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mm 3c規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械與機電工程碩士班 郭啟全所指導 許瑀昕的 運用模流分析優化快速模具中異型冷卻水路之冷卻效益與降低翹曲變形量 (2019),提出5.5 mm 3c規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快速模具、異型冷卻水路、模流分析、冷卻效率、翹曲變形。

而第二篇論文清雲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所 牟善琦所指導 王琬琦的 結合機器視覺與影像辨識技術於圓柱工件之外觀尺寸與表面瑕疵檢測 (2011),提出因為有 機器視覺系統、雷射位移感測系統、影像辨識、瑕疵檢測、VBAI的重點而找出了 5.5 mm 3c規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5.5 mm 3c規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用模流分析優化快速模具中異型冷卻水路之冷卻效益與降低翹曲變形量

為了解決5.5 mm 3c規格的問題,作者許瑀昕 這樣論述:

  現代科技社會中各式各樣的3C產品盛行,市面上各種產品在市場激烈競爭下逐漸走向設計精緻化、結構複雜化,傳統模具工業使用之傳統水路對這樣的產品製造需求逐漸力不從心,在此背景下可配合產品外型進行複雜冷卻系統設計的異型冷卻水路在射出成型產業中嶄露頭角,此外積層製造技術的逐漸成熟也促進了異型冷卻水路在模具中的技術發展與應用。  本研究使用Moldex3D此電腦輔助模流分析軟體對快速模具中之無冷卻水路、傳統冷卻水路、異型冷卻水路分別進行冷卻和翹曲分析,並進行多組不同型態組合之異型冷卻水路的冷卻效率和翹曲尺寸比較,得到了異型冷卻水路比起無水路和傳統水路可以節省12~14秒的冷卻時間,異型冷卻水路中翹曲

變形量最佳之組合的翹曲變形量比無水路小了0.366 mm,但比傳統水路的翹曲變形量大了0.653 mm。而後從模流分析獲得的數據結果中萃取對冷卻和翹曲具有影響力之參數,利用調整公模水路冷卻水溫度至23 ℃的方式改善了公母模冷卻效率不均的問題,調整後的翹曲變形量比原先翹曲變形量最佳之傳統水路減少了0.637 mm,冷卻時間比原先冷卻時間最短之公母模冷卻水溫度25 ℃節省了2.1秒,並製作快速模具實際射出成型得到了成型品和模流分析之翹曲量誤差率為1~28%,冷卻時間誤差率為26~44%,皆為可接受之誤差範圍且趨勢和模流分析保持一致,驗證了變更公模冷卻水溫度可以優化翹曲變形量且節省冷卻時間此研究成果

在實際模具射出中亦具備成效。

結合機器視覺與影像辨識技術於圓柱工件之外觀尺寸與表面瑕疵檢測

為了解決5.5 mm 3c規格的問題,作者王琬琦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應用機器視覺搭配影像辨識技術針對一圓柱工件之瑕疵與尺寸進行檢測。實質檢測方式包含兩種方式:第一類是CCD機器視覺系統與LabVIEWVBAI圖控程式,第二類是雷射位移感測系統對圓柱工件進行一系列之檢測。檢測項目包含:工件外觀瑕疵辨識、瑕疵尺寸量測。針對CCD機器視覺系統包含CCD攝影機、鏡頭、光源、脈波式調光器,基於實驗次數與可調參數很多,運用田口實驗法規劃最佳化參數:環型光源與翻拍架之間的距離10 cm、半球型光源與翻拍架之間的距離24 cm、環型光源照度值10 lux、半球型光源照度值40 lux。配合視覺系統最佳化的參數,在VBAI圖控程式將原影像進行二值化的轉換(灰階為12

8)與形態學(像素、形狀)的調控來突顯工件上的瑕疵特徵,進行瑕疵的各項特徵辨識與量測,從而得出各瑕疵刮痕尺寸之數據。實驗中被檢測的瑕疵為長條狀的刮痕長0.96 mm、寬0.18 mm,其結果為長0.9 mm、寬0.2 mm。此外也同步使用雷射位移感測系統擷取工件表面輪廓之數據加以檢測,並與CCD機器視覺系統實驗結果進行表面瑕疵探討與數據交叉比對驗證。檢測相同的長條狀刮痕結果為長1.008 mm、寬0.291 mm、深0.009 mm,可能在寬度上會存在有明顯的誤差。此外以本研究中的CCD機器視覺系統、雷射位移感測系統與機械手臂整合,另進行工件定位與工件表面粗糙度量測之AOI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