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種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馬鈴薯種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偉君寫的 廣東農業適宜產業選擇研究 和浙江省農業機械學會的 現代農業裝備與應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馬鈴薯種植- 馬鈴薯居家栽培~下集:栽培過程的教訓 - 9A5Zeu也說明:馬鈴薯 的選種與茬口安排技巧馬鈴薯的種類較多, 在進行馬鈴薯栽培時應該選擇無病蟲害、無凍傷、塊莖大小適中、芽眼小而淺、薯塊的表皮柔嫩、色澤光鮮、肉較緊實、抗病、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農業 和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植物病理學系所 朱家慶所指導 吳家蓉的 臺灣馬鈴薯瘡痂病菌之遺傳與表型多樣性探討 (2020),提出馬鈴薯種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馬鈴薯瘡痂病、Streptomyces spp.、遺傳多樣性、多位點序列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農企業管理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黃文琪所指導 武氏芳清的 越南馬鈴薯之生產技術效率–隨機前沿分析的應用 (2019),提出因為有 技術效率、translog 前緣、隨機前緣分析、生產函數、馬鈴薯農民、越南的重點而找出了 馬鈴薯種植的解答。

最後網站馬鈴薯種植多久可以收成 - radiointertropicale.fr則補充:馬鈴薯 的種植方法介紹! 每日頭條. 塊莖休眠始於匍匐莖尖端停止極性生長和塊莖開始膨大的時刻。. 栽培約90天後葉子會自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馬鈴薯種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廣東農業適宜產業選擇研究

為了解決馬鈴薯種植的問題,作者林偉君 這樣論述:

根據國家、廣東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新要求,運用適宜產業選擇的相關理論,在對廣東省主要農業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採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構建由需求收入彈性係數、生產率增長率、產值比重、產量集中度、專業化係數(區位商)和成本收益率六個指標組成的定量選擇指標體系,並結合農業資源稟賦及要素條件和農業發展政策導向等定性選擇依據,提出將主畜及主糧產業作為保障產業;將水果、水產及蔬菜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將肉牛及精細園藝產業作為特色產業;將農業育種、農產品加工業及農業物流、“互聯網農業”四個產業作為關聯產業。構建了“五位元一體”、層次分明、特徵突出、具有廣東特色的農業適宜產業體系,

並提出差異化的發展指引及對策措施。 前言 第一章 背景意義 第一節 適宜產業選擇的背景 第二節 適宜產業選擇的意義 第二章 理論依據與概念界定 第一節 理論依據 一、比較優勢理論 二、地域分異理論 三、產業結構優化理論 第二節 相關概念界定 一、農業產業 二、農業適宜產業 三、廣東省有哪些待選的農業產業 第三節 相關研究綜述 一、優勢產業選擇研究 二、主導產業選擇研究 三、特色產業選擇研究 第三章 廣東省主要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廣東農業發展總體現狀 一、農業生產總體形勢保持良好.各產業平穩發展 二、種植業面積總體保持穩定,國內排名有所下滑 三、畜牧業產量總體下滑

,漁業產量增長穩定 第二節 廣東主要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一、水稻生產穩定發展,佈局以珠三角為中心輻射發散 二、蔬菜生產總量穩定增長,三大區域生產初具規模 三、荔枝產業面積緩降、產量提升,粵西成為重點佈局區 四、香蕉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產業從珠三角向粵西轉 五、柑橘生產總量波動增長,形成四個優勢產業帶 六、甘蔗產量與面積小幅度上升,形成三大蔗糖主產區 七、生豬生產總體保持增長,產業從珠三角向粵西轉移 八、肉雞產業生產佈局波動性較強,總體向北發散 九、羅非魚養殖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產業形成規模化生產 十、對蝦生產出口量全國第一,產業鏈條發展成熟 十一、花生生產總量翻一番,選育水準不斷提高 十二

、油茶產量逐年增加,產業發展波動大 十三、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平穩增長,生產逐步規模化 十四、龍眼面積波動較小,產量小幅提升,形成三大產區 十五、蠶桑生產集中化,產業模式不斷創新 十六、肉牛產業穩定發展,後發優勢逐漸顯現 十七、甜玉米生產逐年提高,產業向東西擴展 十八、花卉種植效益較好,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十九、茶葉生產增長迅速,茶園生產基地發展迅速 二十、甘薯種植面積較大,生產格局穩定發展 二十一、農業育種基礎扎實 二十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 二十三、農產品物流發展加快 二十四、“互聯網+農業”發展迅速 第四章 廣東省適宜農業產業選擇分析 第一節 適宜產業選擇的依據 一、市場——產品需求與

經濟效益 二、份額——省內份額與國內份額 三、成長——專業化基礎與發展速度 第二節 適宜產業選擇的方法與步驟 一、選擇方法 二、具體步驟 第三節 適宜產業選擇的指標解釋 一、需求收入彈性 二、成本收益率 三、產值比值 四、產量集中度 五、專業化係數(區位商) 六、生產率增長率 第四節 適宜產業選擇過程 一、指標標準化處理 二、相關矩陣確定與KMO檢驗 三、特徵值、特徵值貢獻率、特徵向量 四、主成分數量及得分 五、綜合得分結果 第五節 適宜產業分類與評價 一、適宜產業分類 二、適宜產業評價 第五章 廣東省適宜農業產業發展指引與保障措施 第一節 優勢產業——轉型提質 一、圍繞優勢產業發展調整農業

結構 二、推進優勢產業帶、大型產業基地建設 三、強化技術支撐,提高優勢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加強品牌建設 第二節 保障產業——穩產增產 一、抓好糧食生產,提高糧食自給率 二、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三、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搞好糧食儲備 四、確保畜、禽養殖規模,促進環保養殖 五、加強糧食及生豬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第三節 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一、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扶持龍頭企業 二、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 三、建立特色產業現代市場物流與行銷體系 四、加快推進保險扶持政策 第四節 關聯產業——加快發展 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制定實施有效的產業政策、財政政策 三、建立健全農業

投資積累和保障體系 四、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 第六章 廣東省適宜農業產業面臨挑戰與未來發展評價 第一節 優勢產業 一、荔枝 二、對蝦 三、甜玉米 四、蔬菜 五、羅非魚 六、龍眼 七、香蕉 八、柑橘 第二節 保障產業 一、肉雞 二、生豬 三、水稻 第三節 特色產業 一、花卉 二、茶葉 三、油茶 四、肉牛 第七章 廣東省適宜農業產業佈局 第一節 優勢產業 第二節 保障產業 第三節 特色產業 附件 廣東省農業產業分類與發展對策表 參考文獻

馬鈴薯種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馬鈴薯發芽後最好不要拿來吃,可以拿來種植,自己重要養出大型馬鈴薯需要一些功夫,小的馬鈴薯也是可以吃,做成薯餅吃起來口感還不錯。

臺灣馬鈴薯瘡痂病菌之遺傳與表型多樣性探討

為了解決馬鈴薯種植的問題,作者吳家蓉 這樣論述:

馬鈴薯瘡痂病 (potato common scab) 是由 Streptomyces 屬細菌所引起的重要土壤傳播性病害,大量發生時可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過去研究顯示 Streptomyces 屬包含多個能夠引起類似瘡痂病徵的細菌種類 (species),而瘡痂病菌亦可藉由水平基因轉移的方式將其毒力相關基因轉移至腐生性菌株中,因此不同馬鈴薯栽培地區所存在之瘡痂病菌的遺傳與表型特性可能會有所差異。為了對臺灣本土馬鈴薯瘡痂病菌的遺傳與表型多樣性能有進一步的了解,本研究於 2019 年由臺灣 7 個縣市之馬鈴薯種植田區採集了馬鈴薯塊莖並進行了菌株的分離與純化。在獲得 182 個菌落型態類似 Str

eptomyces 的菌株後,本研究首先以白蘿蔔苗生物測定法初步篩選出了 81 個能夠顯著抑制白蘿蔔苗生長之菌株;而後比較這些菌株之 rpoB 基因序列,又將其區分為 8 種不同的基因型 (genotypes a-h)。在 8 種基因型中,以 genotype a 之菌株數量最多,佔 81 個菌株中的 62 個菌株。為了簡化後續之試驗流程,本研究進一步從各基因型的菌株中分別選取了一個代表性菌株進行後續之測試。以 8 個代表性菌株對馬鈴薯薄片進行接種測試後,可發現所有菌株皆能於組織上造成壞疽褐化之病徵。以多位點序列分析 (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MLSA) 確

認 8 個代表性菌株與其他常見 Streptomyces 屬細菌的親緣關係後,可發現所有菌株皆與目前已知之瘡痂病菌種類被歸在同一個分群;其中,genotype a 與 b 在序列上分別與前人研究發現的兩個 S. scabiei 菌株完全相同,而在其他基因型方面則較難確認其所歸屬之物種。除了上述試驗外,本研究也進一步比較了各代表性菌株在不同培養基與酸鹼值之生長情形,並以聚合酶連鎖反應測試 8 個代表性菌株是否攜帶瘡痂病菌常見之毒力相關基因,最後再將各菌株接種至馬鈴薯植株以測試其致病能力。試驗結果顯示:genotype a 與 b 之菌株在多種培養條件下之型態特徵確實與 S. scabiei 相似

,而所有菌株於偏酸性的培養條件下,在氣生菌絲的生長與產生孢子之情形皆有下降的趨勢。此外,有偵測到毒力相關基因的 genotype a 與 b 之菌株,以及未偵測到這些基因的 genotype g 菌株,皆能在馬鈴薯上造成病徵,並且再次被分離純化培養。整合而論,本研究發現在臺灣引起瘡痂病的病原菌以 S. scabiei 佔多數,而該菌種在臺灣至少有 2 種基因型。此外,各項試驗結果也發現未偵測到任何毒力之本土菌株也可能具有侵染馬鈴薯之能力,顯示臺灣馬鈴薯瘡痂病菌在田間的生態仍有許多值得被探討的空間。

現代農業裝備與應用

為了解決馬鈴薯種植的問題,作者浙江省農業機械學會 這樣論述:

《現代農業裝備與應用》結合現代農業裝備在浙江省實際應用情況,分為糧油機械、蔬菜機械、茶葉機械、水果機械、食用茵機械、畜牧水產機械、設施農業裝備、農業物聯網與智慧裝備共八章內容進行編寫,以浙江省近年來推廣應用的200個左右品目的農業裝備為例,介紹了其結構原理、操作使用、維護保養與應用實例等內容。 《現代農業裝備與應用》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科學實用,理論與生產實踐密切結合,為農業“機器換人”提供了理論指引與實踐指導。《現代農業裝備與應用》適合農業(農機)推廣與管理部門、農業企業以及農戶閱讀使用,可作為農機技術與農民素質培訓教材,也可供農機科研人員與高等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越南馬鈴薯之生產技術效率–隨機前沿分析的應用

為了解決馬鈴薯種植的問題,作者武氏芳清 這樣論述:

馬鈴薯是越南五大糧食作物之一,僅次於水稻和玉米,位居第三。一公頃馬鈴薯平均產量約為18噸/公頃,平均利潤為4,715-5,144美元。僅三個月就能達到此水準,利潤頗為豐碩。此外,紅河三角洲地區的農民表示,馬鈴薯的收入,有助於支付開逢年過節的開銷與孩子的學費。然而,近年來,馬鈴薯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從2009年的37,000公頃減少到2016年的21,173公頃,導致馬鈴薯產量減少接近42.78%,2016年降至30.3萬噸。此外,國內生產量僅能滿足國內不到50%的需求,必須從不同國家進口以填補缺口。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最重要的政策之一:馬鈴薯種植面積目標達到4萬公頃,每公頃平均產量18噸且收入

達到每公頃5144美元的水準。為了滿足國內需求,必須提高馬鈴薯的生產力。對此,政府官員建議增加農民數量或擴大種植面積。此外,一些已發表的馬鈴薯研究論文,雖涉及技術改良和效率改進,但大多與種子品質或疫病控制有關。因此,有必要對馬鈴薯生產效率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以全新視角提供充分的解決方案,以提高越南馬鈴薯的生產力。本研究旨在運用translog前沿模型,透過以下方法找出提高生產力的解決方案:(1)評估技術效率(TE)水準,(2)計算每個投入變數的彈性,(3)分析規模收益或總彈性,(4)評估馬鈴薯農場的潛在產量表現,(5)定義每對投入變數的關係。首先,各變數的產出彈性,依次為種子成本0.001,化

肥0.07,農藥0.012,農田大小0.91,生長天數0.63。換句話說,如果增加1%的生長天數投入,將增加0.63%的生產力產出。其次,TE水準越接近1,代表馬鈴薯農場的技術效益水準較高。TE在0.9以上的最佳馬鈴薯農田占22.94%,其餘是0.8-0.9的占23.54%,18%的農田TE在0.7-0.8之間,35.41%的農田TE在0.7以下。TE水準的平均值為0.71,TE最低值為0.08,TE最高值為0.96。第三,根據各投入變數的產出彈性和總產出彈性,如果本產業將所有投入因素增加1%,生產力產出將增加1.62%;農場的收益也會因此受惠。此外,每個地區的最大產出水準也是不同的。透過在本

模型下的完全技術效率操作,如果增加化肥、農藥等投入材料和使用認證種子,北江、太平、山蘿和林同省農民的最佳產量可以達到20噸/公頃以上,也就是高於世界馬鈴薯的平均產量。最後,本研究還揭示了種子和化肥等投入變數的補償關係,換句話說,利用增加1%單位的種子成本來提高產量,就需要提高1%單位的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