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c火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arrc火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魏世昕寫的 動手做,跟ARRC一起打造火箭上太空(特贈Kuroro太空學校書衣海報 + DIY火箭附發射台模型) 和魏世昕的 動手做,跟ARRC一起打造火箭上太空(特贈Kuroro太空學校書衣海報 + DIY火箭附發射台模型)(獨家簽名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小熊媽給中小學生的經典&悅讀書單101+【爸媽許願修訂版】: ...也說明:... ARRC 自製火箭》這本. 台灣科學家在地努力的圓夢介紹,內容包括: 1.一起離開地球上太空! ARRC 自製火箭; 2.歡迎光臨機器人時代!百變智慧機器人; 3.蛙做的夢是什麼顏色?古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所 吳宗信所指導 林育宏的 低腔壓高濃度過氧化氫混合式火箭引擎之研究 (2021),提出arrc火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混合式火箭引擎、渦漩注入式燃燒室、高濃度過氧化氫、聚丙烯、推力控制、低腔壓、深度節流、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所 陳宗麟所指導 侯昱任的 四軸混合式火箭引擎平台控制系統之開發 (2020),提出因為有 控制系統、火箭引擎、懸浮平台的重點而找出了 arrc火箭的解答。

最後網站【獨家】國「箭」國造!ARRC耗8年朝入軌火箭邁進則補充:陽明交大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上午六點多順利發射HTTP-3A火箭,為了這項計畫,整個研究團隊耗時8年研究,由於這次利用混和式燃料火箭,又具有姿態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rrc火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動手做,跟ARRC一起打造火箭上太空(特贈Kuroro太空學校書衣海報 + DIY火箭附發射台模型)

為了解決arrc火箭的問題,作者魏世昕 這樣論述:

台灣自製火箭團隊 ARRC X 宇宙探查隊 Kuroro 聯手打造台灣第一本附火箭模型科技繪本!   新一輪太空競逐的時代,已經漸漸白熱化。不遠的未來,人人可上太空將不再是夢想。台灣正在積極追上世界的腳步,我們要擁有自己的火箭,也要讓太空夢從現在開始紮根!   這本好看又好玩的火箭主題繪本,是專為熱愛火箭大小朋友設計的火箭基礎入門書,收羅最完整的火箭知識,從火箭設計原理、製作實務到火箭團隊的組成,一步步全面認識火箭科技。全書以繪本形式拆解深奧的火箭技術,全圖解的方式,圖文搭配,閱讀無負擔,是太空基礎教育入門書,也是最佳STEAM科技繪本。   本書另附贈以ARRC火箭為原型所設計的精

美火箭模型,讓你打造屬於自己的火箭基地!獨創邊讀邊做的全新閱讀方式,讀到哪個段落,火箭就組裝到哪個段落,模型結合內文,動手做,學習更深入!   一起跟著台灣最酷的火箭團隊ARRC與最可愛的宇宙探查隊Kuroro,前進火箭基地,一起將夢想升空! 本書特色   1、由台灣團隊打造知識內容   結合台灣自製火箭團隊ARRC的知識結晶與台灣原創IP Kuroro的設計創意,以繪本形式拆解深奧的火箭科技,從原理到實務,大人小孩都能輕鬆閱讀。   2、動手做出自己的火箭基地(附組裝教學影片)   本書附有以ARRC火箭為原型所設計的火箭模型,從外殼到內部結構,可拆卸,清楚展現,互動性更強。   

3、邊讀邊做,全新閱讀體驗   獨創邊讀邊組裝的閱讀形式,將組裝步驟融入內文中,看到哪裡做到哪裡,動手做,認識更深入。 海外應援   渡邊豪│日商‧東京電視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TV TOKYO Communications)董事   陸川和男│日本角色銀行有限公司(charabiz.com)代表取締役社長 熱血推薦   林大涵(貝殼放大執行長)   張起維(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   葉丙成(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劉志安(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鄭國威(泛科學知識長)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arrc火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第一次知道ARRC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的吳宗信教授,是因為五月天歌曲「頑固」的MV,那電影般傻傻的熱血執著,竟然是真實的故事。

吳教授自稱火箭阿伯,只要講到正在進行的計畫,他的雙眼就會發射兩簇火芒,感覺不用吃也不用睡,只要有他心愛的火箭發展計畫,他就能持續燃燒。明明是應該要生活得舒服自在的地位和年歲,看著吳教授磨得快破的鞋跟,毫不奢華的簡樸衣褲,舊背包上掛著心愛女兒求來的平安符,就忍不住心疼起來。

熱血不難,難的是歷經許多挫折,仍堅持繼續熱血,這就是我眼中的火箭阿伯吳宗信教授。

吳教授研發的是混合式火箭。混合式火箭的主要亮點就是安全與低成本,經典案例就一定要提到90年代,美國AMROC超大型混合式火箭發射的紀錄影片,雖然失敗,整支火箭結構燒起來,但並沒有爆炸。

很多人可能覺得火箭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其實火箭是很值得投資發展的潛力產業。為什麼這樣說呢?吳宗信教授曾在訪問中提到:「火箭是戰略科技,因為工程上可以做到最複雜的系統就是衛星載具,可以做到就表示國家的國力跟別人是不同等級的。」

除了展示國力,全球太空經濟正在崛起。衛星從外太空所回傳的資料,可以運用在通訊、農業、商業、地表監測上。能把成本控制得越低,量能增進得夠有規模,就能變成一個可以維持的日常營運的產業,那就是經濟!

吳教授對我說,他已經五十幾歲,這次計畫,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搏,是他的final shot。
但我覺得,這不是最後一搏,這可以是台灣火箭航太科技的first shot!
邀請各位,為火箭阿伯打氣:
ARRC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HTTP-3A 集資計畫:https://backme.tw/ref/J7TH5/

活在你心深處那頑固的自己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低腔壓高濃度過氧化氫混合式火箭引擎之研究

為了解決arrc火箭的問題,作者林育宏 這樣論述:

本論文為混合式火箭系統入軌段火箭引擎的前期研究,除了高引擎效率的要求外,更需要精準的推力控制與降低入軌段火箭的結構重量比,以增加入軌精度與酬載能力。混合式火箭引擎具相對安全、綠色環保、可推力控制、管路簡單、低成本等優點,並且可以輕易地達到引擎深度節流推力控制,對於僅能單次使用、需要精準進入軌道的入軌段火箭推進系統有相當大的應用潛力。其最大的優點是燃料在常溫下為固態、易保存且安全,即使燃燒室或儲存槽受損,固態的燃料也不會因此產生劇烈的燃燒而導致爆炸。雖然混合式推進系統有不少優於固態及液態推進系統的特性,相較事先預混燃料與氧化劑的固態推進系統及可精準控制氧燃比而達到高度燃燒效率的液態推進系統,混

合式推進系統有擴散焰邊界層燃燒特性,此因素導致混合式推進系統的燃料燃燒速率普遍偏低,使得設計大推力引擎設計時需要長度較長的燃燒室來提供足夠的燃料燃燒表面積,也導致得更高長徑比的火箭設計。針對此問題,本論文利用渦漩注入氧化劑的方式,增加了氧化劑在引擎內部的滯留時間,並藉由渦旋流場提升氧化劑與燃料的混合效率以及燃料耗蝕率;同時降低引擎燃燒室工作壓力以研究其推進效能,並與較高工作壓力進行比較。本論文使用氮氣加壓供流系統驅動90%高濃度過氧化氫 (high-test peroxide) 進入觸媒床,並使用三氧化二鋁 (Al2O3) 為載體的三氧化二錳 (Mn2O3) 觸媒進行催化分解,隨後以渦漩注入的

方式注入燃燒腔,並與燃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進行燃燒,最後經由石墨鐘形噴嘴 (bell-shaped nozzle) 噴出燃燒腔後產生推力。實驗部分首先透過深度節流測試先針對原版腔壓40 barA引擎在低腔壓下的氧燃比 (O/F ratio)、特徵速度 (C*)、比衝值 (Isp) 等引擎性能進行研究,提供後續設計20 barA低腔壓引擎的依據,並整理出觸媒床等壓損以及燃燒室等流速的引擎設計轉換模型;同時使用CFD模擬驗證渦漩注射器於氧化劑全流量下 (425 g/s) 的壓損與等壓損轉換模型預測的數值接近 (~1.3 bar)。由腔壓20 barA 引擎的8秒hot-f

ire實驗結果顯示,由於推力係數 (CF) 在低腔壓引擎的理論值 (~1.4) 相較於腔壓40 barA引擎的推力係數理論值 (~1.5) 較低,因此腔壓20 barA引擎的海平面Isp相較於腔壓40 barA引擎的Isp 低了約13 s,但是兩組引擎具有相近的Isp效率 (~94%),且長時間的24秒hot-fire測試顯示Isp效率會因長時間燃燒而提升至97%。此外,氧化劑流量皆線性正比於推力與腔壓,判定係數 (R2) 也高於99%,實現混合式火箭引擎推力控制的優異性能。透過燃料耗蝕率與氧通量之關係式可知,低腔壓引擎在相同氧化劑通量下 (100 kg/m2s) 較腔壓40 barA引擎降低

了約15%的燃料耗蝕率,因此引擎的燃料耗蝕率會受到腔體壓力轉換的影響而變動,本論文也針對此現象歸納出一校正方法以預測不同腔壓下的燃料耗蝕率,此校正後的關係式可提供未來不同腔壓引擎燃料長度設計上的準則。最後將雙氧水貯存瓶的上游氮氣加壓壓力從約58 barA降低至38 barA並進行8秒hot-fire測試,結果顯示仍能得到與過往測試相當接近的Isp效率 (~94%),而此特性除了能讓雙氧水及氮氣貯存瓶擁有輕量化設計的可能性,搭配具流量控制的控制閥也有利於未來箭體朝向blowdown type型式的設計,因此雙氧水加壓桶槽上的氮氣調壓閥 (N2 pressure regulator valve)

將可省去,得以降低供流系統的重量,並增加箭體的酬載能力,對於未來箭體輕量化將是一大優勢。

動手做,跟ARRC一起打造火箭上太空(特贈Kuroro太空學校書衣海報 + DIY火箭附發射台模型)(獨家簽名版)

為了解決arrc火箭的問題,作者魏世昕 這樣論述:

火箭阿伯吳宗信、魏世昕、迷母豐盛 限量親筆簽名 台灣自製火箭團隊 ARRC X 宇宙探查隊 Kuroro 聯手打造台灣第一本附火箭模型科技繪本!   新一輪太空競逐的時代,已經漸漸白熱化。不遠的未來,人人可上太空將不再是夢想。台灣正在積極追上世界的腳步,我們要擁有自己的火箭,也要讓太空夢從現在開始紮根!   這本好看又好玩的火箭主題繪本,是專為熱愛火箭大小朋友設計的火箭基礎入門書,收羅最完整的火箭知識,從火箭設計原理、製作實務到火箭團隊的組成,一步步全面認識火箭科技。全書以繪本形式拆解深奧的火箭技術,全圖解的方式,圖文搭配,閱讀無負擔,是太空基礎教育入門書,也是最佳STEAM科技繪本。

  本書另附贈以ARRC火箭為原型所設計的精美火箭模型,讓你打造屬於自己的火箭基地!獨創邊讀邊做的全新閱讀方式,讀到哪個段落,火箭就組裝到哪個段落,模型結合內文,動手做,學習更深入!   一起跟著台灣最酷的火箭團隊ARRC與最可愛的宇宙探查隊Kuroro,前進火箭基地,一起將夢想升空!   本書三大獨創:   1、    由台灣團隊打造知識內容   結合台灣自製火箭團隊ARRC的知識結晶與台灣原創IP Kuroro的設計創意,以繪本形式拆解深奧的火箭科技,從原理到實務,大人小孩都能輕鬆閱讀。   2、動手做出自己的火箭基地(附組裝教學影片)   本書附有以ARRC火箭為原型所設計的火箭

模型,從外殼到內部結構,可拆卸,清楚展現,互動性更強。   3、邊讀邊做,全新閱讀體驗   獨創邊讀邊組裝的閱讀形式,將組裝步驟融入內文中,看到哪裡做到哪裡,動手做,認識更深入。   海外應援   渡邊豪│日商‧東京電視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TV TOKYO Communications)董事   陸川和男│日本角色銀行有限公司(charabiz.com)代表取締役社長 熱血推薦   林大涵(貝殼放大執行長)   張起維(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   葉丙成(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劉志安(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鄭國威(泛科學知識長)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作者簡介 魏世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博士後研究員、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興趣是剪輯火箭研發過程的照片與影片。   合著有《科學築夢大現場1:一起離開地球上太空!ARRC自製火箭》,榮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獎青少年組特別獎。 繪者簡介 迷母豐盛 Kuroro Team   宇宙喵Kuroro是一隻來自貓眼星雲的地球特派員,最喜歡吃著香噴噴的罐頭,偷偷觀察人類。同時與好朋友組成「Kuroro地球探查隊」在地球進行各式各樣的有趣冒險。別看他好吃懶做的樣子,認真起來可是很驚人的呦~ 協力者簡介 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ARRC)是透過私人與企業捐款於 2012 年成立的火箭學術研究機構。研發團隊從2007年開始從無到有研發火箭,歷經ARRC成立與兩次群眾募資,並與國內多所大學以及產業界共同合作研發。   成員除了學校教師,也包含高中生、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與專職研究人員。成立宗旨意在促進台灣太空科技的發展與培養人才。目標讓台灣發展出可運送衛星進入地球軌道的火箭。   作者的話 一起邁向太空之路   「看似瘋狂的事情背後,一定有它可以貢獻世界的價值。」我想,這是在台灣最能激起大家去追尋夢想的一句

話吧!夢想之所以是夢想,就在於它很難實現,追尋夢想的過程也一點都不浪漫。回想起過去研發火箭的時光,一路走來從無到有,一回頭好像已經走了很遠,但是又好像沒有前進多少。   火箭與太空科技領域一直是相對特別的科學與工程技術,不單是技術的複雜性與困難性,還必須結合各種跨領域人才的合作,才有機會達成目標。可以說是團隊合作的極致展現,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關鍵少數,大家除了一起面對各種未知,更要一起設想可能的突發狀況,確保每個人的項目都 100% 完成,才有機會成功。   近幾年,火箭與太空科技快速走向商業化與私人化,原本國與國的競賽也轉變為私人企業間的商業太空競賽。不遠的將來,或許就在你們長大的時候,

已經可以自由去月球探險、去火星旅行,甚至操作屬於自己的個人太空探索衛星 !   如同約翰藍儂的名言「一個人做夢,夢想只是空想;一群人做夢,夢想就會成真。」期望這本書除了火箭知識外,也能讓大家在邁向太空之路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關鍵位置。 魏世昕 繪者的話 敢於想像,勇敢追夢!   大家好,我們是充滿好奇心的宇宙搜查隊Kuroro Team。在進行地球探險時,無意間發現,在台灣這個小小的島嶼上,有一群非常有趣的人,他們抱持著實作精神,在極有限的資源底下,努力研發自製火箭,而且竟然已經堅持了十多年!他們散發出非常巨大的夢想之光,深深的吸引著我們。   Kuroro Team排除萬難,

終於接觸到這群火箭人以及一直帶領他們的老師,地球人稱火箭阿伯的吳宗信。於是,一個專為地球小朋友開設的太空學校,就這樣開學了!第一課,就從通往太空的唯一交通工具火箭開始。用KuroroTeam最擅長的圖解,帶大家一步一步的認識火箭,也認識這些做火箭的人,以及看見他們做的夢可以帶我們到多遠的地方。《動手做,跟ARRC一起打造火箭上太空》這本書的誕生,正是其中一個夢想的實現,集合了ARRC自製火箭的智慧結晶,也集合了許多人的心意。   看完這本書,你不一定要成為一個火箭專家,但如果你能從中獲得宇宙力量,對自己的夢想「敢於想像,勇敢追夢」那就太好了,這正是這本書希望帶給你的禮物。 迷母豐盛 Kur

oro Team

四軸混合式火箭引擎平台控制系統之開發

為了解決arrc火箭的問題,作者侯昱任 這樣論述:

本研究與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合作,開發以火箭引擎為動力之飛行平台,與一般 火箭不同,該平台的目標是做短距離的低速飛行,並執行安全的起飛和降落 使平台可重複性使用。此平台系統主要 可分為推進系統與導航控制系統,本論文主旨在導航與控制系統的開發。本論文設計了多種飛行控制策略,每種方法都由詳細的控制器推導再到 模擬驗證。模擬中又以實務上會遇到的各種模擬條件,比較出了各個控制法則的優缺點。控制方法包含了以古典控制理論為基礎的線性架構,還有 引入積分控制的逆向步進法,以及強健控制領域的非線性 ????∞ 控制法。 除此之外,本研究因其自身結構的重量,有較低的推重比(thrust-to-weight r

atio),因此在設計控制器時做了仔細的頻寬分配,使其在達 成控制目標的同時不會使推力飽和。本論文也提出了一套適合應用在短距離的感測器融合系統,此系統已經過實際測試,可估測ENU座標下的位置與速度,亦可獲得載體本身的姿態。其特色是藉由 GNSS-RTK接收器的輔助,使定位精度能長時間維持在 0.2 m 以內。在姿態測試方面不僅止於一般文獻的單軸測試,本文使用了三個框架建構而成的三軸旋轉平台,來驗證載體在多軸轉 動時的姿態估測。火箭引擎飛行平台之子系統較一般無人機多,因此除了控制器與感測融合系統的程式,本論文還囊括了地面觀測站(ground station)軟體與各個通訊子程式。最後基於本研究實

際飛行 測試 的成本與安全考量,吾人實行了系統的硬體在環測試(hard-ware in the loop),驗證了整體控制系統 已達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