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 倒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劉連煜所指導 楊舜麟的 公司登記不實之撤銷規範的研究-以SOGO條款為中心 (2020),提出CGA 倒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SOGO條款、聯結論、裁量論、公司登記、職權調查主義、職權撤銷、登記不實、登記對抗主義。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會計學系 王茂昌所指導 廖桂湘的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經營風險與資訊透明度之關聯性 (2018),提出因為有 經營風險、資訊透明度、資本適足率、備抵呆帳覆蓋率、聯立方程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CGA 倒閉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GA 倒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司登記不實之撤銷規範的研究-以SOGO條款為中心

為了解決CGA 倒閉的問題,作者楊舜麟 這樣論述:

SOGO案自2002年以來纏訟近20年期間,除涉案當事人或公司外,前總統陳水扁家人的禮卷風波(總統)、辦理公司登記的經濟部(行政)、負責審判的法院(司法)、提出調查報告的監委(監察),乃至因修訂公司法涉嫌收賄的立委(立法)等一路觀察下來,本案讓中央政府部門、朝野政黨也都捲入此一無止盡的「司法黑洞」,大概只有考試院倖免於外了。此一商業史上的世紀大案,其中一項法律爭議涉及公司法第9條第4項的解釋適用,該條項因2018年新修正而以「SOGO條款」廣為人知。實務上,雖然很多公司因為它而被主管機關撤銷設立登記或其他登記,但自立法50年以來一直是非常冷門的條文,公司法教科書幾乎都是條文照抄帶過,甚少被重

視與討論,也無相關專文進行討論,直到SOGO案爆發。筆者認為,公司法第9條第4項的法理之爭,重要的並非條文所稱「偽造變造」的文義範圍,真正的關鍵在於主管機關在撤銷登記時裁量權的行使。本論文從宏觀的觀察視角,將支配50年來公司法第9條第4項的制度設計或發展軌跡,歸納、稱為「聯結論」的思維模式,並指出此一模式造成歷來的解釋矛盾、規定本身的形骸化,以及新修法無法處理類似SOGO案的案件。鑑於SOGO條款以及其所關聯的公司登記撤銷的制度整體,未見深入研究與統整,且如果仍停留在聯結論現行論述的說文解字,以及舊有的貧乏論述,就只能繼續深陷形式審查的路徑依賴,無法自拔。故本論文擬分析、歸納過往實務案例與解釋

、SOGO案後所累積的文獻,以及整合公司法、行政法及其他法理論,描繪出公司登記之撤銷制度的整體輪廓,並提出「裁量論」的概念,重新架構公司法第9條第4項的論述,以及定位主管機關於公司登記核駁或撤銷的審查爭議。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經營風險與資訊透明度之關聯性

為了解決CGA 倒閉的問題,作者廖桂湘 這樣論述:

金融業利用大眾資金從事投資等活動,扮演資金中介者的角色,一旦金融業發生倒閉或財務危機,將會影響國家整體的金融秩序,關係國家經濟發展。為了維護金融秩序的穩定、健全金融機構的經營以及保障社會大眾之權益,透過資訊揭露強化公司資訊透明度,降低存在企業內部人與外部人的資訊不對稱,以重建投資人的信心。金融控股公司應確保及時及真實的揭露公司重大財務與非財務資訊、合理及評估所能承擔之整體風險,以維持集團的穩健經營,所以金融控股公司有維持資本適足率與維護資訊透明度的義務。本文以2005年至2014年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為樣本,以證基會所建置的「資訊揭露評鑑系統」作為資訊透明度之代理變數,來檢視經營對資訊透明度的影

響,根據聯立方程模型(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s)加以檢測,討論經營風險與資訊透明度的相互影響。本文實證結果發現資本適足率與資訊透明度為負向相互關聯性;備抵呆帳覆蓋率與資訊透明度為正向相互關聯;備抵呆帳覆蓋率與資本適足率為正向相互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