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班職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領班職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今井正明寫的 現場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識(原書第2版 珍藏版) 和森泰造的 什麼都不教的主管才厲害:讓部屬自動自發、你再也不用自己來的43個管理鐵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方舟文化所出版 。

台南科技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王瑤芬所指導 林美玲的 國際觀光旅館飲務人員專業能力之研究 (2006),提出領班職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際觀光旅館、飲務人員、專業能力、德懷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領班職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場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識(原書第2版 珍藏版)

為了解決領班職責的問題,作者(日)今井正明 這樣論述:

為了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全球經濟中生存,各種組織需要運作得比從前更加有效,更有盈利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人才、提升生產率、改進品質以及消除浪費,成了至關重要的成功因素。而實現上述目標的經受過檢驗的策略就包含在這本前沿實踐指南之中。 今井正明 比起世界上任何其他的管理,今井正明先生在過去30年裡於全世界推行“改善”理念的進程中,扮演了領導者的角色。他被認為是全球品質運用的領導者之一,是現代企業卓越運營運動的先驅之一。今井正明先生是活躍在全球的一位演講人和諮詢顧問,是全球改善諮詢集團的創始人。 全球改善諮詢集團是持續改進諮詢服務的領導者,在全球設有分支機搆。今井正明先生的一本書《

改善:日本企業成功的奧秘》,被翻譯成了14種語言,是該領域的著作。□010年,為表彰今井正明先生的卓越貢獻,印度品質理事會授予他該組織歷史上會員資格。 讚譽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改善入門 / 1 改善的主要概念 / 2 改善的主要系統 / 7 改善策略的22目標 / 10 第2章 現場改善 / 12 現場與管理 / 13 “現場”之屋 / 17 標準化 / 18 5S:維持良好的廠房環境 / 19 消除浪費 / 20 金科玉律的應用 / 30 第3章 現場的品質、成本和交付管理 / 31 品質:不僅僅是一種結果 / 31 現場的品質管制 / 34 現場的成本

降低 / 38 交付 / 42 改進品質與降低成本是相容的 / 42 第4章 標準 / 44 維持和改進標準 / 44 作業標準 / 46 標準的主要特點 / 47 豐田工機公司 / 49 改善事例 / 50 豐田問題解決法:豐田公司標準的問題解決事例 / 51 改善與國際品質標準 / 53 第5章 5S:創建現場秩序的五個步驟 / 55 維持廠房環境的五步法 / 56 城市5S:市民的驕傲 / 57 5S五個步驟的詳細內容 / 59 5S的引進 / 65 第6章 浪費 / 67 生產過剩的浪費 / 69 庫存的浪費 / 69 不合格品的浪費 / 70 動作的浪費 / 70 加工的浪費 

/ 71 等待的浪費 / 71 搬運的浪費 / 72 時間的浪費 / 74 服務行業中浪費的分類 / 74 浪費、不均、無理 / 77 消除公共部門的浪費 / 78 第7章 現場之屋的基礎 / 80 學習型企業 / 81 提案建議制度及品質小組 / 84 形成自律 / 85 第8章 視覺化管理 / 87 問題的視覺化 / 87 接觸真正的事實 / 88 視覺化管理的5M / 90 視覺化管理與複雜性 / 91 視覺化管理的5S / 92 公佈標準 / 93 設定目標 / 94 第9章 現場主管人員的角色 / 97 產業內部培訓 / 97 投入管理(人力、物料和機器) / 100 豐田汽車

肯塔基州製造公司主管人員的一天 / 103 早市 / 109 最佳品質保證生產線認證 / 111 制定更具挑戰性的目標 / 113 現場主管人員的假想管理職能 / 113 第10章 現場管理者的角色及職責:豐田阿斯特拉公司的改善 / 115 職務手冊 / 117 組長的職責 / 119 領班的職責 / 119 主管的職責 / 120 現場必須管理的事項 / 120 成功制定職位角色與職責所必備的條件 / 128 員工開發 / 129 確認潛在的問題 / 129 改善活動的益處 / 130 第11章 從及時制到全面流動管理 / 132 愛信精機公司安城工廠的及時制 / 133 節拍時間與週期

時間 / 135 推式生產與拉式生產 / 136 使生產流動起來 / 137 愛信精機引入及時制的過程 / 138 把及時制生產方式的好處延伸到其他行業 / 140 全面流動管理 / 142 A公司的TFM轉型 / 143 第12章 線模公司的及時制生產方式 / 159 第13章 總裁在改善中的角色 / 169 第14章 到現場去:現場改善和企業全域改善 / 178 兩日改善 / 180 把查核表當作改善工具 / 182 改善專題研討會 / 184 現場改善實例 / 189 術語表 / 348 致謝 / 354 全球改善諮詢集團 / 356 我的前兩本書(《改善:日本企業

成功的奧秘》《現場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為日本之外的人瞭解“改善”奠定了基礎。改善既可以是一種個人哲學,也可以是企業經營的改進系統。儘管它最初僅是作為一系列的方法工具被理解,諸如全面品質控制、全面生產維護、及時制管理、品質小組以及員工提案建議制度等,但是西方世界對改善的理解已經越來越接近其本質了:一種通過培養員工成為問題解決者而贏得競爭的策略。 本書將介紹改善如何傳播到世界每一個大洲,與各種文化相融合,直面各種特別的挑戰,以及獲得了怎樣的成功。“現場”在日語裡的意思是“真正的地方”或者“工作場所”,本書將帶大家到30多個真實的地方,在那裡改善已經成功變成組織文化的一部分。本書解釋了如何運用

一種常識性、低成本方法管理現場,而現場是價值被創造的地方,無論這個地方是生產線、醫院、政府部門、購物中心和機場,還是工程機構。本書並非理論著作,而是行動指南。本書的要義是,無論讀者獲得了多少知識,如果沒有被付諸日常實踐,則毫無用處。現場改善不僅提供理論性的知識,還提供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問題的參考框架。為了這個目的,書裡提供了許多檢查表、實例和案例研究。 一種實現持續改進策略的常識性、低成本方法當今的管理者經常嘗試應用各種複雜的工具和技術,去處理那些他們原本可以用常識性、低成本方法解決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需要“反學習”,以消除那種嘗試用越來越複雜的技術解決日常問題的習慣。進一步說,

領導者不僅要將改善和企業卓越運營當作工具或者技術,更應該將其當作企業戰略永無止境發展的支柱。 將常識付諸實踐,正是本書的主題。無論是經理、工程師和現場主管,還是普通員工,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現場改善》涉及管理者的職責以及培育學習型組織的需求。我相信,最高管理層的職責之一應該是挑戰所有的管理者,讓他們實現比以前更高的目標。同樣,一線主管人員的職責是挑戰工人,讓他們總是能取得比以往更好的績效。不幸的是,今天的許多管理者已經忘記這個職責很久了。 另一個影響大多數公司的問題是,花了太多的精力用於“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從由常識、自律、秩序和經濟性等驅動的基本價值體系中進行團隊學習。優秀的管理

者在追求“精益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努力帶領整個公司去學習這些價值觀。 要解決問題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創新,也就是應用最新的高成本科技,諸如最時髦的電腦技術和其他工具,同時投資一大筆錢;第二種是運用常識性工具,如檢查表以及其他不需要花多少錢的工具,這個方法被稱作“改善”。改善可以讓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從組織的總裁到一線員工,為了成功而一起進行策劃和執行。本書將會展示,改善如何在許多企業獲取真正富有回報的成果的過程中,作為關鍵的組成部分而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改進成果。 回歸基礎:環境維持、浪費消除和標準化自《改善:日本企業成功的奧秘》一書出版以來,許多人都曾尋找並且問這樣的問題:“下一步我們該做

什麼?”但是很多時候,他們都過高估計了橫亙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我們要做的是回歸到更基礎的事務上,問問自己,在維持一個穩定而有長遠眼光的改善方面,我們到底做得如何。公司裡的每個人都必須一起努力,遵循現場改善的三個最基本的法則: 環境維持浪費消除標準化環境維持是優秀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良好的環境維持,員工獲得了對自律的理解,並通過反復實踐加強理解,而沒有自律的員工,則不可能給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 在日語裡,“muda”一詞的含義是浪費。任何不能創造附加價值的活動都是浪費。現場的人要麼創造附加價值,要麼不創造。這一點也適用於任何其他的資源,如機器設備和物料等。假設一家公司的員工每創造

一分附加價值的同時,“創造”了九分浪費,那麼通過將浪費減少到八分,將創造的附加價值提高到兩分,就可以使他們的生產率加倍。浪費消除可謂提高生產率和削減運營成本為經濟有效的辦法。改善強調消除現場的浪費,更甚于為了創造附加價值而增加投資。 一個簡單的例子能揭示改善在成本方面的益處。假設一名從事家用電器產品裝配工作的操作員站立在自己的工位前,將某種零部件裝配到主體產品上,被裝配的零部件被放置于操作員後面的一個大的容器裡,為此,轉身拿取零部件的動作會花操作員5秒的時間,而實際的裝配時間只不過2秒。 現在讓我們假設零部件被放置在操作員面前。操作員只需要簡單地向前伸出手臂拿取零件,這個動作只需花1秒。操

作員可以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專注于(創造附加價值的)裝配工作。於是,在零件放置地點方面的一個簡單改變(消除了向身後伸手的動作浪費)就能取得4秒的收益,並進而可以轉變成為3倍的生產率提升。 如此小的改進,如果發生在許多工序中,累積起來就可以帶來可觀的品質改進、成本降低以及生產率提高。將這樣的方法運用於所有的管理活動,尤其是在□高管理層應用,教給大家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工作的技能以及改變自己工作方式的技能,則可以逐漸地實現及時制精益管理系統。作為對比,如果管理層主要關注于創新和突破,則他們可能傾向於購買新的軟體、設備或者能使公司更快地執行自己工作的能力。但是,這並不會消除目前系統中存在的浪費。而且,在

新設備或能力上的投資會花錢,消除浪費則幾乎不花什麼錢。我們當然需要創新,但應該建立在改善的基礎之上。本書裡電裝工程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的案例研究有助於讀者理解上述過程是怎樣進行的。 在現場進行改善實踐的第三個基礎是標準化。標準可以被定義為執行工作的□佳方法,對於產品或者服務來說,它們都是經由一系列工序達成的結果,因此在每一道工序上都必須維持某種標準才能保證品質。維持標準是在每一道工序上保證品質和防止錯誤發生的方法。 粗略地估算一下,在現場引入好的環境維持可以令失敗率減少約50%,實施標準化又可以進一步令失敗率減少約50%。遺憾的是,許多管理者更喜歡在現場導入統計程序控制和控制圖等方法,而不願意

在環境維持、浪費消除或標準化上加以努力。 支持這些改善法則的是現場之屋的地基,它指的是運用各種“以人為中心”的活動,諸如一起學習、團隊合作、提升士氣、加強自律、品質小組和提案建議制度等。這些方法不僅能在安全、品質和成本方面創造改進效果,對實現改善和培養人來說也非常有效。 管理層(尤其是西方管理層)必須重新理解常識的力量,並把它應用到現場。這些低成本的實踐將為管理層提供一個未來通過創新實現快速增長的好狀態。如果管理者能將改善和自己的創新天賦結合在一起,必將極大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國際觀光旅館飲務人員專業能力之研究

為了解決領班職責的問題,作者林美玲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職場的角度,有系統地透過業界、學界專家的調查,探討國際觀光旅館飲務人員之編制、職責任務,並發展不同職責人員應具備的專業能力。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1.瞭解飲務人員的編制。2.瞭解飲務人員之職責任務。3.探討飲務人員應具備的專業能力。4.分析不同職級飲務人員專業能力之重要程度。5.分析不同職級飲務人員專業能力之未來需求程度。本研究係採用文獻分析、專家訪談及德懷術進行研究,建構出各職級飲務人員之職責及應具備之專業能力。研究對象為國際觀光旅館現職飲務經理及餐飲技職體系之教師,於民國95年10月至96年3月間進行專家訪談及德懷術問卷調查。茲將主要研究結果呈述如下:在職責任務部份:「飲務經理」計

有八個構面;「領班」計有八個構面;「調酒員」計有七個構面;「服務員」計有五個構面。在專業能力部份:飲務經理計有18項專業能力、7項一般能力,領班16項專業能力、6項一般能力,調酒員有12項專業能力、7項一般能力,服務員有9項專業能力、6項一般能力。其中「飲務經理」以行政與策略管理能力、執行預算與管理財務的能力最重要。「領班」以吧檯作業管理的能力、調酒技能、服務生與臨時員的安排與調度能力最重要。「調酒員」以調製飲料的能力、服務顧客與產品銷售的能力最重要。「服務員」以基本外場服勤技能的能力最為重要。在未來需求性部份:「飲務經理」最重要的為溝通領導的能力。「領班」最重要的為吧檯作業管理的能力。「調酒

員」最重要的為調製飲料的能力。「服務員」最重要的為基本外場服勤技能的能力。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後續研究、餐飲技職教育課程規劃,以及對相關業界之在職訓練及人員聘雇方面提出建議。關鍵字:國際觀光旅館、飲務人員、專業能力、德懷術

什麼都不教的主管才厲害:讓部屬自動自發、你再也不用自己來的43個管理鐵則

為了解決領班職責的問題,作者森泰造 這樣論述:

上市三日,即空降日本亞馬遜書店「經營理論」第一名!   「我也不想當主管,但轉眼就30歲了,不往上爬好像也沒辦法。」   「部屬根本是外星人吧?每次都要從頭教、怎麼講都講不聽,是在哈囉?」   「我是空降主管,底下的人一個比一個還會擺老,到底怎麼帶?」   不想當主管,但又不想一輩子被人管……怎麼辦?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全臺灣約有800萬人是受薪階級,   而這些拿人薪水過日子的人,總有一天得面臨接任管理職的挑戰。   換句話說,除非你自立門戶,否則要嘛「被升官」,要嘛「被淘汰」。   而已經當主管的人,更逃不開上壓下打的窘境,沒日沒夜地熬著。   不論你是「不

想當主管」,或是「已經當主管」,   相信都有同樣的心聲:當主管,真難!   本書作者森泰造是前日本肯德基人才育成顧問,   曾讓一年虧損超過1000萬日圓的店鋪轉虧為盈;   由他帶領過的每一間分店,全都成功逆轉敗局、創造獲利。   更曾在流動率極高的餐飲業界,創下兩年內0%離職率的驚人紀錄。   迄今已成功拯救1500多家企業、指導5000名以上中階主管。   他說:   「當主管不必事事都教,甚至什麼都不教,無招勝有招,才厲害!」   「由我來領導大家」的主管早落伍了,   擺脫上對下思維;把每個人放對位置,部屬就會自己動起來。   這本書集結了他多年人才育成經驗之大成,   收

錄43個管理鐵則,情境式解題超有感,人人都能複製上手。   ◎不想當主管卻「被升官」……不論你肯或不肯,都先這樣做   •主管別整天收爛攤,務必留空檔思考團隊未來,以時間管理矩陣安排。   •下馬威絕對NG!善用「觀察→提問→相互回饋」建立彼此信任。   •別拿短期解方處理長期問題,管理大師都從共享、貢獻、理解做起。   •理想的部屬與團隊並不存在,利用「BAF表單」重新描繪你的藍圖。   ◎好好說話,從職場溝通中繞開陷阱、找出轉機   •與部屬接觸的絕佳時機點,就是當狀況發生的時候。   若你覺得解決問題很麻煩,日後部屬只會不斷掩飾、使狀況加劇。   •沒有人喜歡罵人或捱罵,你得用「訓

斥」取代「發怒」。   發怒:主管因部屬不符期待的行為理智斷線,開始對部屬說教。   訓斥:堅定自我立場與目的、指示部屬的行為基準並引導他思考。   •正因你有話要說,才更該先聽聽對方怎麼說。   讓部屬自己提出解決方案的「提案型」談話術:   「你覺得下次該怎麼做,能避免這樣的狀況?」   •引出部屬特質、心聲,釐清現況與理想。   從未來逆推回來的「三分鐘指導法」:   未來最理想的狀況為何?最近有什麼煩惱?目前狀況如何?      •維持良性溝通,就是在鼓勵部屬對你說真話。   不論部屬犯了多蠢的錯,質問時加一句:「換作是我也會這樣吧?」   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你會更快平息怒氣。

  ◎主管可以什麼都不教,帶領團隊向上的堅持一定要   •戒掉朝令夕改的壞毛病,部屬就不會抱怨「我家主管真難搞」。   只下「自己也能做到」的指令,一步步學會安定自我。   •他山之石這樣攻錯!從對手的地盤裡尋找理想的工作範本。   除了向上位者學習,偶爾也該向基層員工討教,為什麼?   •上頭老愛拿職權威逼,不妨借力使力,積極扮演上下間的溝通橋梁。   與部屬站在一起,減少七成以上怨言,成功收服威權上司!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什麼都不教」的管理鐵則:     •開會沒效率?掌握六個原則,讓會議成團隊合作的關鍵。   •軟爛員工怎麼帶?帶他回顧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喚醒幹勁與熱情。

  •年齡不是問題,工作資歷才是寶,年長部屬的完美對應法是什麼?   「領導能力」並非與生俱來的才能,而是一門可供學習的技術。   有效提高4倍團隊生產力!離職率0%的管理奧義!就讀這一本! 本書特色   最厲害的主管,都是「什麼都不教的主管」——無招勝有招,才厲害!   有效提高4倍團隊生產力!離職率0%的管理奧義!就讀這一本!   ★前日本肯德基人才育成顧問暢銷鉅作,最輕鬆好讀的職場管理入門書。   ★全方位涵蓋職場溝通、會議效率、向上管理、自我實現等重大議題。   ★案例生動、情境式解題超有感,方法實際立即可用,人人都能複製上手。   ★不論你是「不想當主管」或「已經當主管」,都

能從書裡找到答案。 名人推薦   量販女王/何默真   新創影視公司 SELF PICK 創辦人/徐嘉凱   上海CDF集團首席品牌官/張力中   IG職場系網紅/涵寶寶   「人資小週末」社群創辦人/盧世安   為你而讀/人資商學院創辦人/蘇書平   (按姓氏筆畫排列) 日本亞馬遜讀者五顆星推薦   ★★★★★ 第一次當主管者必讀!   看完我也想當主管了。   是非常適合新手主管的一本書。   內容相當好讀,身為主管的鐵則與領導能力,   尤其是關於溝通的方式,解說詳細,連為何如此做的理由也告訴讀者。   推薦給新手主管的各位。   我今年也通過公司內部考試,預定明年升官做主管,

  趁現在還有時間,我會把這本書當作聖經,好好想想該怎麼運用在未來工作上。     ★★★★★ 人才養成專家以靈魂所寫的一本書   適合沒有預期而當上主管的人,本書是一本充滿關於如何溝通的好書。   就我本身所經營的團隊,溝通是很重要的技巧,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參考價值。   作者上一本書《肯德基一流員工養成法》很容易理解。   而這本書也保持了好理解的流暢性,甚至提到會議帶領者的技巧及目標管理。我能感受到這是作者「以靈魂所寫的一本書」。   以我個人而言,「我自己也會這樣吧?」這個是我很需要去思考的部分,   我想趕快依照書本所寫的去做。     ★★★★★ 希望已經放棄快樂公司生活的人來讀這本

書   我任職於IT新創產業,常常追求「成長」。   但我並非是成為主管帶領大家的料,也不會強烈想在工作上留下特殊成績,   因此我感到很疲累。這時有朋友推薦我這本書。   正因為一天中有一大半的時間待在公司,想要是可以快樂度過的地方,   也為了要讓自己心情好一些,便從自己能做的事去嘗試。   當我開始依照本書所教的方法去執行時,   漸漸地周遭人們的反應與自己的心情也都開始有變化了。   領導能力是技術。我感覺稍微有了解這本書的意思了。   自己帶領自己的人生,這點是很重要的。   「希望風平浪靜度過剩下的公司生活就好」,   如果你是用這樣消極的心情度過每一天的話,希望你能來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