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郵局營業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鳳山郵局營業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LSD寫的 海市蜃樓V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岡山與旗山警分局阻止2民眾受詐騙- 台灣電報(台灣新聞電子報)也說明:黃姓老翁表示,稍早在家中接到一通自稱是檢察官的電話,電話內說道黃翁涉嫌犯罪並指示至附近超商收取傳真的傳票,而且銷案需支付金錢或提供所有存簿帳戶;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陳慈玉、呂紹理所指導 曾立維的 近代通訊與殖民地臺灣-以電報、電話為中心 (2017),提出鳳山郵局營業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通訊、電報、電話、海底電報線、無線電報、電話用戶、網絡外部性。

而第二篇論文高苑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高世州所指導 許莉玲的 運用六標準差提升郵局窗口服務品質─以A郵局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郵局、服務品質、SERVQUAL量表、關鍵績效指標、六標準差的重點而找出了 鳳山郵局營業時間的解答。

最後網站2013 第256期: 行遍天下 6月號_休日 手感旅行則補充:... 走的汽車行動郵局'只是隨著常設性郵局和交通便利犬增'汽車行動郵局早已陸續消失~ ... http://hibf_com_tw 月廬地址:花蓮縣鳳林鎮鳳鳴一路刊號電話: 03>876-2206 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鳳山郵局營業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V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鳳山郵局營業時間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台灣各地常可見偌大的閒置公共設施,其產生的原因包括政黨輪替、政務官更迭、競選支票承諾、政策轉彎、空間使用目標不明確、特定活動而非常態活動之建設、管理不善、不當的競爭型計畫、法規過時或抵觸、行政程序阻礙,加上少子化、人口超高齡化,以及成立六都導致人口更加集中於都市⋯⋯   近十年來因政府正視公有閒置空間,逐漸進行整頓與活化,整體而言效率提高不少。本集《海市蜃樓》動員四十多位學生進行第七次全面抽樣踏查,收錄了六十一處完全閒置、部分閒置、低度使用或延宕開發之公共設施、四處天然災害導致閒置的公共設施、二十處閒置活化再閒置之公共設施,以及十五處已活化或活化中之公共設施,按往例一

樣,總計一百處案例。  

近代通訊與殖民地臺灣-以電報、電話為中心

為了解決鳳山郵局營業時間的問題,作者曾立維 這樣論述: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陸續展開鐵路、築港、道路、通訊等基礎建設,以做為統治開發臺灣之需。臺灣總督府在面臨不同時期的官民通訊需求,提出了不同因應措施,透過說明總督府革新措施的執行情形,可了解總督府在通訊發展中主要著重於哪些方面,以及背後所隱含的想法。基本上,日治時期臺灣,近代通訊電報電話事業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一)、1896年至1908年是電報電話事業萌芽期。(二)、1909年至1917年是電報電話事業快速擴張期。(三)、1918年至1927年是電報電話事業緩慢成長期。(四)、1928年至1936年是電報電話事業革新期。(五)、1937年至1945年是電報電話事業的急速擴張時期。日本統治剛開

始時,以「速成急設」策略下開展的近代通訊事業,在臺灣民間社會對近代通訊設備使用的需求不大時,並未發生太大不便及問題,因為如電話這樣網絡型服務中,要產生所謂網絡外部性現象後才有可能快速的擴張。在總督府的推動下,近代通訊電報電話的業務服務據點,至少於第二個發展階段時,已在臺灣社會有一定的普及度。這樣隨著對於電報電話使用數量增加後,先前建設時採取的應急兼用之措略,開始有破綻出現,也就要民間對通訊設施有更大需求,而與官方需求開始產生差異。由限制臺灣電報電報事業發展的兩個主要問題,電話用戶申請加入未開通問題,及臺日海底電報線故障通訊能力不足問題,可看出總督府官方與民間商工業者,彼此對通訊需求的差異。對於

總督府的通訊需求來說,初步的全島性通訊網的達成,以及改善統治機構間聯絡的不方便是急切重要的,但是進一步的提高通訊品質,則未必是那麼急切要進行的事務,而這正是民間商工業者的需求。此反應在對總督府來說,治安、行政網的通信基礎建設目標達成後,就進一步促使電話交換局和電話用戶更加普及,讓電話通信網絡更能發揮其功用及優勢,是較缺乏動力且不具積極性。在1920年後,臺日間因3條海底電報線故障導致的電報傳送延遲、停滯,甚至完全不通的情況。對於常常利用臺日間電報通信的商工業者來說,其所需要的是一個能長期穩定且具有充足容量可供收發,又快速不延遲的電報通訊系統。這也是為何民間商人組織如臺北商工會,總是比起臺灣總督

府更重視臺日間電報通訊設備不足之問題,及提出許多具體改善措施。若與大約同時期電話用戶申請加入未能開通問題相比較,對於兩者最常利用的商工營業者來說,由全島實業大會各時期提出給總督府的意見來看,則與日本國內電報通信的能力提升及時間的縮短,比起電話用戶擴張問題,才是他們比較重視的議題。這也剛好反映在總督府對於這兩個問題解決的態度上,相對於總督府對電話用戶擴張態度的消極,則對臺日間電報通訊的改善擴張上,是較為積極且快速。就臺灣經營者來說,日治前期因未感受到新通訊設備對其經營有何益處時,當然不會引起商家們去裝設。等到網絡外部性的效應出現後,對其經營上確實有其效益,則反而是臺灣人街庄紛紛要政府當局儘速裝設

電話。對臺灣的經營者來說,只要是對經營有所幫助,日本人帶入的新經營模式或觀念臺灣人不會排斥。在1930-1941年,電話用戶申請未開通者中,臺灣人在多數時間都在6成左右比例,高過日本人的比例,由此可看出臺灣人是頗為希望能裝設電話,只是事與願違,未開通停滯數量較日本人多,不然日治時期臺灣人用戶占電話總用戶比例應也不止三分之一而已。然而,進入戰爭體制下雖使得電話用戶數比起先前有不小的擴張,但對電話申請加入的不良影響,在於被限定於與戰爭相關事業。在戰爭期間,當整體用戶數量仍在增加的同時,在1941年起臺灣人用戶數量就已呈現減少的情況,這反應在1936至1942年,臺灣人用戶占整體用戶比例大幅度滑落了

8%。這些數字代表著進入戰爭的電話加入限制,與日本人相比,似乎多點是限制到臺灣人電話申請加入方面。若就這時電報、電話兩者的關係來看,電話通訊方式在1910年代網絡外部性效果出現後,市外電話通數呈現大幅度增長。也就是說,因商業發達而產生的更多及時通訊需求,主要是依靠電話來傳遞而非先前的電報。臺灣島內電報收發數量實際成長就變得較為有限,電報事業原以島內市場為大宗,1911年後也逐漸變為以臺日間市場為主。然而,若從整體臺灣對內對外資訊快速傳遞的市場來看,仍有相當大區塊是那時電話普及率所無法觸及,也因此電報可以說是繼續延續著在這些區塊的優勢。事實上,在日治時期無論電報或電話的提供者都是官方總督府,因此

兩種通訊工具並沒有競爭關係,反而是互補、相容或共用,兩者的互補關係的例子就具體表現在臺灣報紙的採訪消息的傳達上。事實上,人們意識上的共同性來自於報紙內容,而報紙內容則依靠電報電話的快速傳遞給編輯者才得以形成,故這亦是近代通訊對於臺灣為一體性統合現象形成之貢獻。最後,雖在日本統治結束時,電話用戶占全體戶數比例仍有限,然而,我們不能以現在電話已朝向個人化角度去看這個數字,回到日治時期的時代脈絡下,因電話用戶大多非在自宅個人使用,而是屬於官方機關、社會團體或各類營業地點的多人使用,因此雖僅是一個用戶,使用電話者可能會很多。由日記中可看出,因電話多是在工作場所來利用,所以一個人使用電話的頻繁度,則會因

職業別改變而有落差,這並非個人習慣改變,而是環境改變始然。總之,日治時期人們生活內容受電話的影響是遠高於用戶數量所呈現的。

運用六標準差提升郵局窗口服務品質─以A郵局為例

為了解決鳳山郵局營業時間的問題,作者許莉玲 這樣論述:

臺灣地區郵政業務至今已一百多年,由於社會政經結構快速變遷,資訊與電信科技日新月異的衝擊,郵政事業在比較利益上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又因傳統書信往返之頻率降低,民營遞送業和國際快遞業介入郵遞市場,再加上連鎖性便利商店的潛在競爭,以及金融、壽險業者不斷推陳出新,為了搶攻郵務、儲蓄、壽險的激烈市場,於是在2003年改制成立由交通部持有100%股權之國營「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但在公司化之後,如何提升服務品質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郵政公司所面臨的重大課題。而近年來革新品質經營的六標準差手法,已延伸至顧客滿意度之衡量,是以本研究擬以A郵局為例,探討如六標準差觀念與步驟,作為郵局窗口服務品質績效的改善工

具。首先參酌Parasuraman、Zeithaml與Berry於1991年所提出之服務品質SERVQUAL量表,來探討郵局在服務品質上顧客認知感受的服務水準與顧客期望的服務水準間是否存有差異;接著定義服務品質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簡稱KPI)以衡量服務品質,找出極待改善的項目;最後利用六標準差D-Define(定義)、M-Measure(衡量)、A-Analyze(分析)、I-Improve(改進)、C-Control(控制)執行步驟,進行服務品質的改善,期能提升競爭力,以達到永續經營的服務目標。 經由研究發現,A郵局窗口服務品質的關鍵績效指

標為「郵局有便民的服務設備」、「如遇大量人潮,郵局會靈活調度人手,以縮短顧客等候的時間」、「對於顧客所申請的案件或抱怨事項,窗口人員能立即回覆或處理」、「窗口人員能夠迅速處理顧客的業務」、「郵局的窗口人員很樂意爲顧客服務」各項,最後經選定以「窗口人員能夠迅速處理顧客的業務」項目中的「存簿儲金開戶」和「存簿印鑑密碼變更」為A郵局實際推動六標準差的改善專案。經由DMAIC步驟後,「存簿儲金開戶」流程縮減了8.90分,預估每年可增加約149.33萬元收入;而「存簿印鑑密碼變更」流程則縮減了3.73分,預估每年可增加約44.39萬元財務效益。另外,就服務品質來說,也因為窗口人員能迅速處理業務,而使得忠

誠度與滿意度大幅提升,由此可知六標準差在郵局窗口服務品質之提升方面,有其應用上之價值,且中華郵政正面臨來自時代變遷的多項挑戰,因此尤須重視服務品質之提升,方能使百年老店得以維持長青。關鍵字:郵局、服務品質、SERVQUAL量表、關鍵績效指標、六標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