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近藤大介寫的 中國的人口危機:結婚難民、空巢青年、5億老人,了解這個超高齡大國的危機,你就知道中國為何突然急著統一臺灣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博士班 歐聖榮所指導 梅文兵的 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系統的建構與運用之研究 (2021),提出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居家養老、社區、適老化建設、指標系統、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林修澈所指導 周士煌的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2021),提出因為有 民族學、台灣民族學、台灣學、台灣國學、學術史的重點而找出了 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的人口危機:結婚難民、空巢青年、5億老人,了解這個超高齡大國的危機,你就知道中國為何突然急著統一臺灣

為了解決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的問題,作者近藤大介 這樣論述:

  2020年,3000萬適婚期男性將成為「結婚難民」,討不到老婆。   2022年,每年從大學畢業的人突破900萬,面臨「大失業時代」。   2024年,每年1200萬人離婚的時代來臨(離婚經濟?)。   2049年,慶祝建國100週年的5億老人將成為中國最大社會危機。   以上是日本最大出版集團講談社《現代週刊》副總編輯近藤大介,   對於中國未來20年的預言(2018、2019的預言全部應驗)。   大家總說,中國的政治與軍事宛如黑箱,經濟指標也沒什麼可信度。   近藤大介指出,想預測這個國家的未來,人口,是最能信賴的指標,   人口調查是中國政權幾千年來落實最徹

底的統治手段,這指標從不騙人。   作者在北京生活長達25年,近距離觀察中國現在的生活面貌。    在本書中,他以人口當成數據基礎,解析中國即將面臨危機    哪些即將成真?哪些是轉機?哪些是危機?         其中,2035、2049,這兩個年份和臺灣高度相關。   看懂這些中國危機,你就知道習主席急著完成什麼?   為什麼要突然高壓對付香港?   ‧2020──3000萬個男性「結婚難民」   空巢青年帶來孤獨經濟、同性戀增加與非洲人妻:   一胎化政策最大的「負」作用,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男比女多3000萬人。   沒車沒房的男人,窩在自己房間玩手機、買東西──人不出去,貨進來

,   沒有女性想跟這類「剩男」結婚,中國男性只好到非洲討老婆,   因為結婚聘金只需要1000人民幣(約4000臺幣)。   ‧2024──每年1200萬人離婚   中國式離婚和我們不一樣,辦離婚典禮找姻緣、假離婚以便置產:   中國已成離婚大國,每年近500萬對夫妻離婚,最大原因是極端的拜金主義,   愛財勝於一切。還有夫妻離婚,居然是為了方便買房子?   ‧2035──印度人口超過中國,勞動力多至少一億人   這時習近平82歲了,年老的中國和年輕的印度會如何正面對決:   到了2040年,印度人口便成為世界第一,且勞動人口遠遠超越中國。   此時,現在的日本是明日的中國,明日的印

度就是現在的中國。   作者甚至大膽預言:中印兩國將會發展新一波太空競賽     千萬記住:毛澤東活了82歲,習近平82歲時會想完成什麼毛主席沒完成的事?   ‧2049──5億老人慶祝建國百年   2028年時中國就有2億老人,再20年將高達5億,   到時,誰來養?誰來長照?是商機還是危機?   結婚難民、空巢青年、5億老人,了解這個超高齡大國的危機,   你就知道中國為何突然急著統一臺灣了。 各界推薦   「M觀點」創辦人/Miula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版主/黃瑞祥

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系統的建構與運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的問題,作者梅文兵 這樣論述:

面對全球老齡化所帶來持續性養老壓力,各國政府都開展了行之有效的辦法來應對本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房地產行業的興起,社區居家養老已經成為中國的主體養老模式,据數據統計,中國90%的老年人選擇社區居家養老。但不能否認的是,社區建設之初,較少考慮到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因此如何構建符合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便成為政府、養老產業界和學術界共同關心的問題。基於此,本論文借鑒國內外相關建設和發展經驗,通過質性研究和量化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構建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並選取中國珠三角地區4個典型社區進行實證運用,以期提出適合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的對策

建議和改善策略。具體內容如下:首先,透過文獻資料調研、政策文本分析和老年扎根訪談的方式,運用質性研究方法,初步選取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的51項評估指標;其次,將上述51項指標編制成模糊德爾菲法專家問卷,運用模糊德爾菲法,邀請官、產、學界專家對51項指標的重要值進行評量,根據專家共識值和門檻值的設定,最終篩選出48項社區適老化建設指標;再次,將上述48項指標的重要度和表現度,編制成問卷針對社區居家老年人及其相關群體進行廣泛調研,透過576份有效調研數據,運用因素分析法,構建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的4項準則、9項次準則和48項指標的評估指標系統;另外,將社區適老化建設評

估指標體系,編制成模糊層次專家問卷,邀請官、產、學界專家對各層級評估指標的相對重要值進行評量,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計算出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各層級指標的權重值;最後,透過本研究構建的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選擇中國珠三角地區城市、城郊、城鎮、農村等4個典型社區進行實例驗證,客觀科學評估該社區適老化建設的狀況並根據評估數據提出改善策略。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的研究,是可以涵蓋多面向的研究,這不只是針對現有社區的適老化建設狀況進行評估,從其中辨識適老化建設的不足之處並提出改善建議,也可以於社區規劃建設前段作業時,協助相關部門有效的篩選建設指標並進行決策,以尋得符合社區居家養老產業需求之切

實適老化表現。本研究最期待的是藉由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提升社區適老化建設成效和社區居家養老品質,進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生活滿意度,幫助老年人成功老化。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為了解決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的問題,作者周士煌 這樣論述:

民族學ethnology研究「民族ethnos,及附著於其身的文化」,台灣的民族學,研究對象是台灣諸民族/民族集團:原住民族、客家、Lán-lâng/Holo、外省人。其中,學科傳統領域研究的首為台灣原住民族,在政策的支持下,客家研究亦開始展現成果。原住民族研究和客家研究,已有整體性「知識體系」的建構。台灣其餘民族的學問,則以民俗學或地方學來表達,其體系尚待發展。作為近代學術的民族學,在台灣有其特別的歷史發展過程。由日本治理台灣時,為了施政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與稍後的學術研究開始,累積成果。國民政府來台之後,以誌書的編寫及審查圈錮地方知識份子,確立「以本土為地方」,以台灣為學科的練習場,並橫

殖入文獻學研究的中國邊疆民族史。民主化之後,台灣主體性漸漸展現,本土研究開始興盛,教育系統與學術系統對台灣的觀點也開始正常化。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興趣,則以「地方學」的樣態出現。台灣為一多民族的國家,清楚了解諸民族及其文化,為「屬族」的學問,以國家的文化主體性為學問的對象,可以稱為「台灣學」。台灣學為「屬國」的學問,為台灣的國學,其核心應該為台灣的民族學。台灣學或國學的發展,尚待觀察,但並非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