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體積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非體積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素婷寫的 物理化學(第二版) 和郭子成等的 物理化學(上冊)(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機資訊國際學程 趙昌博所指導 黎文雄的 基於PPG信號和卷積神經網路測量血壓 (2021),提出非體積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 (PPG)、收縮壓 (SBP)、舒張壓 (DBP)、卷積神經網路 (CNN)。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所 柯富祥所指導 杜博瑋的 磁敏釋放控制微膠囊並應用於金屬離子螢光感測 (2021),提出因為有 微膠囊、雙乳化、釋放控制、熒光感測、磁性奈米顆粒的重點而找出了 非體積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非體積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理化學(第二版)

為了解決非體積功的問題,作者李素婷 這樣論述:

《物理化學》主要內容包括:相平衡、溶液、電化學、動力學、表面現象、熱力學第 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等物理化學基本知識。知識的講解重應用、輕推導,每節後設有思考題,每章後有習題,例題、思考題和習題與生產生活結合緊密,有助於對物理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為方便教學,本書配有電子課件。 緒論/ 001 一、物理化學的內容/ 001 二、物理化學的研究方法/ 002 三、物理化學的學習方法/ 002 第一章 相、相平衡/ 004 第一節 物質的聚集狀態/ 004 一、氣體、液體和固體/ 004 二、相/ 005 三、相律/ 006 第二節 氣體/ 008 一、理想氣體/ 008 二

、混合氣體/ 010 第三節 實際氣體/ 013 一、用壓縮因數圖計算實際氣體/ 014 二、范德華方程/ 015 三、氣體的液化/ 016 第四節 單組分體系/ 018 一、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和沸點/ 018 二、克拉貝龍方程的應用/ 019 三、單組分體系相圖/ 021 實驗一液體飽和蒸氣壓的測定/ 023 ※第五節 簡單雙組分凝聚體系相圖/ 026 一、相圖分析/ 026 二、應用舉例/ 028 新視野液體和液晶/ 029 習題/ 031 第二章 溶液  / 034 第一節 拉烏爾定律與理想溶液/ 034 一、拉烏爾定律/ 034 二、理想溶液/ 035 第二節 實際溶液的相圖/ 039

一、實際溶液/ 039 二、杠杆規則/ 042 三、精餾/ 043 實驗二雙液系氣液平衡相圖的繪製/ 045 第三節 亨利定律/ 048 一、溶液組成的標記法及其換算/ 048 二、亨利定律/ 049 第四節 稀溶液的依數性/ 051 一、蒸氣壓降低/ 051 二、沸點升高/ 052 三、凝固點降低/ 052 四、滲透壓/ 053 實驗三凝固點降低法測定溶質的摩爾品質——環己烷溶解萘/ 055 第五節 不互溶液體混合物和水蒸氣蒸餾/ 057 一、不互溶液體混合物/ 057 二、水蒸氣蒸餾/ 057 第六節 分配定律和萃取/ 059 一、分配定律/ 059 二、萃取/ 059 三、浸取/ 06

0 新視野現代分離技術簡介/ 061 習題/ 063 第三章 化學平衡  / 066 第一節 化學反應平衡常數/ 066 一、化學平衡/ 066 二、平衡常數/ 067 三、多相反應平衡常數/ 068 實驗四液相反應平衡常數的測定/ 070 第二節 平衡常數和平衡組成的計算/ 073 一、平衡轉化率或產率的計算/ 073 二、平衡常數的計算/ 074 第三節 化學反應的方向/ 077 一、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反應吉布斯函數——ΔrGm/ 077 二、化學反應方向/ 079 第四節 化學平衡的移動/ 083 一、溫度變化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3 二、總壓力變化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5 三

、加入或減少惰性介質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6 四、原料配比不同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6 新視野人體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088 習題/ 088 第四章 化學動力學/ 091 第一節 化學反應速率/ 091 一、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 091 二、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 092 三、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093 第二節 一級反應/ 095 一、一級反應速率方程的積分式/ 095 二、一級反應的特點/ 096 實驗五過氧化氫催化分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098 實驗六蔗糖水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101 第三節 二級反應/ 103 一、兩反應物初始濃度相等的二級反應/ 103

二、兩反應物初始濃度不相等的二級反應/ 105 實驗七乙酸乙酯皂化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107 第四節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09 一、阿倫尼烏斯方程/ 110 二、活化能/ 112 第五節 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14 一、催化劑的一般性質/ 115 二、催化劑的活性與穩定性/ 115 第六節 常見的催化反應/ 118 一、均相催化反應/ 118 二、酶催化反應/ 119 三、多相催化反應簡介/ 119 新視野鉑-鈀-銠系汽車尾氣淨化劑/ 121 習題/ 122 第五章 電解質溶液  / 125 第一節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125 一、電離度/ 125 二、電離常數/ 1

25 三、電離度與電離常數的關係/ 127 實驗八醋酸電離常數的測定/ 129 第二節 鹽類的水解/ 131 一、鹽溶液的酸鹼性/ 131 二、鹽的水解及水解平衡常數/ 131 三、影響水解平衡的因素/ 134 四、鹽類水解平衡的應用/ 134 第三節 緩衝溶液/ 136 一、同離子效應/ 136 二、緩衝溶液和緩衝原理/ 136 三、緩衝溶液的pH計算/ 137 第四節 配位平衡/ 140 一、配合物的穩定性/ 140 二、EDTA及其配合物/ 141 第五節 沉澱平衡/ 143 一、溶度積規則/ 143 二、沉澱生成與溶解的相互轉化/ 144 新視野pH與人類健康/ 149 習題/ 149

第六章 電化學基礎/ 151 第一節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 151 一、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 151 二、電導測定的應用/ 155 第二節 原電池/ 157 一、原電池的組成和原理/ 157 二、原電池的記載方法/ 158 三、可逆電池/ 159 第三節 電極電位/ 160 一、電極電位/ 160 二、標準電極電位/ 161 三、標準氫電極/ 162 第四節 電極的種類/ 163 一、第一類電極/ 163 二、第二類電極/ 164 三、第三類電極/ 165 第五節 原電池電動勢的計算/ 166 一、由E=E -E-計算/ 166 二、用能斯特方程計算/ 167 第六節 原電池電動勢的有關

應用/ 169 一、原電池電動勢的應用/ 169 二、電位滴定/ 173 第七節 電解/ 174 一、法拉第定律/ 174 二、電解時電極上的反應/ 175 三、金屬電鍍/ 176 第八節 分解電壓與極化作用/ 178 一、分解電壓/ 178 二、極化作用/ 180 三、超電壓與超電位/ 180 四、電解工業/ 182 第九節 化學電源/ 183 一、化學電源的概念/ 183 二、幾種常見的化學電源及其工作原理/ 184 第十節 金屬的腐蝕與保護/ 188 一、金屬的腐蝕/ 188 二、金屬的防腐/ 189 新視野電化學生物感測器/ 191 習題/ 192 第七章 熱力學第一定律/ 195

第一節 熱力學第一定律/ 195 一、基本概念/ 195 二、熱力學第一定律/ 197 三、恒容熱與恒壓熱/ 200 第二節 功與過程的關係/ 202 一、最大功/ 202 二、可逆過程/ 204 第三節 熱量計算/ 206 一、熱容/ 206 二、熱量計算/ 207 三、理想氣體簡單變化過程的ΔU和ΔH/ 208 第四節 相變熱的計算及相變化過程/ 210 一、相變熱的計算/ 210 二、相變化過程的內能變化和功/ 211 第五節 化學反應熱效應/ 213 一、恒容反應熱和恒壓反應熱/ 213 二、化學反應熱效應的計算/ 214 第六節 化學反應熱效應與溫度的關係/ 217 一、基爾霍夫定律

/ 217 二、有相變發生的化學反應/ 218 實驗九燃燒焓的測定/ 220 新視野能量的有效利用/ 223 習題/ 224 第八章 熱力學第二定律/ 227 第一節 熱力學第二定律/ 227 一、自發過程/ 227 二、熵的物理意義/ 228 三、熵變的定義/ 229 四、熱力學第二定律/ 229 第二節 熵變計算/ 232 一、沒有非體積功的單純pVT變化過程/ 232 二、相變過程的熵變計算/ 234 三、化學反應熵變計算/ 236 第三節 吉布斯函數/ 238 一、吉布斯函式定義/ 238 二、吉布斯函數判據/ 238 三、熱力學基本關係式/ 239 四、吉布斯函數變化值的計算/ 2

40 第四節 吉布斯函數的應用/ 243 一、吉布斯函數在相平衡中的應用/ 244 二、吉布斯函數在化學平衡中的應用/ 244 三、吉布斯函數在電化學中的應用/ 245 新視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應用領域/ 246 習題/ 248 第九章 表面化學/ 250 第一節 物質的表面特性/ 250 一、表面張力/ 250 二、分散度和比表面/ 251 第二節 彎曲液面的表面現象/ 253 一、彎曲液面下的附加壓力/ 253 二、彎曲液面的蒸氣壓/ 253 三、亞穩狀態/ 254 第三節 吸附作用/ 256 一、固體表面的吸附/ 256 二、溶液表面的吸附/ 257 三、介面現象在複合材料中的應用/ 2

57 實驗十固體在溶液中的吸附/ 260 第四節 分散體系/ 261 一、分散體系的定義、分類及研究方法/ 261 二、膠體的性質/ 262 第五節 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 265 一、溶膠的穩定性/ 265 二、溶膠的聚沉/ 265 三、高分子化合物溶液與溶膠/ 266 新視野納米材料及其應用概況/ 267 附錄/ 270 附錄一 國際單位制(SI)/ 270 附錄二 不同溫度下水的飽和蒸氣壓/ 270 附錄三 弱酸、弱鹼的電離平衡常數/ 271 附錄四 常見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 271 附錄五 標準電極電位表/ 272 附錄六 常見配離子的穩定常數/ 275 附錄七 常見物質的ΔfHm、Δ

fGm和Sm(298.15K)/ 275 參考文獻/ 280 前言 根據多年的使用,在綜合多方意見的基礎上,本次對《物理化學》教材的修訂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內容結構進行了適當調整。將原來的“第十章 知識拓展”中每節內容合併到相應的章節中,作為選學內容呈現。目的是使知識的前後連貫性更好,方便讀者連續學習。 2.增加思考題的數量和形式。將原有的每一節後的“思考與練習”的內容增加,由原來的5個填空題、5個判斷題,擴充為5個填空題、5個判斷題、5個單選題和5個問答題。目的是使學習者思考、提高,通過反復練習達到鞏固加深效果。 3.進一步修訂學習目標。修改

了每章前的“學習目標”,使“學習目標”更詳細、敘述更具體,使讀者在學習中目標更明確。 4.更新了新視野內容。每章後的“新視野”的內容適當進行了更新,緊密跟隨學科發展和最新應用,拓寬讀者的知識面和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5.修訂了部分文字敘述。對內容中敘述不夠簡潔的文字等進行了修改,力求以最簡潔的文字呈現知識內容。 由於作者水準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9年2月 第一版前言 本教材是根據全國化工高等職業教育基礎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會議精神和會議討論制定的教學大綱編寫的。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到高職高專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目標要求,力求

做到突出應用、夠用和適用等特點。 1.以應用為主 ① 在內容編排上做了大膽的嘗試,強調結論在各領域的應用和使用範圍。首先是熱力學結論在相平衡、化學平衡、電化學平衡等方面的應用,例如,直接應用克拉貝龍方程、化學反應等溫方程式、能斯特方程等,最後講述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這樣做的目的是突出應用,使初學者將注意力放在應用上,避免了初學者在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難點處的困惑和對後續內容的不理解。 ② 淡化了部分理論知識的由來以及公式的推導過程等內容。例如,簡化了熵的匯出過程、吉布斯函數的匯出過程等。 ③ 例題和習題儘量聯繫生活或生產實際,避免純理論的公式推導,內容涉及面廣;相應的內容後編有實驗,

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後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動手能力,同時避免了理論與實驗“脫節”的現象。 ④ 每章後編有“新視野”,重在介紹物理化學知識在各個領域的最新應用和新技術,旨在開闊讀者視野、開放思維、啟發創新。 2.以夠用為度 在內容安排上,以選擇最基礎的知識,使讀者能掌握最基本的應用,培養最基本的技能為主要目標。在最後一章編有“知識拓展”,是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對知識的延伸,內容上採取模組形式,方便不同專業、不同學時的課程作適當組合和選擇。 3.突出適用性 在對知識的敘述上,力圖語言精練、內涵豐富,多處設問使學生或讀者思考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利於開闊思維。在每一節後都編有思考與練習

,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鞏固和靈活應用。同時也為教者提供方便。 本書由李素婷主編。緒論,第三、四、九章由李素婷編寫;第一、二章由張克峰編寫;第五、六章及第十章第五~九節由侯煒編寫;第七、八章由溫泉編寫;第十章第一~四節以及第十~十二節由趙紅霞編寫。全書由李素婷統稿。 本書由鄔憲偉主審,參加審稿的有周健、陳佳。他們在審稿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由於編者水準有限、時間倉促,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7年4月

非體積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C4D設計頂梁柱~新手看這邊!選對渲染器!讓你開局就逆天!!【XGFXTV】
【如果我有一套新 #GPU渲染器…】
該如何讓自己的設計作品更逼近於現實呢?
當然是使用一套好的渲染器啦
今天,要來介紹兩款 #遐光激推 GPU渲染器
帶你在 #三維設計 的世界過關斬將⚔

❮ 新手看這邊!#Octane 帶你 #開局就逆天 ❯
你還在找輕鬆上手又功能強大的渲染器嗎?
#無偏差渲染器 Octane
計算時,絕不像台灣無良建商一樣偷工減料
一定仔細的讓每一道光線 #精確 的表現在作品上
而專業軟體百百種,有 #即時UI介面 的卻非常稀少
最適合 #厭倦來回切換觀看模式和渲染模式 的你!
適合製作:Scatter、材質球、3s材質、輝光效果、景深、運動模糊、玻璃

❮ 我全都要!所有物理屬性全 hold 住 ❯
#Redshift 是一款真正的 #有偏差渲染器
不但速度快、功能齊全
還能像 #大神控場 一讓你排除所有燈光、物體的物理屬性
但也因為工作流程較為覆雜,所以學習成本相對比較高
適合製作:霧、體積光、大場景渲染
➤ 看到這裡,你還是疑惑「我的作品到底用該哪一種」嗎?
簡單為大家做個分類:
若為平面設計
Octane的效能已經足夠強大
影片製作則推薦使用Redshift
它的「排除」的功能,對於立體影像製作真的大有幫助!!

▶︎其他能找到XG的地方◀︎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Zn19eM
✔︎按讚Facebook專頁:https://pse.is/JKYNE
✔︎追蹤IG專頁:https://pse.is/JK6LV
▬▬▬▬▬▬▬▬▬▬▬▬▬▬▬▬▬▬▬▬▬▬
每個後期必備知道的網站(免費)

最權威的AE教學網站(AK)
videocopilot: https://www.videocopilot.net

最豐富的素材購買網站
videohive: https://videohive.net


最基礎的Cinema 4D教学網站(灰猩猩)
greyscalegorilla: https://greyscalegorilla.com/intro-to...
▬▬▬▬▬▬▬▬▬▬▬▬▬▬▬▬▬▬▬▬▬▬
作品集:https://www.theonevfx.com/work
部落格:https://www.theonevfx.com/blog
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特效 #C4D動畫 #AE #電影特效

基於PPG信號和卷積神經網路測量血壓

為了解決非體積功的問題,作者黎文雄 這樣論述:

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 (PPG) 是一種非侵入性和低成本的技術,現在被廣泛應用於許多血壓量測的研究中。儘管 PPG 信號的品質對血壓演算法的準確度有很大影響,但有關PPG信號的品質檢查並未得到重點關注。在實際量測時,除PPG信號外,反相PPG信號、雜訊、運動信號都會被採集,這些錯誤的信號如果無法去除就會導致錯誤的預測結果。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用於檢查PPG信號品質的新型卷積神經網路 (CNN) 模型,此使用新型CNN的品質檢查模型已被成功訓練和驗證,具有高精度和高性能。此外,本文還設計了另一個卷積神經網路模型來計算血壓,該模型可以自動檢測 PPG 信號中的重要特徵。最後,品質

檢查模型和 CNN 模型都成功嵌入到 Matlab 界面中,用於測量和收集更多數據,以便將來校準模型。

物理化學(上冊)(第二版)

為了解決非體積功的問題,作者郭子成等 這樣論述:

《物理化學》(第二版)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高等學校教學精品課課程建設工作精神和工科物理化學教學的基本要求而編寫。 全書分為上、下兩冊,共11章,包括:緒論、氣體的性質、熱力學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反應系統熱力學、相平衡、電化學、統計熱力學基礎、介面現象、化學動力學和膠體化學。書中注重闡述物理化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強調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繫;秉承與時俱進的精神,修正與完善基礎理論並擴展其實際應用 通過不同章節的組合與取捨,本書可作為化學、化工、環境、生物、輕工、材料、紡織等專業60~110學時的本科生物理化學教材,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讀者參考。 -->

郭子成,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教授,原物理化學教研室主任。 1985年開始承擔物理化學教學工作,1998年任物理化學教研室主任。在擔任教研室主任期間,2001年物理化學課被評為河北科技大學首批優秀課程,2003年物理化學課被評為河北省精品課程,2003年被評為河北科技大學首批教學名師。 緒論1 0.1物理化學課程的內容及作用1 0.2物理化學的研究方法2 0.3物理化學的學習方法2 0.4物理化學中物理量的表示和運算3 第1章氣體的性質5 1.1理想氣體狀態方程5 1.1.1低壓氣體的經驗定律5 1.1.2理想氣體及其狀態方程5 1.1.3理想氣體的微觀模型7 1.2理

想氣體混合物8 1.2.1理想氣體混合物狀態方程8 1.2.2道爾頓定律與分壓力8 1.2.3阿馬加(Amagat)定律9 1.3實際氣體的行為及狀態方程10 1.3.1實際氣體的行為10 1.3.2范德華(vanderWaals)方程11 1.3.3維裡(Virial)型方程14 1.4實際氣體的液化過程14 1.4.1液體的飽和蒸氣壓14 1.4.2臨界狀態與臨界參數15 1.4.3實際氣體的p-Vm圖及氣體的液化16 1.4.4范德華方程式的等溫線17 1.4.5氣體的范德華常數與臨界參數的關係17 1.4.6對比狀態和對比狀態定律18 1.5壓縮因數圖——實際氣體的有關計算18 1.5

.1臨界壓縮因數18 1.5.2普遍化壓縮因數圖19 1.5.3壓縮因數圖的應用20 本章要求21 思考題21 習題22 第2章熱力學第一定律24 2.1熱力學基本概念24 2.1.1系統和環境24 2.1.2系統的宏觀性質25 2.1.3狀態和狀態函數25 2.1.4熱力學平衡態26 2.1.5過程和途徑26 2.2熱力學第一定律27 2.2.1熱力學能27 2.2.2熱和功28 2.2.3熱力學第一定律29 2.3恒容熱、恒壓熱和焓31 2.3.1恒容熱31 2.3.2恒壓熱和焓32 2.3.3QV=ΔU和Qp=ΔH關係式的意義33 2.4熱容與變溫過程熱的計算33 2.4.1熱容33

2.4.2變溫過程熱的計算35 2.5熱力學第一定律對理想氣體的應用37 2.5.1理想氣體的熱力學能與焓37 2.5.2理想氣體恒容、恒壓過程38 2.5.3理想氣體恒溫過程39 2.5.4理想氣體絕熱過程(可逆過程與不可逆過程)42 2.6節流膨脹與實際氣體45 2.6.1節流過程45 2.6.2節流過程的熱力學分析46 2.6.3轉化曲線46 2.6.4μJ-T正負號的分析*47 2.6.5實際氣體的ΔU和ΔH*48 2.6.6對焦耳實驗的重新思考*49 2.7熱力學第一定律對相變化的應用49 2.7.1相變49 2.7.2摩爾相變焓50 2.7.3摩爾相變焓隨溫度的變化51 2.7.4

相變化過程的焓變、熱力學能變、功和熱52 本章要求53 思考題54 習題55 第3章熱力學第二定律58 3.1自發變化及其定義和不可逆變化的本質58 3.1.1自發變化58 3.1.2不可逆變化的本質60 3.2卡諾迴圈與熱力學第二定律61 3.2.1熱機及熱機效率61 3.2.2卡諾迴圈61 3.2.3卡諾定理62 3.2.4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克勞修斯說法和開爾文說法62 3.2.5卡諾定理的證明與推論63 3.2.6卡諾熱機效率與熱力學溫標63 3.2.7製冷機64 3.2.8熱泵65 3.3熵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熵表達65 3.3.1熵65 3.3.2熵的物理意義68 3.3.3克勞修斯不

等式——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數學運算式68 3.3.4熵增加原理70 3.4熵變的計算70 3.4.1單純pVT變化過程熵變的計算70 3.4.2相變過程熵變的計算75 3.5Helmholtz函數和Gibbs函數76 3.5.1亥姆霍茲(Helmholtz)函數77 3.5.2吉布斯(Gibbs)函數77 3.5.3ΔA和ΔG的計算78 3.6組成不變的封閉系統的熱力學關係式80 3.6.1熱力學基本方程80 3.6.2對應係數關係和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81 3.6.3麥克斯韋(Maxwell)關係式、迴圈公式及其應用82 3.7熱力學過程的方向與平衡判據86 3.7.1熵判據86 3.7.2總

熵判據和做功能力判據87 3.7.3亥姆霍茲函數判據89 3.7.4吉布斯函數判據89 3.7.5做功能力判據在變溫過程中的應用90 3.7.6做功能力判據在變壓過程中的應用91 本章要求94 思考題95 習題96 第4章多組分系統熱力學99 4.1多組分系統分類及組成表示方法99 4.1.1多組分系統分類99 4.1.2組成表示方法99 4.2拉烏爾定律與亨利定律101 4.2.1拉烏爾定律101 4.2.2亨利定律102 4.3偏摩爾量104 4.3.1偏摩爾量的定義104 4.3.2偏摩爾量的測定與計算106 4.3.3吉布斯-杜亥姆(Gibbs-Duhem)方程107 4.3.4同一

組分各偏摩爾量間的關係108 4.4化學勢108 4.4.1化學勢的定義108 4.4.2多組分單相系統的熱力學關係式109 4.4.3化學勢的廣義表示式110 4.4.4多組分多相系統的熱力學關係式110 4.4.5適用於相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化學勢判據111 4.5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化學勢112 4.5.1物質的標準態112 4.5.2純理想氣體的化學勢113 4.5.3理想氣體混合物中任一組分的化學勢113 4.5.4純真實氣體的化學勢114 4.5.5真實氣體混合物中任一組分的化學勢114 4.5.6逸度與逸度因數115 4.6理想液態混合物117 4.6.1理想液態混合物的定義117

4.6.2理想液態混合物中任一組分B的化學勢表示式118 4.6.3理想液態混合物的通性119 4.7理想稀溶液121 4.7.1理想稀溶液的定義121 4.7.2溶劑的化學勢121 4.7.3溶質的化學勢122 4.7.4分配定律124 4.8稀溶液的依數性125 4.8.1溶劑蒸氣壓下降126 4.8.2凝固點下降(析出固態純溶劑)126 4.8.3沸點升高(溶質不揮發)129 4.8.4滲透壓130 4.9活度及活度因數133 4.9.1真實液態混合物中活度及活度因數133 4.9.2真實溶液中活度及活度因數134 本章要求135 思考題136 習題137 第5章反應系統熱力學140

5.1化學反應的熱效應140 5.1.1基本概念140 5.1.2Hess定律142 5.1.3標準摩爾反應焓的計算143 5.1.4ΔrHm隨T的變化——基希霍夫公式147 5.1.5恒壓熱效應與恒容熱效應之間的關係148 5.1.6絕熱反應最高溫度的計算149 5.1.7離子的標準摩爾生成焓*151 5.2化學反應的熵變154 5.2.1熱力學第三定律154 5.2.2規定熵與標準熵155 5.2.3摩爾反應熵156 5.2.4標準摩爾反應熵156 5.3化學反應的方向與限度158 5.3.1摩爾反應吉布斯函數158 5.3.2標準摩爾反應吉布斯函數ΔrGm159 5.3.3反應的吉布斯函

數G隨反應進度ξ的變化,方向與限度159 5.4理想氣體化學反應的等溫方程與標準平衡常數161 5.4.1理想氣體反應的等溫方程161 5.4.2理想氣體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161 5.4.3化學反應與標準平衡常數的關係162 5.4.4有純凝聚態物質參加的理想氣體化學反應163 5.5理想氣體反應標準平衡常數的測定、計算和應用164 5.5.1標準平衡常數的測定164 5.5.2用熱力學方法計算標準平衡常數166 5.5.3平衡常數與平衡組成及平衡轉化率間的相互計算168 5.6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70 5.6.1范特霍夫方程170 5.6.2標準平衡常數隨溫度變化的積分式171 5.6.3

估計反應的有利溫度173 5.7壓力和組成等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74 5.7.1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74 5.7.2反應物質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74 5.7.3惰性物質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78 5.7.4相關反應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79 5.8同時反應的化學平衡*180 5.9實際氣體反應的化學平衡*182 5.10液態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學平衡*184 5.10.1液態混合物中的化學平衡184 5.10.2液態溶液中的化學平衡185 5.11濃度標準態時理想氣體反應的平衡常數和標準熱力學函數間的關係*186 5.11.1濃度標準態時的化學勢186 5.11.2標準平衡常數Kc187 5.11

.3標準熱力學函數間的關係式187 5.11.4標準平衡常數Kc及標準摩爾反應吉布斯函數隨溫度的變化188 本章要求188 思考題189 習題190 第6章相平衡195 6.1相律195 6.1.1相律運算式195 6.1.2相與相數195 6.1.3物種數和組分數196 6.1.4自由度和自由度數197 6.1.5相律的推導198 6.1.6關於相律的幾點說明199 6.1.7相律應用199 6.2單組分系統相平衡200 6.2.1單組分系統兩相平衡——克拉佩龍方程201 6.2.2克勞修斯-克拉佩龍(Clausius-Clapeyron)方程202 6.2.3液體壓力對其蒸氣壓的影響*2

04 6.2.4單組分系統相圖205 6.3二組分液態完全互溶系統的汽-液平衡相圖208 6.3.1理想液態混合物的壓力-組成(p-x)圖208 6.3.2理想液態混合物的T-x圖209 6.3.3杠杆規則210 6.3.4真實液態混合物的p-x圖與T-x圖211 6.3.5柯諾瓦洛夫(Коновалов)規則*214 6.3.6精餾*215 6.4二組分液態部分互溶及完全不互溶系統的氣-液-液平衡相圖216 6.4.1部分互溶系統的液-液平衡相圖216 6.4.2部分互溶系統的氣-液-液平衡相圖218 6.4.3完全不互溶系統的氣-液-液平衡相圖219 6.4.4二組分系統氣-液平衡相圖及氣

-液-液平衡p-x和T-x相圖匯總220 6.5二組分系統的液-固平衡相圖221 6.5.1固態不互溶系統的液-固平衡相圖222 6.5.2液-固平衡相圖的繪製方法222 6.5.3生成化合物的固態不互溶系統液-固平衡相圖224 6.5.4固態完全互溶系統液-固平衡相圖227 6.5.5固態部分互溶系統液-固平衡相圖228 6.6三組分系統的液液平衡相圖*229 6.6.1三組分系統相圖的座標表示方法230 6.6.2部分互溶的三組分系統的液-液平衡相圖232 本章要求234 思考題234 習題235 附錄241 附錄1國際單位制(SI)241 附錄2基本常數243 附錄3元素及其相對原子品

質表(2005)243 附錄4某些氣體的摩爾定壓熱容與溫度的關係245 附錄5某些物質的標準摩爾生成焓、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函數、標準摩爾熵及摩爾定壓熱容246 附錄6某些物質的標準摩爾燃燒焓249 上冊習題參考答案251 《物理化學》第一版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很適合普通高校本科生閱讀與自學。教材問世後,受到很多讀者與學習者的歡迎和關注。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我們此次對《物理化學》第一版進行修訂。 《物理化學》第二版將在下述幾方面有所改變,並希望給予讀者一個清新、易讀的印象。 (1)從系統性與易學性考慮,把化學反應焓變和熵變的計算這兩部分內容與化學平衡

放在一起來介紹,並稱為反應系統熱力學。此時,已經講完物質的偏摩爾量與化學勢,化學反應也是多組分系統,這樣對定義和理解化學反應焓、化學反應熵和化學反應吉布斯函數都比較簡便。反應系統熱力學這部分最後一節的相關內容亦有所調整和改動。 (2)根據科學知識所遵循的邏輯性原理,從傳承角度考慮,將在氣體的性質部分補充理想氣體溫標、在熱力學第二定律部分補充熱力學溫標的內容。 (3)在熱力學第二定律部分,總熵判據其實就是克勞休斯不等式。不可逆過程應該包含自發與非自發兩類過程,所以說總熵判據就不是自發過程的判據。本書第二版在原來總熵判據的基礎上給出一個用於封閉系統約束條件的做功能力判據,這是一個可以分辨各種自

發與非自發過程的判據。做功能力判據在相應的條件下可以還原為隔離系統的熵判據,封閉系統的熱力學能判據、焓判據、亥姆霍茲函數判據和吉布斯函數判據。做功能力判據還能很自如地用於電化學和表面化學這些與環境之間有非體積功交換的系統。做功能力判據中的自發過程,也將包含上述各種判據中的自發過程。根據做功能力判據所給出的自發程序定義應該是包容性更強的定義。 (4)電化學部分增加了電化學系統的熱力學描述一節,主要介紹了電化學系統中帶電粒子電化學勢的概念和電化學勢判據,強調了電化學平衡。電化學勢判據是做功能力判據在電化學系統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借助電化學勢概念來解釋電池電動勢產生的機理,也體現了電化學勢概念在電化

學系統中的應用和可操作性。 (5)在介面現象部分的氣液介面現象中,推導彎曲液面附加壓力公式和彎曲液面蒸氣壓公式時都使用了做功能力判據中的平衡判據。 (6)在化學動力學部分將過渡態理論之愛琳方程的熱力學表現形式較第一版做了部分刪減。 本書第1、3、5、8、9章由郭子成執筆,第4、6、11章由羅青枝執筆,第2、7、10章由任聚傑執筆,緒論和附錄由任傑執筆,全書由郭子成統稿。教研室的李俊新、周廣芬、劉豔春、崔敏、孫寶、李英品、張彥輝、趙晶等老師也多次參與研討,對修訂工作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校、院、系各級領導對修訂工作也給予了很多支持。在此向所有對本書修訂出版過程中給予各種幫助的人士表示衷心

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準所限,書中難免有不當和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8月於石家莊 第一版前言 物理化學是化學、化工、環境、生物、輕工、紡織、材料等各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基礎課,是知識面很廣的一門課程。物理化學課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研究方法和綜合素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河北省教育廳和河北科技大學開展精品課程建設的工作精神,按照國家教育部關於工科物理化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我們在使用和參考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物理化學教材和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了此書,在教材的知識結構上維持了以往工科教材的典型結構,力求順暢、自然,但在教學內容及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方面試圖寫深、寫透並

有所創新。這具體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1)有非體積功存在時過程的方向與限度的判據問題。 (2)熱力學恒壓系統與動力學恒容系統的關聯問題。在熱力學中涉及兩種標準態時的平衡常數及熱力學函數間的關係問題,在動力學中涉及兩種單位時的速率係數及活化能間的關係問題。 (3)理想系統和實際系統與平衡相關的一些問題。 本書內容包括緒論和氣體的性質、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化學平衡、相平衡、電化學、統計熱力學基礎、介面現象、化學動力學、膠體化學共11章。每章配有習題,全書最後附有參考文獻和附錄,並將配套出版《物理化學學習與解題指導》。本書根據不同章節的組合與取捨,可適用于不同

學時的不同專業。 本書是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物理化學教研室全體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本書緒論、第1、2、5、8、9章和附錄由郭子成編寫,第3、7、10章由任聚傑編寫,第4、6、11章由羅青枝編寫,全書由郭子成統稿。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校、院、系各級領導的支持和鼓勵,教研室的任傑、楊建一、李俊新、周廣芬、劉豔春、崔敏、孫寶、李英品、張彥輝老師也對本書的編寫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在這裡向他們和所有對本書出版過程中給予各種幫助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準所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2年6月於石家莊

磁敏釋放控制微膠囊並應用於金屬離子螢光感測

為了解決非體積功的問題,作者杜博瑋 這樣論述:

微膠囊化技術因其在材料科學中的結構和功能性提供眾多優點而近年來受到廣泛的 關注。超分子化學是一門關注分子間非共價鍵作用力的化學學科,從中延伸出了很多 重要的概念和研究方向,例如分子螢光光探針,其螢光特性由其自身的分子結構決定, 但也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在該方向上,本論文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解釋了微膠 囊化技術與超分子化學完美的平衡組合,使其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和新穎的應用。首先 我們導入超分子化學概念通過一鍋反應合成的芘基衍生物,2­((芘­1­亞甲基) 胺) 乙醇奈 米顆粒,和通過改質的磁性奈米顆粒用作觸發釋放元素通過雙乳化溶劑蒸發法包覆在 聚己內酯聚合物基質構建的微型膠囊中。用於檢測三價陽

離子的開關感測器通過新型 的螢光響應與磁場控制釋放機制被很好地整合在整個系統中,並且在外部震盪磁場下 可以有效地發生熱能與動能的轉換。(1) 通過一鍋法成功合成了具有聚集誘導光增強特性和三價陽離子感測能力的芘基衍 生物螢光探針。我們使用重結晶技術來提高該螢光探針化合物的純度,純度評估由螢 光光譜的半高寬的值確定。通過核磁共振光譜,紫外可見光光譜,螢光光譜和熱重分 析研究了選擇性螢光探針的特性。其聚集誘導光增強特性和對於三價陽離子 (鐵/鋁/鉻) 的選擇開關特性都表現完整且性能良好。在使用這種螢光探針作為核心材料被封裝在 微膠囊中之前,本節充分地研究了其基本特性,穩定的紫外可見光及螢光光譜的結果

是在溶劑 (乙腈) 和水 (100:900; 體積比) 的比例下進行的,強力的激發光在 505 nm,也 分別顯示出其對於三價鐵/鋁/鉻金屬陽離子優異的選擇性。(2) 為了成功通過外部震盪磁場觸發微膠囊的破裂,我們將利用共沉澱法合成並通過 檸檬酸修飾以達到避免團聚現象並提高其穩定性的磁性奈米顆粒嵌入聚合物基質中。 通過由動態光散射所測量到的粒徑分佈和界面電位以及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圖 像,顯示出經過修飾的磁性奈米顆粒具有良好的分散特性和相對未修飾顆粒較小的粒 徑分佈。經過修飾的磁性奈米顆粒和選擇性熒光探針分子通過雙乳化結合溶劑蒸發法 成功封裝在微膠囊中,並通過光學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動

態光散射儀,熱重分i析儀,X 光散射儀,和核磁共振光譜儀對其表面形貌和特征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其結 果分別表明被修飾的磁性奈米顆粒和選擇性熒光探針確實有被微膠囊封裝在內,與此 同時,本節還深入討論了殼材料的高分子量的大小,雙乳化的內部水相濃度,以及在 分離微膠囊的離心過程中的離心速率的選擇,對合成微膠囊形貌以及包封效率的影響。 我們發現當聚合物外殼採用的分子量為 80,000 的聚己內酯時,所合成的微膠囊比其他 兩種較低分子量的顯示出更好的包覆效率和更加均勻的形狀,這主要是由於採用較高 分子量的高分子時,其油相在膠囊雙乳化狀態下的固化過程可以提供更好的穩定性。 此外,將溶解在乙腈中 10 mM

的熒光探針化合物作為內部水相的濃度與其他兩種濃度 (0.1 mM, 1 mM) 相比之下,也證明該濃度下所合成的微膠囊具有更好的均勻性和包覆 效率,因為較低濃度的內部水相會導致膠囊外殼內外滲透壓的不穩定。令人驚訝的是, 我們還發現在分離微膠囊的過程中,較高的離心速率會導致微膠囊的多孔性結構的產 生,這種現象可以通過調整較低的離心速率來消除。該策略同時也為未來開發新型多 孔性結構微膠囊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在本節中,包覆了被修飾後的磁性奈米 顆粒和選擇性螢光探針的微膠囊的釋放行為和感測滴定分別以六十攝氏度的水浴加熱, 機械破壞,和超聲波粉碎的方式模擬其在磁場破裂的條件下進行,並且分別在不同狀

態下完美地測試了其結果。(3) 最後我們巧妙地設計了通過使用外部震盪磁場的方式來觸發芘基席夫鹼螢光 探針在微膠囊中的新型磁感應釋放機制。為了控制膠囊外殼的破裂,分散在乙腈/水 (900:100; 體積比) 中新合成的磁敏微膠囊通過直接感應加熱暴露在高頻磁場下。這些微 膠囊被成功觸發破裂釋放出所包覆的選擇性螢光探針,表現出優異的聚集誘導光增強 特性,和良好的選擇性開關螢光信號用於檢測三價金屬陽離子 (鐵/鋁/鉻)。被釋放的螢 光探針的檢測極限為:2.8602 × 10−6 M (三價鋁離子), 1.5744 × 10−6 M (三價鉻離子),和 1.8988 × 10−6 M (三價鐵離子)。

該感測器平台也表現出優異的精確度和再現性,如變 異係數所示 (三價鐵離子 ≤ 2.79%, 三價鉻離子 ≤ 2.79%, 三價鋁離子 ≤ 3.76%),各金屬離 子的回收率分別為:96.5­98.7% (三價鐵離子), 96.7­99.4% (三價鉻離子), 和 94.7­98.9% (三價鋁離子)。以上結果也充分說明了本文所述的控制釋放平台對於三價金屬陽離子 (鐵/鋁/鉻) 活性和實際樣品中的偵測,在未來環境監測甚至生物醫學方面的應用有一定 的價值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