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 Minty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行政研究所 劉鎮寧所指導 林雅芳的 偏鄉小學初任校長的課程領導—以108課綱跨領域學校本位課程為例 (2020),提出Karen Minty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偏鄉小學、初任校長、課程領導、108課綱、跨領域學校本位課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黃玉所指導 李燕美的 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 (2003),提出因為有 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方案 大學服務性社團 華岡同濟社-華興中學課輔隊的重點而找出了 Karen Minty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Karen Minty,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偏鄉小學初任校長的課程領導—以108課綱跨領域學校本位課程為例

為了解決Karen Minty的問題,作者林雅芳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偏鄉小學初任校長的課程領導歷程、面臨問題與解決策略,同時分析偏鄉小學的學校教師在校長課程領導歷程中的覺知情形,最後歸納偏鄉小學初任校長的課程領導觀。為達成上述目的,主要以訪談的方式蒐集文本資料,同時蒐集學校課程發展的文件、成果報告或開會紀錄等,據以分析幸福小學課程發展與校長課程領導之歷程。在內容上,首先分析校本課程、跨領域課程與學校願景的意涵、影響因素與相關理論發展,接著分析課程領導理論基礎、策略與研究成果,做為本研究之先備概念,在進行第一次訪談與資料分析後,為求對學校課程發展脈絡有更深入的了解,接續進行第二次、第三次與第四次的訪談及資料分析。本研究獲致以下四點結論:一、偏

鄉小學初任校長課程領導的歷程與策略(一)充分運用多元溝通管道,建立有共識的學校願景。(二)積極申請計畫爭取經費,邀請外部專家學者協助引領教師發展正確方向的校本課程。(三)與教師領導者共享課程領導,整合社區人力資源,營造協作的校園學習文化。(四)致力學生學習需求為優先考量,帶領學校成員發展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二、偏鄉小學初任校長的課程領導所面對的問題與解決策略(一)部份教師偏重學童智育成績,以保守和緩步面對校長積極於課程的改革和校本課程的發展。(二)部分教師面對108課綱課程發展模式和設計轉變,缺乏主動評估自我效能。(三)校長以身作則親自參與,喚起教師自發性提升校本課程發展的專業知能。(四)校長

以高關懷態度,營造校園學習氛圍,激勵教師工作士氣。三、偏鄉小學教師在初任校長課程領導歷程中的感受(一)校長積極爭取資源,以解決學校現況問題為起點,發展食農教育校本課程為鵠的。(二)校長的課程領導重新型塑教師同儕對課程意識與教學協同互動合作的新文化。(三)校長的課程領導擘劃具有知識概念和脈絡化的跨領域校本課程地圖。四、偏鄉小學初任校長的課程領導具體做法(一)校長的課程領導以全面掌握學校資源和現況,爭取外部資源,發展以學生學習需求的學校特色校本課程。(二)與大專院校教授攜手合作,邀請擔任課程諮詢專家,啟發教師課程意識,建構具有系統性和脈絡化的食農教育校本課程(三)發展在地特色食農教育為校本課程,引

入社區人力資源,鼓勵親師合作,強化家庭教育功能。(四)以符應108課綱理念,發展跨領域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的校本課程,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對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儲備校長、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Karen Minty的問題,作者李燕美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研究問題包括:一、探討服務學習方案實施中,受服務機構的觀點、受服務者的觀點、學生的觀點、方案遭遇的困難與問題、學生遭遇的困難與問題、及方案的助力與阻力;二、研究學生的學習成效,包括服務價值觀、批判思考能力、自我了解、利他的社會行為、及道德取向;三、提出社團指導老師角色定位和有效大學服務性社團服務學習方案具體建議。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參與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同濟社華興中學55期和56期課業輔導方案者為研究對象,包括華興中學2位主任及4位老師、4位國中生及華岡同濟社華興課輔隊17位學生與1位社團指導老師,於92年9月

至93年5月進行研究,透過半結構訪談、焦點團體、服務日誌、觀察日誌、綜合反思,自我評量報告以及回饋量表等方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如下:一、服務學習方案方面:首先,服務應重視事前與機構的充分溝通,以避免雙方產生刻板印象,讓服務無法達到多元、互惠和協同合作關係;其次,服務工作應有良好的服務工作品質與以及學生事前的訓練和定向指導;再者,服務需重視學生反思的進行,包括書寫、討論,且配合吞世代學生特質,設置服務網站、或以E-Mail或 MSN討論專區進行服務反思的書寫與討論。且為使反思討論進行順利,社團指導老師應與學生建立親密且良好互動的關係。二、學生的學習成

效方面:研究發現服務價值觀改變,經過服務學習經驗後,學生瞭解服務需符合他人的需要、服務是雙方彼此互惠;批判思考能力經過服務學習經驗後,更清楚自己的能力與限制、增進自我反省能力,並能修正自己的態度、以同理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增強臨場反應力;自我了解能力經過服務學習經驗後,更清楚自己的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相信只要實際和肯做就作得到、更負責和主動;利他社會行為也有改變,更有同理心、瞭解包容與尊重的重要、瞭解說話要有技巧與懂得尊重他人、變得會主動溝通與自我反省;但研究發現道德取向並無顯著的轉變。三、社團指導老師角色定位方面: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是活動的參與觀察者;與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專業指導者;

學習成果分享者;活動紀錄者;給予關懷者;給予支持者;能夠陪伴服務者走完服務學習過程者。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有效的大學服務性社團服務學習方案建構必須依據理論要素去設計,是一個「真實、挑戰、持久、追求社會正義的服務學習方案。」。學生社團與受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模式,是一個「協同合作關係」的模式。 最後,本研究並針對教育主管機關與大學校園推動服務學習方案的應用上及進一步研究上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