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 G314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郭佳儱所指導 陳顥仁的 旋轉式液態透鏡對雷射光束整形之基礎研究 (2015),提出JIS G314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雙焦點雷射、液態透鏡、光束整形、雷射熱處理、雷射拋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連得銘所指導 陳俊延的 模擬軸承在受力下餘隙與內外環溝槽曲率之關係 (2014),提出因為有 單列深溝滾珠球軸承、有限元素法、不對心、內部餘係、預壓的重點而找出了 JIS G314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JIS G314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旋轉式液態透鏡對雷射光束整形之基礎研究

為了解決JIS G3141的問題,作者陳顥仁 這樣論述:

本研究提出了旋轉式液態透鏡應用於產生雙焦點雷射之機制,將聚焦後的高斯光束入射旋轉式液態透鏡,其液態透鏡外殼為鋁所構成,上下具有窗鏡可讓雷射穿透並封裝兩種液體,其兩種液體各為互不相容且折射率不同的矽油與水,藉由高速旋轉液態透鏡,將內部兩種不同密度液體離心成內外雙層。入射後讓光束產生光程差形成兩束同軸不同聚焦長度之光束,兩束雷射光束可分為:穿透水的高斯分佈外圍的低強度環型光束(Peripheral Rays)與穿透矽油的高斯分佈中央的高強度近軸光束(Paraxial Rays),藉此產生雙焦點雷射並達到光束整形的功能。實驗前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5.0多重物理量耦合模擬軟體

線光學模組輔助研究,模擬不同的折射率配置以及液態透鏡放置位置,透過軟體後處理的方式,得到光束軸向強度分佈圖、光束徑向強度分佈圖與聚焦光斑位置,最後依照模擬配置於以設計加工液態透鏡與旋轉機構。對AA5052鋁合金進行雙焦點雷射基礎研究結果顯示,與傳統高斯雷射加工相比使用雙焦點雷射加工直徑平均增加177 μm至225 μm;且光斑振動導致加工範圍增加與加工深度減少,與傳統高斯雷射平均減少表面粗糙度Sa 3.33 μm至5.33 μm。對JIS G3141低碳鋼進行表面熱處理,維克氏硬度可達HV 364.04,與傳統高斯雷射平均提升21.22%,與未處理原始硬度提升95.02%。對TI6Al4V進行

表面拋光,表面粗糙度最低可降至Sa 0.616 μm。此研究成果不僅為光學元件創新的應用機制,可將此透鏡實際運用於表面熱熔處理、表面拋光或藉由振動特性產生表面周期性結構,未來並可搭配不同轉速使矽油呈現不同拋物線輪廓,控制光束通過後的聚焦長度,使此液態透鏡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模擬軸承在受力下餘隙與內外環溝槽曲率之關係

為了解決JIS G3141的問題,作者陳俊延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研究模擬分析主要針對單列深溝滾珠軸承中的軸承外框與內框上運轉軌道與鋼珠之間的受力關係,故本研究利用有限元素法探討該軸承在公稱外徑、公稱內徑、軸承厚度徑向餘隙等級相同的情況下,將軸承外框與內框的溝槽直徑依鋼珠直徑為基準做不同百分比的增加變化做徑向與軸向的受力模擬。 該研究分析的單列深溝滾珠球軸承為DPI-6203RS,將該軸承經由精密多側頭量測系統Mahr-MS222測量該軸承外框與內框的溝槽直徑值與深度後,以鋼珠直徑值作為基準後進行百分比增加值得運算,並將其帶入SolidWorks的方程式設計與Matlab中進行模組的繪製與模組設計。在計算過程上可得知當不同組合中外框與內框的溝

槽直徑的百分比增加值的和相同時,其軸向移動上幾何模型上的平移變化量均相同,故以此條件作為主要的設計條件並進行徑向與軸向受力的模擬分析。 就所得模擬之結果,以總位移量而言,當外環溝槽曲率大於內環溝槽曲率且內環溝槽曲率不等於0%時,軸承的總位移量會較小,以綜合分析考量來說原始參數的外環4.84%內環1.98%有著更長久的使用壽命,但是如果要內環部分有最小位移量考量時,外環6%內環1%會更加適合,內環部分也會有更佳得穩定度,但是使用壽命也會較為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