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三民區健保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長榮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黃偉堯所指導 黃品芳的 台灣內科執業醫師地理分布之相關因素探討 (2018),提出高雄市三民區健保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內科醫師、專科證書、地理分布、醫師、可近性。

而第二篇論文南開科技大學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 陳聰堅所指導 李鴻成的 南投縣消防局救護車施行收費之可行性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公設救護車、救護資源、收費制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市三民區健保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市三民區健保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內科執業醫師地理分布之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高雄市三民區健保局的問題,作者黃品芳 這樣論述:

背景近年老年人口增長與慢性病的罹患,未來對內科醫療服務需求將會增加,而醫療照護需透過醫師來提供,即醫師的地理分布與地區居民的醫療可近性息息相關,顯示內科執業醫師地理分布的重要性。目的探討內科執業醫師地理分布情形與分布之相關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式研究設計,分析單位為鄉鎮市區,研究對象為2010年西醫門診申報案件中就醫科別為內科系之執業醫師。研究資料分為內科執業醫師數與區域特性兩種:內科執業醫師數資料取自健保署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資訊整合應用服務中心建置之健保資料檔案,使用檔案為門診處方及治療明細檔(102)、醫事人員執業資料記錄檔(605),以及專科醫師證書檔(606)等檔案;區域特性資料則取

自兩個公開平台,分別為(1)行政院主計總處之「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以及(2)衛生福利部統計處99年度各縣市之「醫療院所數及各類病床數、救護車輛按地區別分」與「醫事機構開(執)業人員數按地區別分」。依變項為內科執業醫師數及其三個次分類內科執業醫師數:內專內科執業醫師數、非內專內科執業醫師數與無專內科執業醫師數。自變項包含人口學特性、社經發展與醫療資源等三構面:人口學特性變項計有人口數、人口性別比與65歲以上人口比率;社經發展變項計有專科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率、服務業人口比率與農業人口比率;醫療資源變項計有每萬人口診所家數、每萬人口醫院家數、每萬人口診所病床數、每萬人口醫院病床數與每萬人口西醫師數

。本研究使用描述性分析呈現各變項之分布樣態,皮爾森積差相關呈現內科執業醫師數及三個次分類分別與各個自變項之相關情形,複迴歸則分析鄉鎮市區特性對內科執業醫師數及三個次分類內科執業醫師數的相關。結果2010年共有13,874位提供內科醫療服務的內科執業醫師,其中內專內科執業醫師7,528位(54.26%)、非內專內科執業醫師5,739位(41.37%)、無專內科執業醫師607位(4.38%),並分別提供2010年81.07%、13.81%、5.12%的內科醫療服務。內科執業醫師數及其三個次分類內科執業醫師數前三多的鄉鎮市區分別為:內科執業醫師-台北市北投區、台北市中正區、台中市西屯區;內專內科執業

醫師-台北市中正區、台北市北投區、桃園縣龜山鄉;非內專內科執業醫師-台北市北投區、台北市中正區、台南市北區;無專內科執業醫師-新北市板橋區、高雄市三民區、桃園縣中壢市。368個鄉鎮市區中,有31個鄉鎮市區無任何內科執業醫師、93個鄉鎮市區沒有內專內科執業醫師、70個鄉鎮市區沒有非內專內科執業醫師、158個鄉鎮市區沒有無專內科執業醫師。在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中,與內科執業醫師數及三個次分類內科執業醫師數呈正相關的自變項為人口數、專科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率、服務業人口比率、每萬人口診所家數、每萬人口醫院家數、每萬人口診所病床數、每萬人口醫院病床數及每萬人口西醫師數,且皆達顯著水準(p0.05)。複迴歸

分析結果顯示:(1)人口數對內科執業醫師數及其三個次分類內科執業醫師數呈正向相關並達顯著水準(p0.05),與無專內科執業醫師數呈正向相關並未達顯著水準(p>0.05);(3)65歲以上人口比率對內科執業醫師數、內專內科執業醫師數、非內專內科執業醫師數為正向相關且達顯著水準(p0.05);(4)專科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率與對內科執業醫師數、內專內科執業醫師數、非內專內科執業醫師數皆為正向相關且達顯著水準(p

南投縣消防局救護車施行收費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市三民區健保局的問題,作者李鴻成 這樣論述:

目前政府公設救護車資源吃緊,再加上民眾濫用救護資源狀況層出不窮,嚴重程度甚至可影響公設救護車之運行與品質,近年各縣市逐漸出現公設救護車必須制訂收費制度的聲浪,足見此議題值得深刻探討。本研究主要以南投縣消防局公設救護車為例,配合消防相關人力作為主要問卷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消防相關人力之認知狀況,包含公設救護車之財務構面、管理模式、法治層面及執行現況。問卷調查共發出28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6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4%,透過SPSS 22.0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消防相關人力以年齡31歲至40歲、服務年資5年至10年,教育程度較高之男性為主。(2)由財務構面之認知顯示出,公設救護車

資源吃緊需要額外的援助。(3)由管理模式之認知顯示出,如公設救護車製訂出收費制度是有正面的影響。(4)由法治層面之認知顯示出,現行法規無法立即有效的支持救護車收費。(5)由執行現況之認知顯示出,政府有能力協助公設救護車品質提升。上述結果顯示出救護車收費制度可能無法在短期內全面實行,而在「財務」、「管理」、「法治」與「現行」四構面顯示出受試者間差異,可供政策與後續研究參考,也期望未來本研究可對各縣市推動收費制度提供幫助。關鍵字:公設救護車、救護資源、收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