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北藝大獨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112北藝大獨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心帆寫的 粵劇藝壇感舊錄 (上卷︰梨園往事 下卷︰名伶軼事,全二卷) 和堀大才,岩谷美苗的 樹木的診斷與治療:愛樹、種樹、養樹、醫樹,請先讀懂樹的語言,了解樹的心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12學年度北藝大學士班單獨招生招生簡章公告- 北藝大獨招報名也說明:臺灣藝術大學夜獨招、大學獨立招生校系及四技統測網打盡高中/高職的學生除了報考大學外,還有許多管道可錄取頂尖大學,例如各大學的夜校獨立招生。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俞美霞所指導 林秀芬的 吉祥框樣造型研究 --以台灣寺廟、宅第、祠堂為例 (2021),提出112北藝大獨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框樣造樣、吉祥紋飾、建築裝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舞蹈研究所 林亞婷所指導 王怡湘的 內在療癒的創作實踐──《致 樂土》 (2020),提出因為有 舞蹈創作、內在療癒、舞蹈劇場、異鄉人的重點而找出了 112北藝大獨招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藝大學士班單獨招生選填專業科目考試時間則補充:112 /3/29 上午10:00 - 下午3:00. 考生須繳完第二階段專業科目考試費用後方可選填面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2北藝大獨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粵劇藝壇感舊錄 (上卷︰梨園往事 下卷︰名伶軼事,全二卷)

為了解決112北藝大獨招的問題,作者王心帆 這樣論述:

  上世紀六十年代,「心園」在《華僑日報》上連載的《粵劇藝壇感舊錄》,內容豐富,種種梨園往事與名伶軼事,極具參考價值。經本書編者多方追查、細心考證,發現「心園」正是鼎鼎大名的「曲聖」王心帆。     《粵劇藝壇感舊錄》經整理成書,分上、下兩卷合共四百篇文章。舊報上的材料一如沉沙折戟,經整理磨洗後,頑鐵未銷,讀者得以細認梨園影事,得以重認曲聖廬山。     「心曲」展示了王心帆撰寫曲詞的超卓才華,這方面的成就早已得到世人的欣賞和重視;而《粵劇藝壇感舊錄》則在在證明王心帆對粵劇藝壇具有深厚認識——這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成就,應該同樣得到世人的欣賞和重視。     【核心賣點】   ● 王氏為梨園前

輩,有「曲聖」之美譽,但生前潦倒、身後蕭條。生前雖賣文為生,但文稿能正式出版成書者僅有《星韻心曲——王心帆撰小明星傳》一種(初版成書於王氏在世之時)。王氏身故後,其作品大都散佚,亦無人整理。本出版計劃的40萬字戲曲專欄材料,相信既能充份展示王氏在戲曲方面的寶貴心得,亦同時保留了一代「曲聖」的心血文字。     ● 這批材料內容主要分為梨園歷史(以事為主)及名伶軼事(以人為主)兩大類,重編校訂成書後將成為戲曲研究者、戲曲愛好者的參考書。

吉祥框樣造型研究 --以台灣寺廟、宅第、祠堂為例

為了解決112北藝大獨招的問題,作者林秀芬 這樣論述:

建築裝飾的運用,工藝造樣有其一定發揮的影響力。傳統建築裝飾不僅在於主題本身,框飾也是裝飾中重要的一環。配合不同的構件和裝飾技法,採取適宜的搭配,產生出多種「框」的樣式。裝飾的主題需與形式、內容有相對應的配合,使其和諧並達愉悅效果,最終以趨吉避凶、祈祥納福為目的。漢式建築裝飾中框飾可見因創作材料及特質而做出變化運用的「框樣」,除可凸顯裝飾主題外,更可達畫龍點睛的效果。「框樣」為傳統建築眾多裝飾題材中的一類,就傳統雕刻技藝的運用而言,是一種結合立体的雕刻製作,納入到框內成為裝飾的工藝手法,是以「裝飾」去裝飾其他具有裝飾性質的藝術品。透過框樣的安排,增加作品的正式度,是建築裝飾的一種深化獨特的運用

,且可再深入認識的傳統工藝。不同造樣設計的裝飾運用,所製造出的特殊專題,這是本論文以「框樣」為論點出發的初衷。吉祥符號反映在常民生活文化中,吉祥造樣的發想多和日常生活習慣有著密切關係,是一種象徵意義,更是百姓理想與心願的寄託。傳統建築中裝飾構圖題材及內容選擇,是跟著漢移民帶進台灣,建築裝飾以吉祥概念表現在構件上,吉祥框樣如何運用在建築裝飾中,發揮畫龍點睛的功用,為本研究主要歸納分析的探討主題。閩南廟宇建築裝飾,蘊藏無窮的民間工藝與美術,台灣漢式建築承繼閩南及粵東的特色,建築材料與技術多仰賴閩粵,造成文化地域性的特質。南系建築裝飾的複雜與多樣性,是可以利用系統化去理解的素材。分類後再做出整理,應

有助於工藝造樣與設計的歸納。藉由本研究了解框樣的技法、形制及安置位置,藉由大量裝飾紋樣的分類統計,探討其框樣裝飾藝術所呈現的特徵。並透過吉祥符號的文化特徵與內涵、形式及象徵意義,探討族群的特色,了解其時代元素的意涵,希望傳統民俗文化能在常民生活中有更多運用及保存。

樹木的診斷與治療:愛樹、種樹、養樹、醫樹,請先讀懂樹的語言,了解樹的心聲

為了解決112北藝大獨招的問題,作者堀大才,岩谷美苗 這樣論述:

  樹木,始終是人類最親近的朋友!可是,當我們從森林中邀請他們到都市裡住下來之後,許多樹木過得並不快樂,而且我們也眼睜睜看著慘劇一再重演……。      猶記得2014年中度颱風麥德姆來襲,遠近馳名位於台東池上的「金城武大樹」被連根拔起,請來日皇御用樹醫生前來搶救,總算恢復以往生機,旋即又招致農民打算「種車不種稻」,良田就要變停車場了……。2015年強颱蘇迪勒、杜鵑狂掃全台,吹倒了上萬棵樹木,這些伏倒的樹沒有「金城武大樹」好運,許多樹木只能草率重新種回或者慘遭粗暴地修剪,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都市樹木超過八公尺高就必須移除、夏天來臨前強行修剪等等「人傷樹」的主張……。     

 「人也與樹爭地」!知名的松菸巨蛋案原址,當時約有一千五百棵樹,然而就在短時間被移至他處,讓台北東區又一處綠地化為烏有,讓人憂心的是這些樹有好好地被移植嗎?抑或是就地安樂死了呢?……「還地於樹」立意甚好,但善政還需要有遠見與良善工法!最讓人引頸期盼莫過於堪稱都市之肺的大安森林公園,希望在二十多年後可以見到綠樹成蔭的大樹森林,可是並沒有出現如預期般媲美紐約中央公園的景色……。      是我們沒把樹木當朋友嗎?還是要歸咎於,我們真的不懂樹!      這本《樹木的診斷與治療》作者堀大才是日本權威樹木醫生,從事樹木調查與樹木健診救治多年,一再強調必須從樹木的觀點出發,懂得樹木的身體語言,才能夠與樹

木對話,也才夠真正善待樹木。本書揭露了許多我們對待小至自家中庭園樹,大到公園樹、行道樹、老樹的種種錯誤舉動,已經讓樹木悄悄地衰弱、生病了,而我們卻渾然不知。      像是樹根浮出地表、爬上花台,那是因為人車頻繁通過讓土壤變硬了或是根本沒有給樹根伸展空間……;為樹木做造型、樹木要修剪才會長得好,殊不知根幹莖葉都是一體的,樹木絕不會浪費能量做沒有必要的事……;樹木要種越深越好、移植當然要斷頭又斷根才方便,竟不知錯誤深植只會讓樹根腐爛,而斷頭樹的主幹外表看似完好,裡面早已悄悄潰爛,而斷根卻又不養根,這等於是謀殺樹的行為……。      此外,作者更倡導樹木具有強大的防衛機制和自癒能力,像是常見打點

滴醫治或施以外科手術、塗藥包紮等等,都是有必要檢討和改進的治療方式。然而,這些創新的見解對台灣醫樹領域來說,都是顛覆過去的新觀念。作者認為,樹懂得如何自我療癒,而我們人類要做的,就是設法讓樹木做他想做的事,給他活力滿滿的支持,他將包容過去的傷,迎向全然的新生。      熱愛大自然的你我,多半趕著熱潮,冬賞櫻、秋賞葉,頂多又進階到賞果、賞樹幹、賞根。本書將帶領讀者從「賞樹」的旁觀者,成為「懂樹」的知音。你知道嗎?其實,樹木會將過去經歷過的,全部刻印在自己身上,所以當我們懂得觀察樹幹、樹枝、樹根、年輪、樹型等等所透露的訊息,就可以成為樹木的健康偵探,不但能夠推測樹木過去遭受的苦難,給予最需要的正

確協助,甚至還可以預見並分享樹木歷劫重生後的健康喜悅!現在起,輕鬆成為樹木養護高手、貨真價實的愛樹達人,真的很簡單。      一棵樹的價值是什麼?感性地說,應該可以看成是「一樹一生態系,一樹一美好世界」吧!你瞧,樹底下的蚯蚓大軍正在辛勤鬆土耕耘,廣布的樹根成了涵養水源的先鋒;樹幹和枝葉上有無數的蟬鳥齊奏森林交響曲,陽光從樹梢間灑落形成了無造作的自然美景;抬起頭仰望樹冠和天空,感受四季流轉的和諧更迭與油然而生的心靈悸動。原來有樹在的地方,就是天堂!      【真懂樹的樹木健康偵探三部曲】      【首部曲】→從賞樹到懂樹,傾聽樹木想傳達的訊息      →樹幹出現裂痕,玄機大:縱裂可能是樹

木活躍生長造成樹皮破裂、或者是填補舊傷口,也可能是溝腐病或遭雷劈過……;橫裂則可能是強風吹折產生較尖銳的橫向傷口、天牛喜歡沿著樹幹蛀蝕一圈並產卵,或是遭到人為用繩子綁過、支架未除……。當發現樹幹橫裂就要更小心樹的健康與安危了,因為不僅樹幹折斷的危險度提高,水分及養分的輸送也會被阻斷。      →樹幹長了樹瘤,須停看聽:樹瘤是細菌或真菌造成的,也可能是修枝或接枝的傷口癒合時出現的瘤狀突起,也可能是反覆切除同樣部位長出的新芽及枝條讓膨大更加明顯……。由此可見,樹瘤的成因有很多,任意去除掉的話反而會造成樹木枯死;尤其,在去除樹瘤的時候勢必會留下很大的傷口,也會成為胴枯病或害蟲的侵入門戶。     

 →枝條作用大,千萬別小看:當你了解樹,就會知道不同的樹種會造就不同的樹枝角度,也會因為地形、光的影響產生變化。尤其樹枝還有一個大作用,就是樹木會利用枝條來保持自身的平衡,更可以分散風力,讓即使同樣樹種的樹,也會有同中有異的千萬種枝葉變化。告訴你一個小秘訣,如果非得要修枝,得趁枝條是一年生的綠色或赤褐色樹皮,對樹木的傷害比較小。      →樹根的處境,用火眼金睛一探便知:樹根在土裡的走向如何?只要看樹幹和樹根連結的根基形狀,或是看看人工舖面造成的裂痕,就可以推測根的生長方向。然而,當樹根的生長空間不足,根系會自我纏繞,成了名符其實的絞殺根。樹根最需要鬆軟又透氣的土壤環境,如果事與願違,樹根就

會浮出地表,或是產生氣根,當情況更惡化,會發現粗根從赤褐色變成了暗褐色或灰黑色,颱風一吹當然容易就被擊倒。所以,樹會倒不一定完全歸罪於颱風,要問是否創造了適合樹根生存和生長的環境才是。總之,救樹要先救樹根,要救樹根則一定要從土壤先救起。      【二部曲】→樹木驚奇生命力,讓樹木做想做的事就健康      →樹木沒了樹皮,不用砍樹也會死:俗話說:「人要面子,樹要皮。」別小看薄薄的一層樹皮,如果在樹幹的樹皮上切下包含形成層的樹皮,也就是所謂環狀剝皮,葉子生產的養分就無法送到根系,也無法再生新的樹皮,莫約半年後樹就會枯死。所以,任何的施工場所、樹木移植時、或者是給予樹木提供支架時,都要留意是否會

傷害樹皮,因為真的不用大刀砍樹,只要剝了樹皮,就會讓樹木奄奄一息。      →樹木吸水高又廣,奧秘大公開:將水送至高樓層非得要用電力不可,現存已知世界最高的長葉世界爺樹種高達112公尺,不插電就可以將水分輸送至全身。原來樹木擁有三大驚奇的吸水秘密,其一是從根連結到葉子的細長管子的虹吸現象,其二是葉子與大氣間的水蒸氣壓差,超強吸水力可達2000公尺。最後就是滲透壓與毛細現象,滴水不漏的廣布整棵樹。      →樹葉是樹木的生命,超常被忽略:健康的大枝條上面會有很多葉子,葉子會行光合作用,形成糖分或澱粉、胺基酸、酵素、植物賀爾蒙以及維他命等等維持樹木生存所必需的養分,並且輸送到樹幹給其他部位。樹

木為了自己的生存而長出葉子,沒有一片葉子是沒有用的。所以,樹木被一次修剪掉很多葉子或是枝條都是很大的傷害,千萬別以人類觀點自以為是修枝、修葉,以為可以讓樹木生長得更好,絕大數的時候是幫倒忙。      →樹木防禦病蟲害的能力,火力全開:樹木究竟有哪些防禦能力呢?當樹木發現樹葉被病原菌寄生,會分泌大量的酚類來毒殺自己的細胞;遇到蟲害也會泌蟲子討厭的物質來避免被吃;當病原菌入侵樹幹時,則會將自身的薄壁細胞木化……,種種舉動都是在避免災情擴大。所以,樹木散發的芳香、樹脂、澀味、苦味、毒物、臭氣等等都是為了防禦病蟲害,避免自己被吃的手段。也就是說,害蟲與病原菌是在樹木衰弱時才能寄生成功。甚至,當大量蟲

害出現時,樹木之間也會透過乙烯及水楊酸等物質來傳遞情報,接受訊息的樹也會開始讓自己變得難吃,這就是樹木的生存法則,大自然的奧妙無奇不有。      【三部曲】→健康偵探出動,少即是多的樹木自然療法      →樹木健診由上往下看,病因現縱:在診斷樹木的健康狀態時,要從上至下,觀察根、幹、葉、枝條、樹皮等等許多不同地方來總評。這樣才能夠了解同樣症狀的樹,是為了什麼原因讓它健康狀態不佳。首先,葉子及小枝條的數量越多、葉子的大小夠大,代表整體樹勢越健康。可是當萌蘗及幹生枝的數量越多,就是樹木健康亮起了黃燈;樹皮爬滿苔癬、樹根變成灰褐色,甚至樹幹出現突起、有螞蟻築巢、長出靈芝或蕈菇等等,則代表了樹木老

化、生病、腐朽的徵兆。      →動手術、打點滴、塗藥包紮,都是值得商榷的:真相一,為樹木動手術,好意削去腐朽去除被感染的部位,但絕大多數是把樹木辛苦做出來防禦壁也一併削掉,反而會讓腐朽進一步的擴張。真相二,在樹幹上注射營養劑與藥劑,對樹木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因為樹木為了防止病原菌從注射孔入侵,必須在注射口周圍形成防禦壁來將健康的部位與外界分隔,注射的營養劑也可能會被樹木生成的防禦層而被阻斷,不但沒幫到忙,還會讓命已垂危的樹木病情更加惡化。真相三,塗上防腐劑的作法,對樹木體內的腐朽菌幾乎沒有效果,而且要讓防腐劑滲透到木材中需要額外的壓力,對活著的樹木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此,塗上的防腐劑

只能停留在患部表層,是沒有辦法滲入木材中殺死內部的真菌。      →移植堪稱樹命關天,讓樹教你種:樹木搬家會造成樹木很大的負擔,因為在移植之前會將根及葉子切除,樹木無法維持完整的生理機能,會處在能量不足的狀態,對病蟲害的防禦能力也會下降。一般來說,樹木的樹冠越大,地面下的根系也會越廣,所以在進行移植作業之前切去太多根系的話會很容易讓樹木枯死。如果真的有必要進行移植的話,就需要在移植之前先進行「根回」的準備。「根回」作法是結合了斷根與養根球的兩項移植前的準備工作,以確保移植後樹木的存活率,有些樹木甚至還可以採取全樹冠移植。這樣的觀念與作法,已漸漸在台灣形成了一股新趨勢。      →修剪等同外

科手術,切記葉幹根是一體的:修剪樹木的枝枝葉葉,對人類來說看似稀鬆平常,但對樹木來說等同於在製造傷口。尤其,在實行高強度修枝時,例如慘遭斷頭或移植修剪,都會讓用來生產發根所需的糖分、胺基酸、植物賀爾蒙以及維他命的葉子所剩無幾,生產能力也會明顯下降。如果樹木本身還保有足夠能量的話,就能夠在枯死前長出新的根系與葉子,但用來癒合大傷口以及用來製作抵禦病原菌入侵的防禦壁的能量就所剩無幾。因此,很容易從修枝的傷口入侵、擴散,進而開始腐朽,原本雄偉樹型消失殆盡,變成苟延殘喘的樹木。    本書特色      (一)首見專為樹木著想的圖解科普書!日本權威樹醫師親授,讓你從愛樹、賞樹到懂樹,進階成為樹木健康偵

探      如果說,「一沙一世界,那麼一樹就是一生態系!」日本權威樹木醫生堀大才累積多年的樹木調查、樹木診斷與治療等專業實務經驗,要替最容易被誤解的沉默樹木發聲,本書以樹木觀點出發,輔以淺顯易懂的活潑插圖,說明樹木奧妙的身體語言、樹木的生長與生存策略,並倡導樹木自然療法觀念,可說是巧妙地融合樹木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昆蟲學、樹醫學……,帶領讀者從賞樹、愛樹的旁觀者,成為理解沉默樹木的懂樹知音,甚至成為樹木養護天使、樹木健康偵探。      (二)驚醒愛樹人!樹下乘涼、造花台、行道鋪面、園藝造景…,親近樹卻成了害樹舉動!      從沒想過親近大自然,竟會讓樹木凋零吧!其實關鍵就在於,我們不

知道樹木的生長需要給予適當的空間與距離,以埋在土壤中的樹根為例,在樹木旁造花台、鋪設行道鋪面、蓋大樓、設柵欄、道路施工,甚至頻繁的走進樹下乘涼,不僅傷害樹根,也會讓根系附近的土壤被人為踏實,如此一來氧氣和水分就難以滲入土壤。所以,創造樹根可以自在伸展的空間,營造通氣透水且富含土壤生物的鬆軟土壤環境,就是最基本的愛樹舉動了。      (三)倡導醫樹新思維!預防勝於治療,啟動樹木自然療癒能力才是王道      台灣常見為樹木動手術、打點滴、塗藥包紮的醫樹行為,事實證明都有效性有待商榷。堪稱現代樹木醫學之父的美國Alexshigo博士,提出的四道壁防禦層理(CODIT,Compartmentali

zation Of DecayIn Tree),強調樹木具有抵抗疾病的自我防衛機制。樹木受傷時,為了避免造成腐朽菌侵入樹幹或是主要枝條的災情擴大,樹木會產生保護層來封鎖腐朽菌繼續感染。不過重點是,樹勢強盛的樹能快速產生強大的防禦帶,或是釋放蟲子討厭的抗菌物質,但是活力低弱的樹木,根本沒有足夠能量做出抵抗。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啟動樹木自然療癒能力才是醫樹的根本。      (四)揭開樹木的秘密!枝葉會自動掉落、葉會變黃變紅、樹皮會變甜、樹木可泡水儲存……      你知道嗎?當樹木發現枝條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時,就會從枝條上回收二氧化碳以及礦物質,並阻擋水分和養分的運輸,枝條的枯萎也會加速;落葉則

是樹木會形成分離葉柄跟枝條的離層這種特殊組織,讓葉落更新成新樹葉。樹葉變黃是原本葉子中的葉綠素顏色消失,類胡蘿蔔素顏色出現而變黃;樹葉變紅則是葉子中的礦物質被葉子回收,剩下的胺基酸跟糖結合變成花色素苷而變紅。樹皮也會儲存大量養分,尤其冬天的樹皮會因為韌皮部儲存大量糖分而變甜,所以動物也會以樹皮為食。在木材場常會見到大水池用來儲存木頭,就是藉由將木材泡在水中,來防止需氧的木材腐朽菌在木材上繁殖喔。      (五)正確修剪新知!尊重並保留樹木的根幹枝葉,樹木活得健康,人親近樹更安全      會覺得修剪樹木比較好都是人類的自以為是的行為,並不是樹木所期望的。然而,在不得不修剪的情況之下,有更健康

的修剪方法。新知一:清楚知道樹木的傷口癒合和防禦層的構築位置來正確下刀;新知二:把樹幹直接攔腰截斷對樹木傷害最大,如果要降低樹高,最好留有樹幹的三分之一粗的健康枝條,而且切除的位置要和留下來的枝條角度呈平行,傷口才會癒合得好;新知三:想要修剪得更美觀,就要學會不會產生膨大的疏剪法,那就是修剪時不直接從中剪斷,而是以平行分岔的方向修去主枝條,並且只留下分岔的側枝。      (六)幫樹木搬家新趨勢!全樹冠移植、「斷根+養根球=根回」、樹不能種太深、支架記得移除      移植對樹木負擔很大,因為移植前會將根及葉子切除,樹木無法維持完整的生理機能,處在能量不足的狀態,對病蟲害的防禦能力也會下降。然

而,只要謹慎做到「斷根+養根球=根回」後,並給予足夠的時間再進行移植,就幾乎不需要修枝來抑制水分蒸散,當留下越多枝條及葉子,就能夠生產更多發根所必須的糖分等物質。所以,推廣高存活率的移植法才能夠讓樹木真正健康重生。另外,切記不能種太深,深處根系會吸收不到足夠氧氣而腐爛。而且,移植樹幹雖然需要有支柱協助固定,但千萬不可以放置太久,這會讓根系認為沒有必要生長更多根系來維持平衡而導致根系生長趨緩,一旦支柱被撤除,就會很容易被強風吹倒。 

內在療癒的創作實踐──《致 樂土》

為了解決112北藝大獨招的問題,作者王怡湘 這樣論述:

製作於2017年的《致 樂土》,由獨舞〈Dear G〉、三人舞〈局外人〉與八人舞〈漫漫〉三種不同身體風貌的舞作相互牽繫串連而成。三支舞作從探討自身渴望並關注的議題出發,與走在生命淨化之路所歷經的三種面向對話。由一切關係的基石「家」開始、進入「自我」衝突與存在的探索,與體悟「心」純粹的綻放與流動。《致 樂土》整體架構以循環式的時間概念為創作底蘊。如序曲般開頭、以及如尾聲(coda)般再次出現的〈Dear G〉,雖為《致 樂土》標上了括號、畫下了句點,卻因她在看似相同、卻又不同的軌道中重新啟動,留給了觀眾一種開放式的問答與想像空間,象徵生命中的因果關係並非一條直線。而人們,也曾在那日日夜

夜、片刻不停、看似重複卻又不斷變化的循環之中,任由潛意識的能量驅動自身,沉浸於輪迴之河。 本論述於第一章展開《致 樂土》的旅程,藉著生命關係的文獻探索回應自身創作三支舞作的真實生命經驗。透過影響生命關係中最主要的三大面向「家」→「自我」→「心」,來為各個作品章節下標。隨著舞作結構、敘事脈絡的發展,自身也透過文字論述再次創作、一一整合。期盼於劇場之外,也能夠帶領讀者們走進《致 樂土》的風景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