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m延長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正大學 物理學系暨研究所 張文成所指導 吳政勳的 不同成分DyM(M=Cu、Al)合金粉對燒結NdFeB永磁體晶界擴散及磁性強化效應之研究 (2015),提出15m延長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晶界擴散、合金粉、釹鐵硼磁石。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科技大學 土木防災與管理碩士班 楊宏宇所指導 郭燿鴻的 火災動態模擬分析與排煙系統效益之研究-以長期照顧機構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長期照顧機構、排煙設備、火災模擬軟體、延緩搶救時間的重點而找出了 15m延長線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5m延長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同成分DyM(M=Cu、Al)合金粉對燒結NdFeB永磁體晶界擴散及磁性強化效應之研究

為了解決15m延長線的問題,作者吳政勳 這樣論述:

本實驗探討以不同成分之低熔點DyCu、DyAl合金粉並改變擴散處理溫度及時間,以及透過調變製作粉體時之銅輪轉速(v),探討合金粉結晶性及粒徑大小對5 mm 厚燒結NdFeB磁石晶界擴散效應及對其磁特性質影響進行研究。第一部分探討不同成分DyM (M=Cu、Al)合金粉(平均〜30 um大小)之效應。結果顯示在同一熱處理條件下,隨著合金熔點下降合金粉流動性增加,擴散效率提升,本質矯頑磁力也隨之提升。其中DyCu 粉之效應高於DyAl粉,而 Dy0.85Cu0.15粉最高可提升磁石iHc達7.4 kOe。第二部分探討低熔點Dy0.7Cu0.3合金粉之熱處理條件,以找尋低熔點合金粉的最佳擴散溫度及

條件。結果顯示低溫(840 0C)擴散處理需為高溫(900 0C)的兩倍時間才能獲得相同效果。合金粉利用低溫擴散跟高溫擴散的路徑稍有不同,高溫擴散合金粉的流動性較佳,較多會直接進入晶界沿晶擴散進入磁體內部的晶界。而低溫擴散因合金粉體流動性較差,在磁石表面停留太久而易造成穿晶擴散進入磁體內部,再進行晶界擴散。第三部分探討Dy0.7Cu0.3合金粉的結晶性對NdFeB磁石晶界擴散效應及磁性之影響。透過調變銅輪轉速製作不同結晶度之合金薄帶,再予以粉碎後進行晶界擴散處理。轉速較快所製作之合金粉結晶性較差,擴散處理時需要先經過結晶過程後再進行晶界擴散,擴散效率較差,磁特性也受到影響。而本系列最好的磁特性

出現在採用v=15m/s之合金粉,其iHc之提升量為7.1 kOe。第四部份以球磨製做超細粒徑(約6μm)之Dy0.7Cu0.3合金粉來做晶界擴散所用之擴散源,研究粒徑大小是否會影響磁特性之變化。結果顯示磁特性與粒徑大小有關,其Δ iHc約可達5.3 kOe,小於粗合金粉之7.1 kOe。關鍵字:合金粉、釹鐵硼磁石、晶界擴散

火災動態模擬分析與排煙系統效益之研究-以長期照顧機構為例

為了解決15m延長線的問題,作者郭燿鴻 這樣論述:

近年來,臺灣因經濟競爭壓力及新世代自我價值的改變,生育人口數嚴重放緩,嚴然成為另類的國安問題,人口老化現象已悄悄形成一股隱憂,未來,建立安心及安全的長期照護場所將是政府面對高齡化社會的重點工作。101年10月23日臺南市新營醫院北門分院護理之家發生13死、70多人受傷的重大火警災為例,病患多屬於行動力不佳,無法自行避難的狀況,又加上現場護理人員不足,無法第一時間進行同步疏散,而導致悲劇的發生。雖然現行老人收容中心、養護機構林立,但它們大多設置於都市大樓,其空間與動線都堪慮,一旦發生火災會造成死傷嚴重。考量當火災發生時,針對行動不便、長期臥床之老人收容場所,如何就現況增設防護設備以維護生命安全

及延長待救之黃金時間,正是本文研究之課題。本研究擬使用火災模擬軟體NIST/BFEL(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協會火災實驗室)所發展出的火災模擬軟體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進行模擬,模擬火災發生時煙層下降至離居室地面一定高度之影響避難極限值時間,將煙控制在一定區域內或是維持在一定的安全高度上,防止煙流擴散而危害人命,讓人員能成功逃生及消防人員順利進行搶救。研究結果顯示: 增設排煙設備能有效延遲煙層下降及提高能見度,有利消防人員之搶救,並將煙及熱氣排出,減緩火場溫度之攀升及降低CO2 濃度,有效提供病患於消防人員到達時較為安全的環境。另外此一模擬結果建議若僅單一排煙口應

優先設置於主要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