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Domain 香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Google Domain 香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比爾.譚瑟寫的 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陳殷哲所指導 吳玫樺的 結構賦權對知識型員工敬業度之探討:以工作彈性為中介變項 (2021),提出Google Domain 香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結構賦權、員工敬業度、工作彈性、知識型員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張心悌所指導 鍾宇的 虛擬通貨之研究—以內線交易責任為中心 (2021),提出因為有 區塊鏈、虛擬通貨、投資契約、內線交易、證券交易法、期貨交易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Google Domain 香港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Google Domain 香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

為了解決Google Domain 香港的問題,作者比爾.譚瑟 這樣論述:

  你也許不知道, 每秒鐘竟然有高達三萬人在點閱色情網站;但你更沒想過的是,單單一個「sex.com」的網址,竟然潛藏著6500萬美元的驚人商機!   由比爾.譚瑟所寫的《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將告訴你,在數以千萬的網路數據下,人類行為的真實面貌,以及背後所隱藏的趨勢與機會!   在網路越來越發達的現在,每個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也與以往大不相同,也使得要研究出使用者的行為也越來越困難,作者帶領我們進入龐大的網路數據庫的幕後世界,通過網路數據來剖析人們的特定網路行為,揭示人們內心,網站訪問量的上升與下降,網站訪問的群體細分,以及用戶的訪問意圖等。赤裸地呈現出我們如何使用網絡、瀏覽網站及收集信息,並進

一步詳列了許多關於網絡上所透露出的生活、興趣、想法,甚至恐懼與夢想等情感。   透過這些驚人的資料,我們更能夠辨別出網路的熱門趨勢,甚至提前預測出未來將引領風騷的事物會是什麼,進一步為自己帶來廣大的商機。   閱讀此書,你將可以一窺現今網路社會的秘密,並且去發掘出每個使用者所想要的,與每個人所擁有的無限機會! 本書特色   1.目前眾多電子商務與網路研究等書籍中唯一較為宏觀與全面剖析網路行為的入門書   2.內容淺顯易懂,且資量充足,不論是初次接觸有興趣的人士或是專業網路行為研究者皆能夠獲得所需資訊。 作者簡介 比爾.譚瑟(Bill Tancer)   被《電視週刊》(TVWeek)指名為十二

位值得觀察人物之一(2008年度)。身為益百利旗下的網路競爭情報公司Hitwise的「全球研究部」總經理,他擁有大量有關網路使用的資料,以及可以進行全盤分析資料的工具。除了在《時代》雜誌網站撰寫的每週專欄〈搜尋的科學〉(The Science of Search)以外,新聞界、電視、廣播也時常邀請訪問他,引述其談話。譚瑟目前住在舊金山。 譯者簡介 林東翰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喜愛音樂、電影,對搖滾、爵士、藍調音樂稍有研究。兼職翻譯、編輯、插畫。   譯有《THE BEATLES披頭四:唯一正式授權傳記》等書。 馬莉珍   美國北伊利諾大學商學碩士。   曾任出版編輯、中研院統計

所與社會所研究助理等職。   譯有《在月光咖啡廳談管理:平衡工作與生活的3堂課》(遠流出版),曾獲經濟部金書獎。 第一部 了解自己第一章 看色情、藥品和賭場如何引領網路經濟第二章 我們真實的想法與現實的落差第三章 網路的時間經濟第四章 新年新計畫的錯誤期望第五章 名人崇拜症候群第六章 我們的恐懼、害怕與疑惑第七章 Web WHO.0 第二部 我們所知道的一切能做些什麼第八章 電視與網路的綜效資料庫第九章 資料套利市場第十章 尋找早期的採用者第十一章 透過超級連結者預測未來 前言   從我們在聖馬刁(San Mateo)的家裡,到舊金山上班地點的路上,我所收聽的廣播訪談裡,有些東西聽起來不太

對勁。記者正和一名英國心理學家對談,他聲稱,一月的第三個星期,是整年當中人們最沮喪的一周。受訪者鉅細靡遺地說著,他是怎麼使用「未履行的新年計畫」、「假日期間的信用卡債」,以及「天氣模式」做為因子,發展出一個數學公式,並且利用此公式得到這樣的結論。把所有因子湊在一塊,可以證明一月的第三個星期,會是人們在一整年裡最沮喪的一周。乍聽之下,這論調蠻有說服力的;只不過要我相信,有點為難。   儘管我完全支持套用數學公式的做法,不過,能偵測到一個社會趨向情緒低落的公式,有可能建立嗎?甚至在調查過大量的人口樣本之後,你還是極可能無法探測到這種事--我們能仰賴人們誠實回答心情低落與否嗎?不行,我對這套說詞無法

照單全收,因為我在幾個禮拜前才針對「沮喪」做過記錄,知道整年裡最讓人沮喪的那禮拜,就出現在感恩節前後。你會問,我怎麼知道?   取美國國內1000萬名網際網路使用者為樣本,我感興趣的是,要知道人們會在什麼時候搜尋「沮喪」這個詞。我的思考過程如下:如果,我們整個社會有一定比例的人,在每年的某個特定期間會變得比較沮喪,為了尋求協助,就會向我們最親密的密友--一個不用害怕遭到批判、可以前往詢問問題的地方求助。我們會上Google、雅虎搜尋(Yahoo!Search)或MSN搜尋引擎(MSN Search )搜尋。   我對該詞所做的第一份圖表(歷時超過兩年的時間),看來不怎麼合理。它所顯示的模式,似

乎隨著學校行事曆變動。很有可能,是因為學生們使用搜尋引擎來搜尋和「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有關的論文。我不想半途而廢,便製作了一份新圖表,這次,結合了針對常見的抗憂鬱藥物如「樂復得」(Zoloft)、「千憂解」(Cymbalta)、「立普能」(Lexapro)的搜尋流量。一旦把經濟大蕭條的因素排除,加進藥物這個因子,它的模式就很清楚了:有為數可觀的人,在感恩節那個禮拜會用搜尋引擎求助,希望能瞭解我們的假日憂鬱。   這天早上的車程,對我來說沒什麼特別。我聽新聞裡的東西、看報紙上的新聞,或是從同事間的討論中得到些小道消息,我亟欲打開電腦,看看能否根據我們的網路搜尋或點閱特

定網站,把當天那個議題弄得更清楚。有時候,我腦子會突然靈機一現聯想到什麼東西,並求助關鍵字資料,看看是否有任何關係。在探索這些資料上的機緣巧合時,也引發出一些很有趣的問題,從「為何高中舞會服裝在一月突然熱門」到「女子摔角手與財務指標的套利活動之間的關連」都有。在一個禮拜裡,人們最常點閱色情網站的是哪一天?我們最怕的是什麼東西?我們腦子裡在想什麼問題?新的Web 2.0網站如何製造出新的社會贏家和輸家?   這些問題以及更多類似問題,可以從關於網路行為的大批資料庫裡找到答案。我白天(還有晚上)花了很多天時間埋首在這些資料裡頭。我睡不著的時候,發覺自己正在仔細檢視交通圖表、搜尋表、人口統計表、心理

統計變數表,在腦海裡把這些不同的資料片段翻來覆去,用不同的角度加以檢驗。   最初我意識到的是,有很多資料在實際上是更有影響力的東西。如果你在我們網際網路運用的所有不同要素,花上夠多的時間去思考,你會開始對「我們是誰」和「我們腦子裡真正想的是什麼」編織出一幅更清晰的藍圖。我說的「誰」,是指美國境內超過千萬的網路使用者的一個樣本,而該資料庫,是這個龐大的網路使用者族群每天上網做的事,所構成的一個匿名化、總體的集合。那個「什麼」,則是一家叫做Hitwise的公司。我擔任該公司全球研究部門的總經理。   有時候,要我完全回憶起在Hitwise上班前在做什麼,得費一番工夫。不過我真的記得,有一通電話是

怎麼改變了我的生涯發展;那是克里斯.馬賀(Chris Maher)打來的業務電話,當時他是該公司的美國市場部總經理,後來成了公司總裁。這一通電話,會促使我換跑道,到一個能提供我這些豐富資料的工作崗位,我會很快發現自己人在美國國內外前幾名公司的商務飯店,而且我會受邀到頂尖大學講課,在產業訊息上發表主題原則,為《時代雜誌》網路版撰寫每周專欄,到最後寫出這本書。當然啦,我不知道,這通響起的電話會造成我一生這樣的大轉折;當時,我的注意力被桌上電話的鈴聲打斷,氣惱得很。   那時我任職目前的雇主「LookSmart」(這家搜尋引擎公司,雇用了大批編輯,把人工輸入的訊息加進搜尋結果裡)的業務與事業開發部門

的主管,忙得不可開交。我身為市場研究部門的主管,正為了一件落在我頭上的龐大計畫頭疼著。   以一個搜尋引擎來說,LookSmart的收益來自廣告商,這些廣告商希望,消費者在我們的搜尋框輸入特定字眼時,會出現他們的廣告。如果我是瓦德福水晶(Waterford crystal)的銷售商,那麼我會期望消費者在搜尋這個專有名詞,或者只是搜尋「水晶」一詞的時候,我的網路水晶商店廣告能出現在名單中,希望搜尋者能夠點進去,最後在我的網路商店裡購買水晶。要達到這個目的,我會和LookSmart協議,每當有人在LookSmart的搜尋結果頁面上點閱我的瓦德福水晶廣告,就支付一小筆費用(或許是十美分)。   從業

務觀點來看,這種商業模式有著一大問題。LookSmart的業務團隊(或說實際上,當時任何搜尋引擎的業務團隊),對於像是「瓦特福水晶」或「水晶」這類特定辭彙的搜尋數,他們掌握了多少名單,並不是很清楚。這問題代表著,我們的業務團隊基本上是亂槍打鳥。他們可能在一個廣告商身上浪費掉幾天、幾星期或幾個月,來推銷一個搜尋宣傳活動,只得到該廣告商感興趣的關鍵詞,事實上沒有人會去搜尋的結果。   當我們坐在LookSmart大樓——位在舊金山第二街的一棟改建的舊倉庫(開放式的大空間讓人憶起網路時代)——的用餐區裡,當時主導LookSmart業務與事業開發的勞伯.戈德博(Robert Goldberg),是這麼

解釋這個問題的:「我擁有一個從倉庫裡銷售出存貨的業務團隊,卻沒有一套回報系統來告訴我,倉庫裡有什麼東西;甚至想要進入倉庫也不得其門——我們只好被迫用猜的,猜測裡頭有什麼。」想像一下,主持一個業務組織卻完全看不到自己要推銷的是什麼;最後徒勞無功的可能性非常高。   我們的確是有一整套資料,是勞伯燒進CD-ROM(檔案非常大)送到我桌上的:是節錄自當時我們最大的一套清單,相當於在微軟MSN搜尋引擎一個星期的搜尋量。這份從一年中擷取出來的一星期的搜尋活動,包含了4000萬筆關鍵詞,數量驚人。從這份龐大的關鍵詞檔案裡,怎樣我都得找出估算我們零售關鍵詞清單的方法——針對各不同車型的搜尋數有多少;在人們試

圖瀏覽線上約會服務時,會在搜尋引擎輸入什麼字,諸如此類。我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腦螢幕,捲動著我下載到Excel上的前1萬筆關鍵詞,就這麼耗掉一個小時。   Hitwise打來的電話,我覺得時機相當不湊巧,不過,到最後結果卻是相反。我必須把對於估算搜尋清單的想法,回去找勞伯報告,而且沒時間聽人推銷。我向克里斯道歉,並排定好隔天再通電話。不過在他掛電話前,克里斯問了我在LookSmart面臨的難題的事。由於亟欲找出解答,我決定讓我的新朋友參一腳,不過只讓他知道一小部份。我說:「我正試著估算對婚禮業感興趣者的數量。」(如果我接下來非得聽人推銷,或許我能有所收穫!)   隔天,早在我們通電話前,我就收到一

份45頁的PowerPoint簡報(這可不是好兆頭),而且我打算這通電話只講三十分鐘就打住,以防萬一我必須離開。   在放第二張幻燈片時,我就。在當時,我資料的外部來源,是根據我所認為的大型樣本,介於4萬到10萬的美國網際網路用戶所做出來的。在簡報的第二張幻燈片上,我所看到的資料,是根據超過1000萬的網路用戶的樣本數而來的。真令人難以置信。多到讓我不確定我是否真的相信這份資料。   我突然想到;當我面前的這份圖表,剛好清楚說明著一整季網際網路活動的樣貌時,我正還試圖研究一星期份的資料,來解決我那個估算清單的問題。婚禮網站的流量,可料想到會在夏季月份(婚禮季)時飆高,不過,細看與婚禮相關的關鍵

詞(像是「婚禮服裝」)的模式,就顯得差異頗大,會在一年的前幾個禮拜裡搜尋數暴增。總體的搜尋行為,能讓我們看出,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會在什麼時候攀高。我上鉤了。   當我在說明,為什麼這個新賣家的資料,可以提供我們關於所有美國前幾名網站鉅細靡遺的細節的時候,他不認為這是真的。為了讓他相信這份資料的精確度,我想出一個計畫。由於我們控制了MSN搜尋引擎的主要結果,所以對於一個網站可能從MSN接收的搜尋流量,就有相當程度的控制能力。在十一月的某兩天期間,我們把一個叫做TripAdvisor(當時的規模還很小)的網站放在MSN搜尋結果的首位,當作測試。我沒有告訴克里斯確實的日期,要他畫出TripAd

visor在數個月以來的流量表。我們答應,若是他能利用Hitwise的資料精確找出是哪兩天,他就有新客戶了。五分鐘後,結果出爐,足以確定他答的日期完全命中。   簽了合約之後,我開始在LookSmart使用Hitwise的資料時,發現自己面臨到進退兩難的狀況。如今,我擁有可以看到目前最大樣本之一的總體網路行為的鏡子,可資運用。在當時,我可以研究164種產業類別裡頭五十多萬個網站,而且資料會每天隨著新的資訊更新。我試著要搞清楚該從這個資料庫的哪裡開始的時候,由於完全無法分析而稍微吃了點苦頭。不過這問題沒有維持很久。我很快就搞懂各處的訣竅,從衡量對手行銷計畫的效率,到藉由測定將上映電影官網的點閱流

量來估算該電影的收益。   我發現到自己沒日沒夜的,耗了許多時間在找尋資料裡有趣的部份,機緣湊巧地被引導到違反直覺的結論。我花在正事上的時間顯得不足。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向Hitwise提出為他們全職工作、擔任研究主持人的想法,做一個向其他使用者示範如何使用這個驚人的資料寶庫,並教導整個市場有關網路競爭情報的價值的傳道者。   關於資料   本書裡的樣本和事件,是根據從Hitwise競爭情報服務公司收集的資料而來。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我都是取美國的樣本(Hitwise從美國、英國、香港、新加坡、澳洲和紐西蘭取得資料)。美國的樣本包含了超過1000萬名網路使用者的使用行為。該樣本以兩種方式收集而來

。最主要的方法,是以和全國數個ISP供應商的協定為依據,將超過750萬名用戶的使用率資料加以彙集並匿名。為了讓資料上的網路使用者具有區域上的代表性,該資料是從很多ISP供應商收集而來。這個ISP樣本,由許多選擇加入的樣本組,或是已經同意接受監控並已提供人口統計資訊的網路使用者團體,來加以補強。這個人口統計上的資訊,使我們得以向各個類別的網站回報點閱者的人口統計與消費心態學上的概略資料。不論是ISP或選擇加入樣本組的資料,都是每天更新,提供前一天的使用資訊;搜尋關鍵詞資料基本上則是每周更新;而人口統計和消費心態的資料,則是依據每四周的使用率平均值而來。   有關隱私   當我第一次把使用的資料出

示給朋友、記者,或業界新秀看時,普遍會引發一個疑問:使用者的隱私會怎樣?我們收集的資料不會侵犯到終端用戶的隱私嗎?以公司來說,我們很清楚,保護終端用戶的隱私對我們最有利。我們透過幾個機制來達成這個目標。首先,我們的ISP供應商和選擇加入資料的合作對象,會把送到我們系統裡分析的資料加以匿名和彙整。換句話說,我們沒辦法用任何資料回頭追蹤到網路的個人用戶(我們也不會想要這麼做)。我們對於追蹤整個趨勢,以及盡力瞭解整個網際網路用戶怎麼使用網路,比較感興趣。我們也會清除我們的關鍵詞資料,移除任何個人可識別的資訊(電話號碼、信用卡號、社會安全號碼,等等)。   關於本書   本書以兩個主要部份呈現。在第一

部裡,你將會跟隨著我們探索資料中早已出現多年的迷人論點。從造訪網際網路的黑暗面以及我們愛繞著色情、藥品和賭場打轉的習慣,到瞭解我們自己對名人的迷戀,你會看到網路行為是如何彰顯出我們做這些事的理由。我們會討論到對於搜尋引擎的質疑以及搜尋引擎所揭露的事——像是查探我們的恐懼、我們想要學會的事,或只是一般的疑問,像是「天空為什麼是藍的?」對於某些網路通訊的最新發明,如何改變了我們與他人互動的方式,我們也會加以說明。   在本書的第二部份,我們會探討這份資料在實際上與理論上的運用,從決定線上競爭情報產業的策略應用,到利用這份資料來辨別出網路的熱門趨勢,甚至預測出下一位搖滾巨星的無限可能。   要探索網

路行為,最合適的起點,必定要從網路的弱點開始。在網路行銷界裡,PPC指的是「點選付費」(pay per click)的縮寫,也就是說,一家企業願意付多少錢給點閱搜尋引擎廣告的使用者的這種商業模式。不過,在我的用法,以及第一章裡頭,PPC有個不同的定義︰指的是色情、藥品和賭場(porn, pills, casinos)。從瞭解網站流量的消長起伏,到發現有誰會瀏覽這些網站以及他們決定點閱網站的確實動機,圍繞者我們惡行的網際網路資料,正好驗證了競爭情報資料能夠多麼讓人難以抗拒。 第一章 看色情、藥品和賭場如何引領網路經濟2006年,聯邦政府依據加州柏克萊大學菲力浦.史塔克教授(Philip Sta

rk)主持的一項研究,宣稱網際網路有99%不含色情成分。該研究檢驗了由Google和微軟檢索到的網站,發現其中僅僅1%的網站含有色情的內容。然而有另一方說法表示,研究指出,瀏覽色情網站的點閱數占所有的網路活動的比率,高達40%。對於這樣南轅北轍的研究結果,到底真正的答案是什麼呢?我們和老朋友見面的時候,會千篇一律的說某某某看起來氣色多棒(也不管對方外表實際上是怎樣)。這或多或少是因為社會規範下的結果,也有些是因為想讓雙方都覺得好過一些,所以往往不太會說出真心話。例如我們問到︰「你在做什麼?」而聽到的答案,卻和我們看到的事實相反,就像是逮到一個明知故犯、手伸進餅乾罐的小孩子一樣。至於網際網路的弱

點,故事就要從我們在網路上的惡行,以及否認事實的能耐這裡開始。有時候我們會表裡一致,有時候會心口不一,只不過,通常是嘴巴上說不要,身體卻不是那樣表達。性可「賣」,也可「偷」性,是可賣品,而且有時候還可能被偷,去問問蓋瑞.克里曼(Gary Kremen)就知道了!我第一次見到蓋瑞.克里曼,是在擔任LookSmart研究部門主管的時候。他是為了自己的一項投資、一個迎合成人產業的搜尋引擎─「銀河搜尋網」(Galaxy Search),想尋求和我們公司發展合作關係的可能,所以來短暫拜訪。就和所有的搜尋引擎一樣,LookSmart也有一份成人相關搜尋關鍵詞的清單(藉由「清單」,我參考了許多越過我們伺服器

的消費者所輸入的搜尋)。在開會之初,蓋瑞就接下去說了他嘗試涉足網路成人內容事業的事,特別是有關「sex.com」這個原本是他所有,後來卻被盜用的網域名字。早在1990年代初期,自行創業的軟體業務員蓋瑞,就已經是網域名稱搶註業(domain-name squatting)的先驅了。蓋瑞買下的網域名稱,像是求職網(jobs.com)、汽車網(autos.com)和購屋網(housing.com)這幾個例子,讓他最初還滿成功的。儘管他接著又創立了領先業界的約會網站Match.com――原本是他在1994年以2500美元買下的,一個以電子郵件為主的約會服務網站(而後來他總共只得到少得可憐的5萬美元,以

及該網站的終身會員資格),但他最有價值的資產,卻是在1994年註冊的其中一個域名——「sex.com」。1995年,當蓋瑞檢查他這些網路資產的紀錄,得知自己不再是「sex.com」域名的主人時,相當震驚。這個最後將會是他最值錢的資產,如今竟然在一個莫名其妙的人——史蒂芬.麥可.科恩(Stephen Michael Cohen)——手中。蓋瑞.克里曼發動了一場打了十幾年的法律戰,這關係到一筆值6500萬美元的法庭判決。克里曼的律師團提出文件,證明科恩從這個偷來的域名,靠著點閱付費的收益,一個月收入超過75萬美元。在當時,說到「Sex.com」就只是個網域寄放網站(parked domain),或

是沒有原創內容而只包含連到其他網站的付費連結。許多期待看到一些淫穢內容的網路用戶,會點入這些付費連結,該網站站主就是藉此獲利。2001年,克里曼得到了科恩位在聖大非農場(Rancho Santa Fe)占地9800平方呎的西班牙風豪宅,還包括了網球場和排球場。克里曼也因此把他合法收回的網域名稱,以1200萬美元,額外加上科恩的房地產(包括在墨西哥提華納﹝Tijuana﹞的兩塊地、一座養蝦場和脫衣舞俱樂部)為代價,賣回給科恩。這場鬥法超過十年的法律持久戰,牽涉到由一個沒有特別內容、簡單的網域名稱,所衍生的一億多美元的收益……這個網域名稱,不過就是把網路用戶因性饑渴而生的網路廣告,拿來當作生財工具

的一個簡單網址罷了。我送蓋瑞進電梯的時候,開始想著,一個小小的網域名,除了付費的連結以外,實際上沒有內容,是怎麼賺進大把鈔票的?如果這算是蛛絲馬跡的話,那麼由線上成人產業創造出來的收益必定更龐大。當我走回辦公室,我納悶著,要估算成人產業的獲利潛能,有什麼資料是能夠派上用場的。我知道,可靠的資料很難到手。

Google Domain 香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時光倒流一個掣】
早喺2014年,Google Maps地圖嘅街景服務Street View推出時光機功能,可以俾大家睇返舊嘅街景圖相片。近日有網民再Loop呢一項「#時光倒流」功能,重溫十幾年前18區嘅社區風貌,見證住自己社區嘅變遷。

00:00 Intro
00:17 中西區
中山紀念公園 Sun Yat Sen Memorial Park
般咸道 Bonham Road
香港摩天輪 Hong Kong Observation Wheel
英華女學校 Ying Wa Girls' School
00:40 東區
油街實現 Oil Street Art Space
太古城中心 Cityplaza
小西灣廣場 Siu Sai Wan Plaza
00:53 南區
One Island South
海洋公園道 Ocean Park Road
01:03 灣仔區
希慎廣場 Hysan Place
利東街 Lee Tung Street
夏慤道 Harcourt Road
01:16 九龍城區
啟德郵輪碼頭 Kai Tak Cruise Terminal
忠孝街 Chung Hau Street
香港嘉里酒店 Kerry Hotel Hong Kong
01:29 觀塘區
裕民坊 Yue Man Square
牛頭角下邨 Lower Ngau Tau Kok Estate
藍田綜合大樓 Lam Tin Complex
聖言中學 Sing Yin Secondary School
大本型 Domain
01:54 深水埗區
D2 Place ONE
長沙灣道 Cheung Sha Wan Road
02:04 黃大仙區
黃大仙中心 Temple Mall
樂富廣場 Lok Fu Place
Mikiki
02:14 油尖旺區
K11 MUSEA
旺角大球場 Mong Kok Stadium
洗衣街 Sai Yee Street
廟街 Temple Street
02:31 葵青區
青衣城二期 Maritime Square 2
02:36 北區
聯和墟 Luen Wo Hui
02:41 西貢區
PopCorn 2
香港單車館 Hong Kong Velodrome
西貢公路 Hiram's Highway
02:53 沙田區
創新路 Chong San Road
02:58 大埔區
太和邨 Tai Wo Estate
寶鄉邨 Po Heung Estate
03:06 荃灣區
海之戀商場 OP Mall
荃灣千色匯 KOLOUR
荃灣工業中心 Tsuen Wan Industrial Centre
03:20 屯門區
V city
屯門公路轉車站 Tuen Mun Road Interchange
凱都戲院 Hyland Theatre
03:33 元朗區
天秀路Tin Sau Road
形點 YOHO MALL
03:41 離島區
北大嶼山醫院 North Lantau Hospital

Reference:
用 #Google街景 睇返以前嘅社區好正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https://lih.kg/2440533

Music used:
♪ #時光倒流一句話 (Piano Cover) by @Noodles Music
https://youtu.be/2IL1dQzvFfU
♪ [Instrumental] Dua Lipa - Homesick by @HUIYA Instrumental
https://youtu.be/wr8L720j9PI

Google Map向來有提供街景功能,用家瀏覽地圖之餘亦可看見商戶建築,感覺有如身歷其境。有網民於連登討論區以「用Google街景睇返以前嘅社區好正」為題發文,指可以用Google Map翻看最早12年前、即2009年的香港街道景色,緬懷過去之餘亦感嘆10年來香港變化甚大,獲不少網民和議。

不少網民立即以Google街景翻閱10年香港景色。有人認為當年街道上人車數量不如現在多,街邊違泊情況亦較輕,直言「條路好暢順」。亦有人特別注意街邊商戶及建築,認為當年彌敦道兩旁金舖較少,商戶種類較豐富,而近期需要重建的觀塘裕民坊,於2009年尚未落成巴士總站,附近皆為商場食肆,早前結業的麥當勞仍「健在」。

除商戶外,不少網民亦關心10年前物價。有人發現有食肆每碗淨雲吞僅售$10,直言以今時今日物價實在難以想像。有人就表示最關心當年樓價,指翻查當年地產代理店面,可見康怡2房單位僅售200餘萬,亦有人帖圖指屯門大興花園500呎單位僅售168萬,稱可惜自己當年仍在求學時期,否則已一早「上車」做業主。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898243/%E6%98%94%E6%97%A5%E9%A6%99%E6%B8%AF%EF%BD%9C%E7%94%A8Google%E8%A1%97%E6%99%AF%E3%80%8C%E6%99%82%E5%85%89%E5%80%92%E6%B5%81%E3%80%8D10%E5%B9%B4%20%E7%B6%B2%E6%B0%91%E6%87%B7%E5%BF%B5%E6%A8%93%E5%83%B9%E3%80%8C%E5%BA%B7%E6%80%A12%E6%88%BF2%E7%99%BE%E5%B9%BE%E8%90%AC%E3%80%8D

網民「大政奉還」在連登討論區上以「用Google街景睇返以前嘅社區好正」為題發文,分享使用Google Maps的Google街景功能可以透過調整時間線,看到特定位置在不同時間時的樣貌,從而看得出一個社區的變化。

樓主Cap圖舉例,指Google街景可以看到餐廳改由酒樓接手、已經結業的明將壽司、當年正在上映的電影、十幾年前的樓價、2009年每碗雲吞麵只需10元等。他指看Google街景「好似用時光機返去過去咁,個感覺好正,見證住自己社區嘅變遷,如果有埋VR模式就好」,「見返已經執咗笠嘅舖頭好滾動(感動)」。

不少網民知道Google街景設有調節時間功能之後都大叫「長知識了」,又說「原來有呢個功能,多謝分享,懷念下先」,並分享自己找到的截圖。
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597712/google%E8%A1%97%E6%99%AF%E6%9C%89-%E6%99%82%E5%85%89%E6%A9%9F-%E5%8A%9F%E8%83%BD-%E7%B6%B2%E6%B0%91%E7%8B%82loop%E6%98%94%E6%97%A5%E7%A4%BE%E5%8D%80%E9%A2%A8%E8%B2%8C-%E9%99%84%E6%95%99%E5%AD%B8

網上懷念10個已消失嘅靚景 Google Maps回到過去新功能

昔日嘅時光永遠係最美好,有唔少人都希望回到,甚至停留喺嗰一刻,但時間依然係會繼續過去,不過大家就可以透過Google Maps去重溫返懷念返一啲已經消失嘅靚景,幾個步驟就可以帶大家回到過去,咁神奇?一齊嚟試下啦!

結構賦權對知識型員工敬業度之探討:以工作彈性為中介變項

為了解決Google Domain 香港的問題,作者吳玫樺 這樣論述: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型員工已成為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本。隨著員工多樣性的迅速變化,全球的工作性質、工作分配和工作完成方式的變化,組織因應市場變化所賦予員工的職責或任務,將需要有更高的賦權與工作彈性,以確保員工敬業度。透過賦權使知識型員工從組織獲得必要的資源,員工在工作上得以獲得更高的自主性和掌控權,並提升其心理動機來達成工作任務。賦權亦與積極的組織成果有關,包括員工敬業度、減輕工作壓力及工作倦怠。為顧及不同員工的需求,組織提供愈來愈多彈性管理措施。彈性的工作安排亦使成員愈能發展出自我效能,以達成組織的共同目標。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便利抽樣方式,研究對象為組織核心價值或文化具「結構賦權」概念,

且在其中從事知識型工作的員工,回收有效問卷共394份。本研究經由統計分析後發現:(1) 結構賦權對員工敬業度具顯著正向影響;(2) 結構賦權對工作彈性具顯著正向影響;(3) 工作彈性對員工敬業度具顯著正向影響;(4) 工作彈性會部分中介結構賦權對員工敬業度的影響。實務建議上,針對知識型員工的心理需求特徵,實現其較強的自我實現及職能發展動機,員工將依其對組織的心理感知,產生積極行為的回應。而工作資源帶來的自主權和社會支持將引發激勵,將促進更高水平的員工敬業度。綜上所述為本研究結論及管理實務上的建議。

虛擬通貨之研究—以內線交易責任為中心

為了解決Google Domain 香港的問題,作者鍾宇 這樣論述:

發展迅速的區塊鏈技術塑造了Web 3.0時代,伴隨去中心化金融監管議題逐漸發酵,虛擬通貨發行所涉及的市場秩序維護和投資人保護議題,開始備受各國金融監管機關關注,而本文所主要探討者,乃虛擬通貨內線交易責任的相關疑義。雖然虛擬通貨市場上確實存在某些內線交易問題,但有鑑於虛擬通貨尚有許多監管之不確定性,究竟應否將之納入內線交易法充斥不少爭議,也無怪乎國內外對於虛擬通貨內線交易相關的實務判決仍相當缺乏。然而,內線交易法目的所欲維護之市場秩序,是否會及於我們所熟知的比特幣、乙太幣乃至其他類型虛擬通貨之市場,實有其值得思考之處。有關虛擬通貨的證券法定位,各國證券主管機關透過各式官方資料,試圖說明虛擬通貨

的證券定性考量或監管策略,我國金管會亦於2019年7月正式核定「具證券性質之虛擬通貨」為有價證券,並提出相關發行規範說明,對於我國虛擬通貨的證券監理可謂一項重大突破。然而本次核定函令及相關說明,僅為虛擬通貨證券監理的開始,待未來國內出現虛擬通貨發行之實際問題時,可能會產生更多現行證券交易法適用上的疑義。以內線交易為例,內線交易法目的之思考到各項構成要件之適用,在虛擬通貨領域皆可能存在某些論點的歧異。本文主要沿襲2018年瑞士FINMA對虛擬通貨的分類,將虛擬通貨分為支付型、功能型及資產型,以輔助分析虛擬通貨於內線交易規範之適用性,並觀察我國證券交易法與期貨交易法規範,討論各類型虛擬通貨可能適用

的內線交易法規依據。在比較法上,則著重參酌美國SEC及CFTC兩大金融監管機關的實務案例處理,思索我國規範上可資借鏡之處。最後,本文提出若干我國規範上之建議,使「具證券性質之虛擬通貨」能明確適用證券內線交易規範,並期望金管會逐步核准虛擬通貨相關期貨商品,讓其他不具證券性質之虛擬通貨有機會受到期貨內線交易規範之檢核,希能透過建立明確的內線交易法制,增進投資人對國內虛擬通貨市場環境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