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潮汐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香山潮汐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明峰寫的 哈哇意亡國史:ALOHA哀歌 和胡展誥的 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海之聲潮汐】資訊整理& 海之聲相關消息| 綠色工廠 - Easylife也說明:海之聲潮汐,[新竹][香山]海之聲夕陽@ 給八十歲的我:: 痞客邦::,2013年10月13日— 海之聲夕陽沒有在滿潮的 ... 所以請各位前往香山海之聲的時候,得先上網查新竹潮汐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寶瓶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 呂欣怡所指導 楊柏賢的 寓居於海陸之際:高雄西南海岸基礎設施與多樣社群實踐 (2019),提出香山潮汐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埔地、基礎設施、自然本體、異質社群、海陸韻律、縫隙、漁業採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李培芬所指導 趙偉凱的 蘭陽溪口地景變化對水鳥群集組成的影響 (2018),提出因為有 鳥類、族群、時間變異、棲地、同功群的重點而找出了 香山潮汐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竹香山濕地 『賞蟹步道』瞬間凝結夕陽的美好 - 阿賓的旅遊 ...則補充:建議來訪的時間為傍晚,比較不曬外也可以一併欣賞美麗的夕陽,但若要觀賞螃蟹就必須在退潮時間來,造訪前可以先查一下潮汐時間【香山濕地潮汐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香山潮汐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哈哇意亡國史:ALOHA哀歌

為了解決香山潮汐表的問題,作者周明峰 這樣論述:

哈哇意(夏威夷)曾是個輝煌島國,且看它如何在太平洋的潮汐裡興衰起落!      ◎長居哈哇意四十年的周明峰醫生,精於歷史典故,圖文並茂的詳述哈哇意王國的興衰,歷任國王的故事,以迄亡國,又如何成為美國的第50州,以及當今方興未艾的復國運動。   ◎書後附上哈哇意當地歌謠的中譯,感受其異國風情與浪漫情懷。   夏威夷,一個充滿陽光、沙灘、草裙舞和珊瑚礁的熱情島國,留美醫師周明峰,為何要為將它正名為哈哇意?「夏威夷」三個字,其實只是華人阿Q的意淫而已?   從開國元君後,歷經五代君王,最後歿於末代女王,弱勢的島國如何遭受強權蠶食鯨吞,乃至亡國滅種,淪為美國領土?哈哇意的興衰以至淹沒於西洋洪流,

也正是台灣的借鏡!   本書是續1776年歐洲航海家庫克首次發現夏威夷群島後,想了解哈哇意最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 周明峰   1946 生於台灣 雲林 虎尾   1959 虎尾國校畢業   1962 台南一中初中畢業   1965 台南一中高中畢業   1969 中山醫學院醫科畢業   1971 美國進修   1975 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物理復健專科結訓   1975 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復健科 臨床講師   1977 匹茲堡 Harmarville 復健醫學中心 門診部主任   1975 檀香山太平洋復健醫院 醫務副主任   1981 哈哇意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 主修老人學   

1983 創設「信望愛復健中心」開業迄今 專擅各種疼痛的診治   2003 另開設「疼痛特別門診」於加州柑縣   1989 業餘專研台灣文史迄今   ◎著作   1994 台灣簡史   1995 心在台灣   2001 台美情懷   2007 破解腰酸背痛的迷思   2014 No More Pain All Pain Considered – A Breakthrough 初版   2020 疼痛大突破 —根治各種疼痛疑難雜症   2020 NO MORE PAIN All Pain Considered – A Breakthrough 增訂版   2020 哈哇意亡國史 —ALOHA哀

歌   2020 晚霞滿天 —台美歲月   ◎網站   NoMorePainClinic.com 前言 第一章 先民社會 第二章 庫克船長 第三章 開國元君 第四章 卡王二世 第五章 卡王三世 第六章 卡王四世 第七章 卡王五世 第八章 快樂君王 第九章 末代女王 後記 年表 紀事 ‧美日肉搏第一戰 ‧珍珠港超級間諜 ‧種族差別兩命案 ‧日裔滄桑示忠誠 附錄 ‧哈哇意復國運動 ‧哈哇意之歌   作者序   Hawaii 中譯為夏威夷,顧名思義,即是「華夏威服蠻夷」之意。譯名究竟出於何人何時,無以稽考,不過依其廣東語發音,而且遙隔千里的汪洋中小島,華工首先接觸,

很可能是他們所取之名。中國人自以為是天下最優越的民族,外國皆夷狄野蠻之邦,華夷觀念根深蒂固,早期華人來自廣東,是應Hawaii 美籍大地主的僱傭,在蔗園當期約勞工,出賣勞力討飯糊口而已,不具國民資格,沒有投票權,並無什麼華夏國威震懾異邦的情事,一介外籍勞工鄙視其所投靠謀生之國為夷,譯名時捨其他同音字不用,竟稱為「夏威夷」,非但與事實大不相符,甚且失敬之至,徒顯其「華夷」謬論及阿Q心態的作祟。不管有意或無心,難辭污辱當地人之嫌,缺乏平等相待與敦睦互重的氣度,殆無疑問。譬如當前台灣的菲籍勞工,若稱呼台灣為「菲威夷」,台灣人豈不受辱而憤慨?誣蔑荒誕,道理相同。觀之今日中國,開明了許多,歷來侮辱歧視邊

疆民族之地名,例如歸綏(歸化綏靖)、迪化(啟迪教化)等,多已從善更易,而像「夏威夷」之類的改名,此其時也。再者,現行普通話北京音,「夏威夷」與 Hawaii 之譯音不符,改成恰當名稱,實有必要。   筆者定居 Hawaii 逾四十年,可以算是在地人(kama aina)了,對 Hawaii 的歷史文化有所涉獵,也別具好感,常以「夏威夷」意涵霸氣與謬誤,而心生愧憤,有時竟唸不出口,因此呼籲正名。爰不揣淺陋,擬出「哈哇意」以代之,直接取其音,台、中兩適用,「哈」即阿羅哈(aloha)的哈,「哇」與日文譯名「布哇」的哇相仿,「意」則是從台、中讀音相通的少數字裡選出,願就教於高明。   正名之後,

可以順言哈國歷史,述其興衰以迄淹沒於西洋洪流,弱勢的島國如何遭強權蠶食至於鯨吞,亡國滅種,淪為美國領土。個中脈絡,依稀可循,哀憫戚戚之餘,忖思祖國,吾土台灣,同為弱小島國,而強鄰虎視,讀之借鏡,自在人心。 第二章 庫克船長 一、第一次航行 1728年庫克(James Cook)出生於英國 Yorkshire 微寒的工人家庭,幼時做過各種雜役,十八歲當水手,自學航海技能,頗有天分,六年後升為大副,廿七歲投入海軍從低級海員做起,因表現傑出屢建戰功,旋即升任船長;1757年擊破法艦立大功,1758年英國攻打加拿大法屬魁北克(Quebec),得力於庫克在航行和測量上超凡的才能,艦隊安然通過障礙多險

的 St.Lawrence 河道,終獲大勝。他在測繪海圖與觀測天文方面亦有特殊的貢獻,儼然成為當時英國最具創見的製圖家、最優秀的航海家、最有才幹的船長。當英國派艦遠去南太平洋探險尋找傳聞中的所謂「南半球大陸」時,艦長人選非他莫屬。1768年8月8日庫克船長率艦奮鬥號(Endeavour)由 Plymouth 港開往南洋,其任務表面上是觀測星象,實際上是去獵取處女地收歸英國領土。他抵大溪地(Tahiti)比預期早七個星期,繼續航行到紐西蘭東岸,一上岸見土人就殺,轉去澳洲東岸時擱淺,幸運掙脫,路經印尼的巴達維亞(Batavia),隨船的學者研究分類了許多前所未見的植物、昆蟲、魚類和動物,收穫甚豐,

1771年7月12日達成任務返英。 二、第二次航行 庫克榮升為司令官,翌年率剛毅號(Resolution)和探險號(Adventure)兩艦二度去南太平洋探險,繞非洲南端深入南極海,離南極洲不遠處受阻折回,轉向紐西蘭和大溪地,登陸東加,讚譽其土地美麗、肥沃、物產豐富,其人民健康、清潔、慷慨,他是第一個發現東加的西方人。續向南直航至人跡未履的南極,開創人類首探南極的紀錄,也證明並無「南半球大陸」的存在。回程經過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見巨石頭像聳列而嘆為觀止,也經過 Marquesas 島,讚賞土著為最美麗的人種,另遊歷一些島嶼後返英,歷時三年。

香山潮汐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台灣自由行 #香山濕地 #新竹景點
各國旅館、酒店比價查詢:https://bit.ly/2U8ie6q
台灣旅館、飯店查詢:https://bit.ly/2Fjz3U2

香山濕地週二為公休日
開放時間通常早上9點至下午6點
香山濕地潮汐表:
http://bit.ly/2moCMJl
新竹公車5801時刻表及路線圖:
http://bit.ly/2mxoRk3
新竹公車5804時刻表及路線圖:
http://bit.ly/2nXKlH5

新竹香山濕地位於香山車站和三姓橋的中間
走路的話要半小時,可以考慮出一台Youbike
或者轉乘公車到香山濕地

香山濕地的景色一點也不會輸給台中的高美濕地
一樣有木棧道延伸至濕地,還可以觀賞招潮蟹和彈塗魚生態
一到黃昏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很美的晚霞
可以利用木棧道的設計拍一張網美照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寓居於海陸之際:高雄西南海岸基礎設施與多樣社群實踐

為了解決香山潮汐表的問題,作者楊柏賢 這樣論述:

高雄西南海岸自1950年代起,經歷不同時期治理思維下的海岸工程,除了不斷形塑海陸之際的地景,也牽涉到土地、空間、物種、社群活動、知識動員等交織的過程。不同於過往臺灣西海岸社科研究將焦點置於漁村或漁港,本研究從海岸出發,以高雄港十二年擴建工程、第二港口開闢、南星計畫與近年的洲際貨櫃中心工程等當地的海岸工程為例,探討在海岸人工化過程中不同尺度行動者如何相互連結與動員?在不斷打造海岸的過程中,跨尺度的社群、魚、海水、泥沙如何共構與寓居,形成何種社會關係與想像?本論文奠基在近年基礎設施對於人類學與自然的討論,將高雄西南海岸的變遷視作基礎設施化的過程,並藉政府檔案、科學研究報告、工程規劃書與民族誌等材

料,分成三個面向回應上述問題。首先,將高雄西南海岸的人工化放在戰後臺灣西海岸「海埔地」開發的脈絡,說明國家如何藉由「基礎設施的作業」(infrastructural work),將法規、機構、知識、技術、人、非人物種與自然現象等異質元素,組織進海岸基礎設施的網絡系統,形塑人、非人物種與地球作用力複合而成的海岸自然本體。第二,聚焦在各尺度人類行動者如何動員科學知識、論述、對土地的情感與日常生活經驗,一再協商與模塑海埔地穩定/變動的狀態,而海埔地也成為需要人類維持的建成環境。第三,將視角轉移到自然現象與非人物種,藉由不同時期基礎設施作業中的泥沙與魚,指出在地社群的採集實踐實際上交織在被基礎設施化、

不停變動的海陸韻律,持續生成社會關係與想像,並說明基礎設施系統內在「縫隙」展現的生機。

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

為了解決香山潮汐表的問題,作者胡展誥 這樣論述:

當生氣、忌妒、恐懼等負面情緒來襲, 你總是閃躲與忽視。 但你愈逃避,卻愈不安; 你愈否認,卻愈痛苦…… 你,可以從這本書開始改變!   你是否常因為陷入負面情緒漩渦中而責備自己,   又因無法「馬上好起來」而充滿挫折感?   其實,每一個負面情緒背後,   都曾經站著一個哭泣、內心受傷的自己。   面對負面情緒,最難的是「對自己誠實」:   ‧你的生氣,可能是出自擔心,或是由忌妒、自卑偽裝而來;   ‧你竭盡所能責備自己、攻擊他人,是為了安撫脆弱的自信心;   ‧你討厭對方,是因為你在他身上看見你不喜歡,但自己也有的某項特質;   ‧你覺得主管對自己有敵意,其實是將父親的權威形象「移情」到

主管身上。   我們習慣以逃避、否認、壓抑來面對負面情緒,   但這卻讓我們離「真正的自己」愈來愈遠!   在華人文化中,為了不被貼上「情緒化」、「不成熟」的標籤,我們努力控制情緒,告訴自己「我沒事」、「我會趕快好起來」,但我們只會愈煎熬,也會讓負面情緒在我們內心更壯大,就像默默餵養一隻怪獸,最後反撲我們的身、心。   演講超過百場,擅長舉出貼近我們生活,且深具啟發性的真實案例,同時是風傳媒專欄作家的胡展誥心理師,他提出不深陷負面情緒無底洞的方法,不是抵抗,而是誠實地理解與接納。透過30個覺察與8項練習,去細細聆聽負面情緒背後,是不是曾有一個哭泣、受傷的自己?那麼,請給自己一份療癒内在傷

口的機會,而當傷口癒合,你也會擁有更多面對人生的勇氣與力量。 專文作序   邱珍琬(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海苔熊(作家) 好評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 所長)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這本書非常厲害地從家族治療、認知行為、個人中心等等各種不同心理治療的角度,用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活潑的例子,帶大家一起去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情緒對我們的影響。而太快跳到理性、務實、正向思考,雖然有它的功能,但同樣有可能讓你重複活在一個困境的迴圈中,影響到自

尊和人際關係。」──海苔熊(作家)   作者簡介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出生屏東沿海小漁村,從小就喜歡聽故事、騎車到處亂晃。因為喜歡旅行、熱愛這塊土地,所以立志將工作的足跡遍及台灣每一個鄉鎮。   畢業於中正大學社福系、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現為新竹市學諮中心心理師、杜華心苑兼任心理師、永齡基金會希望小學委員、家扶中心合作心理師、風傳媒專欄作家。工作之餘熱衷演講與寫作,著有《遇見,生命最真實的力量-一個諮商心理師的修練筆記》(聯經出版)。   專長:兒童與青少年諮商、親職教育、遊戲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諮商   演講與工作坊經歷,持續增加中……   家扶

中心、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移民署、兒童福利聯盟、衛生局、生命線、永齡基金會、清華大學、新竹教育大學、屏東大學、南華大學、中華大學、元培大學、衛道中學、三民國中、光武國中、北園國中、文賢國中、永康國中、楠西國中、崇明國小、竹蓮國小、新竹國小、香山國小、永信國小……等社會福利與教育單位。   FB專頁:遇見嘿狗狗-胡展誥心理師ppt.cc/77E2F   【推薦序一】覺察情緒,了解自我/邱珍琬(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推薦序二】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海苔熊(作家) 【自序】為什麼不愉快的情緒總是不請自來? Part 1破解情緒迷思 一、揮之不去的壞心情

二、眼見未必為憑 練習1 降低過去對現在的影響 三、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練習2 提升自我覺察 四、「眼不見為淨」有效嗎? 五、逐漸失溫的殭屍 六、面子一斤值多少? 七、一代傳一代? 八、男人不許哭? 九、各人造業各人擔 十、欲速則不達 練習3 減少自動化與災難化的思考 十一、凡事積極樂觀,身心永保健康? Part 2重新認識不為我們所愛的情緒 關於生氣—— 十二、一張名為「生氣」的面具 十三、其實,你不是真的愛生氣 關於害怕—— 十四、正視恐懼,才能與恐懼相處 十五、揭開控制的手法 十六、你,害怕拒絕別人嗎? 關於忌妒—— 十七、覺察忌妒背後的力量 十八、自卑,讓人喪失欣賞的能力 關於

失落—— 十九、一觸即破的泡泡 二十、揪出憂鬱背後的魔鬼 練習4覺察來自他人的聲音 關於後悔—— 二十一、千金難買早知道 Part 3愛自己,你需要隨身攜帶的提醒 二十二、給情緒一雙溫暖的手 二十三、身體會說話 練習5 傾聽身體的訊息 二十四、在黑與白之間,探索灰色地帶 二十五、換個視框,探尋另一片風景 練習6 換個視框看事情 二十六、逆向操作,也能找回正能量 二十七、為自己發聲 練習7 提升自我肯定 二十八、自己的鼓勵自己給 練習8 寫一封欣賞自己的信 二十九、暫停營業 三十、「減法生活」好心情   推薦序一 覺察情緒,了解自我   這是展誥的第二本書。   之前擔任展誥的論文指

導老師時,他曾經告訴我,他在經營一個部落格,也希望藉由故事敘說方式,探討自己的來時路,以及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悲喜陰晴。隨著他論文的完成,接著就積極產出了第一本諮商臨床的書籍《遇見,生命最真實的力量--一個諮商心理師的修練筆記》(聯經出版)。   第二本書也完成得很快。我記得他回母校演講時告訴我,他正在寫一本有關情緒的書,而我當時也正在撰寫與情緒相關的書籍,當時除了驚喜,也有許多期待與祝福,沒想到一轉眼,他就已經完成,甚至邀請我寫推薦序。   這一本書來得及時也重要。   因為我們常常一打開電視,就是暴力或情緒失控的社會新聞,久而久之,大家似乎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其實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徵兆:

如果我們隱忍或是暗許這些情緒暴衝的現象存在,就是身處於危險之境而不自知。若是再有鄭捷或龔重安的類似事件發生,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因為這樣的事件隨時可能在我們眼下發生,危及或波及我們的生命安全與福祉。   我很高興看見這一本書的面世。   情緒是自我的一部分,也是讓我們可以維生的基本配備。它是一個兩面刃:接納、覺察與了解,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適意,然而拮抗、不理會或不處理,不僅造成自己的不愉快,甚至會危及他人與社會。   展誥的這本書會破解一些我們對於情緒的迷思,也會就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身心健康作探討,甚至進一步帶領我們檢視自己不喜歡的一些情緒,最後也針對覺察情緒與因應之道著墨。  

 是為序。   ◎邱珍琬(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推薦序二 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   你是那種總是會被身邊的人說「太努力」的人嗎?總是把你的肝腎都賣給工作,有錢沒錢的都做,甚至連同事的都抓起來做,只是因為怕別人討厭你嗎?有沒有想過,是什麼讓你自己這麼拼命,卻沒有顧慮到自己的身體和需求?   兩種「自我疏離」的人   這陣子因緣際會讀了一系列心靈成長書籍,發現每一本書談的主題雖然都不一樣,卻幾乎所有的書都講到同樣一件重要的事: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你不夠重視自己的情緒。   第一種是藉由投入工作來「逃避情緒」的工作狂。總是馬不停蹄,害怕如果自己停下來,就會有人發現自己

不夠好。為了能夠完成更多的「事情」,這些人變成胡心理師所說的「情緒殭屍」,只注重完成事情,不重視自己的心情(同樣地,可能也會被別人覺得很冷血、太過理性)。當然,變成殭屍一定有它的好處(例如賣命地工作可能換來不錯的成就,或者得到別人的尊敬)。只是,在辛苦了大半輩子之後,可能要想想,這樣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嗎?而那些你所逃離、沒有好好面對的情緒,也可能會在午夜夢迴、寂寞太猖狂(一個冷不防~)的時候,突然以焦慮、緊張、失眠等等的方式來襲擊你。   第二種人剛好相反,就是傳說中的「黑洞人」。心裡面總是有很多不安的黑洞,總是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是擔心自己會不會做錯、是不是很沒用。別人說你太負面,你

都知道,可是你自己也很困擾,努力了很久還是被那些情緒給抓住。這些人看起來似乎有比較「重視」情緒,但實際上依然是沒有辦法好好和情緒共處,例如和家人吵架的時候直接甩門離開;伴侶讓你失望的時候,冷戰悶在心裡面,腦袋當中有很多的小劇場,卻沒有真正讓它上演的空間。   這兩種人看起來都很認真生活,但某種程度上也是疏離了自己,沒有接觸到自己情緒真實的需求。胡心理師認為,有些時候我們的情緒是很複雜的,必須抽絲剝繭看到那些生氣和哭泣背後真正想要說的需求是什麼,那些一直以來被糾纏的結,才有可能解開。   接受自己不夠好的勇氣   我們的文化裡,「別人」似乎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不論那是你的家人、你在意的人,

或是你心目中想像的「內在江東父老」,我們總是時時刻刻擔心,不知道別人會怎麼想我們。可是有些時候,過度在意別人怎麼想,反而會遺失了自己真正的夢想。   那麼,該怎麼辦呢?   這本書非常厲害地從家族治療、認知行為、個人中心等等各種不同心理治療的角度,用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活潑的例子,帶大家一起去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情緒對我們的影響,而太快跳到理性、務實、正向思考,雖然有它的功能,但同樣有可能讓你重複活在一個困境的迴圈中,影響到自尊和人際關係。   我常常覺得,我們可能要有「接受自己不夠好」的勇氣,一種「就算不做什麼,還是會有人會喜歡自己」的那種相信。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

邁向這一步可能是一個漫長的旅途,但我覺得這本書可以是一個很不錯的開始。   書中有三十個接觸自己內心情緒的故事,八個「只要你願意認真寫就會有所感受」的練習(我原本也是很排斥在書上寫字的人,不過動筆寫之後,其中有幾則竟然讓我不爭氣地落淚了QAQ),甚至收錄了作者在諮商過程中遇到的「棘手」案例,以及他個人生命當中的趣事和體驗。閱讀時,可以感覺到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和你對談,也可以發現,即使是心理師本人,也有很多需要去面對和處理的生命課題。每一個故事裡面,你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每一個練習當中,都能夠照見那些你未曾注意到的,自己真實、脆弱又可愛的樣子。   完形心理治療相信,一直以來卡住你的,並不

是你所遇到的人生困難或遺憾,而是那些沒有被好好完成體驗的情緒,它們被孤單地擱淺在記憶裡面的某一個海岸。當你願意走近這個海岸,聽見潮汐的聲音,蹲下來,拾起海邊的貝殼,你會發現貝殼裡面,有自己從來沒有看過的,美麗的浪花。 ◎海苔熊(作家) 自序   為什麼不愉快的情緒總是不請自來?   ——好心情、壞心情,今天你選哪一道?   現在請想像,在你眼前約一大步的距離,有兩台嶄新亮麗的自動販賣機。販賣機裡整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別出心裁的精緻包裝相當引人注目。不過,這裡面賣的不是飲料、餅乾,也不是其他小東西,這裡賣的是包裝成袋、各式各樣的「情緒」。   均一價,一袋一百元。   左邊那台販

賣機裡賣的是開心、愉悅、滿足、放鬆、興奮等受歡迎的情緒,右邊那台剛好完全相反,放的是生氣、難過、挫折、害怕、憂鬱、忌妒、緊張、害羞等,大家印象中所謂「負向」的情緒。喔,對了,右邊這台販賣機目前還推出優惠活動「買一送一」,價格比起左邊那台整整便宜了一半。   此刻,你的手中正握著一張百元鈔票,如果要你選擇帶一樣情緒回家,你會選哪一種呢?   可想而知,左邊的販賣機肯定時常大排長龍、暢銷一空;而右邊那台販賣機,即使有特價,生意應該還是很冷清,大多數走到它面前的人總是只看了一秒,翻了個嫌惡的白眼,就頭也不回地走到左邊去了。   不過,現實總是殘忍的。   在想像的世界裡,我們可以恣意挑選自己

想要的情緒,但是回到現實生活,別說要挑情緒了,那些不愉快的情緒似乎總是不請自來。   我們都希望每天可以開開心心度過,但是聽了一整天的課、上了一整天的班、處理了繁雜瑣碎的家事,心情也經常隨著天黑而逐漸晦暗。走出校門、離開了公司,壞情緒卻像是附有強力魔鬼氈的暖暖包,緊緊黏著自己,悄悄地將我們內在的不舒服加溫、加溫、再加溫。直到踏進家門,又聽到家人的碎念,看到餐桌上討厭的菜色,聽到孩子的爭吵……所有的壞情緒突然被攪和在一起,膨脹、膨脹、無上限地膨脹。接著,不知道是誰,悄悄地按下了某個按鍵……   砰!   刹那間,那些在外面累積、可能與家人無關的情緒,就在此刻毫無保留地炸裂,接下來若不是另一

場戰役的開啟,就是整個客廳只留下剛剛爆炸過的你(因為被轟炸的人都跑光了)。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劇情發展肯定都不是你原本想要的,你壓根就沒有想要發這麼大的脾氣,也沒有想要傷害誰。   呆坐在客廳沙發,愣在房間的床上,坐在空蕩蕩的餐桌旁,感受著慢下來的心跳、漸漸和緩的呼吸。你既無奈,又不清楚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剛剛發脾氣的目的,到底是想得到像現在這樣的安靜?還是,其實你很希望有人陪伴,聽聽自己一天下來在辦公室、教室或所有忙亂中,所受的委屈與辛苦?   事實上,此時你的思緒狀態就跟方才爆炸的情緒一樣混亂。   你什麼都不清楚,只是無奈於很多時候不開心的情緒會自動找上門來,特別

是在你疲累不堪、缺乏防備的時候侵擾著你,害你做出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行為。   這情況,就像我曾在諮商室裡看到一位九歲的小男孩拿著充氣棒用力搥地板,一邊大吼:「我要打死你,可惡的『生氣』,拜託你滾蛋!」對他而言,「生氣」總是毫不打招呼就霸道地降臨在他身上,經常害他情緒失控而闖禍,接著就是被大人處罰、被同學討厭。   不過,有一件事情我們多多少少能確定,那就是不論自己喜不喜歡、想不想要,那些負向的情緒就是我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而且,這種莫名其妙的爆炸時不時就會發生,使我們可能因此被貼上「壞脾氣」、「情緒化」的標籤。   但你真的是大家口中那種喜怒無常、陰晴不定的人嗎?   很多人討厭、害

怕情緒容易起伏的人,因為待在他們身邊,隨時可能會被流彈波及。但是另一方面,其實有部分的人也很害怕自己會「變成炸彈」,他們害怕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害怕突如其來的情緒崩潰會讓自己在大家面前出糗;害怕極端變化的情緒會破壞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可是每當不舒服的情緒累積到某個程度,某些突如其來的刺激就會點燃引線,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不用多說,相信大家一定很清楚(或者很有經驗)。   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的情緒並不敏感,更精確地說,是對負向的情緒不敏感。對於開心、愉悅、滿足的情緒,我們大致上不會有什麼困擾(記得,只是「大致上」,而非絕對如此)。   基本上,這跟我們成長過程中被灌輸的態度有關:避

免往「負面」看;「情緒化」是不討喜的;「難過」太沒有建設性,還會讓人瞧不起;「害羞」、「緊張」是懦弱的特質;「焦慮」是沒有必要的……「憂鬱」?那根本是庸人自擾、作繭自縛的人才有的專屬疾病啊!   既然我們被告知這些情緒不受歡迎、會被其他人瞧不起,怎麼辦?最好的方法就是假裝我們沒有這些情緒,假裝感受不到它們,再找各種理由告訴自己現在頂多只是「生氣」,而不是那些令人更難堪的情緒。雖然生氣也不是很受歡迎,但至少代表自己不是懦弱沒用的!   然而,如果因此認為不去看、不去想,問題就會被解決,那就把這個世界想得太單純了。   閉上眼睛不去理會的問題,通常只會日益惡化。一味地否認那些不舒服的內在情緒

,不讓它們有機會透過適當的管道宣洩,最後它們可能會儲存在體內,造成身體的各種不舒服,生活也可能因為這些模糊且難受的情緒而變得更糟糕。   接下來,你將會在這本書裡看到我重複強調一個觀念:「很多事情你不去正視,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問題」一直都在那,要去面對它、處理它,當然會令人不舒服,也很需要勇氣。但每當我們多關注、多解決一些,問題就會相對地減少一些,自己也會覺得更加放鬆。   本書第一章,與讀者分享的是關於情緒的迷思,了解情緒如何在不自覺間影響我們;第二章將會帶著大家一起檢視某些我們不喜歡的、害怕的情緒到底從何而來,而這些情緒的背後,又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聲音。或許,這些情緒並不若

我們想像的可怕。最後一章則是適合隨身攜帶的提醒,引導讀者隨時覺察自己的狀態,練習用不同的方式來因應自己的情緒。接著你會發現,這些情緒的真實樣貌並不可怕,而且透過練習,也能提升自己和情緒相處的能力!   準備好了嗎?   現在,請慢慢地移動腳步到右邊那台賣有負向情緒的販賣機前,這也將是你更靠近自己、更認識自己的寶貴機會。   鼓起勇氣,將手上的百元鈔票平整地放進右邊的自動販賣機。眼前每一袋情緒下方的按鍵同時亮了起來,整齊的紅色燈號顯示著:「可購買」。   深呼吸。   深深地吸氣——,慢慢地吐氣——,試著按下眼前的某一個按鈕!   放心,情緒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相反地,當我們愈靠近它

、愈認識它,就愈能幫助自己更安然地與它相處,也讓生活更放鬆、更健康。   二、眼見未必為憑——我們經常用過往的經驗來與眼前的人互動,就像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世界,不自覺地混淆了內在的情緒……前陣子和好友小趙在臉書上聊天,他說自從大學畢業、踏入職場後,就陷入某個無解的困境:常常一份工作做不了幾個月就覺得痛苦、想換工作。家人經常勸他多做一陣子再考慮要不要換,面試官也對他頻繁更換工作的行為感到疑惑;更嚴重的是,女友因為他不穩定的工作型態而覺得沒安全感,離開了他。我問,是工作太困難嗎?太沒挑戰性?薪資待遇不滿意?上、下班交通不方便?沒有升遷機會?員工福利不佳?他全都否認。事實上,他那亮眼的學歷,總是能

讓他應徵到許多人為之欽羨的工作與職位。「總有讓你覺得不滿意的地方吧?」我問。「其實還好耶,工作環境和待遇都不錯。」他自己也很困惑。「那你到底為什麼要這麼頻繁換工作?難道你是把老闆當成丈人來選嗎?」我給了他一個逗趣而白目的表情。「老闆是還好,倒是我常覺得跟主管講話很痛苦……」他還了我一個痛不欲生的貼圖。「哦?怎麼說?」沒想到隨口開的玩笑,會讓他提起主管。既然是他主動提起的,也許會有重要的訊息。「我覺得主管的回應、話語、一舉一動,好像都是衝著我來的,讓我膽顫心驚。」小趙繼續解釋,「有時候我講話他沒有回應,我就擔心他是不是在氣我;聽不清楚他說什麼的時候,我不太敢再追問;每次有事情需要請假,我都很害怕

他在簽我的假單時會不會覺得我怠惰職務……」「但是你問問題是為了釐清狀況,請假也都是照著公司規定來,不是嗎?這樣有什麼好怕的?」這下子換我困惑了。「我知道自己沒有做錯,也沒有違反程序,所以也很納悶自己幹麼這麼怕東怕西……」「難道你遇到的主管都特別尖酸刻薄、不近人情?」「不知道,我總覺得主管都不是隨和好相處的人……」「除了主管,你對其他同事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感覺?」「同事?不會,對同事沒有這種感覺。」聽到這裡,我的心裡突然浮現一個假設,於是接著問:「下面這個問題可能有點跳tone,不過請你仔細想想:當你跟老闆互動時,會讓你想到生活中的誰呢?」果然不出我所料,臉書訊息在已讀卻沒回應的畫面停格了許久。我

又補充:「一時想不到也沒關係,不急,等你想到了再跟我說。」我們的對話就在這裡暫告一段落。

蘭陽溪口地景變化對水鳥群集組成的影響

為了解決香山潮汐表的問題,作者趙偉凱 這樣論述:

濕地不但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還提供我們許多生態系服務,是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臺灣擁有許多的濕地,這些濕地同時也是各種鳥類重要的棲息地,更是提供許多南遷北往的候鳥們過冬、繁殖與過境補充能量的中繼站。蘭陽溪口濕地位於臺灣的東北部,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近年來觀察到水鳥群集與環境的改變,因此本研究希望探討地景變化對水鳥群集的影響。利用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與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兩時期的鳥類資料,比較兩時期水鳥組成與群集的差異,探討其族群數量變化與生物特性(遷徙屬性、科別)、生態同功群、樣區外趨勢的效應、棲地利用多樣性等因子的關係,並藉由兩時期的地景資料了解蘭陽溪口河道內的棲地變化

,希望得知地景變遷與水鳥之關聯。在地景方面,本研究發現兩時期全區河道內,最大面積都是水域,其次皆為灘地,灘地中又以沙洲為最主要類型;面積增加最多分別是植生地與灘地。以河道下游而言,1989年時以水域和灘地為主,僅非常少許植生地,但2016年時植生地大幅增加成為最大面積的的地景,水域及灘地則面積約略相同,位居第二及第三。沙洲的形式差異最明顯的是河道下游南岸的部分,大多有植生地在周遭區域或圍繞。在水鳥組成的部分,兩時期共紀錄115種,僅有大約三分之二是相同的種類,新紀錄的種類以雁鴨科與冬候鳥為主。兩時期數量等級分布顯著不同,總體蘭陽溪口兩個時期的水鳥群集在數量上有減少的趨勢。水鳥族群趨勢減少有39

種,增加有36種,若以兩時期共同出現的種類79種裡,有26種是減少,13種是增加。蘭陽溪口濕地水鳥的族群趨勢變化與遷徙屬性、科別兩生物特性有關連,且「生態同功群」與「樣區外的趨勢」可能是影響的因子,族群趨勢減少的水鳥常傾向與「過境鳥」、「鷸科」、「鷸鴴類」及「國際趨勢或臺灣整體的數量同是減少」有相關,趨勢增加的水鳥常傾向與「冬候鳥」、「雁鴨科」、「游禽類」及「國際趨勢或臺灣整體的數量同是增加」有相關。本研究推測因為沙洲植生地的增加,使得水域周遭需要植被之游禽類的族群趨勢有增加的傾向,其中主要是部分雁鴨科的種類數與多數雁鴨的數量隨之增加,而這些植被提供雁鴨休息、理毛、避敵等作用。另一方面,在蘭陽

溪口族群趨勢減少的鷸鴴類可能與國際族群趨勢的減少與沙洲的狀態有關聯,國際趨勢減少與蘭陽溪口覓食灘地減少兩因素,使部分鷸鴴類隨之減少。蘭陽溪口的棲地與鳥類相正在快速的變化中,不論是受到人為影響或自然演替,然而如何能夠維護棲地以保護這個物種豐富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是刻不容緩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