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f 造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英語研究所 陳純音所指導 吳致華的 中文把字句之第二外語習得實證研究 (2000),提出Roof 造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把字句、第二外語習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英語研究所 陳純音所指導 許素玲的 英語和日語人士學習中文「被」字句之實證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被字句、第二語言習得、母語的影響、普遍語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Roof 造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Roof 造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文把字句之第二外語習得實證研究

為了解決Roof 造句的問題,作者吳致華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用對比分析來探討日語及英語人士對於中文「把字句」的習得。本實驗共有三種題型:文法判斷題、圖片造句題、及模仿題。測驗題目依據「把」字句之特質分為三大類:(1)「把」字句之名詞片語;(2)「把」字句之動詞;(3)含有賓語保留(retained objects)及反身代名詞之「把」字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文中心之外籍學生為本研究實驗組之研究對象,包含有22位日語組學生及22位英語組學生;控制組則是22 名以中文為母語的中國人。 實驗結果發現,日語組與英語組的學生對於「把」字句的使用沒有很大的困難,顯示出母語的影響並不

大。但是不同的測驗題型對受試者的表現的確有不同的影響;其中,受試者對於文法判斷題及圖片造句題較模仿題能掌握。本實驗亦發現,外籍學生已能理解「把」字句之「處置」性質,因此能成功地分辨「把」字句之名詞片語及動詞。最後,本研究亦發現外籍學生也能視「把」名詞片語為反身代名詞的先行詞。

英語和日語人士學習中文「被」字句之實證研究

為了解決Roof 造句的問題,作者許素玲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在探討英語和日語人士,中文「被」字句第二語言習得。其主要目的在驗證普遍語法 (Universal Grammar) 之存在和母語轉換 (L1 transfer) 之現象。同時,也藉此研究測試是否不同的題型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語意特性 (semantic property) 是否比語法特性 (syntactic property) 好學;不同型態的「被」字句其學習難易度是否不同。 本實驗以是非判斷 (grammaticality judgment) 和看圖回答 (picture-cued production) 的方式為主

,對象是50位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英語和日語外籍學生和25位中國人。測驗題目包含直接 (direct) 和間接 (indirect) 的「被」字句,而間接「被」字句又可分為內含 (inclusive) 和排他 (exclusive) 「被」字句兩種。研究者根據四個特性 ¾ 動詞前介系詞詞組 (preverbal bei-phrases)、主事者省略 (the deletion of the agentive NP)、格位吸收 (case absorption) 和不幸意涵 (adversity) 設計不同的「被」字句。 實驗結果顯示,母語和目標語的相似及不同對受試者分別產

生了正面及負面的影響。而部分受試者仍可正確地將母語設定值轉換為目標語的設定值,證實了普遍語法在第二外語習得中重要的角色。此外,受試者在判斷題的表現優於其在看圖說話的表現,顯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往往比口語能力要來的好。而就語意和語法習得的難易度而言,後者在在理解題型顯得較前者容易,但在造句題型中卻並非如此,此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最後,就各種「被」字句的困難度來說,間接「被」字句比直接「被」字句來得不容易學;內含「被」字句亦比排他「被」字句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