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供應器12v不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電源供應器不穩也說明:3.5吋裝置電源接頭:供應12V和5V電源,早期主要為3.5吋軟碟機採用,不過目前重要性與使用機率極低。 (後面還有第二式:搞懂能源轉換守住荷包) 延伸閱讀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黃俊明、翁國亮所指導 洪志賢的 多功能防燙傷溫度控制電湯匙設計之研究 (2020),提出電源供應器12v不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湯匙、防止燙傷、QFD、TRIZ、專利技術。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葉明勳、林君明所指導 張証驊的 薄膜式振動器驅動電路設計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薄膜式線圈、達靈頓電路、功率放大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源供應器12v不足的解答。

最後網站請問我常開機失敗,這是電壓出問題了嗎?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則補充:+12V 明顯不足,應是PSU 供電不足造成。 那我這算是整個電源供應器瓦數不夠,還是只有12v的部分不足?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源供應器12v不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多功能防燙傷溫度控制電湯匙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電源供應器12v不足的問題,作者洪志賢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經濟活動的需求及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常需要外出從事商務或旅遊。由於電湯匙攜帶便利,在外住宿的人常使用它們來燒開水、泡麵、泡茶以及煮咖啡。但此類方便攜帶使用簡單的電湯匙有時會因為人員不注意或操作不當,發生空燒,並導致電湯匙發紅或開裂,而發生漏電及火災意外。其主要原因為一般市售電湯匙較不強調安全控制設計,沒有溫度控制功能,僅僅以拔掉插頭來切斷電源,當操作時一不注意即可能發生漏電、火災、燙傷事故。因此電湯匙若能具備溫度控制、漏電保護、防燙傷,就能避免人員傷害或災害發生。本研究在於改良現有電湯匙的缺失,藉由系統性的創意設計流程,提出具有防燙傷、漏電保護的創意型電湯匙設計。首先經由資料蒐集、

專家會議及QFD,歸納出現有電湯匙中,具有溫度控制、漏電保護及防止燙傷的功能與技術。其次利用TRIZ工程參數與矛盾矩陣,找出對應於溫度控制、漏電保護與防止燙傷功能的發明原理,並構思出具有溫度控制與防燙傷的電湯匙設計概念。接著進行專利檢索與分析,比較現有專利與本研究新型電湯匙的功能與技術,並驗證本研究設計構想的新穎性與進步性。最後使用3D設計軟體,進行防燙傷、漏電保護的電湯匙結構設計。

薄膜式振動器驅動電路設計研究

為了解決電源供應器12v不足的問題,作者張証驊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首先是進行薄膜式振動器,驅動電路的設計研究。選擇Arduino模組及Ne555積體電路,作為震動信號產生電路,結果發現Arduino模組對於附載,較不敏感,所以成為本研究之: 薄膜式音波振動器,驅動電路的信號產生電路。其次是對驅動電路,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設計研究。信號功率放大器,嘗試過以下電路: 功率放大器OP741電壓隨耦器,及達靈頓(ULN2003L)功率放大驅動電路。結果發現達靈頓功率放大驅動電路的性能較佳,但所用的ULN2003L積體電路,輸出功率不符合需求。所以又進行功率放大電路改進設計,嘗試過以下電路: 2SC4053達靈頓功率放大電路,及IGBT CT60AM達靈頓功率

放大電路。結果發現2SC4053達靈頓功率放大電路,性能雖有提升,但輸出功率,仍不符需求。最後換了IGBT CT60AM,進行功率放大電路改進設計,且將電源電壓提升至12V。性能雖有提升,但輸出功率,仍不符需求。所以再將電源電壓提升至15V,結果還是不符需求。故又增加做了: 單級IGBT CT60AM (電源電壓12V) 功率放大電路的並聯設計研究,如: 單級IGBT CT60AM ,電源電壓12V,15V,功率放大電路設計,及單級IGBT CT60AM (電源電壓12V) 功率放大電路並聯設計。結果發現這些達靈頓功率放大電路,性能雖有提升,但輸出功率,仍不符需求。由於實驗室的電源電壓最高為1

5V,所以第4章,僅能以模擬方式,運用Multisim電路模擬軟體,以提升電源電壓方式,完成下列電路的可行性分析: Multisim BTA14,及IGBT等,達靈頓電晶體高電源電壓模擬。依照模擬結果顯示: 2SC4053與IGBT皆有以下現象,系統電源電壓升高,對於輸入端電壓低的狀況(如3.3V),提升效果較明顯。但在輸入端電壓高時(如50V),提升效果,則較不明顯。模擬的結果,與目前晶片實際展現結果,相差甚遠。其原因可能是: 設計功率元件及電路,需要較高功率的實驗材料搭配,如: 以目前採用杜邦線,和麵包板,很容易受其寄生電阻,電容及電感等佈線的影響,而無法發揮晶片的效能。另一方面,電源供應

器的輸出不足,也是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