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外科門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馬偕外科門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丞傑寫的 鄭丞傑醫師的婦科診療室[修訂版]:婦科權威為您解答100個難以啟齒的兩性幸福密碼 和賴俊佑的 開刀房的溫暖:外科醫師的同理與傾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寶瓶文化所出版 。

長榮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秦兆瑋所指導 林宜蓁的 乳癌篩檢服務接觸對受檢婦女服務價值及行為意圖之影響—以實體環境為調節變項 (2021),提出馬偕外科門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服務接觸、服務價值、實體環境、行為意圖、乳房攝影。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科技大學 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系(所) 倪麗芬所指導 田慧怡的 專科護理師專業承諾之相關因素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專科護理師、專業承諾、自我效能、情緒耗竭的重點而找出了 馬偕外科門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馬偕外科門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鄭丞傑醫師的婦科診療室[修訂版]:婦科權威為您解答100個難以啟齒的兩性幸福密碼

為了解決馬偕外科門診的問題,作者鄭丞傑 這樣論述:

關於子宮、卵巢、女性荷爾蒙、月經、排卵等大小事, &女性想知道、應該知道的婦科保健問題都在本書裡! Ÿ變胖、頻尿、經血量異常可能都是子宮肌瘤作怪? ŸŸ經期前胸部腫脤狂冒痘,經前症候群好難受怎麼辦? Ÿ更年期容易有心血管疾病、陰道乾澀、頻尿等問題?                                   鄭丞傑醫師透過本書,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 解開100個從青春期少女到更年期女性的私密心事和保健迷思! ‧子宮肌瘤 ‧Ÿ子宮肌腺症 ‧Ÿ骨盤腔脫垂 ‧Ÿ子宮內膜癌 ‧Ÿ子宮頸癌 Ÿ‧卵巢早衰Ÿ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Ÿ巧克力囊腫 ‧Ÿ卵巢腫瘤及癌症

下腹痛、經期不順、難以啟齒的問題,可能都與這些病症有關! PART 1 姊妹們的私密心事 Ÿ搞懂婦科檢查,就醫不尷尬 Ÿ顧好生理期(經期),婦科可解憂 Ÿ呵護私密處,保養&保健一次到位 PART 2 想孕、慢老從保養卵巢開始 Ÿ卵巢早衰 Ÿ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瘤) Ÿ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Ÿ卵巢腫瘤及癌症 PART 3 呵護子宮,遠離病痛 Ÿ子宮肌瘤 Ÿ子宮肌腺症 Ÿ子宮內膜異位症 Ÿ子宮內膜癌 Ÿ子宮頸癌 Ÿ骨盆腔器官脫垂 PART 4兩性互重,老後依然性福 兩性關係 Ÿ女性的更年期 Ÿ男性更年期與性功能障礙  專文推薦 張博雅  前任監察院院長、曾任衛生署署長 吳淡如  知名作家

暨節目主持人 苦  苓  知名作家 胡  瓜  知名藝人暨綜藝節目主持人 強力推薦 陳建仁  前任副總統 葉金川  現任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楊志良  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邱文達  美國AHMC聯合總執行長 林奏延  國衛院董事長 陳時中  前衛生福利部部長 柯文哲  台北市市長  

乳癌篩檢服務接觸對受檢婦女服務價值及行為意圖之影響—以實體環境為調節變項

為了解決馬偕外科門診的問題,作者林宜蓁 這樣論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所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數據,女性乳癌已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推動癌症防治,全國各縣市醫院及乳癌巡迴車配合政策,極力推動乳癌篩檢,但成效不彰,這是醫療業需要省思的問題,除了受檢者本身的因素外,是否有其他影響因素。故本研究欲探討服務接觸、服務價值與行為意圖之關係、服務價值於服務接觸與行為意圖之中介關係以及實體環境在服務接觸與服務價值、服務接觸與行為意圖、服務價值與行為意圖間的調節關係。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乳房攝影室及該醫院合作之乳房攝影巡迴車之受檢者,並以配額抽樣,發放266份問卷,回收有效

問卷258份,有效回收率97.0%。本研究將以 SPSS 26.0 與 AMOS 23.0 作為分析工具,針對本研究各構面進行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並運用迴歸分析驗證本研究假設。研究結果顯示,在直接效果上,當檢查人員提供的服務接觸越好,受檢者感受的服務價值感受較佳;當醫療人員給予的服務接觸越好、受檢者感受到的服務價值越高,對受檢者的行為意圖會有正向影響。在中介效果發現,醫療人員正向之服務接觸會讓受檢者知覺正向的服務價值,並進一步提高受檢者的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在調節效果則驗證,實體環境將會增強服務接觸與服務價值的間的正向關係。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在理論上,探討服務接觸時,可以將受檢者的

情緒變化及忠誠度加入變項,藉此應可更充實研究的完整性;實務上;醫療產業重視其醫病間良好的服務互動關係及就醫的環境設施,可以增加病人對檢查的服務價值,未來研究亦可將此模式應用於其他類別的檢查,探討其影響效果。

開刀房的溫暖:外科醫師的同理與傾聽

為了解決馬偕外科門診的問題,作者賴俊佑 這樣論述:

  這些生命吶喊,你、我無法置身事外:   ▌「我去看好幾間泌尿科診所,他們都不太理我。有的說我想太多,連藥都沒開就幫我退掛了。賴醫師,大家是不是很怕被我傳染?但我記得思覺失調症是不會傳染的。」   ▌「我就是一個躺在床上等死的廢人,連要自殺的能力都沒有。」   ▌「你們是說我才20歲、台大高材生的兒子就要死了嗎?」   ▌「我可以不勇敢了嗎?我都不知道像我這樣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每個人,無論生什麼病,都有就診權利;   ◆每個人,當頑強地自我防衛時,都有人能同理與陪伴;   ◆每個人,當被無聲囚禁時,都有人能打開那心的牢籠;   ◆每個人,都能在生命最後一刻,選擇想要的方式離

開。   同理與傾聽,才是橫跨生死之河的一葉扁舟。   一位醫心的外科醫師,醫治那些被破碎難堪殘缺所包覆的心。   一位理解病人生命故事的外科醫師   每一個醫師所認為的小手術,   對病人來說,其實都是恐懼異常的大手術。   而他,領著病人,渡過恐懼、不安與未知的窮山惡水……   他們都因痛苦的病症而來。但他們的困境,卻又不僅僅是病症,有時是因心中無以名狀的恐懼、不安與未知,更有時是因病症而衍生的生命泥淖。   一位年輕的外科醫師因為深深了解,精湛的外科手術並不一定總能解決病人問題,而所有的醫療決定,都是以病人性命為籌碼,因此,他彷若走在鋼索,時刻提醒自己務必以病人為最大考量。哪怕

退而求其次成為手術助手,或甚至建議病人前往其他醫院治療,他也謙遜接納。   當他將自己的心,一再貼近這些病患與病患家人,那些傾聽、尊重與同理是他的行醫日常;而當他戮力替病人設想、付出與拚搏,我們得以看見平凡,但又不凡的醫療一景。 本書特色   ◎賴俊佑醫師:   「在開刀房待得久了,手術開得多了,對於生死的定義愈來愈模糊。   一個人的心跳停止,算是死了嗎?可是在醫療科技的發展下,我們連心臟都能替換。但不是自己的心臟替自己跳動著,這樣的你,還算是你嗎?   至於那些對人生失去希望,遍尋不著初衷,溺斃在欲望的汪洋裡的人,也算是確實的活著嗎?   我不知道。」   ◎劉啟群(台灣路竹會會

長):   「在仔細讀完本書的原稿之後,發現字裡行間,流露著醫者仁心的慈悲,也有著包容和理解的情懷。他視病如親,總是盡心盡力去醫治病患,並從中建立彼此的信任,讓患者面對康復之路時,重新燃起生命的動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每一次的醫療案例過程中,他都會自我審視。」   ◎謝幸吟(媒體工作者):   「看賴醫師記錄診間與手術室的點點滴滴,他懸壺濟世的初心,從路障實習生到主治醫師,不長不短的八年,三千多個日子,他對患者,專業之餘,更是用心傾聽,還有一次次的捫心自問與檢討,他希望做得更好,讓患者與家屬,都更好。這是態度,也是溫度。……賴醫師總是願意傾聽。「讓患者有地方可以去」,他也讓患者的心和心裡的話,

有地方可以去。」   ◎劉啟群(台灣路竹會會長)、謝幸吟(媒體工作者)撰推薦序   白永嘉(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美國心臟學會主任導師)、巫玠竺〈醫師;《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作者〉、李茂盛(總統府資政;茂盛醫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李俊逸(茂盛醫院執行長)、吳錫金(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志金(《ICU重症醫療現場》作者)、陳煜(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黃軒(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蔡伯鑫(醫師;作家)同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專科護理師專業承諾之相關因素研究

為了解決馬偕外科門診的問題,作者田慧怡 這樣論述:

背景專科護理師是一個十分具有專業領域的進階護理,在醫療體系中扮演協調、指導、與臨床醫師合作提供連續性及整合性的護理與醫療照護。除了自身的專業外,亦須臨床實作經驗的累積,建立專業的價值體系與獨特性。故需先鞏固專科護理師們內在因素,了解與重視專科護理師自我內心的自信度與工作情緒狀況做為專業承諾之基礎,加強專業承諾的信念,提升專科護理師照護品質,增進組織凝聚力及留任率,進而才有能力改變外在之主管與組織制度加以提升專業承諾。目的:探討專科護理師專業承諾之相關因素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與結構式問卷方式,於某組織四院區為研究場所進行資料收集。共有296位專科護理師參與本研究。研究工具包

含:專科護理師基本屬性、林等(2007)護理人員專業承諾量表(NPCS)、Zhang and Schwarzer(1995)自我效能量表(GSES)中文版及陸等(2005)翻譯自Maslach的工作倦怠量表(MBI-HSS)中文版,每個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並以SPSS/Windows release 23.0版電腦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量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複迴歸資料分析。結果:專科護理師專業承諾為中上程度(76.88 ± 8.85,標準化得分80.90%),自我效能較低(27.30 ± 4.76,標準化得分68.25%),有高度情緒耗竭(26.52 ±

12.12,標準化得分 73.67%);學歷、婚姻、每月薪資及自覺健康狀況與專業承諾有顯著差異(p < .01);年齡(r = .17, p < .01)、專科護理師年資(r = .19, p< .01)、護理總年資(r = .21, p < .001)、自我效能(r = .46, p < .001)與專業承諾呈正相關;情緒耗竭與專業承諾呈負相關(r = - .35, P < .001);以複迴歸統計分析發現自我效能(B = .70,p < .001)與情緒耗竭(B = - .19,p < .001)為專業承諾之預測因子,其可解釋變異量為34.20%。;其次專業承諾次量表中,專科護理師月薪資為

6~7萬者(B = 2.02,p < .01)、自我效能(B = .30,p < .001)與情緒耗竭(B = - .11,p < .001)為專業認同之預測因子,解釋變異量為 29.60%;再者專科護理師學歷為大學者(B = -1.10,p < .05)、自覺健康狀況尚可者(B .91,p < .05)、自我效能(B = .30,p < .001)與情緒耗竭(B = -. 05,p < .001)為專 業投入之預測因子,解釋變異量為25.50%;最後專科護理師已婚者(B = .82,p < .001)、 自我效能(B = .10,p < .001)與情緒耗竭(B = - .03,p < .0

01) 為專業留任之預測因子,其解釋變異量為24.60%。結論與建議:研究結果證實專科護理師自我效能、情緒耗竭與專業承諾有相關性,且自我效能、情 緒耗竭為專業承諾之預測因子。建議可參與心理諮商支持的方式或舉辦同儕經驗交流團體活動,透過臨床實務經驗分享及工作心路歷程甘苦談,從中獲得正向相互支持,了解目前自己在工作上的自我狀態,除了得到更多專業知能與應對技巧外,也可發現本身專業工作上做得不錯,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提高專業的自我效能、降低情緒耗竭並增進專業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