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澎東分署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智慧商務系 許瓊文所指導 王晨瑩的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在職訓練網使用意圖之研究 (2021),提出高屏澎東分署產業人才投資方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在職訓練網、任務-科技適配度、科技接受模式、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知覺信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馬財專所指導 曹昌遠的 國內職業訓練課程技職效益之評估-以雲嘉南職業工會委辦訓練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職業工會、職業訓練、訓練成效、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屏澎東分署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屏澎東分署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在職訓練網使用意圖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屏澎東分署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問題,作者王晨瑩 這樣論述:

由於現今科技與產業變遷快速、網路科技日新月異,使得專業知識及技術變革也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多數上班族普遍有意願進修,以提升自我適應變化之能力。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推動「在職訓練網」,提供在職勞工報名在職訓練相關課程,以減少人工作業時間與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也增加了便民服務品質。本研究依據在職訓練網的背景及現況,主要以科技接受模式、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理論為基礎,並加入任務-科技適配度,以及知覺信任,來探討使用者(在職勞工)對在職訓練網的使用意圖之影響。本研究方法採取網路問卷調查法,針對曾使用過在職訓練網或曾透過在職訓練網報名在職訓練課程經驗的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以網路發放問卷的方式取得有效問卷

392份,共回收有效問卷387份,透過SmartPLS進行驗證,研究結果如下:(1)任務-科技適配度對知覺有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2)任務-科技適配度對知覺易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3)任務-科技適配度對知覺信任有正向顯著影響;(4)知覺有用性對使用意圖有正向顯著影響;(5)知覺易用性對使用意圖有正向顯著影響;(6)知覺信任對使用意圖有正向顯著影響;(7)資訊品質對使用者滿意度有正向顯著影響;(8)系統品質對使用者滿意度有正向顯著影響;(9)服務品質對使用者滿意度有正向顯著影響;(10)使用者滿意度對使用意圖有正向顯著影響。本研究之貢獻為未來對於政府推動在職訓練及政府網路數位便民服務等相關推動可

增加其使用意圖之參考依據,達成政府打造智慧政府的願景。

國內職業訓練課程技職效益之評估-以雲嘉南職業工會委辦訓練為例

為了解決高屏澎東分署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問題,作者曹昌遠 這樣論述:

我國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從2007年迄今2021年已經長達14年之久,起初投入訓練體系的辦訓單位從不到50家,截至目前上升到200多家的單位,其中包含了將近90家的職業工會,可見職業工會在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訓練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本研究採質化研究中半結構式的訪談法,訪談對象皆為各領域之專業專才,並能有效地提供相關訪談資訊與研究目的有所呼應。本研究在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執行整體現況考察分析發現:多數在職勞工對於職業工會辦理訓練課程期待度高;在參訓者問卷調查效益評估發現:職業工會對於計畫設計的問卷的仰賴性極高,但統計成效結果有限;在職業工會辦理訓練效益分析發現:職業工會對於訓練成效評估工具的運用不甚

靈活;在職業工會辦理職業訓練之困境發現:訓練環境的變遷間接影響職業工會在實行訓練計畫時遭遇困難。政策停滯不前且沒有因時制宜改善,導致訓練成效不彰;在政策與職業工會辦理職業訓練的脫鉤發現:訓練課程審查標準不一,以及為配合國家政策性課程推動間接影響需求課程的減少,成效統計結果不對外揭露,辦訓單位無所適從;制度著重於量化數據(證照)上的表現,辦訓單位卻只能協助輔導。綜合研究所述,研究者針對政府及職業工會以下幾點建議:政府方面:1.應結合產業未來趨勢,規劃完整的政策說明向辦訓單位宣導。2.政府應將每年蒐集之訓練成效評估結果適當揭露給辦訓單位周知,讓訓練單位能夠有效修正課程研擬方向。3.政府針對訓練補助

預算縮減,應長期與訓練單位進行溝通及探討。4.政府應持續檢討及修正現行TTQS制度,並參考辦訓單位歷年的辦訓績效及品質等,確實篩選優良之訓練單位。5.建議產業人才投資方案應回歸市場機制,將參訓者獲得政府資源盤整對應到本身職能,有效的將資源放在最有利的位置職業工會方面1.建議需要反思是否需要聘請專任人員專一辦理職業訓練,對於職業工會內部的完整性有益無害。2.職業工會在訓練成效評估上過於依賴單一評估工具,應多善用其他訓練成效評估工具,使訓練成效的評估會更具多樣性,有效提升信度及效度。3.目前產業人才投資方案中的評估可能過於單向,職業工會應該讓參訓者之同事及主管做第三方客觀的觀察評估,相信對於訓練成

效的評估更佳。4.職業工會應朝社會企業化發展,建立自我品牌,不再高度仰賴政府訓練預算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