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O 半衰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長庚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蕭穎聰所指導 柯承邑的 利用質子治療引發正子影像應用於質子劑量驗證之研究 (2014),提出15O 半衰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質子治療、正子斷層掃描、質子深度驗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5O 半衰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質子治療引發正子影像應用於質子劑量驗證之研究

為了解決15O 半衰期的問題,作者柯承邑 這樣論述:

質子治療逐漸成為腫瘤治療重要選擇之一,其優於傳統的光子或電子治療,在於有布拉格峰的劑量分佈,可降低對正常組織的傷害。然而,布拉格峰如果位置不正確,造成的傷害會是更加嚴重的,所以質子劑量的深度驗證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透過質子所引發的正子訊號,利用正子斷層攝影(PET)去收集這些資訊,去回推劑量的深度。PET目前做為質子劑量驗證主要方法之一,在許多研究提出不同的驗證方法,本實驗目的是想探討PET掃描時間不同,對於11C、15O、13N所提供的訊號,會不會影響深度驗證的結果,以及探討不同重建劑量的方法,對於劑量分佈以及深度驗證是否會有影響。實驗方法主要是利用GATE蒙地卡羅模擬去模擬不同能量、

物質及其他條件,再利用MATLAB去做後續的處理。 結果顯示,對於短半衰期15O(半衰期: 2分鐘)含量較高的物質,在不同時間下的PET訊號分佈,在0~5分鐘的PET訊號數比起10~20分鐘的訊號數提升1.65倍。在利用反卷積方法做重建劑上,Lucy Richardson, regularized filter和Wiener filter 在深度驗證其誤差範在1~2mm以內,而在整體劑量分佈驗證則是Lucy Richardson 和regularized filter比起Wiener filter會有較好的結果。這些結果對於臨床的質子劑量驗證可以提升其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