使得超過80%的美國人變成維他命D不足,而主導這份指南的人恰恰就是哈立克醫生。(附註:所謂維他命D最低正常值,不管什麼數字,都是硬拗出來的。請看下一篇文章「啥是維他命D正常值」)

以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世代追蹤研究探討肝功能參數與新發生高血壓關聯

為了解決calcium正常值的問題,作者劉宜學 這樣論述:

之前的研究對於肝功能參數和高血壓之間的關係,其結果並不一致。此外目前的相關研究中仍缺乏大型的世代追蹤研究。因此,這項縱貫性研究旨在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世代追蹤研究來探討肝功能參數與新發生高血壓之間的關係。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評估的肝功能參數,包括麩胺酸苯醋酸轉氨基酵素(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胺酸丙酮酸轉氨基酵素(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白蛋白(albumin)、α-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和麩胺轉酸脢(γ-Glutamyltrans

ferase,GGT)。本研究中共分析了21,293名沒有高血壓病史的參與者。在平均3.9年的追蹤中,有3,002名參與者患上了新發生的高血壓。在多變量分析中顯示,較高的AST(勝算比,1.004;95%信賴區間,1.001至1.007;p= 0.014),較高的ALT(勝算比,1.004;95%信賴區間,1.002至1.006;p< 0.001),較高的白蛋白(勝算比,1. 897;95%信賴區間,1.573至2.286;p < 0.001),和較高的GGT(勝算以,1.004;95%信賴區間,1.003至1.005;p < 0.001)與所有研究參與者的新發生高血壓顯著相關。在對ALT指數

≤正常值2倍(80 u/l)的參與者(n = 20,983)的次分析中,多變量分析表明,較高的ALT(勝算比,1.009;95%信賴區間,1.005至1.012;p

潛在性藥物引起微量營養元素缺乏對敗血性休克臨床結果之影響

為了解決calcium正常值的問題,作者江成軒 這樣論述:

根據敗血症全球研究顯示2017年死亡率約23%,佔該年度全球死亡總數的20%。因此改善敗血性休克相關死亡率仍為重要課題,而微量營養元素缺乏又可能造成敗血性休克更差的臨床結果,許多藥物類別被認為可能導致特定微量營養元素缺乏譬如:PPIs和H2 blockers、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及三高的慢性病用藥。但補充維生素C、B1對降低敗血性休克病人死亡率的統合分析並無顯著趨勢。因此本研究目的在分析敗血性休克病人是否會因為使用潛在性引起微量營養元素缺乏藥物 (PIMDD)進而呈現不同的臨床結果。方法:本研究分別以回溯及前瞻收錄敗血性休克的病人進行分析,內容包含研究個案PIMDD藥物類別、生命徵象維持藥物、中

樞神經系統用藥及慢性病用藥等。並透過前瞻性血液生化,統計比較臨床結果,主要結果為存活率,次要結果為其他六項臨床結果,而PIMDD包含:PPIs和H2 blockers等13類;前瞻性血液生化包含鋅、鐵、維生素C及維生素B1。結果:回溯性部分收案145人,加總所有PIMDD顯示未存活組比存活組平均多使用PIMDD 0.5類 (3.0 ± 1.4 versus 2.5 ± 1.2, p < 0.05),在個別藥物類別僅有2類呈現差異,生命徵象維持藥物中正腎上腺素的使用劑量和天數在未存活組皆比存活組來的高(p < 0.05),而中樞神經系統用藥方面Lorazepam則是呈現未存活組有更高的累積劑量

(p < 0.05)。PPIs使用者114人和未使用者31人相比則呈現除去正腎上腺素使用天數及連續性血液透析替代療法天數之外其他治療指標皆比未使用族群來的差 (p < 0.05)。前瞻部分共收錄10人,血中微量濃度檢測呈現鋅是低於正常值最高比例的微量營養元素,在敗血性休克發生當天100 %的病人鋅低於正常值,到七天後仍有85.7%的病人鋅低於正常值,維生素C則是在未存活族群顯著低於存活族群(p < 0.05)的微量營養元素。結論:在敗血性休克未存活的組別和存活組相比平均使用更多PIMDD,說明微量營養元素缺乏可能對臨床結果有一定影響,同時正腎上腺素於未存活組別有較高累積劑量及較長使用天數也符合

先前文獻:較差的臨床狀況會使用較高劑量的正腎上腺素,PPI使用可能惡化臨床結果,在狀況允許下應考慮提早降階,或在壓力性潰瘍風險較低族群使用H2受體阻斷劑即可。本研究提供後續維生素C補充在台灣敗血性休克族群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