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酒精稀釋成75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99酒精稀釋成75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派翠西亞.戴維斯寫的 芳香療法大百科 和李莉等(主編)的 微生物基礎技術(附贈1學習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手把上也可能有病毒!居家消毒必備「酒精稀釋公式」也說明:如果家裡有量杯的話,也可以把79毫升的95%酒精,直接加水加到100毫升,就能做成100毫升的75%酒精。沒有測量工具的人,還有一招超簡單的「4酒1水比例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世茂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楊茱芳所指導 黃科鈞的 稻稈生物精煉產製氫氣及高價副產物2,5-呋喃二甲酸暨以雙極膜電透析回收2,5-呋喃二甲酸之研究 (2020),提出99酒精稀釋成75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稀酸熱水解、生物解毒、生物轉化、5-羥甲基糠醛、2,5-呋喃二甲酸、雙極膜電透析、厭氧暗發酵產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李佳榮所指導 江偉凡的 沉積在軟性基板上超穎材料的電磁共振 (2020),提出因為有 超穎材料、液晶、兆赫波、兆赫波濾波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99酒精稀釋成75的解答。

最後網站酒精75 稀釋 - Krifc則補充:酒精75 稀釋. 15/9/2009 · 黃劍銘建議民眾可以在家自行稀釋分裝藥用酒精。以市面販售的500CC、95% 濃度藥用酒精為例,要稀釋成濃度75% 的酒精,可以用95 乘以500 再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99酒精稀釋成75,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芳香療法大百科

為了解決99酒精稀釋成75的問題,作者派翠西亞.戴維斯 這樣論述:

  ◎展現芳香療法最具全面性的書籍之一。——《芳香療法國際月刊》   ◎本書所具有的地位,從國際銷量即可窺見,「芳香療法聖經」當之無愧。——《英國芳香療法季刊》   ◎派翠西亞.戴維斯,啟發了無數像我一樣的芳療初學者。——溫佑君   芳療專業人士最值得推崇的必讀參考書,   芳療師書架上不可缺少的專業書之一,   也是芳療著作經常引用文獻來源,   引領芳療師走向覺知力的生活方式。   作者 派翠西亞.戴維斯(Patricia Davis)是:   【國際芳香療法師聯盟IFA】發起人之一、   世界最著名芳療學府【英國倫敦芳療學校LSA】創辦人、   這是她的第一部著作

。   《芳香療法大百科》【全新修訂版】   全書重新修訂,   82種精油、400個芳療專有名詞、200種症狀與對治方式,   增加精油植物插圖,方便辨識,字體增大。   本書名詞分類查閱方便,依照原書英文字母排序,   使讀者能依不同需求查詢。   並首度加入芳香療法相關抽象或哲學意義主題,   如「彩光」、「陰陽」、「占星學」、「瑜伽」等,   不僅實用性高、趣味性強,亦是專業人員極佳的參考工具,   因此發行以來持續暢銷三十萬冊。   本書並非單純的字典式查詢,由於作者文采眼界不凡,可帶領讀者透過精油重新認識自已與周遭的世界。身為英國倫敦芳療學校LSA創辦人,教育了無數目前於芳療

界服務的領導人物,包括台灣。   書中大量運用豐富臨床經驗,介紹各種精油的用法,不僅增強讀者用油的信心,也拉近與陌生的藥草植物的距離,堪稱「人文芳香療法」代表作。   派翠西亞曾說:「在芳香療法書籍中,可以看到某些精油對於症狀的解除,但我認為,芳療師充滿愛心的照顧,比精油功效更加重要。」唯有採取以人為本的態度,才不會淪於精油和效用的困擾,學習芳香療法也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本書在編排上,依照芳療專有名詞分為六大類,依序解說,並提出用油安全與精油心靈療效的建議,幫助讀者擴大知識廣度,強化認知深度。   1.【精油、植物油、純露、浸泡油】詳述82種植物及使用方式。   2.【疾病與症狀】

老化皮膚、水泡、瘀青等200種症狀,如何選擇有效的精油。   3.【精油相關名詞】凝香體、精質、光敏性等,芳療專有名詞解說。   4.【化學成分及荷爾蒙】組織胺、酚類、萜烯類等,芳療生物化學解說。   5.【精油運用法及其他療法】針灸療法、香水、獸醫用精油等生活中的運用。   6.【其他】情緒、冥想、營養等芳香療法相關知識。  

99酒精稀釋成75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酒精不是趴數越高, 殺菌越高喔, 只有 70~75 %的酒精才可以有效的殺菌, 現在買不到, 只好自己製作囉!

稻稈生物精煉產製氫氣及高價副產物2,5-呋喃二甲酸暨以雙極膜電透析回收2,5-呋喃二甲酸之研究

為了解決99酒精稀釋成75的問題,作者黃科鈞 這樣論述:

木質纖維素生質物來源多樣化且物料成本低廉,具極大的生質能與綠色平台化合物開發潛能。以稀酸熱水解前處理破壞木質纖維素結構,可釋出醣類供後續發酵或生物轉化程序產出生質燃料及綠色平台化合物,但水解過程中會產生水解抑制物,如5-羥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 5-HMF)、乙酸與苯酚等,該些水解抑制物會使生質燃料產製效率不佳,故須將水解抑制物加以解毒移除。實驗室分離有5-HMF轉化菌Burkholderia cepacia H-2,除可將5-HMF轉化為具高經濟價值的綠色平台化合物-2,5-呋喃二甲酸(2,5-furan-dicarboxylic acid, FDCA)

,亦具備降解糠醛、甲酸、乙醯丙酸等水解抑制物之能力。利用雙極膜電透析回收FDCA為經濟可行且環境友善之方法,將FDCA分流至酸室後,再進一步回收純化之,鹽室出流水則富含還原醣,可作為厭氧暗發酵產氫基質。本研究於建立稻稈稀酸熱水解條件後,先探討添加酵素對去除稻稈水解液中苯酚之效益,再評估固定化Burkholderia cepacia H-2於不同稀釋倍數稻稈水解液中之5-HMF轉化能力暨解毒能力,隨後以稻稈水解模擬液建立電透析回收FDCA操作條件,並評估自實際經生物轉化暨解毒後稻稈水解液中回收FDCA之可行性,最後比較經不同處理程序後稻稈水解液之產氫效益,及以酸沉澱及有機溶劑萃取法回收雙極膜電透

析酸室出流水中之FDCA。酸水解實驗結果顯示,以5%不經研磨稻稈於5%硫酸、121°C下水解10分鐘,可獲得還原醣濃度與水解效率分別為18.3 g/L與54.6%;酵素添加效益實驗結果指出,添加酵素於低苯酚濃度稻稈水解液之苯酚去除效果不佳,苯酚降解濃度及去除率低於116.6 mg/L及24%,顯示添加酵素解毒的效益不大;生物轉化實驗結果顯示,固定化B. cepacia H-2於2倍稀釋稻稈水解液下,可在24小時內完全轉化1843 mg/L 5-HMF為1532 mg/L FDCA,5-HMF轉化率及殘醣率分別為67.2%及66.2%;以稻稈水解模擬液建立雙極膜電透析系統回收FDCA之最佳條件為

,將進料液pH值調為6後,於電流密度17.86 mA/cm2下操作75分鐘,可獲得最高FDCA回收濃度、FDCA回收率與電流效率及最低能耗,分別為733 mg/L、51.3%、1.26%及694 kWh/kg;隨後以實際經生物轉化暨解毒後之稻稈水解液作為鹽室進料液,以最佳雙極膜電透析回收FDCA操作條件進行實驗,FDCA回收濃度、FDCA回收率、電流效率及能耗分別為590 mg/L、44.6%、1.09%及11012 kWh/kg,顯示以雙極膜電透析回收經生物轉化暨解毒後稻稈水解液中之FDCA具有可行性;厭氧暗發酵產氫實驗結果顯示,經生物轉化暨解毒及電透析回收FDCA之稻稈水解液的產氫表現優於

未經生物解毒之稻稈水解液及經生物轉化暨解毒之稻稈水解液,累積產氫量與氫氣占比分別為20.8 mL與18.2%;FDCA回收純化實驗結果指出,初始FDCA濃度過低將導致FDCA回收率及純度不佳。

微生物基礎技術(附贈1學習冊)

為了解決99酒精稀釋成75的問題,作者李莉等(主編) 這樣論述:

《微生物基礎技術》以微生物基礎技術為體系框架,按照理論和知識“必需”“夠用”的原則,將內容設置為顯微技術、消毒與滅菌技術、微生物分離培養技術、微生物形態鑒別技術、微生物生長測定技術、微生物育種技術和菌種保藏技術七大單項技術。各單項技術可組合成不同崗位的技術鏈加以應用,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為加強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本書配套的《微生物基礎技術項目學習冊》中設置了真實的工作任務,並提出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形成執行任務的思路並完整落實,能有效加強學生的操作技能。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食品生物技術、藥品生物技術、生物產品檢驗檢疫、食品營養與檢測、食品檢測技術、藥品生產技術等專業師生的教材,也可用於

相關行業領域的職業培訓。 緒論1 【學習目標】【概念地圖】【引入問題】1 【相關知識】1 第一節微生物及其特點1 一、什麼是微生物2 二、微生物的特點2 三、微生物的分類3 四、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4 第二節人類認識和利用微生物的歷程5 一、感性認識時期5 二、形態描述時期5 三、生理學時期6 四、分子生物學時期8 第三節微生物的應用8 一、微生物在農業上的應用8 二、微生物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9 三、微生物在醫藥工業上的應用9 四、其他應用9 第四節常用微生物基礎技術10 一、幾種常用的微生物基礎技術10 二、常用微生物基礎技術之間的關係及應用11 【本章小結】12 【練

習與思考】12 第一章顯微技術13 【學習目標】【概念地圖】【引入問題】13 【技術節點】13 技術節點一顯微觀察樣品的製備14 一、製片14 二、染色15 技術節點二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16 一、普通光學顯微鏡基本構造16 二、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光學原理18 三、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19 【擴展閱讀】22 擴展閱讀一相差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22 一、相差顯微鏡基本構造22 二、相差顯微鏡的光學原理23 三、相差顯微鏡的使用24 拓展閱讀二其他種類顯微鏡及用途25 一、倒置顯微鏡25 二、暗視場顯微鏡25 三、螢光顯微鏡26 四、透射電子顯微鏡26 五、掃描電子顯微鏡27 六、掃描隧道顯微

鏡27 【本章小結】27 【練習與思考】27 第二章消毒與滅菌技術28 【學習目標】【概念地圖】【引入問題】28 【技術節點】29 技術節點一物理消毒滅菌技術32 一、加熱滅菌32 二、輻射滅菌38 三、過濾除菌40 四、其他類型的滅菌方式42 技術節點二化學消毒滅菌技術43 一、化學消毒劑的特性43 二、常用控菌的化學方法43 【相關知識】49 相關知識影響消毒與滅菌效果的因素49 一、微生物物件因素和污染程度49 二、消毒劑的性質和作用方式50 三、消毒處理劑量與作用時間50 四、所處環境的影響50 五、穿透條件的影響51 【本章小結】51 【練習與思考】52 第三章微生物分離培養技術

53 【學習目標】【概念地圖】53 【引入問題】54 【技術節點】54 技術節點一培養基製備和滅菌54 一、原料稱量及熔化55 二、加瓊脂55 三、定容56 四、調節pH值56 五、過濾和澄清56 六、按要求分裝、加塞、包紮、標記56 七、高壓蒸汽滅菌57 八、製作斜面培養基和平板培養基58 九、滅菌效果檢驗58 十、貯存59 十一、記錄59 技術節點二無菌操作接種技術59 一、接種準備60 二、無菌接種操作61 三、記錄65 技術節點三純培養技術66 一、置於合適環境66 二、設定培養條件69 三、培養規定的時間69 四、定時觀察和記錄69 技術節點四微生物的分離技術71 一、平皿分離法71

二、液體試管稀釋分離法73 三、單細胞分離法73 四、選擇培養基分離法73 五、二元培養物73 技術節點五微生物發酵73 一、菌種活化74 二、種子擴大培養74 三、發酵生產74 【相關知識】75 相關知識一微生物的營養75 一、微生物的化學組成75 二、微生物的營養物質及其作用76 三、微生物的營養類型81 四、微生物營養物質的運輸82 相關知識二微生物的培養基84 一、培養基的類型及應用84 二、培養基選用的方法和原則87 相關知識三環境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89 一、營養物質89 二、水的活性和滲透壓90 三、溫度91 四、pH值93 五、氧和Eh值95 六、其他96 【擴展閱讀】98 擴

展閱讀一微生物的同步培養、連續培養和高密度培養98 一、微生物的同步培養98 二、微生物的連續培養99 三、微生物的高密度培養103 擴展閱讀二微生物的代謝104 一、微生物的產能代謝104 二、微生物的耗能代謝109 三、微生物的代謝調節112 四、初級代謝及次級代謝114 【分離培養技術應用實例】115 實例一乳酸發酵與酸乳的製作115 一、乳酸發酵及檢測116 二、凝固型酸乳的製作116 實例二酒精發酵及糯米甜酒的釀制117 一、酵母菌的酒精發酵118 二、糯米甜酒的配製118 實例三糖化曲的製備及酶活力的測定119 一、用淺盤麩曲法製備糖化曲120 二、糖化酶活力測定120 實例四食用

菌栽培121 一、食用菌菌種分離122 二、食用菌一級種製作123 三、原種及栽培種的製作124 四、平菇的栽培124 【本章小結】126 【練習與思考】127 第四章微生物形態鑒別技術128 【學習目標】【概念地圖】【引入問題】128 【技術節點】129 技術節點一細菌形態鑒別技術130 一、細菌的形態結構觀察130 二、細菌的形態結構觀察132 三、細菌的運動性觀察134 技術節點二放線菌的形態結構觀察135 一、玻璃紙瓊脂平板透析培養法135 二、印片染色法136 技術節點三酵母菌的形態觀察136 技術節點四黴菌的形態結構觀察137 【相關知識】139 相關知識一細菌139 一、細菌的

形態與大小139 二、細菌的細胞結構140 三、細菌的繁殖方式147 四、細菌的群體形態147 五、常用常見的細菌148 相關知識二放線菌151 一、放線菌的基本形態151 二、放線菌的繁殖方式152 三、放線菌的群體形態152 四、常用常見的放線菌153 相關知識三酵母156 一、酵母菌的形態與大小156 二、酵母菌的細胞結構157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159 四、酵母菌的群體形態161 五、常用常見的酵母菌162 相關知識四黴菌163 一、黴菌的形態與大小164 二、黴菌的細胞結構164 三、黴菌的繁殖方式166 四、黴菌的群體形態167 五、常用常見的黴菌168 六、黴菌的防治原則170

相關知識五病毒171 一、病毒的形態與結構171 二、病毒的群體形態174 三、病毒的培養與增殖174 四、病毒感染的診斷和防治原則177 五、噬菌體178 【擴展閱讀】181 擴展閱讀一其他原核微生物簡介181 一、支原體181 二、衣原體181 三、立克次體181 四、螺旋體182 擴展閱讀二微生物鑒定方法182 一、微生物經典分類鑒定方法182 二、微生物鑒定的現代方法183 三、幾種微生物快速檢測測量儀185 【微生物生化反應鑒別技術實例】185 實例一微生物對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185 實例二微生物對含碳化合物的分解利用186 實例三微生物對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188 【病毒基本操

作技術實例】190 實例一噬菌體的分離與純化190 實例二噬菌體效價的測定191 實例三溶源性細菌的檢查與鑒定192 【本章小結】194 【練習與思考】194 第五章微生物生長測定技術195 【學習目標】【概念地圖】【引入問題】195 【技術節點】196 技術節點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測定技術196 一、微生物細胞大小的測定196 二、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測定197 三、生長曲線的繪製203 四、抗生素效價的測定204 【相關知識】206 相關知識一微生物的生長規律206 一、單細胞微生物的生長曲線206 二、微生物生長規律對工業生產的指導意義208 相關知識二食品、藥品的衛生要求和微生物學標準208

一、食品的衛生要求和微生物學標準208 二、藥品的衛生要求和微生物學標準210 【微生物生長繁殖測定技術應用實例】212 實例一飲料中菌落總數測定212 實例二川貝枇杷糖漿微生物限度檢查213 【本章小結】214 【練習與思考】214 第六章微生物育種技術215 【學習目標】【概念地圖】【引入問題】215 【技術節點】215 技術節點一自然選育216 技術節點二定向選育216 技術節點三誘變育種216 一、誘變劑216 二、誘變育種的過程217 【相關知識】221 相關知識一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221 一、基本概念221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內的存在部位和方式222 三、質粒223 四、育種的

理論基礎概述224 相關知識二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225 一、轉化226 二、轉導227 三、接合230 相關知識三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231 一、有性雜交231 二、准性生殖232 【微生物育種技術應用實例】233 實例一大腸埃希菌營養缺陷型菌株的篩選233 實例二抗藥性突變株的分離236 實例三艾姆試驗檢測誘變劑和致癌劑236 【本章小結】240 【練習與思考】240 第七章菌種保藏技術242 【學習目標】【概念地圖】【引入問題】242 【技術節點】242 技術節點菌種保藏技術242 一、菌種的退化與復壯243 二、菌種保藏的目的及原理244 三、菌種保藏的方法244 四、菌種復活及檢測

248 【擴展閱讀】249 擴展閱讀菌種保藏機構簡介249 【本章小結】250 【練習與思考】250 附錄251 附錄一玻璃儀器的洗滌及各種洗滌液的配製251 附錄二常用培養基配方253 附錄三常用染色液的配製258 附錄四常用試劑和指示劑的配製260 附錄五最大或然數(MPN)統計表264 參考文獻266 微生物學技術是生物技術、醫藥、食品、農林等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在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應用廣泛。 高職高專教學中的微生物技術課程目標就是學習和掌握微生物學基礎技術、基礎知識,並靈活應用這些技術完成諸如微生物生產、產品和過程的微生物檢測、菌種篩選和保藏等微生物有關的工作

任務。因此,針對高職高專教育的教材就應該突出微生物學獨特技能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培養,編排上適應高職高專學生學習心理。以此為目標,自2005年起本課程組進行了三輪改革——高職微生物教學方法改革、職業能力中心內容體系改革和基於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課程改革,對職業教育及其物件的特點進行了研究,構建起“以發展職業能力為中心”的職教課程內容體系,並進行了行動導向的教學實踐,得到了企業界和學生的認同和肯定,形成了以微生物學七大基礎技術為中心的微生物學基礎技術體系。 結合《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15年)》、《教育部關於“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檔精神及對國家規劃教材編寫的

要求,本書在結構體系、內容範圍和寫作上有以下特點。 本書按照微生物基礎技術體系編寫,以顯微技術、消毒與滅菌技術、分離培養技術、形態鑒別技術、生長測定技術、育種技術和菌種保藏技術七大微生物學基礎技術為中心構成具有開放性的內容體系,七大單項技術節點可構成技術鏈完成不同崗位的各項工作任務。以菌種崗位為例,無菌、純培養、生長測定、顯微技術構成的技術鏈可以完成菌種擴大培養工作任務;無菌、純培養、形態鑒別、菌種保藏構成技術鏈以完成菌種保藏的工作;無菌、分離培養、形態鑒別和顯微技術構成技術鏈以完成菌種復壯工作;無菌、分離培養、形態鑒別、育種技術構成技術鏈以完成菌種選育工作。結合生理生化反應鑒別技術、基因操

作技術,可以鑒定微生物,與其他諸如細胞培養、基因工程等新技術結合可以完成更多的研究和生產任務。 各單項技術內容的編排特點是先練技術,再理解理論,圍繞技術和能力的培養這個中心學習理論。技術操作介紹或概述原理、方法、基本操作流程、器材和儀器等,或以典型常用方法為例介紹一種技術方法的基本操作,突出操作技能的培養。技術操作介紹之後安排相關知識和理論,學習者在學會技術操作基礎上通過理論的研究和討論,更易理解技術操作規範,能夠處理多變的現場問題,適應生物技術行業多因素影響、交互複雜的職業特點,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將各個單項技術組合技術鏈加以應用,以完成工作任務的完整過程,對學習者職業能力的提升也極為有效

。 本書在微生物基礎技術體系框架下,按照理論和知識“必需”“夠用”的原則處理教學內容,即選擇與七大基礎技術有關的理論和知識組織教材內容,刪減微生物學科體系的枝蔓內容;將微生物應用知識如社會熱點問題、生活實踐、歷史故事、崗位要求,以及作為開闊眼界、提高微生物學素質的閱讀教材,與七大技術相關的研究性理論和知識、案例、學科前沿聚焦、工具巧用等內容設置為“拓展連結”,搭建了一級一級逐步深入的階梯。“擴展閱讀”內容則服務於不同行業不同專業對於微生物技術的不同要求。 本書在每一章起始明確提出技能、知識、職業態度三維課程目標,使學習者對本章的學習目的清晰。“概念地圖”和“本章小結”首尾呼應,揭示本章內容

間的相互關係以及與其他章節的聯繫,指導學習者理清思路。供選做的思考題可幫助學習者鞏固必需的理論和知識,為掌握技能打下堅實基礎。 本書每章通過引起學生思考來導入,目的一是引起學習者對本章內容的興趣,二是提示本章的重點內容或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問題本身也揭示了本章主要內容之間的聯繫。 附錄內容供讀者快速查閱所需資料。 建議教學中將本書作為參考資料,即主要資訊源,教學組織過程使用《微生物基礎技術項目學習冊》。《微生物基礎技術專案學習冊》給出真實的工作任務,並提出系列問題引導學習者形成完成任務的思路,通過完成工作任務的完整過程,將微生物技術內化於學習者自身的知識體系中,使學習者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

的是能自如運用這些技能完成工作任務、解決問題。理解是一個過程,學習者必須自主地發現、轉換複雜的資訊,以使資訊真正為自己所有。因此強調學習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即學習者從複雜的任務或問題入手,尋找完成這類任務或解決這類問題所需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策略,在學業活動背景中理解、掌握和應用。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較好地實現應用技術去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學習目標。 建議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教師引導學習者建立完成微生物相關工作任務的思路,呈現典型方法或通用流程,提出教材學習建議,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設計完成任務的實施計畫,實施並自主進行過程監控,自我評價,通過展現成果的方式接受質詢和回饋,從而掌握微生物基礎

技術,同時構建完成工作任務的策略。 本教材配套數位化資源包括電子教案、電子圖片、互動式測試題。電子教案是PPT課件,電子圖片是按照微生物類別歸類的典型微生物個體和群體形態、結構圖片,各章都設計有互動式測試題,提交答案即可判斷回答正確與否,並提供參考答案供舉一反三。 紅桃K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馬昕、武漢科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陳又香等企業技術人員參與課程改革方案制訂,結合企業要求,提出諸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提供企業相應技術規範和要求,在此表示誠摯感謝! 由於微生物學知識浩瀚繁雜,本書的體例安排又是突顯高職“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特點的一種探索,難免會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5月

沉積在軟性基板上超穎材料的電磁共振

為了解決99酒精稀釋成75的問題,作者江偉凡 這樣論述:

由分裂共振環所構成的超穎材料具有異常的電磁共振現象,且對周圍環境折射率變化的偵測非常敏感。將超穎材料的外觀尺度設定在微米等級,能夠使其共振頻率發生在兆赫波。因此,使用超穎材料開發可調控式兆赫波元件是非常合適的。常見調控超穎材料共振頻譜的方法可以藉由液晶、微機電製程、半導體材料、電子元件與金屬氧化物所達成。由於液晶具有大的折射率異向性的特性,在這五個方法中,利用液晶製做可調控式超穎材料元件具有低成本、製程容易、多控性。因此本論文將結合液晶與具有超穎材料的軟性基板研究它們之間的物理機制,並發展可調控式超穎材料元件、兆赫波帶阻濾波器、被動式兆赫波調控頻率器與兆赫波頻率隔離器。 本論文題目為『沉積

在軟性基板上超穎材料的電磁共振』。主要工作包含四個部分,簡列如下:(1) 第一部分工作主題為『利用沉積在聚二甲基矽氧烷的超穎材料偵測具有相似折射率的有機溶劑』。由過去文獻中了解超穎材料可感測有機溶劑,由於超穎材料為人造的週期結構並且對元件周圍環境折射率的改變非常敏感,所以適合做為兆赫波感測器。但有機溶劑在具有相似折射率情況下,兆赫波頻譜就會有相同的共振峰值,無法分辨出有機溶劑的種類。本實驗是用簡單製作的聚二甲基矽氧烷樣品盒搭配超穎材料並利用酒精稀釋甲苯溶劑當待測物。實驗的結果發現,在兆赫波頻譜下,酒精、0.5 wt%甲苯溶劑與1.0 wt%的甲苯溶劑擁有相似折射率,利用低濃度甲苯溶劑,檢驗元

件對甲苯溶劑的敏感性。低濃度甲苯,會讓聚二甲基矽氧烷元件中的超穎材料溶脹,因此使超穎材料尺度上有些微變化。聚二甲基矽氧烷的溶脹,會使訊號頻譜移動,且甲苯溶劑濃度越高,越會讓頻譜產生紅移。藉此方法偵測相似折射率且低濃度的有機溶劑,最低可檢測0.5 wt%的甲苯溶劑,具有開發出檢測低濃度有機氣體的潛力。(2) 第二部分工作主題為『利用具有兆赫波超穎材料的液晶彈性體薄膜開發可連續調控的光強度調製器』。本工作利用具有快速冷卻系統的熱蒸鍍機以及金屬遮罩將超穎材料沉積於液晶彈性體薄膜。使用藍光雷射彎曲液晶彈性體薄膜量測具有超穎材料之液晶彈性體薄膜在不同彎曲角度下的兆赫波頻譜。實驗結果發現,具有超穎材料之

液晶彈性體薄膜在共振頻率處的穿透率會隨彎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當薄膜彎曲角度為0度 (90度)時,超穎材料在共振頻率處的穿透率為0.0036 (1),開關比為277。透過實驗發現彎曲角度隨著光強度的增強遞增,超穎材料的光譜波峰的透射率隨之增加,進而導致兆赫波訊號的衰減。在恆定的兆赫波頻率並可連續調控兆赫波穿透強度的機制,可以開發出大開關對比度的強度調製器,應用於兆赫波影像、不同頻率的帶阻濾波器與6G通訊系統中的頻率隔離器。(3) 第三部分工作主題為『利用具有超穎材料的液晶盒開發出被動式兆赫波頻率調控濾波器』。此部分的工作為利用具有超穎材料塑膠基板封液晶盒,樣品內的液晶會因為配向方向不同而感受到

不同折射率變化。本實驗的液晶盒為將配向方向與分裂共振環缺口夾角0度、45度與90度,並量測兆赫波頻譜的變化。實驗發現共振頻率會隨著配向方向與分裂共振環缺口夾角的增加而增加,最大的頻率調控偏移量為18 GHz。由模擬結果可知,共振頻率的增加是因為液晶雙折射的特性所引起的,而在兆赫波下,液晶的折射率異向性為0.15。因此具有分裂共振環結構液晶盒可以通過配向膜不同的配向方向,被動式調控共振頻率。可以應用在兆赫波通訊、兆赫波感測器與兆赫波影像上。(4) 第四部分工作主題為『利用具有超穎材料不同厚度的液晶盒,找出對兆赫波可偵測最大的頻譜移動量』。液晶雙折射的特性可製作調控式超穎材料元件。但從文獻中了解

,用液晶調控折射率,難以達到較大的頻譜移動率。是因為液晶盒內配向層的錨定力有限,太厚或太薄的液晶層都難使兆赫波具有較大的頻譜移動量。太厚的液晶盒會容易造成液晶不整齊的排列,兆赫波會感受到液晶較小的雙折射率。太薄的液晶盒會使兆赫波感受的ne與no非常接近,因此頻譜移動量小。因此本實驗將研究液晶層厚度對超穎材料共振頻率偏移率的影響。液晶層厚度從310 m增加到1487 m,找出對兆赫波最佳化的頻譜調控率。實驗發現,波長效應與配向效應互相影響下,厚度為710 m的液晶盒具有最大的頻率調控偏移量為21 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