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品種介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馬鈴薯品種介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麥塊職人組合寫的 Minecraft自然探險王!地球的秘密大圖鑑 和StoreyPublishing的 親手種植採集入菜.香草運用完全指南:廚房必備香草自種應用有這本就夠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尖端 和柿子文化所出版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生物科技研究所 羅朝村所指導 林文平的 應用枯草桿菌防治馬鈴薯瘡痂病 (2012),提出馬鈴薯品種介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枯草桿菌、鏈黴菌、馬鈴薯瘡痂病、生物防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植物病理學系所 曾德賜所指導 莊雅蓉的 馬鈴薯瘡痂病—病原菌於水稻田中殘存之可能性與可行之病害管理策略 (2009),提出因為有 馬鈴薯瘡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thaxtomin A的重點而找出了 馬鈴薯品種介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馬鈴薯品種介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Minecraft自然探險王!地球的秘密大圖鑑

為了解決馬鈴薯品種介紹的問題,作者麥塊職人組合 這樣論述:

  ★日本Amazon圖鑑認知類書籍TOP50   ★以Minecraft當催化劑,讓學習自然科學變得輕鬆又有趣!   ★日本法政大學生命科學環境應用化學科教授、東京大學兼課講師、《RiKa Tan》(理科探險)總編輯 左卷建男監修   你可知道在Minecraft世界的虛擬草原上,看起來再平常也不過的花花草草,比對真實大自然,竟然可以找出多達16項相異的品種!   你可知道在Minecraft水中看到那些悠游的小魚和水中生物,竟然有13種不同的真實生物在其中!   【以Minecraft當催化劑,讓學習自然科學變得輕鬆又有趣!】   不管是看Youtube影片或是玩遊

戲,小朋友對Minecraft虛擬世界裡的物件都非常熟悉。其實這些物件包含生物、礦物,工具,生態等等,有很多都是參考地球上實際的自然生態做出來的。   本書的目的,就是以這些小朋友所熟悉的麥塊物件做為導引,去介紹他們在地球上實際的模樣以及相關的自然科學常識。藉由小朋友對麥塊的熱愛,拉近他們與大自然的距離,讓小朋友感覺到「原來大自然是這麼的有趣!」   【重點知識】   #地球地貌 #天氣變化 #極端氣候 #火山熔岩 #大氣層 #地質岩石   #礦石 #各類花草 #植物生長 #各類木材 #陸地生物 #海洋生物 #便利道具   【學習主旨】   1.認識地球大自然的奧秘   2.培養環保意識

愛護大自然   【書籍資訊】   ◎適合國小低年級以上   ◎教育議題分類: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自然科學

馬鈴薯品種介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嗨!大家好,我是 Cassandre, 今天的『食不相瞞』要跟大家分享每個人都很熟悉,但對於要怎麼把它做得好吃又感到陌生的美味炸物:「比利時薯條/Belgian Fries」,強烈推薦大家一定要試做看看,在比利時就著薯條必吃的國民 Sauce「安達魯斯醬(Sauce andalouse)」。

很多人以為薯條是美國人的食物,但從薯條的英文名字 French Fries 看來,似乎又是來自於法國,但炸薯條真正的起源,非常有可能是比利時喔。
比利時宣稱他們才是薯條始祖,早在17世紀時因為季節因素,漁貨量不足,他們就開始炸薯條來吃,這可是比起任何國家都來得早呢!並表示當年是因為美國大兵在比利時法語區吃到好吃的炸薯條,因法語區講的是法文,因此傳到美國後就成了French Fries,是天大的誤會。關於這點,比利時跟法國在聯合國還正在爭議中。
偷偷說德國總理梅克爾,是支持比利時的。

在比利時,炸薯條就像是國民小吃一樣,隨處一個轉角就有一間薯條專賣小店,炸好的酥脆金黃薯條會用圓錐紙筒或長方紙盒盛裝,十幾二十幾種沾醬任君選擇,然後澆淋在冒著熱氣的薯條上,趁熱享用。
傳統上比利時薯條是使用 Bintje 品種,不過亞洲比較難找到,所以我們使用的是適合油炸、體型略大的粉質馬鈴薯來製作。

在這支影片裡,我們會跟大家分享製作完美比利時薯的「雙炸秘訣」,毋須花哨的技巧和工具,但有個溫度計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掌握好油溫以及兩次油炸的小技巧,你會發現自家炸薯條簡直好吃的不得了,從此薯條金黃酥脆的最高境界,輕鬆掌握。

📍 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weetdumplingofficial/
📍 我們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dumpling.studio/

這支影片還會有無人聲的 #ASMR​​​​​​ 版本,敬請期待。
-----------------------------------
比利時炸薯條與安達魯斯醬怎麼作呢?
下面是比利時薯條與安達魯斯的做法與食譜:

☞ 份量:薯條 2 人份,醬汁約 4~5 人份
📍 材料  Ingredients
☞ 薯條
大顆馬鈴薯  一顆,約260~280g
鹽 1g
葵花油 適量(任何炸油皆可)

☞ 安達魯斯醬
美乃茲 125g
鹽 0.8g (約1/8大匙)
番茄糊 14g (約1大匙)
洋蔥碎 9g (約1大匙)
紅椒碎 9g (約1大匙)
青椒碎 9g (約1大匙)
新鮮檸檬汁 4g (約1/2大匙)

📍 做法 Instructions
☞ 安達魯斯醬
1. 把紅椒、青椒跟洋蔥切成細小的丁狀,各取 9 克
2. 在裝有美乃茲的碗裡,加入番茄糊(不是番茄醬哦)、黑胡椒、鹽、辣椒粉、紅椒碎、青椒碎、洋蔥碎與檸檬汁,然後充份混勻並覆蓋保鮮膜,放進冰箱冷藏最少一小時,再來享用。

☞ 薯條
3. 把馬鈴薯刷洗乾淨並去皮,然後用布巾或廚房紙巾吸乾表面滑滑的液體
4. 接著把馬鈴薯切成一公分粗細的長條狀
5. 把切好的馬鈴薯條放在大盆裡加冷水漂洗 2-3 次,直到水變的清徹
6. 用廚房紙巾或餐巾布徹底吸乾水分
7. 炸鍋裡倒入足量的油量,當油溫到達150°C時,將擦乾的薯條放入炸籃油炸三分鐘,要點是不要炸到上色,目的只是炸軟。
8. 時間到取出薯條,並放在舖有廚房紙巾的平盤上,用另外紙巾吸走多餘的油份,然後讓它室溫放涼最少 20 分鐘,也可以冷藏半小時
9. 第二次油炸,等油溫到達190°C後,再次放入薯條,大概約炸 2-3 分鐘或薯條呈現金黃酥脆的狀態就可以瀝油撈出
10. 在炸到金黃酥脆的薯條上撒上薄鹽,並充份混勻,可以單吃或搭配安達魯斯醬享用
-----------------------------------------------------------------------
影片章節 :
00:00 開場
00:34 食材介紹
01:27 製作安達魯斯醬(sauce andalouse)
03:29 處理馬鈴薯
06:10 比利時薯條第一次油炸
08:40 比利時薯條第二次油炸
11:11 製作比利時炸薯條的技巧分享與注意事項
-----------------------------------------------------------------------
更詳盡的作法與 Tips,可以參考我們的食譜網站喔:

更多的食譜:
https://tahini.funique.info
-----------------------------------------------------------------------
#看東奧配薯條
#完美薯條背後的科學
#現炸酥脆金黃薯條
#比利時街頭美食


本片是以 Panasonic Lumix GX85/GX80 4K 影片拍攝。
鏡頭:
Panasonic 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Panasonic LUMIX G 25mm F1.7 ASPH.

More Info:
https://www.sweet-dumpling.com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dumpling.studio/

應用枯草桿菌防治馬鈴薯瘡痂病

為了解決馬鈴薯品種介紹的問題,作者林文平 這樣論述:

瘡痂病菌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是馬鈴薯病害之重要病原菌之一。雲林縣斗南鎮地區為本省馬鈴薯最重要的生產區;近年來由於馬鈴薯瘡痂病發生率逐漸增加,致使馬鈴薯的產量及外觀皆受到影響,導致市場價格有逐步下降的趨勢。馬鈴薯瘡痂病之病原屬鏈黴菌之一種,不僅危害種薯亦發生在根、莖與匍匐莖,主要病徵為罹病薯於塊莖表面形成邊緣突出,於中央部為稍凹陷之圓形或近圓形之疣狀物並呈現淡褐至灰褐色病斑,嚴重時多數病斑癒合呈網狀龜裂粗皮狀。為有效防除此一病害,本研究旨在探討馬鈴薯瘡痂病之發生及利用枯草桿菌作為生物防治之可行性。 本研究利用自斗南地區所採集之罹病薯塊所分離出之菌株,以做為供試病原菌,將此菌株在 ISP4

(International Streptomyces Project ) 培養基上培養7天,菌落形態呈淡灰白色,並隨著時間而漸轉成褐色並可產孢。為瞭解枯草桿菌對於馬鈴薯瘡痂病防治應用之可行性,本試驗以對峙培養試驗,結果顯示枯草桿菌對於馬鈴薯瘡痂病菌能有效抑制生長;經篩選具拮抗能力優異的BS-9菌株所製作培養發酵液,並行種薯浸泡及澆灌處理,實驗數據亦顯示BS-9菌株確能有效降低瘡痂病病菌之感染及病害之發生率達4~9倍。在田間試驗中則分成三種處理,即A組將種薯切塊以枯草桿菌BS-9培養液108 cfu/ml稀釋100倍浸泡15分鐘後種植田間,待生長後於第14天再使用BS-9培養液108 cfu/

ml稀釋100倍澆灌處理;B組將種薯切塊處理BS-9培養液108 cfu/ml稀釋100倍浸泡15分鐘;C組則是種薯切塊無浸泡菌液等處理,結果顯示:各組平均罹病度及平均罹病面積分別為A組1.15%與1.31 cm2、B組2.21%與3 cm2、C組11.55%與15.8 cm2;各組平均每粒薯重及每公頃總產量,分別為A組126.2 g與42.2公噸、B組122.5 g與39.4公噸、C組109.4 g與36.3公噸。與未處理BS-9之對照組相較,BS-9浸泡及澆灌處理區其植株平均每粒薯重增加7~25%,平均總產量每公頃增加11~28%。顯示BS-9菌株於馬鈴薯瘡痂病病害管理上可達到顯著抑制瘡痂

病效果及增加馬鈴薯之產量,實值得推薦於馬鈴薯栽培管理之生物製劑。

親手種植採集入菜.香草運用完全指南:廚房必備香草自種應用有這本就夠了!

為了解決馬鈴薯品種介紹的問題,作者StoreyPublishing 這樣論述:

全美DIY生活系列銷售超過15,000,000冊的保證! 廚房必備香草栽植與運用完整介紹,觸動味蕾的經典料理, 還有多款時尚必備、增添生活情趣的質感手工小物, 讓你可以輕鬆打造並享受舒心愉悅的植栽生活!     親手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讓平凡的日子充滿諸多驚奇……   這種喜悅,是教人喜歡上這本書的原因。     用香草點綴生活,以料理撫慰人心,   讓指尖的感觸與舌尖的顫動,引領你揭開香草魔法的祕密!   這是隨時隨地都可操作的綠色魔法,也是「香草料理的西方正典」,   無論室內或戶外,你都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廚房香草花園!   從育苗、移植、修

剪,到採收與保存,   從裝飾到烹調,從醫藥到日常生活護理,   包羅萬象的香草魔法將改變你的飲食品味與生活起居,   帶給你身心最真實、最療癒的奇蹟!     ◎無論新手、老手,都能輕鬆上手的實用植栽指南   如果你是門外漢,請不必過於擔心,這裡有栽種香草前必備的知識及注意事項;如果你是行家,那麼你一定會驚嘆怎會有如此詳盡的祕笈。從栽培、採收至保存,皆有文字、圖片進行完整且詳細的說明,這確實是一部適合初學者入門、老手升級必備的參考用書。     ․將室內植物移植戶外前,必須先為香草植物做好耐寒訓練。   ․蘿勒是花園裡絕佳的驅蟲香草唷。   ․想做乾燥薄

荷,要趁花苞剛出現時,從第5對葉子上方剪下。   ․大部分的香草只需要少量的肥料即可,過度施肥很容易使它們受到傷害。   ․播種芫荽籽時,其實間距不要多於5公分最恰當(雖然坊間都說要45公分)。   ․採收百里香最好的時機是花盛開之時,而且用蔭乾的方式才能夠保存顏色。   ․繁殖薄荷最好的方式不是使用種籽,而是從扦插或現有的植株開始。   ․薄荷生長需要很多很多的水,但泥濘容易積水的地方可不適合栽植。   ․薰衣草的最佳移植時機是幼苗長出 4片葉子之時。   ․蒔蘿可以長得很高,所以最好把它種在庭園的後方,這樣才不會遮住其他植物的陽光。   ․採收細香葱前,要讓

它長到至少15公分高,才能確保在整個生長季裡都會持續生長。      ◎從庭園到餐桌,教你如何做出驚動味蕾的美味小技巧   針對廚房必備的香草種類,不僅細細爬梳各個品種的差異及用途,對於如何運用在料理上增添其風味,亦有相當精闢的見解。完整收錄香草植物專家的私房菜單,不藏私料理食譜首次於臺灣獨家公開,所有美味祕訣盡藏其中,保證令人大呼過癮!     ․若想做出世上最美味的青醬,請使用灌木蘿勒。   ․如果想用乾燥細香葱取代新鮮的,請使用食譜所需的2倍量。   ․做料理時,若想添加點奧勒岡,一定要在烹調的最後1分鐘才把它加到菜餚裡。   ․遇到難喝的湯時,請灑上一點蒔

蘿,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使用香草調味鹽,不僅能增強食物風味,還可以減少人體對鹽分的吸收。   ․關於料理的簡單經驗法則:請以1份乾燥薄荷取代食譜所需的3份新鮮薄荷。   ․想讓馬鈴薯等根類蔬菜變得更加美味,乾燥百里香是你的好選擇。     ◎生活中應用,做出獨一無二的質感手工小物   如果喧囂擾攘的都市讓你感到煩悶,如果過於沉穩有序的生活基調讓你感到乏味,那就試著動手DIY吧。香草不僅用於廚房料理,還可用來做成抽屜香氛袋、迷迭香皂球、薰衣草香氛蠟燭等各種實用的生活小物,快來享受手工DIY的樂趣吧!還有神祕小知識教你如何將香草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喔!     ․

把剛乾燥好的貓薄荷碾碎,縫到小枕頭或玩具老鼠裡,會是小貓咪的最愛!   ․將肉桂蘿勒連枝帶葉整條摘下,加到香草花圈裡,偶爾灑點水,可提振芳香氣息。   ․將8滴薰衣草精油加到水裡稀釋,可以當做潤絲精來使用。   ․將薰衣草花泡水,當做漱口水使用,有助於改善口臭。   ․在寵物梳毛刷上滴幾滴迷迭香精油,可有效改善寵物過度掉毛的問題。   ․將薰衣草的花縫進襯墊裡,做成放在桌上的隔熱墊,熱度會使其香氣散溢出來。   ․若有蚊蟲干擾的問題,請擺一盆英國薄荷在身邊,它是有名的驅蟲劑。     看似樸實無華的香草,   以其芬芳交織成記憶中最動人的寫意時光,   構築小

日子裡最簡單、純粹的幸福。   好評推薦      與植物親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種植。   這本《親手種植採集入菜.香草運用完全指南》以專業又平實易讀的語調,鉅細靡遺的提供了香草種植要點,了解土壤、施肥、栽培、移植、採收的方法。且詳細介紹各種適合居家種植與料理的廚房香草植物,有哪些品種類型、個性與氣味樣貌,細細提醒讀者如何依著時序,像是日光與露水出現的時間等,去照顧、採收,以及保存運用。   這本書充滿了藥草學運用香草的靈魂——從澆水的時間、方式與水量,就開始呵護著藥草,除了讓植物長高、長大,也要讓植物長得香。行文間充滿著與植物相伴的情感,不單純只為了利用植物,而是照顧好植物,植物就

會回過頭來照顧你。   《親手種植採集入菜.香草運用完全指南》一書原是北美出版品,對季節的描述、植物品種的介紹,自然與亞熱帶的島嶼台灣有著風土上的差異,某些香草植物的品種甚至教人耳目一新。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透過本書我們可以理解這些廚房藥草的療癒特質與養成環境的關係,在照顧身邊植物時,若能學會以相同的心情陪伴,把書中描述的季節特色,轉譯成臺灣的氣候,便可以更懂得如何照護家中的香草植物。   此外,每種香草都附上廚房料理的多種配方,讓掌廚人們除了懂得種植與植物特性,更深知如何運用入菜,落實let food be thy medicine的藥食同源境界。誠摯推薦給大家!—女巫阿娥 / 芳香療法

與香藥草生活保健作家     香草是有香味又能夠融入生活當中的植物,其中西洋香草很多是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在應用中,人們可透過料理,將香草的香味呈現出來。   書中介紹了許多料理常用到的香草植物,有些類別介紹得非常詳細。作者也很詳細地分享了他的栽培經驗,也很仔細地介紹香草採收後的保存方式。這些是一般市面上香草書籍所沒有的,是讀者的一大福音。   書中介紹的香草都有相對應的食譜,內容相當豐富,可以引領香草栽培者進入廚藝世界;對於已經有廚藝基礎的朋友,也可以反過來,透過這本書提升對香草的栽培能力。   相較於原著作者的栽培環境,臺灣平地相對溫暖,較不用擔心書中提到的耐寒性問題;反

而是有些香草要想想在夏天時,要如何避免潮濕悶熱。   想種好香草,就要了解香草本身的習性,配合在地的環境,輔以栽培者的適當照顧,「因地制宜」就能把香草種好,享受香草成長與應用的喜悅!—尼克 / 「和香草說說話」創辦人、「尼克の香草田園生活」創作人     香草並不只是有香氣的草木而已,它們是有魔法的植物。   想想看,大自然竟然能在小小的草葉裡內建那麼迷人的香氣,光是這點,就讓香草充滿了神秘、浪漫與想像。   如果你喜歡香氛,喜歡烹飪,喜歡手作,喜歡園藝,那你終究是要種香草的。   然而,香草並不單單只是會香的雜草,它們需要細心的呵護,長時間的照顧。蘭姆花了很長的時間,

葬送無數的盆栽,才了解到這點。   有時,誤打誤撞選了適合的香草與環境,終於看到它們生長繁盛,滿園芬芳,這才發現根本用不了這許多,只好看著它們花開花謝,暗自凋零。   如果《親手種植採集入菜.香草運用完全指南》沒有即時問市,蘭姆大概就只能到此為止了吧!   這本堪稱香草聖經的《親手種植採集入菜.香草運用完全指南》,針對一般常用的十多種香草,從品種介紹(像是薄荷就有十二種,薰衣草更是多達二十種,還分耐寒跟不耐寒)、歷史傳說與醫療功效、栽種環境與照顧方法、廚房裡生活中的各種運用,以及蘭姆目前最需要的各種香草保存方式,都做了詳細的解說,搭配一目了然的圖解表格,是蘭姆看過最實用詳盡的香草書籍

。   看完這本書,蘭姆手都癢了,恨不得立刻奔赴花市,帶幾盆香草回家。所以,如果你喜歡香氛,喜歡烹飪,喜歡手作,喜歡園藝,那你終究是要種香草的,何不就從這本《廚房裡的香草奇蹟》開始,走進迷人多采的香草世界?—蘭姆 / 臉書粉絲團「蘭姆的星野森林這一家」版主

馬鈴薯瘡痂病—病原菌於水稻田中殘存之可能性與可行之病害管理策略

為了解決馬鈴薯品種介紹的問題,作者莊雅蓉 這樣論述:

馬鈴薯瘡痂病廣泛存在於世界各馬鈴薯主要產區,已知可造成本病的病原菌有Streptomyces scabies、S. acidiscabies及S. turgidiscabies等,其可經由土壤與種薯帶菌而傳播,並於馬鈴薯表皮產生突起皺摺之壞疽性瘡痂病徵。台灣過去罕見有馬鈴薯瘡痂病危害發生,直到2006-2007年間,於台中縣潭子、雲林縣斗南地區主要馬鈴薯栽培區突見本病爆發性大面積危害。為瞭解S. scabies是否成為本土性病原而傳播病害,本研究即探討在馬鈴薯作為水稻田冬季間作作物的情況下,觀察瘡痂病菌經水稻淹水栽培過程後,於土壤中殘存之可能情況,並建立可行之病害管理策略。本研究由斗

南地區於2006、2007年連續兩年馬鈴薯全面嚴重瘡痂病感染之栽培田,於2008年馬鈴薯種植前,採取大量田土於溫室以盆缽盛裝種植馬鈴薯,結果發現,種植於嚴重發病田所採集土壤之馬鈴薯,所採收之薯塊發病率為21.3%,發病度則約為5.6%,相當輕微。另外於上述相同之田地嘗試以每公頃800公升用量枯草桿菌WG6-14發酵菌液隨灌溉水施用處理,共施用兩次,另以灌溉水者作為對照處理,於馬鈴薯種植前及馬鈴薯採收後,採集處理區與對照區土壤樣品,以稀釋平板法分離檢測土壤中具病原性之瘡痂病菌含量。結果發現,WG6-14發酵液處理區所採集之土壤,於馬鈴薯種植前與採收後近似鏈黴菌分離株分別有212與167株 (5.

3×105與4.2×105 CFU/g),對照區則分別有124與145株 (4.1×105 CFU與4.8×105 CFU/g)。此些分離菌株經逐一挑取更新培養,並以馬鈴薯薄片接種測試病原性,結果發現WG6-14發酵液處理區,馬鈴薯種植前與採收後所分離菌株分別有61.8%與51.5%可見薯片有褐化反應,對照區所分離菌株則分別有61.3%與44.1%有褐化反應。此些可導致褐化反應之分離菌株,隨之經燕麥培養液培養,並以LC/MS/MS檢測thaxtomin A產量則發現,相較於2006年分離自潭子病薯塊上具有強毒力的瘡痂病菌S. scabies T3,其thaxtomin A產量可達每毫升培養液2

.1 μg,總計357株可導致薯片褐化之分離株皆未檢測到有thaxtomin A之產生,進一步自這些處理區及對照區分離株中挑取40株代表菌株以PCR增幅thaxtomin生合成基因txtA,增幅產物經分析亦證實此些代表菌株不具有txtA,其應不具致病性。上述結果顯示殘存於土壤中之病原菌應非導致嚴重瘡痂病發生的主因。為瞭解是否由於水稻田栽培環境造成病原菌降解,使得無法分離到具瘡痂病致病性之鏈黴菌,試驗中將瘡痂病菌T3帶菌土經淹水及水稻種植處理後,以稀釋平板法檢測其病原菌菌量。結果發現灑水保濕之對照組其T3族群量在8週處理期間維持在107 CFU/g左右,而在淹水至土上4公分之環境中相較於對照組,

其T3菌量至第八週後降至1.3×106 CFU/g,減少了86.1%。另外帶菌土在淹水下每週一次施用拮抗性枯草桿菌群菌株WG6-14與TKS1-1發酵液之處理,其T3族群量之降解情形明顯加快。比較種植水稻與單純淹水之影響則發現,淹水種植水稻較之只淹水之對照處理,病原菌族群量下降確有明顯較快情形。綜合上述試驗結果,解釋了過去在台灣中南部馬鈴薯栽培田少見瘡痂病危害的可能原因,而於2006、2007年連續兩年在中南部爆發大面積為害的原因或與種薯夾帶病菌引入有關。在本病之病害管理部份,於溫室以盆缽種植方式進行試驗,發現大量施用WG6-14與TKS1-1發酵液可以有效降低T3病菌的感染,且對馬鈴薯產量有

增益效果。為避免種薯夾帶病菌引入,因此建立帶菌種薯的檢測方法。試驗結果發現,利用txtA基因專一性引子對進行PCR增幅後,當種薯單位表皮 (0.79 cm2) 帶菌量為137 CFU時,可檢測到txtA片段。未來對於種薯檢疫上,期望能利用此可行之檢測方法,阻絕瘡痂病之可能感染源,保障國內馬鈴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