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性酸性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鹼性酸性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瑋駿寫的 化學有多重要,為什麼我從來不知道? 和張萌萌的 骨代謝實驗診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元智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江 右 君所指導 呂學良的 Ir Nanodendrites/ATO觸媒之研發及其析氧反應 之研究 (2021),提出鹼性酸性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Ir nanodendrites、觸媒、特性分析、析氧反應。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碩士班 董崇民所指導 温惠貽的 幾丁聚醣/聚(氮-異丙基丙烯醯胺-乙烯胺-氮-羥甲基丙烯醯胺)半互穿網狀水凝膠之製備與應用 (2020),提出因為有 聚氮-異丙基丙烯醯胺、聚乙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自由基聚合法、半互穿型水凝膠的重點而找出了 鹼性酸性英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鹼性酸性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化學有多重要,為什麼我從來不知道?

為了解決鹼性酸性英文的問題,作者陳瑋駿 這樣論述:

╔                                  ╗ 生活比你想的還化學 化學比你想的還有趣  ╚                                  ╝ 超重要知識 ╳ 超有感事件 ╳ 超逗趣插畫 秒懂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化學奧祕   / 什麼?原來是化學, 為什麼我從來不知道!   ▲標榜「純天然」的沐浴乳,真的不含化學成分嗎? ▲毒奶粉事件的元兇「三聚氰胺」到底有多毒? ▲喝汽水會打嗝,竟然跟化學的「溶解度」有關嗎? ▲喝「鹼性離子水」能中和酸性體質、讓人更健康,真的假的? ▲核能發電的原理就像燒開水?核廢料議題為何總是爭論不完?   本書由生活中最常

見的現象或事件為例,用輕鬆易懂的文字,搭配幽默風趣的插畫,說明現象或事件背後那些我們從未深入思考的化學原理,如原子結構、核反應、濃度、酸鹼、氧化還原、同類互溶等等。不僅掌握正確的科學知識,也讓你成為聰明而謹慎的消費者,更打破你對化學「艱深難懂」的刻板印象,重新發現科學的價值與樂趣!   / 哪些人需要這本書? (或需要開啟「化學之眼」?)   △想增進化學或科普知識的人   【沒關係,那些年沒學好的化學,還有救!】 △對日常事物充滿好奇心的人   【一起體驗這個,是你的、是我的,化學日常】 △關心時事、經常看新聞的人   【天然的不一定好,化學的不一定壞】 △想讓孩子增加科學素養的家長   【

看完這本,每次化學都考100分(?)】 △希望讓化學課更有趣味的老師   【太好了!化學竟然可以這樣教!】   / 化學沒你想的那麼壞, 懂化學,其實很有用!   許多人聽到「化學」兩個字就怕,但不管怕不怕,化學早已深入你我的生活之中,甚至可以說「萬物皆化學」!除了我們熟悉的日常用品如洗髮精、沐浴乳、化妝品等都含有化學成分,甚至地球上的陸地海洋、花草樹木到細菌病毒,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當然,人體也不例外,人體本身就是一座化學工廠,一呼一吸間,無處不是化學的作用。   不過,如果化學這麼無所不在,為什麼我們平常沒什麼感覺?而且經常出現跟化學有關的事,都是黑心食品、工廠毒物外洩、有害物質殘留之類

的負面新聞居多?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本書作者「鍵盤化學觀察家」陳瑋駿,希望透過本書替化學的負面形象平反一下。他以「化學之神」(的助理)的名義,秉持「化學即生活、生活即化學」的理念,想告訴讀者──   只要仔細檢視生活中的一切,就會驚覺化學一直默默地助我們一臂之力,甚至也是現今科技發展的基石!   此外,即便不懂化學理論或公式,也能輕鬆理解周遭的科學或自然現象(例如:了解化學的「滲透壓」,就會恍然大悟:為什麼煮綠豆湯要最後才加糖)。化學不再是記不起來的元素週期表、經常搞錯的反應式或繁瑣計算。化學不僅有趣,而且離我們很近!   藉由本書學化學,也能培養我們的思考和觀察力,以判斷生活中各種事件的

是非對錯。我們經常被廣告欺騙、被謠言蒙蔽、被媒體恐嚇,但歸根究柢,「最容易讓人信以為真的『偽科學』,往往來自我們對科學知識的一知半解」。本書讓你遠離似是而非的誤導,不只守住你的荷包,也守護你的健康!   ▌生活化學小測驗   Q:水沸騰時冒出的白煙,是水蒸氣嗎? A:錯!如果肉眼能看見水蒸氣,那麼我們眼前都會是朦朦朧朧的,因為水蒸氣無所不在。白煙其實是「小水滴」。由於室內溫度比水蒸氣低,當攝氏100 度的水蒸氣蒸騰上來時,遇冷會凝結成水。因為是非常小的水滴,只能順著熱氣往上飛而逐漸消散。(但四周變得朦朦朧朧好像也是一種美?)   Q:什麼是物質的「熔點」? A:熔點是指物質熔化過程中的溫度範圍

。但由於那個「點」字,聽起來很像一個臨界點,好比「笑點」,只要過了那個點,人就會不爭氣地發笑。但熔點常常不是一個臨界「點」,反而是一個溫度範圍。(熔點不是點,七星潭不是潭)   Q:沒事多喝水,但多喝水會有事嗎? A:不告訴你。答案請見本書第72頁。(提示:跟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有關)    ★助你飛向浩瀚無垠化學宇宙的[專文推薦] 侯宇洲│台北市敦化國中教師   ★來自各路化學專家學者一致的[讚譽推薦] 吉佛慈│國立台灣師大附中化學科教師兼國中部主任 周芳妃│北一女中化學科教師 怪奇事物所所長 林厚進│賽先生科學工廠創辦人 陳竹亭│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顏瑞泓│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

授   ★讀完本書不禁想再多說一點的[短語推薦] 想化身驚奇隊長,一窺生活中處處隱藏的化學奇聞嗎?骨子裡有追根究柢細胞的你,可千萬別錯過讓腦細胞飆速的好機會,這是一本能夠顛覆你想像的化學生活祕笈,快快來參一腳吧~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化學科教師兼國中部主任│吉佛慈   如果你想要避免受到無所不在的一氧化二氫影響,那培養正確的化學概念已經到達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推薦你一定要認真地讀一下這本書。 賽先生科學工廠創辦人│林厚進   本書是台灣本土化學科班作家的著作,也是少見的、連國中生以下也能讀懂的生活化學科普書。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陳竹亭

鹼性酸性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痛風迷思一查也是驚為天人不得了!
櫻桃、牛奶、優格很推薦??
鹼性食物又搆來?
除了手搖飲,果汁跟果乾也....?!

3+1痛風大迷思,原來如此全解惑!!


☞其他愛撥營養小知識 :
食物還真的有酸性跟鹼性之分?營養師文獻查給你!
https://youtu.be/YHriqgn87AE

喝水時間對了能減肥?咁係金欸?喝起來!
https://youtu.be/r55x-5CGjO0


✍參考文獻&資訊:
[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9692116/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慢性高尿酸血症後若關節內尿酸晶體沉積便會引起。
當血清尿酸濃度降低到尿酸一鈉飽和點以下時,晶體溶解,痛風可以治愈!
生活方式調整(飲食、活動量、減重)可有效協助!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516647/
尿酸是人類普林代謝的代謝終產物。雖然一定要有高尿酸血症方能形成的尿酸結晶而引發痛風,但高尿酸血症不等於必形成尿酸結晶沈積!
此外,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有關!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889483/
高普林食物大量攝入會使痛風患者復發性痛風發作的風險增加近五倍。
避免或減少攝入的富含嘌呤的食物(尤其是動物來源的食物)可能有助於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
遠超於植物來源的普林食物對痛風發作風險的短期影響,遠小於動物來源的普林食物!

所以植物性高普林食物--菠菜、蘆筍、蘑菇、豆類不用特別擔心;
要注意的是所有肉類份量控制,內臟肉&肉提取物和肉汁&海鮮要盡量避免。

[4] https://www.bmj.com/content/bmj/336/7639/309.full.pdf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73537/
果糖是痛風危機!含糖飲料&果糖與男性痛風風險的增加密切相關。
富含果糖的水果果乾和果汁也可能增加風險!

[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5047915/
果糖的快速靜脈內輸注會導致血漿尿酸濃度瞬間增加!(可能原因為,果糖導致嘌呤核糖核苷酸降解增加引起。)

[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00819/
攝入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後3小時,血清尿酸顯著下降(不過此樣本數只有10人!)

[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703341/
飲食因素(動物來源普林食物,酒精和果糖),肥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利尿劑的使用&慢性腎臟疾病,皆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的危險因素。
**而低脂乳製品,咖啡和維生素C可能具有降低痛風發生的協助。

[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771324/
[1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023818/
食用櫻桃可降低健康女性的血漿尿酸&櫻桃中的化合物可能會抑制炎症途徑。

[11]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89/37226
Donna 陳怡錞營養師--過多維他命C保健食品攝取的可能危害


#愛撥營養師DietitianAibo #食物科學 #痛風

Ir Nanodendrites/ATO觸媒之研發及其析氧反應 之研究

為了解決鹼性酸性英文的問題,作者呂學良 這樣論述:

本研究藉由析氧反應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s, OER)來使得電催化水分解來進行測試電流密度,使用H2IrCl6作為觸媒合成的前驅物,Ir蘊藏量有限,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即在改善Ir觸媒之結構,期望能提高其利用率和OER活性並降低成本,使用化學還原法合成Ir nanodendrites (Ir ND)考慮耐腐蝕且電導性較佳之氧化錫銻(Antimony tin oxide,ATO)作為Ir ND的載體,探討20 %、35 %和50 %Ir ND比例之影響。 利用材料特性分析,包括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X-ray diffraction (XRD)和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觀察觸媒結構外型、分辨樣本所含的元素成分、晶格結構和官能基種類;並由電導率和接觸角測量載體之導電性和親疏水性。電化學分析包含OER之極化曲線、電化學交流阻抗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等,了解觸媒之OER活性和阻抗。 研究結果發現,由TEM可得知各樣本均有nanodendrites之結構,ATO作為觸媒載體具有良好

電導特性和耐腐蝕的性能。ATO平均顆粒大小為14.9 ± 3.9 nm、Ir ND平均顆粒大小為15.41.8 nm。由EDX檢測得知Ir ND樣本之XRD分析樣本屬於面心立方晶格 (face center cubic,fcc)結構。XPS分析可發現Ir ND及 Ir ND/ATO主要官能基為Ir (III)。ATO接觸角為16±0.97度,可判其為親水性。OER極化曲線得知各樣本在1.8 V之活性分別為16.1 mA/mg、21.5 mA/mg、142.3 mA/mg、54.4 mA/mg、36.6 mA/mg,活性衰退率-15 %、8.5 %、12.2 %、6.8 %、1.0 %。EIS

阻抗分析可發現Ir ND與20 % Ir ND/ATO之電阻值(Ω)微乎其微近於零。

骨代謝實驗診斷

為了解決鹼性酸性英文的問題,作者張萌萌 這樣論述:

《骨代謝實驗診斷》系統論述了骨礦物質、骨代謝激素、細胞因數、骨吸收標誌物、骨形成標誌物、骨代謝相關基因、受體和其他代謝產物的生物學特性、生理作用、臨床意義、參考範圍、實驗方案。對臨床骨代謝性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高危人群篩查、骨折的風險評估、藥物療效觀察、新藥研發具有較強的指導性。   本書適合作為骨科、骨質疏鬆專科、老年病科、內分泌科、檢驗科、婦產科、兒科、全科醫生、風濕專科、康復科、中醫科臨床醫生和醫學院校相關師生日常工作查閱的工具書和參考書。 張萌萌,中國骨質疏鬆雜誌社主編、主任醫師、博導。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委員,中華醫

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骨與關節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骨代謝專業學組委員。連續十年獲批國家骨質疏鬆繼續教育項目(項目負責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2007L01219、2008L10122)項目負責人。 從事骨質疏鬆診療研究工作近30年,承擔國際骨質疏鬆合作研究項目一項、中央轉移支付地方重大衛生項目骨質疏鬆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一項、全國骨質疏鬆症慢病分級診療專案一項、部省級科技發展支撐計畫、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六項、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抗骨質疏鬆藥物研究二項。完成國家863科研課題一項、國家十一五課題一項、部省級科技發展支撐計畫、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六項。 專注骨代謝標誌物、骨質疏鬆致

病基因、蛋白、受體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對絕經後骨質疏鬆、特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鬆、男性骨質疏鬆、代謝性骨病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獲得國家部、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勵23項。 第一章  骨代謝實驗檢測技術概述001 第一節骨代謝實驗檢測指標的臨床意義·/001 一、骨礦物質/001 二、骨代謝激素/002 三、細胞因數/007 四、骨吸收標誌物/009 五、骨形成標誌物/012 六、基因/014 七、受體/015 八、微量元素/017 九、其他生物化學指標/017 參考文獻/018 第二節骨代謝的實驗方法分類·/022 一、酶聯免疫分析/022 二、化

學發光免疫分析/023 三、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023 四、放射免疫分析/024 五、高效液相色譜法/024 六、比色法/025 參考文獻/025 第三節骨代謝指標的變異·/026 一、骨代謝指標的生物學變異/026 二、骨代謝指標的分析變異/027 參考文獻/028 第二章  骨礦物質實驗檢測030 第一節鈣·/030 一、鈣在人體中的含量與分佈/030 二、鈣的生物學功能與代謝/030 三、血清鈣的檢測/032 四、鈣的實驗研究進展/033 參考文獻/034 第二節磷·/035 一、磷在人體中的含量與分佈/035 二、磷的膳食來源/035 三、磷

的生物學功能與代謝/036 四、血清磷的檢測/038 五、磷的實驗研究進展/040 參考文獻/041 第三節鎂·/042 一、鎂在人體中的含量與分佈/042 二、鎂的膳食來源/042 三、鎂的生物學功能與代謝/042 四、血清鎂的檢測/044 五、鎂的實驗研究進展/046 參考文獻/047 第四節氟·/049 一、氟在人體中的含量與分佈/049 二、氟的生物學功能與代謝/049 三、血清氟的檢測/050 四、氟的實驗研究進展/052 參考文獻/053 第五節尿鈣·/054 一、尿鈣排出量及其影響因素/054 二、鈣的排泄和重吸收/055 三、尿鈣的檢測/

055 四、尿鈣的實驗研究進展/056 參考文獻/057 第六節尿磷·/057 一、尿磷排出量及其影響因素/057 二、磷的排泄和重吸收/058 三、尿磷的檢測/058 四、尿磷的實驗研究進展/059 參考文獻/059 第七節尿鎂·/060 一、尿鎂排出量及其影響因素/060 二、鎂的排泄和重吸收/060 三、尿鎂的檢測/062 四、尿鎂的實驗研究進展/062 參考文獻/065 第三章  骨代謝激素067 第一節甲狀旁腺素·/067 一、甲狀旁腺素的合成與代謝/067 二、甲狀旁腺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068 三、甲狀旁腺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069

四、甲狀旁腺素的實驗研究進展/070 參考文獻/071 第二節甲狀腺激素與骨質疏鬆·/072 一、甲狀腺/072 二、促甲狀腺激素/073 三、甲狀腺激素/077 四、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與骨質疏鬆/083 五、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與骨質疏鬆/087 六、亞臨床甲狀腺功能異常對骨代謝的影響/088 七、TSH的外源性抑制治療與骨質疏鬆/090 八、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與骨代謝/091 參考文獻/091 第三節降鈣素·/095 一、降鈣素的合成與代謝/095 二、降鈣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097 三、降鈣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099 四、降鈣素的實驗研究進展/099 參考

文獻/101 第四節維生素D3·/102 一、維生素D3的合成與代謝/102 二、維生素D3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04 三、維生素D3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06 四、維生素D3的實驗研究進展/109 參考文獻/111 第五節女性激素·/112 一、女性激素的合成與代謝/112 二、女性激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14 三、女性激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16 四、女性激素的實驗研究進展/117 參考文獻/119 第六節男性激素·/120 一、雄激素的合成與代謝/120 二、雄激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20 三、雄激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22 四、雄激素的實驗研究進展/

123 參考文獻/123 第七節前列腺素·/124 一、前列腺素的合成與代謝/125 二、前列腺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25 三、前列腺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26 四、前列腺素的實驗研究進展/126 參考文獻/128 第八節生長激素·/129 一、生長激素的合成與代謝/130 二、生長激素的生物學功能/131 三、生長激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32 四、生長激素的實驗研究進展/132 參考文獻/135 第四章  細胞因數138 第一節白細胞介素·/138 一、白細胞介素家族成員概述/138 二、白細胞介素的生物學功能/140 三、白細胞介素實驗研究的臨床

意義/143 四、白細胞介素的實驗研究進展/146 參考文獻/147 第二節腫瘤壞死因數·/148 一、腫瘤壞死因數的合成與表達/148 二、腫瘤壞死因數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49 三、腫瘤壞死因數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50 四、腫瘤壞死因數的實驗研究進展/151 參考文獻/152 第三節轉化生長因數β·/154 一、轉化生長因數β的合成與代謝/154 二、轉化生長因數β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55 三、轉化生長因數β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56 四、轉化生長因數β的實驗研究進展/157 參考文獻/157 第四節胰島素樣生長因數·/158 一、胰島素樣生長因數的合成與表

達/158 二、胰島素樣生長因數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60 三、胰島素樣生長因數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63 四、胰島素樣生長因數的實驗研究進展/164 參考文獻/165 第五節骨組織黏附分子·/167 一、整合素家族/168 二、透明質酸黏素/171 三、鈣黏素家族/171 四、選擇素家族/171 參考文獻/172 第六節瘦素·/173 一、瘦素的合成與代謝/174 二、瘦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75 三、瘦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76 四、瘦素的實驗研究進展/177 參考文獻/178 第七節集落刺激因數·/179 一、集落刺激因數的分類及生物學功能/180

二、集落刺激因數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81 三、集落刺激因數的實驗研究進展/183 參考文獻/184 第八節表皮生長因數·/186 參考文獻/187 第九節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23·/187 一、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23的生物學功能和調節/188 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23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89 三、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23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89 四、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23的實驗研究進展/190 參考文獻/191 第十節血小板衍化生長因數·/193 一、血小板衍化生長因數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193 二、血小板衍化生長因數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94 三、血小板衍化生長因

數的實驗研究進展/194 參考文獻/195 第十一節骨橋素·/196 一、骨橋素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196 二、骨橋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196 三、骨橋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198 四、生長激素的實驗研究進展/198 參考文獻/199 第十二節γ干擾素·/200 一、γ干擾素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200 二、γ干擾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201 三、γ干擾素的實驗研究進展/202 參考文獻/202 第五章  骨吸收標誌物205 第一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205 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合成與代謝/205 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在骨代謝中的作用/205 三、抗酒

石酸酸性磷酸酶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06 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實驗研究進展/207 參考文獻/208 第二節Ⅰ型膠原交聯C末端肽·/209 一、Ⅰ型膠原交聯C末端肽的合成與代謝/209 二、Ⅰ型膠原交聯C末端肽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10 三、Ⅰ型膠原交聯C末端肽的實驗研究進展/210 參考文獻/211 第三節Ⅰ型膠原交聯N末端肽·/212 一、Ⅰ型膠原交聯N末端肽的合成與代謝/212 二、Ⅰ型膠原交聯N末端肽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13 三、Ⅰ型膠原交聯N末端肽的實驗研究進展/213 參考文獻/214 第四節尿吡啶啉和尿去氧吡啶啉·/215 一、尿吡啶啉和尿去氧吡

啶啉的合成與代謝/216 二、尿吡啶啉和尿去氧吡啶啉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16 三、尿吡啶啉和尿去氧吡啶啉的實驗研究進展/217 參考文獻/218 第五節尿羥脯氨酸·/218 一、尿羥脯氨酸的合成與代謝/218 二、尿羥脯氨酸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19 三、尿羥脯氨酸的實驗研究進展/219 參考文獻/220 第六節羥賴氨酸糖苷·/220 參考文獻/221 第六章  骨形成標誌物222 第一節鹼性磷酸酶與骨特異性鹼性磷酸酶·/222 一、鹼性磷酸酶的合成與代謝/222 二、鹼性磷酸酶在骨代謝中的作用/223 三、鹼性磷酸酶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24 四、鹼性磷

酸酶的實驗研究進展/225 參考文獻/226 第二節骨鈣素·/227 一、骨鈣素的合成與代謝/227 二、骨鈣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228 三、骨鈣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29 四、骨鈣素的實驗研究進展/229 參考文獻/230 第三節Ⅰ型前膠原C端前肽/N端前肽·/232 一、Ⅰ型前膠原C端前肽/N端前肽的合成與代謝/232 二、Ⅰ型前膠原C端前肽/N端前肽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33 三、Ⅰ型前膠原C端前肽/N端前肽的實驗研究進展/234 參考文獻/235 第四節骨保護素·/236 一、骨保護素的合成與代謝/236 二、骨保護素在骨代謝中的作用/237 三、骨保

護素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38 四、骨保護素的實驗研究進展/239 參考文獻/241 第七章  基因243 第一節Ⅰ型膠原基因·/243 一、Ⅰ型膠原的基本特徵/243 二、Ⅰ型膠原的生物學功能/246 三、Ⅰ型膠原的臨床應用/249 參考文獻/251 第二節甲狀旁腺素及甲狀旁腺素相關蛋白基因·/252 一、甲狀旁腺素基因結構/253 二、甲狀旁腺素相關蛋白基因與PTH/PTHrP基因家族/254 參考文獻/254 第三節腫瘤壞死因數基因·/255 一、腫瘤壞死因數TNF-α基因結構/255 二、腫瘤壞死因數TNF-β基因結構/256 三、腫瘤壞死因數超家族

/257 四、腫瘤壞死因數信號轉導通路/258 參考文獻/260 第四節轉化生長因數β基因·/261 參考文獻/264 第八章  受體265 第一節維生素D受體·/265 一、維生素D核受體、膜受體及結合蛋白/265 二、維生素D對骨的作用/266 三、維生素D受體對骨的作用/267 四、維生素D受體基因與佝僂病的關係/268 五、維生素D受體基因多態性與骨質疏鬆的關係/268 參考文獻/269 第二節降鈣素受體·/270 一、降鈣素受體概述/270 二、降鈣素受體基因多態性與骨質疏鬆的關係/272 參考文獻/272 第三節甲狀旁腺素受體與甲狀旁腺素相關蛋

白受體·/273 一、甲狀旁腺素與甲狀旁腺素相關蛋白受體分子結構/273 二、甲狀旁腺素受體/甲狀旁腺素相關蛋白受體分型/273 三、甲狀旁腺素受體/甲狀旁腺素相關蛋白受體與骨代謝/274 參考文獻/274 第四節雌激素受體·/275 一、雌激素受體概述/275 二、雌激素受體在骨代謝中的作用/277 三、雌激素受體相關受體α與骨代謝/278 參考文獻/278 第五節胰島素樣生長因數Ⅰ受體·/279 一、胰島素樣生長因數Ⅰ受體分子結構/279 二、胰島素樣生長因數Ⅰ受體的生物學功能/280 三、胰島素樣生長因數Ⅰ受體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81 四、胰島素樣生長因數Ⅰ

受體的實驗研究進展/282 參考文獻/283 第六節鈣受體·/283 一、鈣受體概述/283 二、鈣受體在骨代謝中的作用/286 三、鈣受體的實驗研究進展/287 參考文獻/288 第七節成纖維生長因數受體·/289 一、成纖維生長因數受體分子結構及作用方式/289 二、成纖維生長因數不同受體亞型的功能與病理意義/291 三、成纖維生長因數受體的實驗研究進展/292 參考文獻/293 第八節生長激素受體·/293 一、生長激素受體分子結構/293 二、生長激素受體的生物學功能/294 三、生長激素受體的實驗研究進展/295 參考文獻/296 第九節骨形態生成蛋

白受體·/297 一、骨形態生成蛋白/297 二、骨形態生成蛋白受體類型與信號轉導/297 三、骨形態生成蛋白的生物學特性/298 四、骨形態生成蛋白及其受體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298 五、骨形態生成蛋白及其受體的實驗研究進展/301 參考文獻/301 第十節前列腺素受體·/301 一、前列腺素受體分子結構/301 二、前列腺素受體的生物學特性/302 三、前列腺素受體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306 四、前列腺素受體的實驗研究進展/306 參考文獻/306 第九章  微量元素308 第一節鋅·/309 一、鋅的生物學作用與代謝/309 二、鋅測定的臨床意義/31

0 三、鋅的實驗研究進展/311 參考文獻/311 第二節銅·/313 一、銅的生物學作用與代謝/313 二、銅測定的臨床意義/313 三、銅的實驗研究進展/314 參考文獻/315 第三節鐵·/316 一、鐵的生物學作用與代謝/316 二、鐵測定的臨床意義/317 三、鐵的實驗研究進展/317 參考文獻/319 第四節錳·/321 一、錳的生物學作用與代謝/321 二、錳測定的臨床意義/321 三、錳的實驗研究進展/322 參考文獻/322 第五節硒·/323 一、硒的生物學作用與代謝/323 二、硒測定的臨床意義/323 三、硒的實驗研究進展/32

3 參考文獻/324 第六節鍶·/325 一、鍶在骨代謝中的生物學作用與代謝/325 二、鍶測定的臨床意義及實驗研究進展/325 參考文獻/327 第十章  其他生物化學指標329 第一節維生素K·/329 一、維生素K的種類/329 二、維生素K在骨代謝中的作用/330 三、維生素K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331 四、維生素K的實驗研究進展/332 參考文獻/333 第二節維生素A·/335 一、維生素A的來源與代謝/335 二、維生素A在骨代謝中的作用/336 三、維生素A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337 四、維生素A的實驗研究進展/338 參考文獻/339

第三節骨基質金屬蛋白酶·/340 一、骨基質金屬蛋白酶合成與表達/340 二、骨基質金屬蛋白酶在骨代謝中的作用/343 三、骨基質金屬蛋白酶的實驗研究進展/347 參考文獻/347 第四節骨粘連蛋白·/350 一、骨粘連蛋白的合成與代謝/350 二、骨粘連蛋白在骨代謝中的作用/351 三、骨粘連蛋白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352 四、骨粘連蛋白的實驗研究進展/353 參考文獻/353 第五節骨涎蛋白·/355 一、骨涎蛋白的合成與表達/355 二、骨涎蛋白在骨代謝中的作用/356 三、骨涎蛋白實驗研究的臨床意義/356 四、骨涎蛋白的實驗研究進展/357 參考文獻

/357 附錄  專有名詞中英文對照360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伴隨人一生。其是由206塊骨頭互相連接組成的完整有機體,實現人體的支撐、負重、保護和運動功能。骨骼是儲存鈣和磷的倉庫,也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骨是具有新陳代謝的活組織,骨代謝也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重建過程。 參與和維持骨代謝的骨礦物質、激素、細胞因數、骨吸收標誌物、骨形成標誌物、基因、受體、微量元素等不僅決定骨代謝的內環境和代謝調節過程,而且也是決定骨品質、骨強度的重要因素。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骨代謝實驗診斷技術已在醫學臨床和醫學研究工作中推廣應用。通過體外實驗方法對血液、組織液、細胞、蛋白

質、活體組織等檢測分析,科學評價和判斷全身骨代謝的動態變化及骨代謝的活性,對骨科疾病、代謝性骨病、骨質疏鬆,以及相關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高危人群篩查、藥物療效觀察、新藥研發以及骨代謝的調控機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對骨礦物質、骨代謝激素、細胞因數、骨吸收標誌物、骨形成標誌物、骨代謝相關基因、受體和其他代謝產物的生物學特性、生理作用、臨床意義、參考範圍、分析變異等進行了論述,謹作為醫學領域的骨科、骨質疏鬆專科、老年病科、內分泌科、檢驗科、婦產科、兒科、風濕專科、康復科、中醫科醫生和全科醫生臨床和科研的參考書。 本書在寫作中查閱了近十年2122篇中英文研究文獻,反復閱讀了劉忠厚教

授、廖二元教授、肖建德教授的著作,成為我們寫作的重要引領,為此感謝劉忠厚教授、廖二元教授、肖建德教授!感謝被引用的2122篇中英文研究文獻的作者! 借此機會感謝參與本書編審的專家,感謝執筆寫作的中青年才俊,感謝各位審稿專家,感謝責任編輯!感謝你們付出的辛苦,展示的智慧!更真誠地感謝我的母校,感謝她讓我生命中有一個做學生、做醫生、做教師、做研究者的經歷,讓我學會了尊重、積累了友善、沉澱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使我在《中國骨質疏鬆雜誌》主編的崗位上不負歲月,無愧責任! 在寫作收筆的時候,我們又查閱到新的文獻,但因已進入出版流程,無法補充,成為寫作的缺憾。雖然這本書並不盡善盡美,但也是我們真實的寫作

筆記,期待各位專家、學者、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中國骨質疏鬆雜誌》主編張萌萌 2019年8月9日於北京

幾丁聚醣/聚(氮-異丙基丙烯醯胺-乙烯胺-氮-羥甲基丙烯醯胺)半互穿網狀水凝膠之製備與應用

為了解決鹼性酸性英文的問題,作者温惠貽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環境敏感型高分子製備溫度/酸鹼雙重應答之幾丁聚醣/聚(氮-異丙基丙烯醯胺-乙烯胺-氮-羥甲基丙烯醯胺)半互穿型水凝膠。研究中分為三部份來探討,第一部分是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聚乙烯甲醯胺(Poly(N-vinylforamide), PNVF),探討PNVF在不同的條件下水解成聚乙烯胺(Poly(N-vinylamine), PVAm)之水解率變化。接著,亦是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P(NP-co-NVF),探討氮-異丙基丙烯醯胺(N-isopropylacrylamide,NP)與NVF單體的進料比例對整體共聚物組成及性質之影響,測其共聚物之溫度/酸鹼敏感性質(最低臨界溶解溫度Lowe

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LCST)及顆粒尺寸,進一步添加可熱交聯單體N-羥甲基丙烯醯胺(N-methylolacrylamide, NMA),以自由基聚合法合成P(NP-co-NVF-co-NMA),透過NMA含量不同,測量共聚物LCST之變化。接著利用P(NP-co-NVF-co-NMA)鏈段上NMA的CH2OH基團, 熱使共聚物自交聯,並添加幾丁聚醣(Chitosan, CS)以提高生物相容性,水解熱交聯以形成CS/P(NP-co-VAm-co-NMA)半互穿型水凝膠。利用FTIR對其化學結構進行分析,並探討不同CS與P(NP-co-NVF-co-

NMA)之比例對水凝膠之膨潤率、熱性質及表面型態之影響。根據膨潤結果發現,膨潤率隨著NMA含量增加而下降;而在固定NMA含量下,酸性環境(pH=5.5)下的平衡膨潤率大於鹼性環境(pH=7.4),且溫度升高,膨潤率下降,表示成功地合成出具溫度/酸鹼雙重應答之水凝膠。藉由熱性質分析顯示,隨著NMA相對含量的提升,玻璃轉移溫度從112 oC提升至122 oC,有助於增強水凝膠之熱穩定性,並透過SEM證實水凝膠之孔洞隨交聯度提升而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