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頻寬關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頻率頻寬關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奎至,阮弼群寫的 電子學(進階分析) 和林輝的 5G移動終端天線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頻率頻寬關係 :: 軟體兄弟也說明:頻率頻寬關係,頻寬的定義頻寬的定義為「可以傳遞訊號的頻率範圍」,單位與頻率相同為「赫茲(Hz)」。 我們以下面兩個觀念來說明頻寬的意義,請大家注意,通訊一定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孫卓勳所指導 陳彥銘的 多頻段5G智慧型手機搭配WiFi 6E的MIMO天線之研究 (2021),提出頻率頻寬關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MIMO 天線、倒F天線、5th行動通信、相關係數、隔離度、多頻段天線、Sub- 6G、5G、WiFi 6E。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羅有龍所指導 雷宗諺的 具製程電壓溫度變異補償應用於窄頻物聯網系統之低功耗鎖相迴路 (2021),提出因為有 窄頻物聯網系統之低功耗鎖相迴路的重點而找出了 頻率頻寬關係的解答。

最後網站網路頻寬是什麼 - Mytrop則補充:所謂上網頻寬,可以把它想成上網的「通道大小」,一條四線道的馬路,一定比單線道的車流速度快得多。 頻寬的定義頻寬的定義為「可以傳遞訊號的頻率範圍」,單位與頻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頻率頻寬關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子學(進階分析)

為了解決頻率頻寬關係的問題,作者林奎至,阮弼群 這樣論述:

  本書以作者多年教學經驗,配合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圖形的描述編撰而成,對於重要觀念及公式,善用問答的方式陳述,加強研讀時的吸收與想像。各章皆以學習流程圖及生活化短文,啟發學習興趣、確立學習目標,內容節選重要定理及觀念,以中、英語對照的方式呈現,建立課堂雙語互動,並收錄豐富且經典的題型及各校入學考題,有效驗證學習成果;全書共分成「基礎概念」、「進階分析」兩冊,適用於大學及科大之電子、電機、資工系「電子學」課程。 本書特色   1.每章皆以學習流程圖歸納重點、確立學習目標。   2.每章前皆設計「生活電子學」短文,以生活、歷史為喻說明電子專業,啟發學習興趣。   3.每章皆節

選重要定理、觀念,以中、英語對照呈現,活絡雙語學習的潛力。   4.本書以簡單扼要的方式闡述觀念,定理推導有條理且詳盡。   5.本書收錄豐富的例題及習題,且精選近十所大專校院研究所入學考題、公務員高考考題,有效驗證學習成果。

多頻段5G智慧型手機搭配WiFi 6E的MIMO天線之研究

為了解決頻率頻寬關係的問題,作者陳彥銘 這樣論述:

由於科技進步和設計的技術創新,網絡在現在的社會被廣泛用於傳輸各種數據並獲取大量信息。 因此,對網絡帶寬的需求也不斷地持續增加。 隨著5G的發展,加上各種支持物聯網的移動設備也必須配備5G系統,來提升傳輸速度、提高頻寬及資料的傳輸量藉此技術便能做到即時資料傳輸 因此,本文的天線設計加入了5G使用的頻段,同時也融合了WiFi 6E的頻段。本論文提出透過兩根天線組成一個多端口輸入及多端口輸出 (MIMO) 系統,其中主天線位於智能手機的下半部分,分集天線位於智能手機上半部分。本研究的主天線採用平面倒 F 形天線 (PIFA) 設計,分集天線設計也採用平面倒 F 形天線設計。另外,透過多路徑耦合設計

,增加帶寬,減少天線設計時所需要占用的面積,使天線可以安裝在智能手機中。同時加入多分支多路徑,達到多頻段的效果。主天線饋源位置與分集天線饋入源呈現斜對面的狀態,高頻和低頻的設計路徑方向也相反,實現高隔離設計,讓智能手機在使用中具有高吞吐量。主天線和分集天線覆蓋的頻段可以滿足2G (GSM)、3G( WCDMA)、4G (LTE)的全頻段並增加了5th 移動通信(5th Mobile Communication;5G),包括5G nr 頻段(N77、N78、N79)和 WiFi 6E。本文設計的2隻天線的設計模塊不同,因此產生不同的水平極化和垂直極化,以及不同的分極效果。將信號源由網絡分析儀提

供給主、副天線,可以量測出天線本身的工作頻率,並測量主副天線的隔離度。同時,通過天線電波暗室可以測量兩根天線的效率、2D場型圖和3D場型圖。本文設計的天線具有良好的隔離性。天線之間的線性極化和交叉極化非常不同。所有頻段的相關係數(ECC)也可以達到

5G移動終端天線設計

為了解決頻率頻寬關係的問題,作者林輝 這樣論述:

5G移動終端天線設計圍繞移動終端天線理論基礎和工程設計實務,系統地介紹了移動終端天線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發展趨勢和常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先介紹了移動終端天線的發展歷程以及應用於移動終端天線設計的基本理論和評價措施。其次,通過實例介紹了移動終端天線的設計和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 之後,介紹了新的移動終端天線技術發展趨勢,並對移動終端天線的相關法規進行了闡述。5G移動終端天線設計系移動終端天線設計專業基礎書籍,取材新穎,內容翔實,集成了近年來移動終端天線領域中理論和應用的重要成果,可作為移動終端天線研發工程師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學生的參考書或培訓教材,也可作為有志從事移動終端天線行業人員的入門讀物

。 第1章 簡介 1 1.1 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簡介 1.2 移動終端天線發展簡介 1.3 常用指標 1.3.1 工作頻率 1.3.2 電壓駐波比與回波損耗 1.3.3 天線效率 1.3.4 方向性係數 1.3.5 增益 1.3.6 極化 1.3.7 頻寬 1.3.8 埠隔離度 1.3.9 包絡相關係數 1.3.10 全向輻射功率與全向靈敏度 1.4 移動終端天線分類 參考文獻 第2章 移動終端天線基礎 2.1 需要天線淨空的天線 2.1.1 單極子天線 2.1.2 倒 F 天線 2.1.3 環天線 2.2 不需要天線淨空的天線 2.3 地板的影響 2.3.1 地板長度對頻

寬的影響 2.3.2 地板長度對輻射方向圖的影響 2.4 阻抗匹配設計 2.4.1 史密斯圓圖 2.4.2 單個元件構成的阻抗匹配網路 2.4.3 兩個元件構成的阻抗匹配網路 2.4.4 多個元件構成的阻抗匹配網路 2.4.5 匹配電路實例 2.4.6 匹配器件損耗 參考文獻 第3章 手機金屬邊框天線實例 3.1 口徑調諧電壓問題 3.2 耦合載入的阻抗調諧天線 3.3 假諧振問題分析 3.3.1 螢幕 FPC 造成的假諧振 3.3.2 揚聲器造成的假諧振 參考文獻 第4 章 移動終端天線互耦問題 4.2 2ub6 天線簡介 4.2 sub6 天線佈局應用 4.3 sub6 天線的2新技術

介紹 4.3.1 多天線耦合的形成機制 4.3.2 多天線去耦合技術 4.4 多天線耦合的影響實例 參考文獻 第5章 可重構天線 5.1 頻率可重構技術 5.1.1 阻抗調諧 5.1.2 口徑調諧 5.2 方向圖可重構技術 5.3 有源器件 參考文獻 第6章 毫米波天線陣列 6.1 OTA 性能指標 6.2 天線陣列原理 6.2.1 線陣的陣因數 6.2.2 N 元等幅等距線陣 6.2.3 二元陣 6.2.4 N 元等幅線陣方向性係數 6.2.5 波束掃描 6.3 貼片天線 6.3.1 貼片形狀 6.3.2 介質襯底 6.3.3 饋電結構 6.3.4 寬頻技術 6.4 模擬設計 6.4.1

 單個毫米波天線模組模擬設計 6.4.2 終端中毫米波天線模組模擬設計 6.5 OTA 測試 6.5.1 直接遠場測量法 6.5.2 間接遠場測量法 6.5.3 近場遠場轉化法 6.6 新型材料傳輸線 6.6.1 帶狀線介紹 6.6.2 帶狀線模擬 6.6.3 常用材料 6.7 封裝天線技術 6.7.1 發展歷程 6.7.2 介質材料 5G 移動終端天線設計 6.7.3 工藝 6.7.4 天線類型 參考文獻 第7章 移動終端輻射測試 7.1 OTA 性能規定 7.1.1 測試用例 7.1.2 人手模型 7.1.3 測量限值 7.2 電磁輻射暴露限值 7.2.1 比吸收率 7.2.2 功率密度

7.2.3 共發 7.3 降 SAR 和 PD 措施 7.3.1 觸發機制 7.3.2 降發射功率方式 參考文獻 附錄 A 3GPP 規範的 5G NR 和 LTE 頻段資訊 附錄 B 蜂窩網路典型的傳導目標值 附錄 C 移動終端天線實物圖片

具製程電壓溫度變異補償應用於窄頻物聯網系統之低功耗鎖相迴路

為了解決頻率頻寬關係的問題,作者雷宗諺 這樣論述:

鎖相迴路(PLL)[1]-[3]廣泛應用在各式的通訊系統中,例如應用在醫療通訊(MICS)、無線通訊GSM、GPS、WCDMA以及應用在無線通訊系統上做為切換頻段的頻率合成器等等(Frequency Synthesizer)。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應用是已經成熟的技術,然而窄頻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在近期內逐漸成熟,因此本論文提出類比式鎖相迴路(PLL)的設計,其頻段頻率範圍在700MHz~960MHz,並符合窄頻物聯網的頻段應用。第三章為混合訊號式鎖相迴路(Mixed-Signal Phas

e Lock Loop, MSPLL)的設計,電路中採用改良後的新式充電泵,利用開關切換的方式,減少電流源處不必要的消耗,使充電泵達到低功號的目的,並增加兩個MOS使電流能箝制於飽和區,使充電汞最佳的操作區域更大。電壓控制振盪器則是利用回授方式改變KVCO,並加上控制Mux去針對溫度變異的補償。第四章為混合訊號式鎖相迴路的佈局,因為是使用類比鎖相迴路的架構,除了比對預設的規格和佈局後的結果是否一致,還要讓壓控振盪器在佈局模擬結果產生振盪,否則壓控振盪器設計的在好,佈局模擬結果不會振盪,只會導致整個鎖相迴路動作失敗。本電路採用UMC 0.18μm 1P6M CMOS製程來實現電路,其標準電壓為1

.2V,當操作電壓為1.2V時,此鎖相迴路操作頻率為700MHz到960MHz,總頻寬為260MHz。整體晶片面積為1.500×1.500mm2,核心部分(含濾波器之電容、電阻)面積為0.204mm2,當操作頻率在800MHz時,峰對峰值抖動量為18.9ps,功率消耗約為3.48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