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 cod比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已知COD值怎麼估算BOD值,已知水樣的cod值如何求BOD5也說明:BOD 叫做生物耗氧量,COD叫做化學耗氧量,BOD與COD的比值可以用來評價廢水的可生化性! 提高廢水的B/C比有多種方法,但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廢水來選擇。 1 ...

國立中山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高志明所指導 李佩玲的 寶珠溝水體環境調查及水質異色研析 (2020),提出bod cod比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寶珠溝、河川污染指數、腐植質、藻類、次世代定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蔡宗岳所指導 辛志鵬的 以臭氧提升金屬加工處理業乳化廢水生物可分解性之可行性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臭氧、乳化廢液、BOD/COD的重點而找出了 bod cod比值的解答。

最後網站污水处理基本知识问答- 环保 - 南通市政府則補充:因此它也有较大用处,而且COD测定时简短,一般城市污水厂COD﹥BOD,如果 ... 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之比值,单位是d。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od cod比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寶珠溝水體環境調查及水質異色研析

為了解決bod cod比值的問題,作者李佩玲 這樣論述:

摘要寶珠溝於109年2月時,發生水體變色事件,使水色呈現乳白色及產生異味之情況,造成附近居民困擾。因此,本研究以寶珠溝水體異色問題研析探討,提升水體環境生態管理目標。由河川污染指數(River Pollution Index, RPI)結果顯示,寶珠溝及愛河河段屬於嚴重污染水體(RPI > 6)。109年7月寶珠溝下游河段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濃度(23.34 mg/L)高於109年6月BOD濃度(9.77 mg/L),使RPI指標由6.75上升至7.75,可能原因為水量減少及缺氧環境使微生物難以分解有機物,高BOD也造成水質惡化的情形。水

中溶氧濃度在各河段流域均小於1.0 mg/L,屬缺氧環境,此環境亦造成總生菌數顯著降低,由7月之1.0E+05 CFU/L(寶珠溝下游測點)降至6月之6.6E+02 CFU/L。藻類分析結果顯示,寶珠溝發生水體異色的原因應為屬藍綠藻門之弱細顫藻的大量繁殖,數量由3,360 cells/L上升至56,260 cells/L,使水體呈現灰綠色。由界面活性劑及油脂分析結果可知,油脂濃度皆小於1.5 mg/L,界面活性劑濃度介於0.72及1.68 mg/L之間,因兩者濃度較低,且可能未達所含界面活性劑成分的微胞濃度,難以形成乳白色的乳化層。腐植質分析結果顯示,水體測出腐植質濃度約為1.0-1.3 mg

-C/L,相較一般河川可測得的數值(1-20mg/L)為低。由於腐植質含有界面活性劑成分,且水體亦存在可產生生物型界面活性劑的微生物,因此寶珠溝若因腐植質長期累積於底泥,則可能具有自然形成乳白色乳化層的潛勢。由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分析寶珠溝水體菌相結果顯示,水體優勢菌種多為兼性厭氧或絕對厭氧菌(Arcobacter, Cloacibacterium, Tolumonas and Acinetobacter),且佔比較高的菌群也都具有產生生物界面活性劑的能力。綜上所述,造成寶珠溝水體呈現乳白色可能原因為界面活性劑和油脂的乳化作用。界面活性劑

主要來源可能為:(1)寶珠溝上游及周遭河段的家庭或事業污水注入;(2)家庭或事業污水注入帶來大量有機質,使水中微生物繁殖,並產生生物界面活性劑;(3)植體分解產生之腐植質。

以臭氧提升金屬加工處理業乳化廢水生物可分解性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bod cod比值的問題,作者辛志鵬 這樣論述:

被譽為「工業之母」的扣件曾為我國的經濟做出許多貢獻,舉凡翱翔於天空的航太扣件、地上跑的公共運輸高鐵及汽機車車輛扣件、口腔植體人造牙根..等,均可見其蹤跡,臺灣身為扣件產業第二大出口國,為我國帶來大量的外匯,但同時也帶來相關製程產出污染物,衝擊著我們寶貴的環境。扣件加工鍛造製程因金屬與模具於生產過程摩擦產生高溫,所以會於生產過程使用潤滑油,降低生產過程金屬與模具摩擦產生高溫,以確保扣件生產過程精度,鍛造後金屬成品表面會附著有潤滑用之基礎礦物油及其油品配方等,經清洗製程會使用藥劑清洗金屬表面,藥劑中含有乳化劑、防銹劑、界面活性劑、水溶液等,清洗混合後產生含高濃度有機物之乳化廢液(COD 高於15

,000 mg/L 以上),利用一般廢水處理程序處理,常因廢液的乳化特性造成處理困難,導致廢水處理流程過負荷,造成處理水COD 濃度無法符合放流水標準。因此本研究取用某工廠經電化學浮除法,已破壞廢水乳化狀態,COD已降至1000 mg/L 之處理水,再利用臭氧(O3)氧化法進行部份氧化,期望能提高其生物可分解性,增加生物處理單元之處理效率,改善後續生物處理成效不彰狀況。結果顯示,經臭氧處理後,廢水之COD 值提升2.68%並無明顯變化,但BOD 提升52.3%有明顯增加,也就是BOD/COD的比值提升48.3%,確認經臭氧處理後可提高此類廢水之生物可分解性,同時隨著臭氧處理時間的增加BOD也會

隨之增加,但若氧化時間過長雖然COD和BOD 皆會隨之下降,但BOD/COD 的比值反而下降。同時採取臭氧處理後水樣BOD/COD比值最高之處理水,加入某同類型工廠之活性污泥,經曝氣8小時後,結果顯示BOD與COD去除率可達80%以上,確認此方法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