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5航太鋁合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華梵大學 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 張志平所指導 曾煥寧的 應用類神經網路與基因演算法於航太鋁合金厚板銲接參數最佳化之研究 (2012),提出7075航太鋁合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田口方法、7075航太鋁合金厚板、惰氣鎢極電弧銲、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基因演算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7075航太鋁合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類神經網路與基因演算法於航太鋁合金厚板銲接參數最佳化之研究

為了解決7075航太鋁合金的問題,作者曾煥寧 這樣論述:

除了航太工業外,航太鋁合金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中,如汽車、自行車、家電、3C產品…。傳統上改善品質問題時銲接師傅們僅根據自身的銲接經驗進行銲接加工的改善,因此容易產生銲道品質不一,而導致成本的浪費。銲接製程中具有多個品質特性,而個別品質特性間均有相互影響,因此本研究將發展一套能夠解決航太鋁合金厚板銲接時多重品質特性問題的方法,藉以改善航太鋁合金銲接整體強度。 首先,本研究運用田口方法來規劃7075航太鋁合金厚板惰氣鎢極電弧銲銲接實驗,選定銲接品質特性分別為非破壞性檢驗(銲道正面厚度、銲道寬度及深寬比),與破壞性檢驗(衝擊強度、拉伸強度),並且根據文獻探討與特性要因圖找出銲接

電流、銲接移行速度、鎢電極棒與板材工作間隙、鎢棒伸長量及保護氣體流量為本實驗銲接製程參數,接著利用倒傳遞類神經網路結合基因演算法求得最佳銲接參數水準組合。經由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銲接電流大小、銲接移行速度對於銲道品質影響最為顯著,而最佳銲接製程參數為銲接電流198A,銲接移行速度8cm/min,鎢電極棒與板材工作間隙1.5mm,鎢棒伸長量5mm,保護氣體流量12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