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蟲幼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麵包蟲幼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尤今寫的 牙刷長在樹上(簡體書) 和RobDunn的 我的野蠻室友: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麵包蟲、黃粉蟲-飼養@ 各種餌料 - 隨意窩也說明:卵孵化到幼蟲,化蛹前這段時間稱為幼蟲期,而各齡幼蟲都是中國林蛙最好飼料。 成蟲期. 蛹羽化成蟲的過程大約3-7天,頭、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方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國立金門大學 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碩士班 高瑞新所指導 何瑾瑛的 金門海洋廢棄物跨域治理之研究-以海漂垃圾為例 (2020),提出麵包蟲幼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洋廢棄物、跨域治理、海漂垃圾。

而第二篇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系生化工程碩士班 蘇家弘所指導 廖應慈的 利用昆蟲降解發泡聚苯乙烯並以其為原料生產生質柴油 (2020),提出因為有 大麥蟲、生質柴油、降解、保麗龍的重點而找出了 麵包蟲幼蟲的解答。

最後網站麵包蟲長大則補充:麵包蟲 的一生是屬於「漸進變態」,卵孵化為幼蟲,經過幾次脫皮,再變為白色若蟲, ... 麵包蟲全年都可以生長繁殖,在麵包蟲正常的生長環境下,從卵->幼蟲->蛹直至羽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麵包蟲幼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牙刷長在樹上(簡體書)

為了解決麵包蟲幼蟲的問題,作者尤今 這樣論述:

  旅行,對尤今而言,   就是一種不斷地看到與不斷地學習的歷程、   就是一種持續地接受啟迪與持續地成長的過程。     《牙刷長在樹上》收集了作者在南美洲、非洲、歐洲、亞洲、南極和北極等地的 73 篇遊記,展現了旅者行走天涯那種發現與發掘的驚喜心情。     作為一名旅人,尤今看到了:他國百姓在落後貧瘠環境解決生活問題時所展現的智慧;對祖輩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守護與傳揚所盡的努力;在求取生存時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無難不克的堅毅與堅強,還有在尊重與愛護動物這重要層面所展示的覺醒……     作者近距離地接觸當地百姓和生活,通過充滿陽光、溫馨的文字呈現了――南美洲(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一軸軸優美

景致的畫卷、非洲(坦尚尼亞、辛巴威、尚比亞、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多哥)如萬花筒般的各種奇風異俗、光影穿梭的歐洲(荷蘭、馬爾他)風情、如繁花絢麗的泰國和日本,以及熠熠發亮的兩顆稀世珍寶南極和北極。讓人驚歎不已、心醉神迷…… 作者簡介   尤今     原名譚幼今,為南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曾任職於國家圖書館和報界、也曾執教于中學和初級學院,現專事寫作。      迄2020年為止,尤今已出版小說、散文、小品、遊記等201部作品(96部在新加坡出版,另104部作品分別在中國內地、香港、臺灣,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出版)。     • 1991年,獲頒第一屆“新華文學獎”。    • 1996年,獲頒第

一屆“萬寶龍――國大藝術中心文學獎”。   • 2009年,榮獲新加坡文化藝術界最高榮譽獎項“新加坡文化獎”。   • 2016年,獲頒“南大校友成就獲”。   • 2019年,榮登新加坡傑出婦女榮譽榜。   • 目前為中國上海《新民晚報》、廣州《羊城晚報》、新加坡《聯合早報》及《學生週報 •逗號》、文化雜誌《源》撰寫專欄。   • 迄今,尤今已有五部作品(包括傳記、散文和小品文)被譯為英文。   • 尤今的作品每年都被新加坡多所學校選為課外輔助讀本;她的作品也成為許多大學研究生的研讀本。     尤今酷愛旅行,迄今已將足跡印在地球上100餘個國家。對於她來說,地球猶如一座大廈,大廈裡每戶人家

的大門,她都渴望能夠叩一叩。 自序 ix 第一輯 南美洲 玻利維亞 2 天空之鏡 8 愛恨交纏的礦山 14 如影隨形的古柯葉 19 戰勝高山症 22 藜麥 25 另類時尚 28 羊駝繽紛了高原 31 的的喀喀湖 34 有尊嚴的鳥 36 綠色與紅色 38 中餐未死 巴拉圭 41 流浪者的樂園 44 創意自助餐 47 寶瓶樹 50 酥酪餅 53 瑪黛茶 58 邋遢與浪漫 61 甲蟲 63 披荊斬棘 阿根廷 66 阿根廷比索 69 帝王蟹 72 探戈音符在飛舞 75 繽紛裡的黑色 第二輯 非洲 坦尚尼亞 80 活在奇風異俗裡的馬賽人 88 野性的魅力 93 善意遍地開花 98 漁市和集市 101

頭髮的故事 辛巴威 104 岩畫和玉米 111 貨幣的故事 116 約翰的家 119 動物的安樂窩 124 維多利亞瀑布 128 蝴蝶幼蟲,你敢吃嗎? 尚比亞 131 篝火裡的世界 137 真相 140 採石村莊 143 叢林裡的畫家 146 貧民窟集市 149 愛情的蜜汁 152 中餐飄香於尚比亞 塞內加爾 157 個性彰顯的玫瑰湖 162 牙刷長在樹上 165 泰山壓頂 168 猴麵包樹 173 西坡女王 176 農民的黃金 179 蒼蠅的伊甸園 182 傳統醫療中心 186 暗藏商機的漁村 189 驚魂 192 拜見國王 195 湖上營生 198 連夢也貧血 201 羊啊羊! 204 奴

隸島 象牙海岸 207 大蝸牛 211 人生的分水嶺 214 烏雲鑲金邊 多哥 218 蜘蛛的故事 221 巫術祭品集市 224 拜物教的世界 第三輯 南北極 北極 232 魔幻北極光 南極 239 人間最後一塊淨土 第四輯 歐洲 荷蘭 256 櫥窗裡的誘惑 馬爾他 261 百肉兔為先 264 誘發深邃滋味的海鹽 第五輯 亞洲 泰國 272 由地獄到天堂的道路 281 爛泥變金磚 日本 286 乍起乍滅的美麗 290 永恆的微笑 295 鰻魚之戀 298 宇治市和《源氏物語》 301 尤今新加坡著作目錄表 305 尤今海外著作目錄表   自序     在塞內加爾,走在橫街窄巷裡,我發現

許多人嘴上總是閑閑地叼著一根根細細長長、枯枯乾幹的樹枝——不分時辰、也不分地點。探詢之下,才知道用樹枝當牙刷,是當地由來已久的習俗。塞內加爾這個地方,羅望子樹、金合歡樹、印度楝樹、可樂樹等等處處普植,這些樹的枝椏軟硬適中,內蘊香氣;當地人認為由這些樹枝分泌出來的天然汁液,能漂白牙齒、杜絕口臭、殺菌防蛀,口腔衛生。這種環保的“天然牙刷”,使塞內加爾人都擁有一口燦然生光的潔白牙齒,因此,牙醫在這兒是找不到立足之地的。     在玻利維亞,不論是走在路上或是坐在公共汽車裡,總看到當地人的腮幫子高高地鼓起,不斷地嚼動著;探問之下,才知道他們在嚼古柯葉。在當地,嚼古柯葉是傳統、是文化、也是生活重要的內容

——該國有 60至 70%的人口,每天都嚼古柯葉;有些人,一生都在嚼,停不了,也不願停,原因在於玻利維亞很多大城市都建在高海拔的地方,古柯葉能夠幫助他們緩解高原症所帶來的痛苦。     樹枝可以充作牙刷、古柯葉可以緩解病痛,作為一名旅人,我看到了他國百姓在解決生活問題時所展現的智慧。     在尚比亞,我曾不止一次到不同的村莊參加村民的篝火會。在許許多多沒有水電供應的貧瘠村莊裡,一到夜晚,村民便會七手八腳地生起篝火,男女老幼團團地圍著那一團溫暖的亮光,開展夜晚豐富的生活內容。這時,家中老祖父便會拉開嗓子,給兒孫們活靈活現地講述祖先遺留下來那些源遠流長的故事了。他繪聲繪影地講,兒孫如癡如醉地聽;

他就像是一個掏之不盡的“精神聚寶盆”,許多可貴的價值觀,就不動聲色地蘊藏在這一個個趣味盎然的故事裡,一代接一代源源不絕地傳承下去。作為一名旅人,我切切實實地看到了他國祖輩在傳遞傳統道德概念所盡的努力。宛若金子一樣澄澄發亮的價值觀,的確是必須得到守護與傳揚的。     在巴拉圭,處處都陳列著當地居民不落窠臼的“傑作”——空的汽水瓶被高高地疊成了新穎標緻的聖誕樹,汽水蓋呢,則華麗轉身,化為學校外牆賞心悅目的砌畫;用完了的油桶,橫切開來,成了結實耐用的垃圾桶;壞死的樹幹,砍下一截,成了公園別出心裁的裝飾品;廢棄的木箱和輪胎,變為公共場所怡神養目的花盆;更絕的是:礦泉水瓶稍加裁剪,填入泥土,便成了鮮花

欣欣向榮的樂園……巧用心思,化腐朽為神奇。     在巴拉圭許多提供自助餐的餐館,我還邂逅了一種意想不到的驚喜。自助餐,是憑食物重量來收費的,比方說,一公斤食物收費 68瓜拉尼(折合新幣 17元),如果只吃半公斤,便收 34瓜拉尼,以此類推。然而,食量大者如能吃超過一公斤或者更多的食物,一律只收 68 瓜拉尼,一分錢也不會多收。在這樣的規定下,每回挑好食物,便得把食物拿到櫃檯去秤重量;每取一次,便秤一次。那晚,我總共消耗了 550克食物,才收費 37瓜拉尼。吃多少,算多少;人人各取所需,可以避免無謂的浪費,要知道,對糧食的恣意糟蹋,就是對地球無形的傷害啊!     作為一名旅人,我看到了他國

人民無孔不入的環保意識。地球只有一個,保護它,是需要大家在各個不同的層面做出共同的努力的。     在尚比亞的採石村莊,我站在石礦前,看當地村民一家老少全體出動,開採石礦。採石人家憑藉的純粹是人力,一家之主站在石坑裡,出盡九牛二虎之力,用錐子和錘子把堅硬的石頭一塊一塊地鑿出來;妻子和稚齡的兒女呢,就坐在石坑旁邊,用鐵棒把大石塊敲成細細的碎石。他們使用的都是真力氣,一下一下地鑿、一下一下地敲,長期如此,虎口都鑿得、敲得裂開了,然而,他們還得蹙著雙眉,忍著一波一波尖銳的痛楚,繼續地鑿、持續地敲。每時每刻響在周遭的,就只有敲擊石塊所發出的單調聲響……     作為一名旅人,我看到了他國百姓在求取生存

時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無難不克的堅毅與堅強;然而,與此同時,我卻也看到了令人心酸的工作實況——倘若沒有與時並進地借助科技的輔助,貧窮將永遠如影隨形。     在泰國,我逛遊了大象的天堂——常寒大象友好營地。這是全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成功轉型的大象旅遊營地,於 2019 年 6 月在清邁開業。目前,營地裡住著六頭雌象。遊客可以在有山有水的大自然環境裡,近距離觀察它們的生活形態,瞭解它們的習性、聆聽營地導遊講述種種關於它們的趣事,但是,不能近距離撫摸、喂飼、或為它們洗澡,更不能騎它們作樂。大象在這景致絕佳的營地裡,要吃便吃、要睡便睡、要走動便走動、要洗澡便洗澡,一切以自我意願為主。這些大象,和我過去慣見那

種不勝負荷地馱著遊客攀山涉水的大象、奴顏婢膝地為遊客按摩、為遊客表演的大象迥然而異,它們盡情享受漫步山野之樂、也盡情享受相濡以沫的親情,隨心所欲地活出了自我的精彩。毫不誇張地說,在這個人間樂土,平生第一次,我邂逅了眼睛會笑的大象。     作為一名旅人,我看到了轉型的旅遊業者在尊重與愛護動物這一個重要層面上展示的覺醒。儘管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可是,曙光已露。     去馬爾他,參觀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地中海的海岸線上的傳統鹽田。純靠人力的採鹽工作艱苦得超乎想像,許多人都放棄了。可是,為了保持那種富於層次的深邃味道,遐邇聞名的奇尼家族迄今依然沿襲古羅馬的制鹽傳統來生產海鹽,他們不畏困難的堅持,終於使

戈佐島的一粒粒海鹽宛如一個個快樂的小精靈,喜氣洋洋地飛往全國各處,還吸引了不計其數的外國遊客。 作為一名旅人,我看到了採鹽人家對傳統滋味那種不顧一切的捍衛,那是一種令人感動的美麗情操。     看到、看到、看到。   看到、看到、看到。   旅行,對我而言,就是一種不斷地看到與不斷地學習的曆程、就是一種持續地接受啟迪與持續地成長的過程。   以《牙刷長在樹上》為書名,是因為它精准而完美地展現了旅者行走天涯那種發現與發掘的驚喜心情。     《牙刷長在樹上》一書,收集了我旅遊南美洲(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非洲(坦尚尼亞、辛巴威、尚比亞、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多哥)、歐洲(荷蘭、馬爾他)、亞洲

(泰國、日本)、南極和北極等地的73篇遊記。     衷心感謝世界科技出版集團創辦人潘國駒教授,先後為我出版了三部傳記文學(《文字就是生命——尤今創作之路》、《七彩歲月——與孩子一起成長》、《父親與我》)、兩部散文集(《螃蟹爬上樹——炊煙心情》、《聽麵包唱歌——炊煙心情》)、三部遊記《心也飛翔》、《亮光》、《金色的呼喚》。現在,又再為我出版遊記《牙刷長在樹上》。這種圓融美好的合作關係,常常讓我心懷感激。   尤今 22-06-2020

麵包蟲幼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昆蟲上菜」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黃仕傑
  
內容簡介:
昆蟲上菜,既不是譁眾取寵,也不是好逞英雄,
而是為了不久即將到來的嚴峻糧食危機做好準備。
昆蟲數量龐大、飼養容易,
是未來極富潛力的人類食物。
  
入圍第53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黃仕傑 最新著作
  
  人類的食物從古自今大多取自大自然,其中昆蟲當然也是可以食用的選項之一。時至今日,氣候暖化引發的世界性糧食危機,已然一觸即發。
  
  聯合國農糧組織的研究資料顯示,全世界約有20億人口將昆蟲視為食物的一大類,超過100萬種以上的昆蟲約有1900種昆蟲可供食用,其中以甲蟲、昆蟲幼蟲、蜂類、螞蟻、蚱蜢、蟋蟀等居多。
  
  昆蟲世代週期短,相較於其他飼養動物,換肉率更佳,而且營養豐富、脂肪含量少。基於健康、環保、生計等理由,農糧組織建議可以食用昆蟲來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糧食問題。瑞士更在2017年將麵包蟲、飛蝗、蟋蟀等三種昆蟲列入合法的食物清單。
    
  昆蟲在環境中扮演的角色絕對不只是有害或是骯髒的,未來可能更是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重要生物。作者以其累積十餘年的各國食蟲文化資訊,提供嶄新的昆蟲知識視角,端視大家是否願意放下既有的成見,重新好好認識這一群大自然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本書特色:
1. 探討不同國家的食蟲文化:台灣、中國、東南亞各國以及南美秘魯等地,作者以其第一手體驗資料,豐富呈現不同國家的食蟲文化風貌。昆蟲不僅是許多地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也是自然環境的重要指標生物。
  
2. 昆蟲食物的五感體驗:五感體驗不只是為了分辨昆蟲的種類,還能藉由感官的體驗,將昆蟲食材的密碼解開。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嚐、心感受,如果可以將視野放到各國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層面去考量,或許看到的將不只是「吃蟲」這件事,而是對於世界與環境的了解。有許多國度的人們還過著靠山吃山的簡單生活,只要將自然環境維持好,保護森林的完整,這些昆蟲可是生生不息呢!
  
3. 提供簡易的居家昆蟲料理:將真實昆蟲端上飯桌,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事。為了打破既有的成見,作者實地示範簡易料理,如乾煸、油炸、爆香等家常料理方式,以及昆蟲食材的處理等,提供讀者完整的資訊以供參考。
  
作者簡介: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入圍第53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從小不愛念書,只喜歡自然觀察,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最高學歷:大同國中),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捩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原生動、植物知識。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
  
  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負責撰寫的專欄包括國語日報科學版、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鍬形蟲日記簿』、『甲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螳螂的私密生活』、『好家在森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昆蟲上菜』是2018年最新著作。

金門海洋廢棄物跨域治理之研究-以海漂垃圾為例

為了解決麵包蟲幼蟲的問題,作者何瑾瑛 這樣論述:

海漂垃圾造成金門岸際風貌的破壞,更對金門海域環境與海洋生態產生莫大的影響;基此,金門海漂垃圾的問題亟需有效地解決。本研究目的探討金門海漂垃圾的種類、數量及其與大陸之相關性,金門海漂垃圾的現況、各國處理海洋廢棄物的政策,分析海漂垃圾對金門海域的影響,同時進行相關文獻探討,以為兩岸跨域治理金廈海域海漂垃圾及金門的防治措施做出策略性的建議。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獲致以下之研究結論: 一、海漂垃圾經由洋流及季風漂流至金門東西岸際地區。二、政府未能建立交流合作平台,以致海漂垃圾無法從源頭管理。三、為利海漂垃圾循環再利用,金門縣政府透過環保科技回收資源垃圾。四、為整治海漂

垃圾,金門縣政府成立「海岸淨灘認養系統」,並加強海洋環境教育宣導。五、為解決金門廢棄物問題,環保署制訂「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統一調度辦法」。六、為加強海洋污染防治,環保署制訂相關政策及執行措施。 本研究依據結論提出若干建議方向與具體措施:(一)整體性建議:1.利用無人機載具技術監測海漂垃圾流向;2.公部門應儘速建置包含海漂垃圾在內的海洋廢棄物專案組織;3.加強民眾的環保意識及健全法律制度;4. 結合產業鏈推動綠色環保再利用循環資源機制;5. 鼓勵企業及民眾認養海灘。(二)兩岸治理建議:1. 加強兩岸中央與地方政府層級官員的實質交流;2. 建立兩岸有關金門廢棄物及海漂垃圾之金廈海域環境安全

合作計畫;3. 建立兩岸海漂垃圾管理合作平臺;4. 建立兩岸跨域治理海漂垃圾的合作機制。

我的野蠻室友: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

為了解決麵包蟲幼蟲的問題,作者RobDunn 這樣論述:

????一本離你最近的自然史???? 歡迎回家。在這裡,至少有20萬種生物陪伴你、圍繞你, 你從不孤單,你正置身在一個森羅萬象的小宇宙   ☆《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作者羅伯・唐恩(Rob Dunn)最新力作 ☆美國Amazon細菌學#1暢銷書;爬蟲與兩棲生物學#3暢銷書 ▎專文推薦・審閱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 詹美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副研究員   ▎群聚推薦 李後鋒|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台灣昆蟲學會理事長 黃一峯|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作家 曾柏諺|國語日報科學版主編 (依姓氏筆畫排序)  

家中不可或缺的小生物,如何幫助人類增強免疫力、吃得更美味、過得更幸福?   ????我們每天生活的「家居生態系」,是一片充滿未知的蠻荒大陸 你知道在你家裡,住了將近20萬種細菌、真菌與節肢動物嗎?你的窗框上、枕頭上、蓮蓬頭內和貓狗身上,都住滿了大大小小的野生居民。它們已經與我們同居千百年,但我們對它們的認識卻少得可憐,甚至連它們從哪裡來、愛吃什麼都不知道。 ????當你狂噴殺蟲劑,你可能殺死了好室友,獨留最有害的生物長相左右 我們向來討厭家裡的細菌和微生物,認為它們有害健康,但事實可能正好相反。出生就沾染多種微生物的嬰兒,免疫力更強、更不容易過敏;韓國廚師手上的細菌,讓他們擁有獨一無二的

「手風味」;家裡面人人喊打的蜘蛛,其實默默幫你吃掉了好多有害生物。 ????擁抱生物多樣性,找回與自然的親密連結 在本書中,生物學家羅伯・唐恩,將為你揭開迷人的微觀世界,帶你用全新眼光認識這些與你親密接觸的「室友」,它們為我們打造的生物多樣性,不僅讓我們更健康、幸福,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多采多姿。   ????️????你該知道的居家生物冷知識????️????️ ●蜘蛛是家中的益蟲,而且牠們幾乎不會咬人。(是的,你錯怪牠了) ●瓶裝水裡也有細菌存在唷。(學著愛它們吧) ●感染貓身上的弓漿蟲可能讓你更愛冒險。(而且這些人絕不會停止吸貓) ●麵包師傅的絕佳手藝(某種程度上)=他們手上各種細菌的綜合

風味。 ▎媒體好評 「很有趣也極具啟發性的一本書……唐恩與他的同事運用群聚生態學(community ecology)的方法,為我們梳理出一個長久以來被忽視的生態系:人類的家。他們的研究豐富了我們對生態系功能的認識,更扣人心弦的是,讓我們知道自己和這些家中生物的互動,讓我們得以擁有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自然》Nature 「一本迷人的書……輕快串起浩瀚的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並道出人類是如何改變了整個生態系──常常是越改越糟。」──《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妙語如珠、旁徵博引……很難不被羅伯・唐恩的文筆吸引,透過他一一細數,我們不得不驚嘆於自己家中這

個生物小宇宙的豐富!」──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如果你是個蟲子迷,你一定會愛死這本書!在裡面你會看到鉅細靡遺、成千上萬的節肢動物和微生物,而且就跟你住在同一個家裡!」──《Bustle》雜誌 「引人入勝……從羅伯・唐恩的眼睛看出去,房間都不是房間了,變成各式各樣可以去探索的棲地,同時,也完全刷新了很多人對害蟲防治的觀念。」──科學新聞Science News  

利用昆蟲降解發泡聚苯乙烯並以其為原料生產生質柴油

為了解決麵包蟲幼蟲的問題,作者廖應慈 這樣論述:

保麗龍是一種發泡形式的聚苯乙烯結構,它是一種耐用且成本低廉的塑膠,保麗龍過度的使用使得我們環境中保麗龍廢物大量增加,目前尚無兼顧環境永續的處理程序,一般常用燃燒法來處理保麗龍廢棄物,然而大量燃燒保麗龍會產生戴奧辛,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問題,文獻提出大麥蟲能有效降解保麗龍,本實驗將探討飼養大麥蟲來降解保麗龍的最佳條件,並以其消化有機物質而累積體內的油脂,作為生質柴油的原料,生質柴油是最受矚目取代石化柴油的新興能源,生質柴油一般以糧食作為大宗原料,但近幾年來人類人口快速的增長,糧食作物無法再被當作生質柴油的原料所使用,所以我們尋找到了新的替代原料:昆蟲油脂,雖然昆蟲油脂目

前還在未成熟階段,但某些特定的昆蟲能夠消耗各種有機廢物來積累脂肪,這種高脂肪昆蟲具有作為生質柴油原料的潛力,而我們在大麥蟲身上看到了可以降解保麗龍跟做為生質柴油原料的可能性,來解決能源短缺跟保麗龍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在實驗中我們先試驗不同食物對於大麥蟲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實驗中發現雖然大麥蟲可以降解保麗龍,但卻無法從中得到所需要的能量,然而我們可以經過尋找大麥蟲的最佳飼養條件來增加油脂的含量,雖然大麥蟲真的有取食保麗龍,但我們無法證明它體內是否含有降解的保麗龍成分存在,所以我們將吃過保麗龍的大麥蟲糞便拿去做分析,尋找大麥蟲糞便中的成分是否有我們所需要的物質存在,最終我們在吃過保麗龍的大麥蟲糞便當中

發現了有保麗龍存在的塑膠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