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溶解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鹽酸溶解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定加,黃玲媛,黃玲惠寫的 物理化學:(熱力學與動力學篇) 和張桂香的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食品添加物規格檢驗方法-己二烯酸鉀修正總說明也說明:(1) 溶解度:本品易溶於水,可溶. 於乙醇。 (2) 鉀鹽:本品應呈一般鑑別試驗. 法(附錄A-17)中鉀鹽之反應。 (3) 檢品中己二烯酸之熔點:本品. 水溶液以稀鹽酸(10%)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天津大學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張健桂所指導 賴旺星的 都市垃圾焚化飛灰資源化處理之研究 (2021),提出鹽酸溶解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焚化飛灰、酸洗、戴奧辛、高級氧化法、焚化再生粒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工程學研究所 徐治平所指導 李友仁的 使用受親核基團攻擊之金屬有機骨架UiO-66為水溶液中吸附劑 (2021),提出因為有 金屬有機骨架、不定型固體、吸附劑、親核基團的重點而找出了 鹽酸溶解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鹽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則補充:鹽酸 ,學名氫氯酸(英語:hydrochloric acid),是氯化氫(化學式:HCl)的水溶液,屬於一元無機強酸,工業用途廣泛。 ... 欲增大其溶解度,可以用稀鹽酸處理為銨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鹽酸溶解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理化學:(熱力學與動力學篇)

為了解決鹽酸溶解度的問題,作者黃定加,黃玲媛,黃玲惠 這樣論述:

  本書中之論述力求簡明扼要、循序漸進,且於書中多舉例題以提昇學習的效果,並於各章的後面均附習題,以備讀者自行研習解答,增進對於有關理論的瞭解。本書中之專有名詞的後面,均附其對照的英文名詞。本書的內容適合作為一般大學及科技大學之化學、化學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技、生化科技與醫藥學系及相關研究所之物理化學及相關課程的教材,亦可作為從事上述各領域之研究及工作人員的參考書。本書所包括的內容較多、範圍較廣且較深入,教師可配合系所之發展重點及需要,自行選擇適合的章節內容講授。 本書特色   1.本書中之論述力求簡明扼要、循序漸進,且於書中多舉例題以提昇學習的效果,並於各章的後面均

附習題,以備讀者自行研習解答,增進對於有關理論的瞭解。   2.本書的內容適合作為一般大學及科技大學之化學、化學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技、生化科技與醫藥學系及相關研究所之物理化學及相關課程的教材,亦可作為從事上述各領域之研究及工作人員的參考書。   3.本書所包括的內容較多、範圍較廣且較深入,教師可配合系所之發展重點及需要,自行選擇適合的章節內容講授。

都市垃圾焚化飛灰資源化處理之研究

為了解決鹽酸溶解度的問題,作者賴旺星 這樣論述:

台灣每年產出約20萬噸垃圾焚化飛灰,目前普遍以固化掩埋方式處理,在掩埋場容量幾近飽和且一地難求的情況下,對於非掩埋處理之技術存在著強烈的需求。慮及垃圾焚化飛灰的量體龐大,單只是創意性的應用不足以解決其去化的問題,本文嘗試提出資源化處理架構並取國內某焚化廠之焚化飛灰經由實驗探討其可行性。 本研究中,首先利用鹽酸調整酸鹼度,欲於酸性環境中移除焚化飛灰含有之重金屬,通過調整pH值、液固比、反應時間及氧化力等實驗變因以探討焚化飛灰於酸洗系統中的性質,確立以上參數對於酸洗程序的影響後,嘗試於酸洗程序中結合高級氧化法以分解吸附在活性碳孔洞中的戴奧辛。透過以上兩步驟,目的為將焚化飛灰處理至無

害且可再利用的資源。 實驗結果顯示酸洗程序之pH值為主要影響重金屬移除之變因,且提高酸洗程序中溶液的氧化力有助於Cd、Cu、Pb…等重金屬的移除效果。而O3、O3/H2O2、Fenton等高級氧化法對於戴奧辛的降解具有很好的潛力,更可與酸洗程序結合為一個單元以降低設備成本,酸洗後的餘渣之分離可採取沉澱或過濾等方式。 經前述反應後之固體餘渣已幾乎不含危害性物質,若比照環保署公告的「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已能符合所載之焚化再生粒料第二級環境標準戴奧辛及重金屬的管制標準,許有直接應用於工程填料的可能。 飛灰酸洗後衍伸之廢水經中和法處理後仍有部分重金屬逾放流水標準,故本

研究進一步測試,將中和法結合混凝法或化學置換法加強處理。在適當的條件下,皆可將酸洗廢水處理至合乎放流水標準。關鍵字: 焚化飛灰、酸洗、戴奧辛、高級氧化法、焚化再生粒料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

為了解決鹽酸溶解度的問題,作者張桂香 這樣論述:

本書是在《大學化學實驗——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分冊》第2版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是與化學、化工、海洋、食品、生物、環境、造紙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配套使用的化學實驗教材。本書包括緒論、實驗中的資料處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實驗部分、附錄和參考文獻。 實驗部分分為七個類型,即基本操作實驗、化學原理實驗、化學元素實驗、無機化合物提純與製備實驗、化學分析實驗、儀器分析實驗和綜合設計實驗,共計58個實驗。本書新增二維碼數位內容資源兩項: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報告和31個實驗操作視頻。本書適合開設實驗為60~120學時,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化學和化工類專業基礎化學實驗教材,同時也可作為無機化學和

分析化學工作者的科研參考用書。 第一部分 緒論 1.1 化學實驗課的意義、開設目的和學習方法 1.1.1 化學實驗課的意義 1.1.2 化學實驗課的開設目的 1.1.3 化學實驗課的學習方法 1.1.4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成績評定辦法 1.2 化學實驗室安全 1.2.1 化學實驗室規則 1.2.2 實驗室安全知識 1.2.3 實驗室一般傷害的救護 1.2.4 滅火常識 第二部分 實驗中的資料處理 2.1 誤差和資料處理 2.1.1 誤差 2.1.2 資料處理 2.2 有效數字 2.2.1 有效數字的概念 2.2.2 有效數字的應用規則 2.3 實驗資料的表示 2.3.1

實驗資料的表示方法 2.3.2 作圖技術簡介 2.3.3 實驗資料的Excel圖表處理 第三部分 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 3.1 實驗室基本知識 3.1.1 實驗室常用儀器介紹 3.1.2 玻璃加工操作和塞子鑽孔 3.1.3 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和乾燥 3.1.4 實驗室用水 3.1.5 化學試劑的規格 3.1.6 氣體鋼瓶 3.2 無機及定性分析基本操作 3.2.1 化學試劑的取用 3.2.2 溶液的配製 3.2.3 試管和離心試管的使用 3.2.4 點滴板的使用 3.2.5 試紙的使用 3.3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3.3.1 試樣的前處理 3.3.2 分析天平的結構及使用 3.3.3 容量瓶及吸

管的使用 3.3.4 滴定管的使用 3.4 無機製備及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3.4.1 加熱 3.4.2 製冷技術 3.4.3 溶解 3.4.4 沉澱 3.4.5 過濾 3.4.6 蒸發(濃縮)、結晶與重結晶 3.4.7 固體物質的乾燥和灼燒 第四部分 實驗部分 4.1 基本操作實驗 實驗4.1 無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練習 實驗4.2 分析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練習 實驗4.3 容量儀器的校正 4.2 化學原理實驗 實驗4.4 醋酸解離常數的測定 實驗4.5 緩衝溶液緩衝容量的測定 實驗4.6 電導率法測定BasO4的溶度積常數 實驗4.7 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和求活化能 實驗4.8 電極電勢的測定 4.

3 化學元素實驗 實驗4.9 p區重要非金屬元素——鹵素 實驗4.10 p區重要非金屬元素——氧、硫、氮、磷 實驗4.11 p區重要金屬元素——錫、鉛、銻、鉍 實驗4.12 d區金屬——鉻、錳、鐵、鈷、鎳 實驗4.13 陰離子混合溶液中離子的分離與鑒定 實驗4.14 陽離子混合溶液中離子的分離與鑒定 4.4 無機化合物提純與製備實驗 實驗4.15 硫酸亞鐵銨的製備 實驗4.16 Na2CO3的製備及純度分析 實驗4.17 硫代硫酸鈉的製備及純度檢驗 實驗4.18 粗硫酸銅的提純 4.5 化學分析實驗 實驗4.19 鹽酸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實驗4.20 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實驗4.2

1 堿液中NaOH及Na2CO3含量的測定 實驗4.22 工業純鹼中總鹼度的測定 實驗4.23 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 實驗4.24 非水滴定法測定a-氨基酸含量 實驗4.25 EDTA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實驗4.26 自來水硬度的測定 實驗4.27 鉛、鉍混合溶液中鉛、鉍含量的連續測定 實驗4.28 石灰石或白雲石中鈣鎂含量的測定 實驗4.29 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實驗4.30 硫酸銅中銅含量的測定 實驗4.31 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實驗4.32 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 實驗4.33 鐵礦石中鐵含量的測定(無汞定鐵法) 實驗4.34 食鹽中含碘量的測定 實驗4.35 土壤中有

機質含量的測定 實驗4.36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Mohr法) 實驗4.37 氯化物中氯離子含量的測定(Volhard法) 實驗4.38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Fajans法) 實驗4.39 可溶性硫酸鹽中硫的測定 4.6 儀器分析實驗 實驗4.40 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的條件實驗 實驗4.41 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 實驗4.42 三價鐵離子與磺基水楊酸配合物的組成和穩定常數的測定 實驗4.43 水中微量MnO4和Cr2O7-的分光光度法測定 實驗4.44 氯離子選擇性電極測定水樣中的微量氯——標準曲線法 實驗4.45 乙酸的電位滴定分析及其解離常數的測定 實驗4.46 醇系

物的氣相色譜分析——歸一化法定量分析 實驗4.47 異丁醇的氣相色譜測定——內標法定量分析 實驗4.48 苯的紫外吸收光譜 實驗4.49 紫外光譜與分子結構 實驗4.50 乙酸乙酯的紅外光譜 實驗4.51 液體和固體樣品的紅外光譜測定 實驗4.52 自來水中鎂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實驗4.53 反相液相色譜法分離芳香烴 4.7 綜合設計實驗 實驗4.54 氯化鈉的提純及氯含量分析 實驗4.55 水泥中鐵、鋁、鈣、鎂含量的測定 實驗4.56 水樣中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 實驗4.57 茶葉中微量元素的分離與鑒定 實驗4.58 石灰石中鈣含量的測定(高錳酸鉀法) 附錄 附錄1 常用的

法定計量單位與符號 附錄2 弱酸堿的解離常數 附錄3 酸堿的濃度和密度 附錄4 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 附錄5 標準電極電勢表 附錄6 常見配離子的穩定常數 附錄7 常見離子和化合物的顏色 附錄8 常用緩衝溶液組成及配製 附錄9 某些氫氧化物沉澱和溶解時所需的pH值 附錄10 常用洗液的配製 附錄11 常見離子的特效鑒定方法 附錄12 常用基準物質及其乾燥條件與應用 附錄13 試樣的分解 附錄14 原子量表 附錄15 化合物的摩爾品質 附錄16 酸堿指示劑 附錄17 金屬指示劑 附錄18 氧化還原指示劑 附錄19 沉澱指示劑 附錄20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報告(二維碼) 參考文獻

使用受親核基團攻擊之金屬有機骨架UiO-66為水溶液中吸附劑

為了解決鹽酸溶解度的問題,作者李友仁 這樣論述:

金屬有機骨架 (MOF) 為一群以過渡金屬離子為核心,有機分子為配位基團的固態晶體。 MOF 多半具有中孔徑的特性,且其孔隙內通常具有巨大的表面積。 雖然眾多有關於MOF的特性已經被廣泛研究,MOF被親核基團攻擊的機制,以及被攻擊後產生的多孔材料的性質則依舊不清楚。本論文首先回顧於水中穩定的MOF之研究,以及其初步應用。 對水穩定的MOF具有從水溶液中吸附分子的潛力。 我們已經成功製備並分析其中一類鋯金屬為核心的MOF,UiO-66 和 UiO-66-NH2。有鑑於UiO-66 和 UiO-66-NH2對磷酸的吸附力大幅優於市面上的吸附劑,在此研究中合成的UiO-66 和 UiO-66-NH

2 首次被用於從極強酸性 (pH < -1) 的溶液中吸附磷酸。使用朗謬爾方程式做回歸後,其在25 oC廢棄混合酸,硝酸-磷酸-醋酸混合物,以及重量百分率85% 磷酸中,對磷酸之最大吸附量 (qmax) 分別為 3360, 8510 和 4790 mg-H3PO4/g。 吸附過磷酸之UiO-66/UiO-66-NH2,其磷與鋯的比例為6.2‒13.5,可能的原因為高濃度的磷酸堆積在UiO-66 的表面,形成一個類似聚磷酸的結構,並以氫鍵作為連結。當MOF被浸泡於無機酸溶液中,質子與親核基團均有可能攻擊MOF,並破壞其晶體結構。本論文首次發現在極強酸性溶液中,親核基團,而非質子,會取代晶體中原有

之有機配基,而破壞晶體之結構,肇因於親核基團為強路易斯鹼,和四價鋯具有強親和力。 MOF受攻擊後所產生的不定型中孔徑固體,若其沒有完全溶解,亦可以用於吸附劑。 由於這些不定型中孔徑固體,對於二價銅離子以及親核基團的吸附能力,與固體的晶體結構與內表面積並無明顯關聯,其吸附力可能為摻於固體內之親核基團所提供。根據上述的發現,我們使用了UiO-66以合成對pH、溫度,以及親核基團穩定的不定型固體。 此固體由 UiO-66 浸泡於10或50 mM 磷酸中得到,並以1 M 鹽酸/1 M 氫氧化鈉進行再處理。 無經酸鹼再處理之固體則作為對照。 這些無配基的官能基團,以及磷酸根,可以做為吸附鉛離子的活性位置

。綜上所述,本論文提升了我們對親核基團攻擊UiO-66的認知,並提出了高效轉化UiO-66成為穩定性高的不定型多孔固體之方法。此類固體有被使用於極端環境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