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111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冬權寫的 五星出東方:新中國的70年 和張曼娟的 九十八年散文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13次社會創新聯繫會議_農委會簡報by PDIS.tw - Issuu也說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111年4月27日 ... 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青年回留組). 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 106年~. 109年~ 109年~ 106年~.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文史 和九歌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蔡淑瑩、彭光輝所指導 謝秋吟的 以五營文化探討文化景觀暨地方產業促進地方創生-以臺南市學甲寮為例 (2021),提出111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景觀、地方創生、五營、地方特色產業。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周融駿所指導 鄭志強的 以社區資本視角探討鄉村韌性發展:福建山區鄉村案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社區韌性、社區資本、鄉村振興、社區韌性評估、韌性社區建設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111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的解答。

最後網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110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 ...則補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110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徵件. 發布單位:金門縣金城鎮公所. 一. 為鼓勵農村社區組織設定經營目標,導入青年人力,協助建立經營模式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1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五星出東方:新中國的70年

為了解決111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的問題,作者楊冬權 這樣論述:

本書以時間為序,記述了從1949年10月1日至2O19年3月5日70年間,新中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科技、文化、法律、民生、生態環保、統一戰線、祖國統一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共76O多件,反映了的光輝歷程和巨大成就。   開頭引言部分從1949年往前追溯70年,講述1879年到1949年70年間世界和中國的一些大事,結尾將2019年工作報告中的一些主要資料與1952年的相關資料進行對比,直觀地反映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變化發展和顯著成就,形成了兩個70年的強烈對比,增強了本書的歷史縱深感。 這是本書的一個獨特之處。書中的756個事件,每件都有時間、地點、事件經過、作用或意義等,可以作為詞條使

用,這使本書又具有詞典工具書的功能。 1949 年 中央人民委員會次會議舉行 / 002 開國大典 / 002 與友好國家建交 / 003 進軍中南西南 / 003 穩定物價 / 004 兩航 / 004 取締妓院 / 005 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 / 005 毛澤東訪蘇 / 005 1950 年 京漢、粵漢鐵路修復通車 / 008 收回外國在華兵營、收回海關 / 008 發行全國統一郵票 / 008 統一國家財經 / 009 禁絕煙毒 / 009 確定六一兒童節和五四青年節 /

009 解放海南島 / 009 嚴禁機關部隊經商 / 010 《婚姻法》頒佈 / 010 留學生紛紛回國 / 010 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召開 / 011 土地改革 / 011 抗美援朝 / 011 剿匪 / 012 治理淮河 / 012 國徽圖案公佈 / 013 中國代表在聯大控訴美國侵略臺灣 / 013 接收外國在華文化機關 / 013 《私營企業暫行條例》通過 / 014 中國軍事顧問團赴越 / 014 1951 年 全國工業會議召開 / 016 《勞動保險條例》施行 / 016 加強

人民民主政權建設 / 016 西藏和平解放 / 017 普遍實行民兵制 / 017 捐獻飛機大炮運動發起 / 017 朝鮮停戰談判開始 / 018 取締“聖母軍” / 018 《毛澤東選集》卷出版 / 018 “三反”“五反”運動 / 019 1952 年 抗議美國使用細菌武器 / 022 荊江分洪工程開工 / 022 《懲治貪汙條例》通過 / 022 成渝、天蘭鐵路建成通車 / 023 人民英雄紀念碑開工 / 023 《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頒佈 / 023 慶祝國慶三周年 / 024 上甘嶺戰役

/ 024 1953 年 決定召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 026 試辦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 026 蘇聯專家援助中國 / 026 個五年計劃提出 / 027 毛澤東闡述過渡時期總路線 / 027 朝鮮停戰協定簽署 / 027 鞍山三大工程相繼投產 / 028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 / 028 1954 年 周恩來參加日內瓦會談 / 032 中英互派 / 032 首批自製飛機試飛成功 / 032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 / 032 一屆全國一次會議舉行 / 033 中央成立 / 033

武漢人民戰勝特大洪水 / 033 全國人普查 / 034 康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 / 034 1955 年 解放大陳島 / 036 發行新 / 036 中央批准適當節制生育 / 036 “喀什米爾公主號”飛機爆炸事件 / 037 周恩來率團出席萬隆會議 / 037 楊虎城等人的兇手落網 / 037 瞿秋白烈士遺骨安葬 / 037 中美舉行大使級會談 / 038 授銜授勳典禮舉行 / 038 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 039 1956 年 文字改革 / 042 向科學進軍 / 042 慶祝社會主

義改造勝利 / 042 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公佈 / 043 毛澤東論“十大關係” / 043 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 / 043 台電子電腦試製成功 / 044 中國運動員次打破世界紀錄 / 044 從寬處理日本戰犯 / 044 中共八大召開 / 044 全國僑聯成立 / 045 1957 年 國家頒發自然科學獎 / 048 毛澤東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 048 消滅血吸蟲病 / 048 首屆廣交會 / 049 整風反右 / 049 周恩來談香港問題 / 049 玉門油礦基本建成 / 050

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 050 毛澤東二次訪問蘇聯 / 050 1958 年 寶成鐵路通車 / 052 “” / 052 除四害講衛生運動 / 053 台半導體收音機製成 / 054 套電視發送設備製成 / 054 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 / 054 部國產轎車誕生 / 054 十三陵水庫建成 / 055 台小型通用數位電子計算機製成 / 055 炮擊金門 / 055 大辦民兵師 / 055 艘萬噸遠洋輪下水 / 056 1959 年 平定西藏叛亂 / 058 容國團勇奪世界 / 058 二屆全

國一次會議召開 / 058 屆全運會 / 059 特赦戰爭罪犯 / 059 落成 / 059 發現大慶油田 / 060 慶祝國慶十周年 / 060 全國工交、文教英會舉行 / 060 拖拉機製造廠落成 / 061 重慶長江大橋完工 / 061 丹江水利樞紐工程完工 / 061 1960 年 劉家峽水利樞紐工程截流 / 064 個與鄰國邊界協定簽訂 / 064 條跨江高壓輸電線架通 / 064 全國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 / 065 中國登山隊征服珠峰 / 065 調整國民經濟 / 065 成

功發射導彈 / 065 農業遭受近百年未遇的嚴重自然災害 / 066 1961 年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 068 深圳水庫向香港供水 / 068 安徽試行包產到戶 / 068 26 屆世乒賽在我國舉行 / 069 毛澤東指示各級機關堅決精簡 / 069 毛澤東提出“三級所有,隊為基礎” / 069 一批新的電力灌溉區建成 / 070 1962 年 七千會召開 / 072 向香港三趟專運列車開行 / 072 要求蘇聯遣返被脅迫出境的我國公民 / 072 首屆電影“百花獎”揭曉 / 073 擊落美制蔣軍U-2 飛

機 / 073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 073 萬噸水壓機製成 / 074 蘭新鐵路通車 / 074 1963 年 斷肢再植取得成功 / 076 開展學習雷鋒活動 / 076 命名“南京路上好八連” / 076 自己興建七個大氮肥廠 / 077 向外派遣醫療隊 / 077 調整部分職工工資 / 077 周恩來訪問非洲 / 078 我國石油產品基本自給 / 078 1964 年 中國同法國建交 / 080 三線建設開始提出 / 080 解放軍開展大比武 / 080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演出 / 0

81 顆爆炸成功 / 081 三屆全國一次會議召開 / 081 1965 年 沿海地區連續殲滅美蔣特務、擊落美蔣飛機 / 084 援越抗美 / 084 紅旗渠總幹渠建成通水 / 085 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製成 / 085 座維尼綸廠投產 / 085 台太陽射電望遠鏡製成 / 085 毛澤東提出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 / 086 李宗仁回國 / 086 “八六”海戰 / 086 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 087 1966 年 學習焦裕祿 / 090 邢臺抗震救災 / 090 “”內亂全面開始 /

090 國產轟炸機試飛 / 091 導彈器試驗成功 / 091 1967 年 派開始奪權 / 094 “二月抗爭” / 094 中央號召“抓革命促生產” / 094 “六六”通令 / 095 顆氫彈爆炸成功 / 095 援建坦贊鐵路 / 095 電晶體新型計算機製成 / 096 1968 年 完成對珠穆朗瑪峰科學考察 / 098 毛澤東“七二一”指示發表 / 098 工宣隊進駐學校 / 098 “赤腳醫生”出現 / 099 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通車 / 099 幹部下放勞動 / 099 台深井

石油鑽機試鑽成功 / 099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 100 1969 年 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大型氮肥廠建成 / 102 塑膠版代替鉛版印刷成功 / 102 反擊蘇軍入侵珍寶島 / 102 我國成為無債國家 / 103 我國成功進行地下核子試驗 / 103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竣工 / 104 條地下鐵道建成 / 104 1970 年 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 106 毛澤東發表“五二”聲明 / 106 成昆鐵路通車 / 106 上半年鐵路鋪軌創新紀錄 / 107 毛澤東會見斯諾 / 107 1971 年

“乒乓外交” / 110 基辛格秘密訪華 / 110 粉碎集團反革命 / 111 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恢復 / 111 1972 年 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 / 114 中日邦交正常化 / 114 推廣優選法 / 115 馬王堆漢墓出土 / 115 1973 年 毛澤東提出“不稱霸” / 118 中美互設聯絡處 / 118 鄧小平複出 / 118 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 / 118 1974 年 西沙自衛反擊戰 / 120 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 / 120 秦兵馬俑坑被發現 / 120

鄧小平出席聯大特別會議 / 121 大港、勝利油田相繼建成 / 121 參加七屆亞運會 / 121 青銅峽水利樞紐基本建成 / 122 1975 年 四屆全國一次會議召開 / 124 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 124 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 124 中國同歐共體建交 / 125 鄧小平訪問法國 / 125 鄧小平肯定“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 / 125 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並回收成功 / 125 “反擊右傾翻案風” / 126 1976 年 周恩來逝世 / 128 “天件” / 129 逝世 / 129

唐山抗震救災 / 130 毛澤東逝世 / 130 粉碎“” / 131 1977 年 30 萬噸乙烯工程建成投產 / 134 函數理論研究獲重大成果 / 134 鄧小平批評“兩個凡是” / 134 鄧小平強調抓科技和教育 / 134 鄧小平恢復領導職務 / 135 中共十一大召開 / 135 恢復高考制度 / 135 陳景潤數論研究成果驚動世界 / 136 1978 年 五屆全國一次會議召開 / 138 全國科學大會召開 / 138 開展真理標準問題討論 / 138 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簽訂 / 13

9 鄧小平訪問日本 / 139 中美建交公報公佈 / 139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 140 寶鋼工程開工 / 140 1979 年 全國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 142 農村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 142 鄧小平訪美 / 142 確定“植樹節” / 143 鄧小平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 143 《刑法》公佈 / 143 廣東、福建試辦經濟特區 / 144 恢復在國際奧會合法權利 / 144 1980 年 制度建立 / 146 福建發行債券 / 146 學位制度實施 / 146

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召開 / 147 中國恢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 / 147 次成功發射遠端運載火箭 / 147 中國加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 147 五屆全國三次會議召開 / 148 審判、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 148 1981 年 發行國庫券 / 152 葛洲壩大江截流工程合龍 / 152 囊括36 屆世乒賽 / 152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 / 153 國務院發佈城鎮個體經濟政策規定 / 153 “一國兩制”構想和對台九條方針提出 / 153 “一箭三星”發射成功 / 154 決定

廣開門路、搞活經濟、解決就業 / 154 中國女排首獲世界 / 154 1982 年 中共中央下發農村工作一號文件 / 156 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 / 156 打擊經濟領域中嚴重犯罪 / 156 “運七型”客機研製成功 / 157 三次人普查開始 / 157 廖承志致信蔣經國 / 157 中美發表聯合公報 / 157 中共十二大召開 / 157 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柴契爾 / 158 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 / 158 中國體隊揚威劄格雷布 / 159 衛星通信和電視轉播試驗成功 / 159 中國首獲亞運會

總數 / 159 五屆全國五次會議召開 / 159 1983 年 國營企業實行利改稅 / 162 六屆全國一次會議召開 / 162 引灤入津工程全線通水 / 162 實行政社分開 / 162 銀河巨型電腦系統建成 / 163 提出並實施環保國策 / 163 1984 年 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 / 166 發展鄉鎮企業 / 166 開放沿海城市 / 166 首顆試驗通信衛星定點成功 / 166 國營工業企業擴大自主權 / 167 鄧小平闡述有中國特社會主義 / 167 全面參加奧運會比賽並首奪 / 167

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協定達成 / 168 中英簽署香港問題聯合聲明 / 168 北京舉行國慶35 周年閱兵 / 168 赴南極考察 / 169 經濟體制改革決定通過 / 169 發行股票 / 169 1985 年 確定教師節 / 172 個南極考察站建成 / 172 改革科技體制 / 172 電腦——鐳射漢字編排系統通過鑒定 / 172 改革教育體制 / 173 裁軍一百萬 / 173 “星火計劃”實施 / 173 中央領導機構進一步年輕化 / 174 1986 年 改革職稱評定制度 / 176

“二汽”建成投產 / 176 “863 計畫”實施 / 176 兩岸商談解決華航貨機問題 / 177 對長江漂流考察 / 177 我國公民平均壽命延長 / 177 大慶30 萬噸乙烯一期工程建成投產 / 177 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召開 / 178 《企業破產法》公佈 / 178 發現新的超導體 / 178 個遙感衛星地面站建成 / 179 1987 年 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 182 中葡簽署《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 182 揚子乙烯階段工程建成 / 182 為國外提供衛星搭載服務 / 183 經濟

發展實現九年四個翻一番 / 183 臺灣報界記者訪問大陸 / 183 歡迎臺灣同胞到祖國大陸探親 / 183 中共十三大召開 / 184 國民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 / 184 1988 年 推行住房制度改革 / 186 擴大沿海開放範圍 / 186 七屆全國一次會議舉行 / 186 游泳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 / 187 海南開發加快 / 187 “火炬計畫”實施 / 187 “風雲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 187 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 188 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 / 188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

機對撞成功 / 188 大重離子加速器建成 / 189 1989 年 美國總統布希訪華 / 192 建成導彈航太測控網 / 192 北京發生 / 192 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召開 / 193 開闢對外開放的“西部通道” / 193 中央決定近期幾件眾關心的事 / 193 希望工程開始實施 / 194 低溫核供熱試驗反應堆投入運行 / 194 1990 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通過 / 196 成功發射“亞洲一號”衛星 / 196 上海加快浦東開發 / 196 開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 197 枚捆綁式火

箭發射成功 / 197 舉辦十一屆亞運會 / 197 沈大高速公路通車 / 198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 198 全國開展禁毒鬥爭 / 198 1991 年 鄧小平視察上海 / 200 擴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200 中蘇東段邊界協定簽署 / 200 江淮流域人民戰勝嚴重水災 / 201 上海南浦大橋貫通 / 201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建立 / 201 陳章良榮獲國際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 201 部分專家、學者享受特殊津貼 / 202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 / 202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 / 2

02 1992 年 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 / 204 全國批准三峽工程 / 204 江澤民訪問日本 / 205 首批大陸學者赴台訪問 / 205 江澤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205 加快發展三產業 / 205 中韓兩國建交 / 206 中共召開 / 206 1993 年 發佈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 208 銀河智慧工具機研製成功 / 208 八屆全國一次會議舉行 / 208 “汪辜會談”取得成果 / 209 首屆東亞運動會在上海舉行 / 209 北京模擬中心建成 / 209

大亞灣核電站並網發電 / 210 銀河號事件大白 / 210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 / 210 中美首腦會晤西雅圖 / 211 金融體制改革實行 / 211 1994 年 發行10 億美元債券 / 214 國務院規定新的職工工作時間 / 214 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 / 214 中國銀行在香港發行港幣 / 215 成立 / 215 布達拉宮維修工程竣工 / 215 決定香港特別行政區 / 215 1995 年 江澤民提出祖國統一八項主張 / 218 學習孔繁森 / 218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 2

19 江澤民出席紀念反戰爭勝利50 周年慶典 / 219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 周年 / 219 舉辦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 220 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召開 / 220 江澤民出席聯合國成立50 周年特別紀念會議 / 220 406 . 京九鐵路全線鋪通 / 221 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經金瓶掣簽認定 / 221 國民生產總值提前翻兩番 / 221 1996 年 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進行軍事訓練和演習 / 224 內地開放援助新疆 / 224 中、俄、哈、吉、塔五國協定簽署 / 224 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召開 / 224 董

建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任行政長官 / 225 1997 年 鄧小平逝世 / 228 重慶直轄市設立 / 229 江澤民發表關於旗幟問題講話 / 229 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舉行 / 229 建立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制度 / 230 中共召開 / 230 江澤民訪美 / 231 三峽工程成功截流 / 231 1998 年 全面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 / 234 九屆全國一次會議召開 / 234 北京大學舉行百年慶典 / 234 澳門特區籌委會成立 / 235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會議召開 / 235

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 / 235 戰勝歷史上特大洪災 / 235 江澤民會見克林頓 / 236 嚴厲打擊 / 236 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召開 / 237 開展三講教育 / 237 克服金融危機影響 / 237 1999 年 中國呼籲政治解決科索沃問題 / 240 何厚鏵當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任行政長官人選 / 240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 240 處理和解決“功” / 241 加強技術創新 / 241 人民解放軍舉行諸軍兵種聯合渡海頓陸作戰演習 / 241 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召開 / 242

慶祝新中國成立50 周年 / 242 艘載人航太工程試驗飛船“神舟號”飛行成功 / 242 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 243 2000 年 西部地區開發會議在京召開 / 246 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要求 / 246 中國科學家參與的人類基因組圖繪成 / 246 在27 屆奧運會上實現歷史性突破 / 247 江澤民出席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任理事國首腦會晤 / 247 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召開 / 247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 年部長級會議召開 / 248 江澤民檢閱全軍科技練兵成果彙報演示 / 248 京滬高速公路全線貫

通 / 248 2001 年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 252 “博鼇亞洲論壇”成立 / 252 九屆全國四次會議召開 / 252 中國證券市場正式引入退市機制 / 253 “上海合作組織”在上海成立 / 253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開工 / 253 慶祝中國党成立80 周年 / 254 北京獲得29 屆奧運會主辦權 / 254 慶祝西藏和平解放50 周年 / 255 紀念辛亥革命90 周年 / 255 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舉行 / 255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導航定位衛星 / 256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56 2002 年 退耕還林工程啟動 / 258 “神舟”三號飛船飛行成功 / 258 全國低生活保障體系形成 / 258 中國生產總值11 年增長近兩倍 / 258 中共召開 / 259 上海成為2010 年世博會主辦城市 / 259 南水北調工程開工 / 260 上海磁浮線通車 / 260 2003 年 十屆全國一次會議舉行 / 262 抗擊“非典” / 262 濤提出“科學發展觀” / 263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 / 263 中國宇航員升上太空 / 263 促進農民增收 / 264 2

004 年 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 / 266 降低和免征農業稅 / 266 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 / 266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定》簽署 / 267 防暴隊伍成建制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 267 《行政許可法》實施 / 267 中國奧運會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 / 268 中國“綠卡”制度誕生 / 268 紀念鄧小平誕辰100 周年 / 268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召開 / 268 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受國家表彰 / 269 西氣東輸工程全線建成 / 269 2005 年 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

展 / 272 加強中國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 272 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 272 全國僑務工作會議召開 / 273 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和十屆全國三次會議召開 / 273 60 年來國共兩黨高領導人正式會談 / 273 《財富》論壇在北京開幕 / 274 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啟動 / 274 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 / 274 兩名太空人同時上太空 / 274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275 2006 年 中國對非洲關係進入新階段 / 278 解決農民工問題 / 278 加快振興裝備製

造業 / 278 兩岸舉行經貿論壇 / 279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 279 青藏鐵路通車 / 279 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 / 280 加強土地調控 / 280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召開 / 280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舉行 / 280 2007 年 殲-10 戰鬥機公開亮相 / 284 海軍參加海上多國聯合軍演 / 284 《物權法》通過 / 284 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 284 能源開發連傳喜訊 / 285 世界大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 / 285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 / 285 加強應

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 / 286 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 286 建立農村低生活保障制度 / 286 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 287 中國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 287 中共召開 / 287 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 / 288 “五縱七橫”國道骨幹基本貫通 / 288 2008 年 杭甬運河全線建成 / 290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 / 290 十一屆全國一次會議召開 / 290 10 萬大學生到村任職 / 291 國產時速350 公里的動車組下線 / 291 京滬高速鐵路全線

開工 / 291 汶川抗震救災取得重大勝利 / 292 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 292 大陸赴台旅遊首發團抵台 / 292 北京29 屆奧運會舉行 / 293 中國人次在太空留下足跡 / 293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 294 兩岸啟動海上與空中直航及直接通郵 / 294 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 周年 / 294 赴亞丁灣護航 / 295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 周年 / 295 2009 年 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298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 298 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慶祝大會舉行

/ 298 中國社會保障事業取得巨大成績 / 299 中國大陸條海底隧道貫通 / 299 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實現淨減少 / 299 全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進行 / 299 慶祝新中國成立60 周年 / 300 上海長江隧橋通車 / 300 2010 年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 / 302 中國整體上已進入工業化中期後半階段 / 302 中國正在從跨國公司區域總部變成總部 / 302 中國機床產值世界 / 302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發佈 / 303 青海玉樹地震抗震救災 / 303

上海成功舉辦世博會 / 3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通過 / 304 加快發展保障性住房 / 304 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 305 滬甯城際高鐵開通 / 305 座快中子反應堆臨界 / 305 我國十年退耕還林4. 15 億畝 / 306 我國開展首批低碳試點 / 306 我國制定中長期林地保護利用規劃 / 306 我國載人潛水器突破3700 米水深 / 306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 307 “嫦娥二號”發射成功 / 307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舉行 / 308

舉辦十六屆亞運會 / 308 電腦跨入行列 / 309 中國成為世界二大經濟體 / 309 2011 年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 / 312 從埃及和利比亞撤離中國公民 / 312 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 313 中國特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 313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通過 / 313 中央公開年度“三公”經費 / 314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 年)》發佈 / 314 慶祝中國党成立90 周年 / 314 《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發佈 / 315 天

宮與神舟太空交會對接成功 / 315 紀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 / 315 《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   題的決定》通過 / 316 扶貧標準大幅提高,上億低收入人受惠 / 316 2012 年 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 318 保護海洋權益力度加大 / 318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發佈 / 318 查處 / 319 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舉行 / 319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成功 / 319 蛟龍號創造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 320 《關於深化科技體

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發佈 / 320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舉行 / 320 海南省三沙市成立 / 321 萬人計畫啟動 / 321 艘航母交付使用 / 321 中共十八大召開 / 322 養老保險全覆蓋 / 322 習近平提出中國夢 / 323 “八項規定” / 323 世界長高鐵開通運營 / 323 2013 年 習近平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 326 習近平要求“老虎”“蒼蠅”一起打 / 326 大型運輸機運-20 試飛成功 / 326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和十二屆全國一次會議召開 / 32

7 國務院“約法三章” / 327 習近平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 / 327 國務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 328 開展黨的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328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玉兔月球車勘察月球 / 328 天河二號成為世界快電腦 / 329 中國(上海)自貿區成立 / 329 習近平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 329 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 330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發佈 / 330 歐美同學會成立100 周年慶祝大會召開 / 330 習近平提出親、誠、惠、容的中國外交理念 / 330 習近平提出精

准扶貧 / 331 中共中央決定全面深化改革 / 331 《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發佈 / 332 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 / 332 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 / 332 生育政策調整完善 / 333 中國成為世界貨物貿易大國 / 333 2014 年 《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印發 / 336 《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發佈 / 336 《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發佈 / 336 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 337 依法嚴厲打擊暴恐犯罪 / 337 《關於深化

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發佈 / 337 習近平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 / 338 習近平提出中國要學國 / 338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通過 / 338 金磚銀行總部設在上海 / 338 戶籍制度進一步改革 / 339 設立烈士紀念日 / 339 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 周年 / 339 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 周年 / 340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召開 / 340 習近平提出文藝以人民為中心 / 340 《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通過 / 341

農民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 / 341 中國出資成立絲路基金 / 341 亞太經合組織22 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 / 341 “滬港通”正式啟動 / 342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舉行 / 342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 342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 / 343 中國座實驗快堆滿功率穩定運行 / 343 全面深化改革年多項重大改革舉措 / 343 深入推進 / 343 2015 年 培育資訊產業新業態 / 346 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 346 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 346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347 “天網”行動啟動 / 347 從葉門撤出中國公民 / 347 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 / 348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348 “華龍一號”首堆示範工程開工建設 / 348 《中國製造2025》發佈 / 348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 / 349 推進“互聯網 ”行動指導意見 / 349 中國獲得2022 年冬奧會舉辦權 / 350 改革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 / 350 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 350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戰爭勝利70 周年大會和閱兵式舉行 /

351 推進價格機制改革 / 351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個五年規劃 / 351 兩岸領導人會晤 / 352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352 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 / 352 內地與香港、澳貿易自由化基本實現 / 353 打響扶貧攻堅戰 / 353 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進一步提高 / 353 成功發射“悟空”衛星 / 354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 / 354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 / 354 中國成為資本淨輸出國 / 354 2016 年 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 356 習近平提出長江

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 / 356 “兩學一”學習教育全面展開 / 356 瀾湄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 357 習近平提出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 / 357 世界大起重船交付使用 / 357 習近平強調文化自信 / 358 “神威·太湖之光”電腦奪得世界超算 / 358 新一輪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 358 “1 6”圓桌對話會在北京舉行 / 359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359 建設健康中國 / 359 20 國集團領導人1 次峰會在杭州舉行 / 360 外資管理體制實現重大變革 / 360 世界大

射電望遠鏡——“天眼”落成 / 360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 周年 / 360 “殲-20”戰鬥機公開亮相 / 361 《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發佈 / 361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開展 / 361 全國會行使香港基本法解釋權 / 362 高法院再審改判無罪 / 362 穩中求進成為治國理政重要原則 / 362 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 363 2017 年 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 / 366 習近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講 / 366 民法總則通過 / 367 雄安新區設立 / 367 可

燃冰試採取得重大突破 / 367 天舟一號完成多項應用 / 367 艘自主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下水 / 368 世界首台單光子量子電腦在中國誕生 / 368  

以五營文化探討文化景觀暨地方產業促進地方創生-以臺南市學甲寮為例

為了解決111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的問題,作者謝秋吟 這樣論述:

近年我國面臨人口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衝擊,中青壯年人口大量移往城市,鄉村地區面臨勞動人口外移與老化窘境,為因應人口結構變化與均衡區域發展問題,政府將地方創生列為當前重要施政項目。於2019年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更積極協助地方政府挖掘在地文化底蘊,盤點各地方「地、產、人」的資源以「創新、創意、創業」的策略,帶動發展地方產業與提升地方文化,來達到振興地方經濟,吸引地方青年回流,促進城鄉均衡發展的目的。隸屬臺南市學甲區的學甲寮聚落,在人口外移、社區老化的時代洪流衝擊下也無法倖免,學甲寮聚落存有臺灣早期中南部沿海村落的五營營寨,其背後具有的文化意涵與象徵,深具保留與宣揚價值。因此本研究以學甲寮聚

落的五營文化為基礎,針對聚落內文化景觀與地方產業來挖掘,探討聚落促進地方創生的課題。本研究方法採訪談法,訪問聚落各階層人士20人;KJ調查法,調查不同年齡層的地方人士10人;再輔以田野調查法,全面收集聚落內的各種地方特色景觀資源,作為本研究提出地方創生發展策略的依據。本研究提出以下結論:一、 經調查發現學甲寮的地方創生資源,有宗教文化景觀、農村聚落景觀與地方農業產品特色三項,但高齡族群對宗教文化景觀較認同,非高齡族群對農村景觀較喜好,不同年齡層對地方特色有看法差異現象。二、 宗教活動是學甲寮主要的文化景觀之一,五營營寨為當地特有的地方景觀,學甲寮的地方創生應以五營為主題,應致力於慈濟宮的遶境活

動,聚焦在學甲寮的行程上。三、 學甲寮在盤點地方特色上,需借助地方耆老經驗,在策劃推動上需凝聚社區共識,建立居民對文化景觀的保存和維護意識,以及尋求外力資源。四、 學甲寮原有農業產品,應結合地方特色與文化資源,以跨界合作、創新、創意設計促進產業升級,並連結附近觀光景點作區域結合,共同規畫行銷,讓觀光資源更多元,選擇更多樣。

九十八年散文選

為了解決111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的問題,作者張曼娟 這樣論述:

精選四十七篇全年度最好看、最精緻的散文。   收錄名家余光中、□弦、蔣勳、漢寶德、龍應台、王鼎鈞、瓦歷斯.諾幹、陳玉慧對人、時代與歷史古物的回憶及緬懷。林懷民、王盛弘、孫梓評對旅行的規劃,乃至親身實踐的意義。在數位蓬勃的時代裡,陳芳明、鍾芬玲宣告了紙本閱讀和書寫的美好。美食家焦桐與時尚達人許舜英暢談生活的美好小幸福。郝譽翔、袁瓊瓊、顏艾琳細膩耙梳女性內裡。新生代創作者許裕全、張維中照顧親人的痛與感傷。楊明、陳浩、童偉格、吳鈞堯則分別寫出了父母對孩子的無私付出,以及永難割斷的手足之情……   本屆「年度散文獎」由隱地的作品〈一日神〉榮獲殊榮。主編張曼娟評:「對於時間有深刻體會的人,方能造出這日日

皆不相同的神。隱地先生投身出版工作三十五年,對台灣文化發展貢獻卓著,並持續戮力於文學創作,新詩、散文、小說等等,他的熱情活力與創意之豐沛,確實令人嘆服。」   書末附錄年度散文紀事,為整年的文學歷史作詳細記錄。 本書特色   ★張曼娟精選二○○九年最好看的散文作品,繁花盛錦、名家如林,篇篇精彩,讀一本等於讀遍全年最好的散文。   ★隱地〈一日神〉獲年度散文獎!   ★宏觀與微觀精采散文,老、中、青三代齊聚。   ★選入余光中、□弦、龍應台、林懷民、蔣勳、隱地、漢寶德、王鼎鈞、郝譽翔等名家,以及張耀仁、神小風、李儀婷、黃信恩新人,構築最美麗的文學花園。 主編簡介 張曼娟   中文博士,曾任教於

香港中文大學,現為東吳中文系所專任教授,獲得多項文學獎,並多次擔任海內外重要文學獎項之評審委員。198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海水正藍》,獲得讀者票選為最愛百大小說以及影響台灣四十年來最鉅的十本小說之一。二十餘年已創作約四十種作品,出版發行擴及中國大陸、香港、星馬地區。教學創作之餘,從事電視、廣播等媒體工作,曾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011  張曼娟 / 致 普通讀者 021  童 真 / 失落的照片027  郭強生 / 猥 褻035  阿尼默 / 有時身在小人國,有時我是格列佛047  李儀婷 / 想念的記憶053  陳玉慧 / 敬愛的郎世寧061  李進文 / 藍鵲飛過065  鄭麗卿 /

迷途的鴿子073  許舜英 / 二○○九春夏必備單品─薏仁蒟蒻綠豆湯 081  張英 / 丹錐山下087  余光中 / 銅山崩裂─追念亡友吳望堯103  曹又方 / 人間夕照 111  郝譽翔 / 最壞的時光 117  林懷民 / 出走與回家 125  王 丹 / 難忘的一夜 129  孫梓評 / 花與人間事 135  袁瓊瓊 / 生活裡看見的 141  顏艾琳 / 這些困境,存在著147  楊 苾 / 私讀密寫,戀人絮語 163  陳芳明 / 書寫就是旅行 173  王盛弘 / 美在實用的基礎 179  蔣 勳 / 王羲之蘭亭序 187  楊 明 / 孩 子 191  焦 桐 / 論吃飯 

203  郭正偉 / 無詩的女人 211  魯 蛟 / 風景花東 217   弦 / 我、聯副、人間與高信疆 229  陳 浩 / 超人的愛 239  羅毓嘉 / 香江拾遺 247  龍應台 /  36.大出走 253  漢寶德 / 秋水共長天一色 261  吳鈞堯 / 斷 線 269  隱 地 / 一日神 275  黃信恩 / 扼 口 285  周志文 / 風的切片 295  許裕全 / 尿片戰爭 305  馮 傑 / 在紙上飛行 315  張維中 / 夢中見 323  張耀仁 / 最美的.最美的 331  童偉格 / 餘 光 337  瓦歷斯.諾幹 / 重回kanakanavu 347 

心 岱 / 來到曠野 353  李冠穎 / 陪我走一段 359  李順儀 / 用槍的時機 369  張 雍 / 任意門375  鍾芳玲 / 飛行與閱讀 381  神小風 / 親愛的林宥嘉 391  王鼎鈞 / 1949三稜鏡  405 附錄:九十八年度散文紀事 / 杜秀卿 序 致 普通讀者  回顧餘溫猶存的二○○九年,民國九十八年,可說是災難與紀念的一年,而災難又將在往後的歲月中留下更多值得紀念的歷史時刻。八七水災五十週年、九二一大震十週年、一九四九大遷徙六十週年、六四天安門二十週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一座黑色紀念碑在我們心中矗立:八八水災,從此開始紀年。SARS才剛轉身離開,H1N1

的陰影又襲捲而至。這確實是不安定的一年,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越來越多的天災,永不止息的人禍,我們還會有所謂歲月靜好、國泰民安這樣的日子嗎?   不論變動的形式與速度如何,創作者始終以書寫與之抗衡著,成一種微妙的和諧,對世界的抒情與鈐記,以自己的主張和邏輯,不斷的寫下去,像在滔滔的洪水上,築一座鞏固的城堡,以供人類的靈魂居住,永不頹圮毀壞。   而我以為,在各種文體中,散文最是如實明白的,讓人看見一個時代的完整樣貌。當我坐在春天的九歌出版社,受命為「九十八年散文選」擔任選文工作時,內心充滿了惶恐與疑惑。雖然已經創作出版超過二十五年,但始終處於邊陲地帶,彷彿摸不著文學的邊際;雖然已經在大學教授現代文

學超過二十年,卻一直樹不起專業形象,彷彿登不上學術的殿堂。那麼,我又憑什麼挑起這幅美麗而沉重的擔子呢?   既然不夠專業,就當一個普通讀者吧。這些年來,閱讀危機已然出現,文學讀者大量流失,新一代成長於網路,寄生於視聽世界的聲光刺激,更漸漸失去閱讀的緩慢能力。閱讀,是一種必須緩慢,才能充分進行的活動。假若是急躁的、速成的,又如何能夠體會、感受、思考,進而與作者的思維交鋒,如華山上論劍的高手,酣暢淋漓,欲罷不能?普通讀者,才是搶救讀者的行動中,應該列為特殊任務的最重要對象。於是,我決定為普通讀者編選一本好看的散文集,各種題材與風格均衡,咀嚼有味,還能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普通讀者最感興趣的,應該

是人。自身與他者,與我們的生活和情感緊密相關,人際關係的疏離或緊繃,是我們苦惱的來源,對人的觀看、體認與描摩,便成了選集中數量較多的部分。余光中追念亡友吳望堯(巴雷)的〈銅山崩裂〉,用綿密如繡之筆,細細寫出這位詩人的聲音、性情與樣貌,似是遺憾這樣的優秀詩人不能為人熟知,更節錄故友詩作,益現深厚情意。《文訊》雜誌的「銀光副刊」刊登長者作家的散文作品,讓我們看見經時光淘洗之後,更睿智、更和煦的創作靈光。童真〈失落的照片〉以一幀僅僅見過一次的父親相片,為父親寫下小傳,時而可見小女兒的嬌憨,淡淡幾筆便樹立起父親巨人的形象。   對父親的書寫,最能看見作者內心又怨又愛,糾結纏繞的矛盾與懺悔。馬華作家許裕

全的〈尿片戰爭〉與旅日作家張維中的〈夢中見〉,可以並觀。許裕全這篇散文獲得梁實秋散文創作優等獎,照護插尿管的父親的經歷,殘酷如同戰爭,幾個寫實片段甚至令人不忍讀,面對父母至親的衰老病苦,卻是許多人共同的功課啊。張維中對父親過世的描寫,是一種如夢似幻的詼諧氛圍,父親長期患有帕金森氏症,體會到的世事人情或許也是如此虛幻不真實吧,作者將哀傷與痛苦幻化為夢境,好一個舉重若輕。做為父親的總是沉默,一旦開口,興奮描述的往往是女兒,諸多可愛淘氣又神妙的神情舉止,陳浩以〈超人的愛〉,愛著世上最完美的女人---女兒。女兒長大之後成為女人,便被設定一個新的身分曰「母親」,楊明的〈孩子〉娓娓道來,女人要孩子或不要孩

子,是命運,也是選擇,都能心安理得。此次入選最年輕的作者,應該是大三學生李冠穎,在他獲得的懷恩文學獎首獎作品〈陪我走一段〉中,難得見到長大的過動兒,回顧成長的艱難,鋪排著母親對兒子的癡心,雨中目送的永恆畫面。童偉格的〈餘光〉,是在想像中對祖母的素描,溫和而綿長,舒緩而淡定,可供一切孩子憩息的懷抱。吳鈞堯的〈斷線〉,是看來將斷卻永難斷絕的兄弟手足之情,忽而長大了,忽而各自擁有不盡如意的人生,以及深深的疲憊和無奈。   過去一年被書寫最多的人物,當屬高信疆先生。他的去世,是華人文化界的重大損失,在眾多懷念文章中,□弦的〈我、聯副、人間與高信疆〉,正像是一卷副刊歷史長圖,被攤展開來,在那禁忌重重,激

流暗湧的年代裡,多少戰役與祕密。江湖一分為二,兩位盟主各領高人「龍戰在野」,引得人人矚目;-「煙硝四起」令讀者好奇,拿到報紙先翻看副刊,搶讀好文的年代啊,那樣輝煌,已一去不返了。   陳玉慧〈敬愛的郎世寧〉是否將開啟她個人新的創作紀元?明清之際從歐洲遠渡而來的傳教士,只在歷史課本上聊備一格,作者卻以豐富的歷史資料與藝術美學認識,拼湊出他們的樣貌與精神。郭正偉〈無詩的女人〉獲中和庄散文首獎,以小說的敘事手法,寫出在瑣碎平凡生活中失去詩意與詩感的女人,領悟到生活本身的悲喜與尋常,也就是無字無句的詩。   普通讀者對歷史文物與古代建築易於著迷,蔣勳的〈王羲之蘭亭序〉與漢寶德〈秋水共長天一色〉,可為代

表之作,「蘭亭序」、「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一般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建築大師與美學家的帶領下才能「發思古之幽情」。得獎達人馮傑擅長詠物,以奇想與詩意對地圖作出各種壯麗的譬喻與聯想,〈在紙上飛行〉獲得梁實秋散文優等獎,可謂實至名歸。當電子書挾風雨欲來之勢,威脅著已經岌岌可危的紙本書,這樣的探問不時響起:「將來有一天,紙本書是否會被全面取代?再沒有存在的價值?」愛書人鍾芳玲以飛行中的閱讀經驗〈飛行與閱讀〉,鄭重宣告,紙本不可能消失,因為它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袁瓊瓊〈生活裡看見的〉,女性特有的輕盈與慧黠,四段詠物小品的串連,作出一種均衡優雅的示範。心岱的〈來到曠野〉,以書法與墨香伏

脈於人生,小時候寫字是個工程,太過沉重;退休之後遷居鄉間,河水與曠野的情境便是宣紙上的筆墨世界,豁達的領悟,令人嚮往。張耀仁在殘破的家庭與家人之間,送走那恆長撫慰人心的寵物貓咪,發出了〈最美的、最美的〉讚嘆。詩人李進文以靈動詩意寫瞬間閃在眼前的〈藍鵲飛過〉;鄭麗卿用〈迷途的鴿子〉勾勒農村青年雄哥的夢想與落拓,一為象徵,一為隱喻,皆意在言外。   普通讀者也有對於生活界限的想像,在不同領域過日子的嚮往,於是,旅行成了時空膠囊,豐儉由人,自己規劃決定,可以比現實人生更理想。除了聆聽陳綺貞唱著「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之外,還該讀一讀魯蛟(張騰蛟)的〈風景花東〉,那塊「很詩的濱海之域」,使許多詩人

的靈魂沐過風,從而使他們的意志像石族那樣的堅毅。李儀婷童年時被「只會搞砸事情」的爸爸帶著翹了課,搭火車往宜蘭去,當女兒餓得連魚飼料都覺得好吃時,爸爸熱衷推薦好吃得不得了的福隆便當,父女倆卻只經過冷清清的月台,一個便當也沒看見。多年後她寫下了〈想念的記憶〉,難忘的是便當?福隆或是爸爸?視覺系的張英□用一種依戀的眼光注視一座山,既不是百嶽,又沒有公路,雖然存在卻不為人知,在〈丹錐山下〉用溫柔的語言,像對待母親又像戀人那樣的傾訴。   離開我們的島向更遠處出發,羅毓嘉的〈香江拾遺〉,在人們熟悉的香港高樓巨影下,用雙眼捕攝那些無法入鏡的瞬間或是永恆,驟然發生又停歇的雨,成為恍惚的背景。詩人孫梓評〈花與

人間事〉不僅抒情而已,明明是沉重的人間事,卻薄如櫻瓣之姿,飄過時間之河,離合悲歡總無憑,都給作者收進記憶之匣了。同樣是日本,王盛弘仿如晚明小品作家那樣的,在日式庭園裡閒坐,細數枯山水與壘石的修辭學。水姿與苔癬俳句,使他體會出微雨比豔陽天更適於遊園,得出〈美在實用的基礎上〉的結論。插畫家阿尼默的〈有時身在小人國,有時我是格列佛〉,很有畫面感的敘述著一則又一則旅途中邂逅的故事,有著童話的腔調,當然是成人式的。長期旅居歐陸的攝影師張雍,作為一個異鄉人,最期盼的卻是一道〈任意門〉,讓他隨時可以回到親愛的家人身邊。旅行的意義,當然不只如此。林懷民捐款促成的「雲門流浪者計畫」,五年來已有豐碩成果,他在〈出

走與回家〉中,以自己年輕時的流浪,鼓舞更多年輕人出走,出走、回家再出走,直到變成一個更完整的人。   在這紀念的一年,自然出現不少紀念性的文章,或是親身經歷的回溯;或是「搜孤」又「救孤」的把那些歷史的孤兒找出來,重新融裁成一幅浩蕩的時代拼圖。曾經是天安門廣場上的青年王丹,以〈難忘的一夜〉寫出風聲鶴唳的那個晚上,學生、老師與北京市民的大無畏,這樣高貴而聖潔。周志文〈風的切片〉記錄著飄洋過海從大陸落腳宜蘭,歷史如風將無根的人們吹得四散飄零,而這風中也有暖意,讓孩子在陌生的土地上昂然成長。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無疑是這一年引起最多矚目、討論、省思與淚水的作品,無論在資料的蒐集、匯整或是形式的創新

上,都讓視野更高大更廣闊。〈36.大出走〉出走之後的孩子或少年們,登達彼岸,開創出新格局,悲情少一點,豪情多幾分。王鼎鈞在年底發表了〈1949三稜鏡〉,總結創作《文學江湖》的心情,認為這本書應與齊邦媛的《巨流河》、龍應台的《大江大海》合讀。指出「《巨流河》詠嘆時代,《文學江湖》分析時代,《大江大海》演繹時代。」對這三部重量級作品有著允當的評價。瓦歷斯.諾幹的〈重回kanakanavu〉,宛如報導文學的紀實,連受訪者的口吻與腔調都完整保留。八八水災中的原住民,展現堅韌樂觀的態度,受災之後,他們想著的不僅是重建的問題,更是「正名」,更是回到「完整的人」(kanakanavu)的狀態。我們活在歷史中

,我們書寫歷史,也用不同的眼光詮釋。   從紫微命盤中,郝譽翔看見那些〈最壞的時光〉是確實存在的,一個敏感孤獨的少女,不管做什麼事都那樣乏味。爬梳著自己的內裡,顏艾琳感知到〈這些困境,存在著〉,成年人的洞察力,讓許多事的意義都不同了。其中的細膩與深刻,是女性文學特有的,哪怕無意標榜。不禁使人懷想,女性文學代表人物曹又方,在她的〈人間夕照〉中體會著老去的情味,處處是盎然的機趣,還有著通透的了悟,卻也像在預言著自己的遠行。   得過許多文學獎的李順儀是個警察,於是,在〈用槍的時機〉中,警察不再是旁人故事中的角色,他博得了說故事的權利。聽警察說警察的故事,首先提出的難題是:「你是要十二個人幫你打官司

,或者六個人幫你抬棺材?」那最合宜的時機,總難準備判斷。醫生作家黃信恩以〈扼口〉獲得聯合報散文大獎,為人診病時,總要求「嘴巴張開」,而「嘴巴閉上」的同時,多少祕密深深潛沉。當H1N1疫情仍蠢蠢欲動,張口扼口之間,竟也醞釀成人類的劫難。某些活動卻是必須張口才能享受的愉悅,美食作家焦桐在〈論吃飯〉中擺落所有精采絕倫的添加滋味,只談煮飯與吃飯,最簡單的品味竟散發最誘惑的想望,令人也想像他那樣的,一碗白米飯配一塊香煎白帶魚,無比滿足。時尚達人許舜英寫下〈二○○九春夏必備單品---薏仁蒟蒻綠豆湯〉,對於所謂的「必備單品---薏仁蒟蒻綠豆湯」,僅僅一句帶過,卻在她蒐尋「台灣製造」單品的歷程裡,讓我們領會到

一種美好生活的小確幸。陳芳明為其「手稿著作展」為文的〈書寫就是旅行〉,見證了一位學者也是作家的長途跋涉,「書寫是近乎靜態的行動,文學是近乎脆弱的符號」,卻也是最具力量的一場旅行。   神小風以〈親愛的林宥嘉〉得到時報散文評審獎,也將流行文化與創作者的關係緊密連結。向來呈現出的「一大片」崇拜者,聚焦而清晰起來,成為「一個」崇拜者的自白。崇拜偶像的幽微、複雜及熱烈,與愛情的差異何在?是因為寂寞嗎?崇拜者宣告:「這是愛情。」崇拜者可以理解,這是一種「愛對於不愛」的情感,但愛情不是。郭強生的〈猥褻〉藉由王爾德與波西的愛情,揭露了儘管我們憧憬的愛情無比單純、狂喜而神聖,然而,兩種不同性格的激撞,卻只換來

「複雜、沉溺、陰暗」,如此不堪一擊。在愛情中我們赤裸自己,無法自拔,最終只是對愛情的猥褻而已。楊苾的〈私讀密寫,戀人絮語〉是與羅蘭巴特的對談,對自我與愛情的解構,反覆迂迴,時暗時明,得出一個暫時的結語:只有距離,能隔開一切熱愛與不愛的,讓愛情變為永恆的銘刻。   這已經不是一個「造神運動」的時代,而在民國九十八年的散文裡,我們看見了隱地所造的〈一日神〉:「一日喜,一日怒……一日甜,一日苦……創造神、破壞神、保護神……」無人可以擺脫這天羅地網。對於時間有深刻體會的人,方能造出這日日皆不相同的神。每一日的心情狀態,看來應該由我自己掌握,其實又不盡然,總會被那麼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左右,如有神力。隱地先

生投身出版工作三十五年,對台灣文化發展貢獻卓著,並持續戮力於文學創作,新詩、散文、小說等等,他的熱情活力與創意之豐沛,確實令人嘆服。   九十八年度散文獎的榮耀,非他莫屬。   這是為普通讀者編選的一本散文集,基於編選者能力的不足,遺珠與缺漏在所難免。而收錄過程中偶遇的阻礙,使我更加感謝同意並協助本書順利出版的四十七位作家們。在長達一年的工作時間裡,閱讀著工作夥伴與出版社編輯蒐羅而來,一整年報章雜誌上的散文作品,真是一場豪奢的饗宴。這一年,過得特別緩慢也特別倉促,而充實飽滿的快樂,是難以描摹形容的。   閱讀,是一種無聲卻龐大的靈魂蛻變,親愛的普通讀者,讓我們開始吧。 張曼娟 隱 地一日神本

名柯青華,浙江永嘉人。一九三七年生於上海,一九四七年十歲時由父親接來台北,至今已六十三年。著有自傳《漲潮日》,短篇小說集《幻想的男子》,長篇小說《風中陀螺》,詩集《十年詩選》,散文集《身體一艘船》、《我的眼睛》,哲理小品《人啊人》以及文學年記《遺忘與備忘》、《遺忘與備忘續記》等四十餘種。一日喜,一日怒……一日甜,一日苦……。創造神、破壞神、保護神……人,誰能擺脫這些神?祂們在天地之間形成一面天羅地網。看起來是三分天下,世界之大,豈止此三神?三神各有兵馬,這些兵馬其實就是大大小小的宇宙諸神,祂們掌控著萬物的命運,人想創造自己的生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諸神聽了,只在我們背後偷偷竊笑。說話有一個最不

為人注意的一日之神,祂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只和我們相處一日,就離我們而去,所以,從來也不為我們發現,因而輕忽了祂的存在。一日神身輕如燕,祂天明來,夜半去,悄悄相處一日,就和我們說拜拜,何日再相逢,祂不知道,每一個我們,誰也不知道。不知道祂在哪裡,但知道祂在,也知道祂已經走了。一日神和一日神何時交換衛兵?我們完全無法察覺,只是一日之隔,喜訊已成惡耗,為何相差天地之遠?昨日明明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只是睡了一覺,清晨醒來,世界彷彿全變了樣。不對,就是不對,一大清早照鏡子,出現一個看了好讓人討厭的糟老頭,昨天還老得滿帥氣的,怎麼一下子就醜了?此刻瞧著,就是不舒服。他拿起梳子梳啊梳的,怎麼梳也梳不服貼

,頭髮就是不聽話,更尋不到一絲光澤,繼續梳,仍然梳不出一個樣子來,有的,只是溢滿腦際的懊惱。俱往矣,生命就這麼萎縮了嗎?六十年,整整一甲子,應當是無限長的生命,看來好日子都過去了,春花、秋月,全成了過去式,而夏日的燦爛,怎麼我從未感受過,卻已經成了杳不可及的夢?他戰戰兢兢的度著他的一日。一日之計在於晨,他最擔心一早起來惡兆臨頭,果然,整日的不順心,從自己的頭髮引起。快樂總是如白駒過隙,而鬱悶卻經常如漫漫長夜無邊無際,啃蝕得他連胃都翻騰著痛,一旦胃不適,食慾全無,一天也就自然報銷了。噢,今天的一日神,看來並非是凶戾的煞星,一定是一位懨懨之神,把我弄得一天都無精打采。趕快用柔和之心來擋祂,千萬不要

和祂發生摩擦,講理要和講理的人講,神鬼更如此,一旦來了不講理的神,你就快閃,閃過這一天,天下太平,閃不過,會死人的,人死了,你就和鬼一樣,也成了鬼。「我就是閃躲不過嘛!」所以囉,這世上早已鬼多於人。你就得更加小心地過日子,幸好保護神永在,一日煞星也只能糾纏你一天,明天會有一個吉祥的微笑之神向你迎面走來。人間多麼好,只要黑夜之後的黎明你醒得過來,樹在、花在,雲飄在藍藍的天空,一輪旭日正冉冉上升。這人世間多美好,鳥正為你歌唱之際,你還可為自己煮杯咖啡,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樂聲更讓他感覺幸福已團團圍成一個圓圈,在蕩漾開來……

以社區資本視角探討鄉村韌性發展:福建山區鄉村案例研究

為了解決111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的問題,作者鄭志強 這樣論述:

鄉村衰落是城市化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現象,針對這一困境,各國政府相繼出臺相關政策以振興鄉村。鄉村衰弱的本質是鄉村社區資本存量不足,導致社區韌性缺乏,無法應對城市化的衝擊。因而,鄉村振興的目的,在於提高鄉村社區的社區資本存量,以提高鄉村社區的韌性,促進鄉村社區可持續發展。當前針對在城市化中受衝擊最為嚴重的山區鄉村的韌性建設研究極為匱乏。本文以山區鄉村為研究對象,探討在城市化衝擊背景下如何建設具有韌性的山區鄉村社區。本研究希望透過對相關的文獻梳理和實證研究,一方面探討建國後中國大陸鄉村社區韌性缺乏的原因;另一方面探討構成山區鄉村社區韌性的關鍵要素及關鍵要素間的因果關係。最後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建構山區

鄉村韌性社區的建設策略。為了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結合了質性與量化的研究方法,應用了文獻分析、修正式德爾菲法、基於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的網路分析程式法(DEMATEL-based ANP)、參與式觀察及深度訪談來進行綜合研究。具體的研究結果如下:1.中國大陸建國初期實行全能主義政治,國家權力全面介入鄉村,對中國大陸鄉村地區的社區資本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雖然建國初期國家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及農民文化素質提升的重視,提高了鄉村的建成資本和人力資本,但對鄉村地區的嚴格控制及頻繁發動的政治運動,極大地削弱了鄉村地區的自然資本、文化資本、政治資本、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全能主義政治影響導致鄉村社區資本存量不足是

建國後鄉村社區韌性缺乏的重要誘因。2.建構了包含5個構面16個準則的山區鄉村社區韌性評估架構,16個準則中國內生產總值、人口構成、教育狀況、政策與規劃、領導能力、社區參與、金融資本、產業多元化是構成山區鄉村社區韌性的關鍵因素。關鍵因素中人口構成、教育狀況及國內生產總值互相影響;此外,教育狀況影響了政策與規劃、領導能力、社區參與、金融資本及產業多元化。可以考慮以人口構成作為改善山區鄉村社區韌性的源頭,藉此帶動教育狀況持續改善,以進一步帶動其他關鍵因素的績效值改善。3.龍潭村與湧山村不同韌性建設成效的原因在於,龍潭村在鄉村建設過程中透過人力資本改善,帶動了政治、經濟及社會等領域的改善,推動了社區資

本螺旋式上升。驗證了上述關鍵因素研究中以人口構成作為改善山區鄉村社區韌性源頭的研究結果。4.建構了基於社區資本視角的山區鄉村韌性社區建設策略。建設策略強調了下述幾個觀點的重要性:①吸引域外人進入山區鄉村。②充分的社區賦權以及多元化主體的建構。③加強以互聯網設施為主的新型基礎設施及教育、醫療與物流等公共服務建設。④應用數字技術推動鄉村產業轉型。⑤鄉村景觀及文化的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