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400 COBOL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學系 莊謙本所指導 黃議正的 以認知負荷、科技接受模式與計畫行為理論取向建構線上學習行為傾向模式之研究 (2010),提出AS400 COBOL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認知負荷論、科技接受模式、計畫行為理論、線上學習、結構方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 曹承礎所指導 黃錫煙的 國內券商應用軟體市場之賽局分析探討技術創新公司進入寡占市場之經營策略 (2003),提出因為有 賽局、進入策略、網路交易、個人化服務、寡佔市場、創新者的兩難的重點而找出了 AS400 COBOL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S400 COBOL,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認知負荷、科技接受模式與計畫行為理論取向建構線上學習行為傾向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AS400 COBOL的問題,作者黃議正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依據認知負荷論、科技接受模式與計畫行為等理論,建構線上學習科技接受行為傾向的模型,以能較完整的解釋線上學習者的科技應用行為。因此,所探討的範圍包括線上學習者的心理特徵、知覺、態度與行為傾向之間的關係。並將本研究將所建構的實證模型(C-TAM-TPB)與科技接受模式(TAM)、計畫行為理論(TPB)進行比較。本研究對象為台灣知識庫數位學堂線上學習系統(TKB e-learning center)的使用者,問卷調查共分兩個階段而以層級隨機抽樣實施。第一階段共抽樣650人,有效樣本為381人,供進行模型信度與效度之驗證;第二階段共抽樣900人,有效樣本為850人,供線上學習科技接受行為傾

向模型的再驗,以驗證本研究最終模型的外部性推論效度。研究工具依照理論發展「線上學習科技接受行為傾向問卷」,經過為期八週的問卷調查後,以結構方程(SEM)進行理論模式的驗證,並以單尾單一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線上學習的心理特徵與差異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重點如下:一、消費性線上學習的心理特徵感受程度均達同意(滿意)水準之上,並且採用線上學習的實際行為亦達水準之上。二、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和使用線上學習動機因素在消費性線上學習的心理特徵有顯著差異。三、消費性線上學習的資訊品質和使用者的電腦自我效能二個因素對認知負荷無顯著性影響,而消費性線上學習的系統品質經由認知負荷影響線上學習行

為傾向。四、消費性線上學習的易用性知覺和有用性知覺兩個因子均正向顯著性影響使用態度且間接影響線上學習的行為傾向。五、消費性線上學習的主觀規範和行為控制知覺兩個因子均正向顯著性影響使用態度且間接影響線上學習的行為傾向。六、影響消費性線上學習行為傾向的主要因素依序為態度、行為控制知覺、主觀規範、易用性知覺和有用性知覺。而系統品質、資訊品質和電腦自我效能並非主要影響因素。七、本研究C-TAM-TPB模型適配度良好,並且在行為傾向有高度的解釋力。同時本研究C-TAM-TPB提供在消費性線上學習影響因素提供全貌觀點。八、本研究C-TAM-TPB模型在消費性線上學習的易用性、有用性、使用態度和行為傾向等解

釋力高於TAM模型。而在行為傾向解釋力卻略低TPB模式,因TPB模式未涵概科技變項。

國內券商應用軟體市場之賽局分析探討技術創新公司進入寡占市場之經營策略

為了解決AS400 COBOL的問題,作者黃錫煙 這樣論述:

國內的證券業應用系統為一典型之寡佔市場,目前國內券商總家數約132家,營業據點約1,144個據點(2004年3月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資料),這132家券商現有證券業應用系統之提供廠商,主要以AA公司17%、BB公司13%、CC公司15%、 DD公司30%及EE公司25%等5家資訊廠商為主。在國內證券業應用系統所採用的IT技術方面,BB公司以IBM AS/400-RPG Solution為主、CC公司以HP Tandem COBOL Solution為主、AA 公司、DD公司及EE公司以IBM RS/6000-COBOL Solution為主,而這5家軟體廠商在這段期間亦因市場交易制度及新種業

務的增加,而修改原先開發之應用系統,但時至今日其軟體工程的技術大部份皆維持在16年前的技術,其模式皆不偏離傳統檔案加傳統程式語言(COBOL及RPG III)。相較於其他產業的IT運用情形,顯然遠遠落後。我們對證券業應用系統在IT方面的落後程度深感好奇,相信其中必有原因。由哈佛企管教授克�奡紫n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寫出《創新者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書中,我們瞭解當寡佔產業的現存企業經理人在理性的抉擇下,通常會傾向於將資源投注於「延續性」技術以確保獲利,而非「顛覆性」技術。這是所謂的「創新者的兩難(The Innovator

''s Dilemma)」。相對來說,新進企業由於沒有佔有率的負擔,反而能夠全心全力改進新技術的效能。一旦獲得突破,往往就可以挑戰原有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此一現象正出現在目前國內的金融交易軟體產業中。在金控整合與Internet網路交易的大趨勢下,已迫使證券產業之營運環境、客戶需求、及法令等三個面向發生重大變化,但是時至今日資訊廠商軟體工程的技術大部份皆維持在16年前的技術,而券商為了應付大環境需求變化,皆採取最笨且自以為是最穩當之解決方式,就是疊床架屋之解決方案。殊不知此種網路交易系統與內部核心業務系統之間的資訊互動(跨平台交易),已非現有資訊架構所能應付的,現有資訊廠商為了克服這種跨平台交易

的資訊交換,系統皆撰寫特定的溝通介面(Socket)程式來處理即時交易及轉檔介面,而形成半自動服務客戶方式,這種半自動且非即時(有時間差)的服務方式很難滿足客戶的要求,而且券商周邊系統越加越多時,其疊床架屋的系統環境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不但造成系統執行效率降低及系統不穏定外,最嚴重問題是找不出問題癥結,因此重複性問題就會不斷發生。另外這兩年來客戶強烈要求個人化服務(Personalized service)時,以現有架構下很難整合這些需求,事實證明兩年來真正導入的券商寥寥無幾,且大多是效率不彰。正當國內金融交易軟體產業受到產業與技術潮流衝擊之際,以國內的金融交易軟體產業作為分析對象,並以一家新創

立之「數位服務」公司為範例—挑戰者,由寡佔市場下既存者與挑戰者的科技創新研發策略、既存者的進入嚇阻策略與挑戰者的市場進入策略等角度,驗證「創新者的兩難」狀況是否確實存在,探討市場既存者與挑戰者間之策略互動,進而為新進入廠商「挑戰者」公司,以賽局理論找出其經營策略。關鍵詞: 寡佔市場、創新者的兩難、網路交易、個人化服務、進入策略、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