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400 鋼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SS400 鋼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西村仁寫的 圖解加工材料:兼顧品質╳成本╳交期之外觀與實用性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模具工程系 林香君所指導 王玟心的 研究熱彈應力分析技術應用於低碳鋼SS400之動態負載參數對絕熱條件的影響 (2021),提出SS400 鋼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熱彈應力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周中哲所指導 謝承翰的 風機鋼管圓柱在彎矩與軸力作用下之行為:實驗與有限元素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風機塔柱、中空鋼管圓柱、反覆測推試驗、撓曲強度、有限元素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SS400 鋼板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S400 鋼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加工材料:兼顧品質╳成本╳交期之外觀與實用性

為了解決SS400 鋼板的問題,作者西村仁 這樣論述:

從「想這樣設計就用這種材料」的視點出發, 不談理論和艱澀知識,文科生也能輕易了解用在實務工作上! 「該選什麼材質?為什麼做出來的東西不堪使用?」 「同樣的效果,該選擇便宜材料另做加工?還是選用較貴材料減少加工?」 每一個產品創意都需要仰賴材料和製造技術才能實現。材料的選擇決定著最終產品外觀的吸睛程度、以及切合功能性與否;更與後續的加工方式息息相關。  要成為產品製造的「材料達人」,並非要懂得材料成分、或結晶結構如何隨溫度改變之類的艱深知識,更重要的是懂得實務上材料的加工特性和應用缺陷,如延展性、導熱速度、生鏽與否等,便能依據設計的功能性和美學需求,參酌加工方式、成本、

交期,進而篩選擇定材料。 本書從材料應用著手,綜合評估品質、成本、交期三面向的材料特性;在兼顧外觀、實用性的同時,納入營業觀點,將資源做最大整合與最有效的利用。 打開本書你將學會: ‧機械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三大材料特性一手掌握 ‧涵蓋 鋼鐵/鋁/銅/塑膠/陶瓷等金屬非金屬常用材料,參考最實用 ‧統整熱處理加工如何改變材料特性:淬火、回火、高週波淬火、滲碳... ‧從材料用途反推,建立選材的標準化程序;節省時間、金錢成本最具效率 §設計人專業推薦§ 王千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 陳德勝 (Xcellent卓嶽設計創意總監)  潘炯丞 (BenQ數位家居產品事業部處長)

§日本讀者實證推薦§ 「文科出身的製造業相關從業人員必讀!將艱深的材料知識以相當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恐怕沒有其他書比這本更讓人容易理解了。」 「以金屬材料為中心一直到非金屬材料都有廣泛的介紹,深入淺出的說明足見作者在實務經驗、學識、論述能力上都有過人的表現。」 「本書介紹業界常用金屬材料的主要特徵,易讀易懂;推薦用來擴大自己的視野跟知識範疇。」

研究熱彈應力分析技術應用於低碳鋼SS400之動態負載參數對絕熱條件的影響

為了解決SS400 鋼板的問題,作者王玟心 這樣論述:

熱彈應力分析(Thermoelastic Stress Analysis , TSA)為非破壞性及非接觸式應力量測技術,此技術為利用紅外線感測器(infrared detectors)偵測材料表面之溫度變化,並依據熱彈應力分析理論得到表面應力資訊。當材料受到負載作用時所產生的溫度變化量非常微小,此變化源自於材料本身之熱彈效應。熱彈應力分析理論依據此熱彈性效應為基礎,並結合Constitutive law以及the first and second laws of thermodynamics進而求得表面全領域之應力值。熱彈應力分析技術必須符合絕熱條件,因此執行TSA實驗時利用動態拉伸機施加動

態負載來達到絕熱。本研究主旨為探討低碳鋼材質SS400於執行熱彈應力分析實驗時,TSA實驗所需要達到絕熱時之負載條件,並分析達成絕熱條件下之最佳動態負載參數。承如前述本研究選用SS400低碳鋼作為主要研究材質,藉由系統性地設定動態負載參數並依據受測材料相應之熱彈響應,決定SS400低碳鋼板材是否達到絕熱。動態負載條件之相關參數包含平均負載(Mean load)、負載振幅 (Amplitude)以及負載頻率 (Frequency),因此,逐步個別地改變動態負載參數並彙整分析其產生之熱彈訊號,將可得到SS400低碳鋼之熱彈絕熱負載條件。

風機鋼管圓柱在彎矩與軸力作用下之行為:實驗與有限元素分析

為了解決SS400 鋼板的問題,作者謝承翰 這樣論述:

由於再生能源在國際間逐漸受到重視,其中風力發電為我國發展重點,作為風力發電機的主要結構,對於中空鋼管圓柱(Round-HSS)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然而相關研究文獻較為缺乏,且主要聚焦於低斷面徑厚比的撓曲強度試驗,因此本研究共製造了1座試體,材料使用JIS SS400,試體斷面徑厚比為360,試體外直徑為1440 mm、試體總高度為5305 mm,進行單曲率反覆側推試驗,並會將郭泯辰 (2019)、劉琨耀 (2020)的研究結果納入本研究進行比較與討論。比較試驗結果可以發現,試體韌性μ隨著試體徑厚比D/t的增加而略微下降,但部分試體會由於初始局部挫屈較早發生,導致受壓側管壁支撐力不足,使得試

體韌性μ略微上升介於1.28~1.95,並使試體強度上升幅度有限,產生正負迴圈試體強度不對稱。接著討論各國規範對於撓曲強度的預測,AISC (2016)會隨著試體徑厚比的增加偏向低估,ASME (2016)、ASCE (2011)皆為低估,EN1993-1-6 (2017)與試體結果趨勢較為一致,JRA (2002)與試體結果趨勢較為一致但較為高估。最後利用有限元素分析軟體ABAQUS建立模型,討論模型對於施加不同軸力的情況下,對鋼管圓柱模型撓曲強度的影響,其結果顯示,施加0.05Py軸力的模型最大強度下降5 %~6 %,施加0.20Py軸力的模型最大強度下降22 %~25 %,軸力比例小幅度

影響彈性勁度與韌性,而各國規範對於折減後撓曲強度的預測,ASME (2016)、ASCE (2011)皆為低估,AISC (2016)、EN1993-1-6 (2017)、JRA (2002)相較準確,但皆隨著斷面徑厚比的增加偏向保守,並隨著模型軸壓比例的增加使低估現象逐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