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稅務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香港稅務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麥嘉軒、黎嘉德寫的 香港稅務:法例與實施說明 2011-12 和劉麥嘉軒、黎嘉德的 香港稅務:法例與實施說明2010-11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局_百度百科也說明:我们要成为卓越的税务管理机构,为促进中国香港的繁荣安定作出贡献。 公司名称: 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局; 外文名: Inland Revenue Department(IRD).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香港中文大學 和香港中文大學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EMBA大上海專班 陳建丞所指導 陳霙秀的 經由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差異比較探尋台灣信託發展方向 (2021),提出香港稅務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大陸、信託、台灣、香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政治學系 周志杰所指導 張家寧的 中國大陸及香港接軌國際反避稅制度對台商影響之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反避稅、共同申報準則、中國大陸台商的重點而找出了 香港稅務局的解答。

最後網站專訪譚大鵬, JP則補充:稅務局 現時執行七項條例。香港目前沒有資本增值稅和股息稅,而利息收入在某些情況下亦無須課稅。基本上,只有源自香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香港稅務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香港稅務:法例與實施說明 2011-12

為了解決香港稅務局的問題,作者劉麥嘉軒、黎嘉德 這樣論述:

  本書涵蓋香港稅務的各個主要範圍(包括物業稅、薪俸稅、利得稅、個人入息課稅和印花稅),並廣引實例、稅務案例和稅務上訴委員會的裁決,深入淺出地介紹香港稅法的法律原則和施行慣例。本書(2011—12年版)收錄了2011—12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所建議的稅務政策改動,以及香港稅務的最新發展。在「香港稅制的國際層面」一章內,本年版新增了一個章節,探討中國內地投資者在香港投資所面對的香港稅務問題。   本書原著者為David Flux(香港執業會計師,退休前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稅務合夥人),並每年由畢馬威資深的稅務專業人員修訂。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絡,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

服務。   本書以簡潔易讀的文字撰寫,並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附錄部分載有相關稅務案例、法院和稅務上訴委員會的裁決,以及《稅務條例》、《稅務規則》、《印花稅條例》相關章節的一覽表和索引資料,方便讀者查閱。 作者簡介 劉麥嘉軒   現任畢馬威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稅務主管合夥人。她於1993年由畢馬威倫敦調任畢馬威香港,專職從事稅務工作。劉麥嘉軒是香港會計師公會和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公會會員,並同時出任香港會計師公會稅務委員會主席,經常就稅務事宜發表意見。 黎嘉德(Garry Laird)   持有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現任畢馬威香港高級稅務顧問。他在加入畢馬威前,曾任職澳洲稅

務局和香港稅務局,專職從事稅務工作超過35年。他在香港稅務局的主要職責包括草擬《稅務條例釋義及執行指引》、審查事先裁定的申請、參與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的磋商,並協助草擬稅例修訂等。

香港稅務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雙重標準,何以服天下?】

幾天前,曾蔭權就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的罪名上訴失敗,結果重新入獄。但是,為什麼曾蔭權因為一份洽談中的租約,沒有申報就被定罪入獄;相反,梁振英在任的時候,明目張膽收受UGL 5000萬,涉嫌沒有向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申報財產及記錄在案,就不受追究?

這是不是雙重標準?廉署一向標榜自己不偏不倚,為什麼對曾蔭權是一套,對梁振英又搞另一套呢?

梁振英身為特首,收了5000萬UGL的錢,有人說這不是資產。老實說,燒5000萬冥錢給你就不是資產!但5000萬港元絕對是資產!

廉政公署也好,香港稅務局也好,必須要向700萬市民解釋是否搞雙重標準!

經由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差異比較探尋台灣信託發展方向

為了解決香港稅務局的問題,作者陳霙秀 這樣論述:

台灣的信託業,開展迄今已逾20餘年,隨著時代的變遷,急需從高占比的理財信託朝全方位信託的方向邁進。本研究以台灣的信託業出發,再從香港以及中國大陸的信託業務中去發掘台灣未來的信託業務可發展之方向。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係採用問卷分析法。本研究經彙整問卷內容後發現:1.一般民眾對於信託業務之接受度已日益增加。2.愈來愈多民眾開始試圖瞭解並規劃承作信託業務,如退休安養信託及子女教育創業信託等。3.台灣現行之信託業務多屬單一業務別,尚未符合全方位信託範疇。本研究結果可提供予致力推展全方位信託業務的各方機構參考使用。

香港稅務:法例與實施說明2010-11

為了解決香港稅務局的問題,作者劉麥嘉軒、黎嘉德 這樣論述:

  .內容全面-本書涵蓋香港稅務的各個主要範圍(包括物業稅、薪俸稅、利得稅、個人入息課稅和印花稅),其中更有一個章節集中探討香港稅制的國際層面。本書廣引實例、稅務案例和稅務上訴委員會的裁決,深入淺出地介紹香港稅法的法律原則和施行慣例。本書(2010—11年版)收錄了2010—11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所建議的稅務政策改動,以及香港稅務的最新發展。   .資深作者-本書原著者為David Flux(香港執業會計師,退休前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稅務合夥人),並每年由畢馬威資深的稅務專業人員修訂。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絡,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   .簡潔扼要-本書以

簡潔易讀的文字撰寫,並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方便查閱-附錄部分載有相關稅務案例、法院和稅務上訴委員會的裁決,以及《稅務條例》、《稅務規則》、《印花稅條例》相關章節的一覽表和索引資料,方便讀者查閱。 作者簡介 劉麥嘉軒   現任畢馬威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稅務主管合夥人。她於1993年由畢馬威倫敦調任畢馬威香港,專職從事稅務工作。劉麥嘉軒是香港會計師公會和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公會會員,並同時出任香港會計師公會稅務委員會主席,經常就稅務事宜發表意見。麥嘉軒於2010年年初與劉遵義教授結婚,改名為劉麥嘉軒。 黎嘉德(Garry Laird)持有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現任畢馬威香

港高級稅務顧問。他在加入畢馬威前,曾任職澳洲稅務局和香港稅務局,專職從事稅務工作超過35年。他在香港稅務局的主要職責包括草擬《稅務條例釋義及執行指引》、審查事先裁定的申請、參與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的磋商,並協助草擬稅例修訂等。

中國大陸及香港接軌國際反避稅制度對台商影響之分析

為了解決香港稅務局的問題,作者張家寧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全球關注反避稅議題日益升高,OECD甚至更於2014年提出「金融帳戶資訊自動交換共同申報準則」(CRS),以利各國在追稅上得以獲得更佳的成效。本研究著重探討中國大陸與香港在接軌CRS後,兩地為了更加符合國際反避稅制度所相對應採取的措施與行動,包含完善兩地的稅法與制度後的差異與進展,以及提高追稅手段的行政措施所帶來的成效,而這些稅務上的改變又是否對於在兩地投資設廠的台商有重大的衝擊。透過中國大陸與香港兩地的個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台商企業在面對到兩地皆接軌CRS之後,過往台商企業在兩地的投資習慣與稅務規劃方式皆受到了影響,不僅徹底改變了台商企業繳納稅務的習慣與心態,為了降低避稅後所必須承擔

的風險,確實也有減少利用避稅天堂的現象;甚至隨著中國大陸與香港在相關的法令與行政手段都愈趨嚴格的情況下,台商企業更將區位轉移與稅務規劃逐漸提高成為企業的治理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