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勞健保眷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輔仁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 江漢聲博士、李天行博士所指導 江惠貞的 二代健保實施後的效應追蹤初探 (2013),提出111年勞健保眷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論人計酬、論量計酬、醫療生態、醫療資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蔡宗珍所指導 簡廷涓的 我國社會安全圖像及其挑戰-以社會保險制度為中心 (2012),提出因為有 社會國、社會安全、社會保險、社會風險、社會保險給付的重點而找出了 111年勞健保眷屬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1年勞健保眷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二代健保實施後的效應追蹤初探

為了解決111年勞健保眷屬的問題,作者江惠貞 這樣論述:

1995年開辦的全民健保,到1998年就發生收支餘絀不足,2008年虧損更逼近300億元。行政院在健保財務缺口日益擴大的壓力下,推出二代健保,希望解決嚴重的財務危機。然二代健保對持續照顧弱勢、實踐社會公義、擴大民眾參與及健保財務平衡上,雖然有較以往進一步的制度設計及方案執行,但靠著補充保費、收支連動等新作為是否就能填補財務缺口讓健保永續經營,進而改變目前失衡的醫療生態?這是本研究欲探討的主題。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二代健保實施一年多來產生哪些積極意義,首先藉由整理國內外和全民健保有關的文獻與數據,梳理出健保制度核心問題,作為本研究分析二代健保的基礎。接著進行專家、學者及官方代表訪談與公聽會,希望

在公部門各項評估調查與文獻資料分析外,能藉由各界不同立場、不同角度所呈現的建議,將量化與質性資料結合,針對核心問題整合出公正客觀的建議。本研究完成後,除為實施19年的全民健康保險政策做一耙梳整理外,我國人口急速老化、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將於2016年結束,而政府規劃多時,亦將隨之上路的另一國家級、全民性的保險—長期照顧保險,希望藉由本研究結果提供行政院未來在制訂全民健康保險與長期照顧保險政策走向時,具體可行的參考意見。

我國社會安全圖像及其挑戰-以社會保險制度為中心

為了解決111年勞健保眷屬的問題,作者簡廷涓 這樣論述:

  我國以社會保險為主的社會安全制度,從最初的軍公教保險與勞工保險,到近期的全民健康保險與國民年金,所保護的標的與對象越來越廣,使社會安全制度與人民的關係更加密切。惟此看似完整的社會保險制度,事實上潛藏著不少問題,侵蝕著制度的根基,使社會安全制度應帶給人民的信任與安全感逐漸流失,若不能妥善面對與解決這些問題,這樣不安全的社會安全制度是背離憲法價值所期待的。基於上述關懷,本文透過爬梳我國各社會保險具體規範,觀察我國社會安全圖像,並且指出何以發展出此社會安全制度,其與憲法所追求之價值又有何契合與背離,最後點出我國社會安全制度所面臨的改革困境與挑戰。  本文主要分以下部分:首先,從社會福利國之憲法

基礎出發,除指出國家角色在社會國思想下之轉變,並從比較法角度探討社會福利國家在不同憲政制度下之展現形貌,而後歸結我國憲法中的社會國意涵。其次,討論社會安全與社會保險之概念,研究社會保險建制之理論基礎,分析其獨特建制性格,探討其保障之標的對象、給付之內容方法所需依循的原則。接著,具體觀察我國以社會保險規範為主的社會安全立法,依不同社會風險之性質區分析論,鳥瞰我國社會安全制度,並為綜合性的比較觀察。最後,指出我國社會安全制度目前所面臨之挑戰,包括:採取區塊式分類構成社會安全制度之規範困境、過分重視「職業」要素在社會保險制度中的地位、以及「國家」高度介入社會保險制度所生之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