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供應器 正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張元震所指導 黃柏諺的 結合呼吸法之液滴透鏡之雷射次微米直寫技術之研究 (2020),提出電源供應器 正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液滴、Breath Figure、雷射。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王耀男所指導 張定煬的 電動車鋰離子電池散熱模組之開發 (2020),提出因為有 電動車、鋰離子電池、散熱模組、直接接觸、均溫性、電池壽命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源供應器 正負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源供應器 正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結合呼吸法之液滴透鏡之雷射次微米直寫技術之研究

為了解決電源供應器 正負的問題,作者黃柏諺 這樣論述:

目前業界上微奈米結構常被應用於半導體廠的產品的ID辨識,以及磨潤學中通過微奈米結構來改變材料表面的親疏水性,又或者應用在太陽能電池的能量收集上等領域。就目前來看,為了製備出微奈米結構,大家的首要印象都會是透過超快雷射技術進行。由於超快雷射非常昂貴,故本次研究中為了使開發成本降低,品質產量上又不受影響,使用SPI光纖奈秒雷射去加工出微奈米結構,由於奈秒雷射的脈寬時間較長,在熱影響效應下是無法加工出更小的微奈米結構,故本次研究中將會利用Breath Figure所形成的孔洞加上甘油,作為雷射聚焦的液態透鏡並加工出微奈米結構。實驗過程中,首先利用Breath Figure方法去製備出陣列孔洞,而我

們所使用的溶液為氯仿混PMMA、PS的高分子溶液,以氯仿作為溶劑能讓冷凝的水滴懸浮起來不與基板直接接觸。而我們Breath Figure製程方式是透過Spin-coating將高分子溶液塗佈於矽基板上,靠著溶劑的揮發使得溶液表面與環境產生溫差時,環境中的水分子將冷凝於溶液表面而形成孔洞結構。(孔徑尺寸為5 μm)在雷射加工製程部分,以正、負離焦方式進行,將離焦量固定於4.8 mm,透過將甘油潤入孔洞中來作為聚焦鏡使用。通過奈秒雷射與Breath Figure的結合,將雷射加工的功率密度分別設為1.18×107、1.33×107、1.48×107 W/ cm2去進行加工,我們成功加工出凸起之微奈

米結構。而正離焦加工出來結構直徑尺寸為1.7 ~ 1.9 μm、微峰結構高度182~217 nm、結構間距為9 ~12 μm。而負離焦加工出來結構直徑尺寸為1.9 ~ 2.6 μm、微峰結構高度145~211nm、結構間距為9 ~12 μm。

電動車鋰離子電池散熱模組之開發

為了解決電源供應器 正負的問題,作者張定煬 這樣論述:

近年電動車因其高效率及低移動汙染,在研究發展上越趨重視,但鋰離子電池溫度與均溫性影響效率及壽命甚大,因此良好的電池散熱系統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實驗發現單電池芯放電功率在環境溫度25℃~40℃時有最佳的性能表現,需控溫在此範圍內。本研究設計了3種直接接觸式水冷設計之電動車電池散熱模組,分別為Case 1、Case 2、Case 3,首先使用數值分析軟體對其進行性能模擬後,發現Case 3的均溫性最佳,因此將其做為實際實驗對象,以確保此設計之可行性。最終根據實驗結果中,可得出無散熱時電池組在0.5C、1C、2C放電最大溫升分別為41.9℃、54.9℃、84.5℃,電池組溫差分別為5℃、7.3℃、1

6.0℃。加入水冷散熱後,0.5C與1C不需開啟冷卻水循環即可將溫度維持在40℃以下,電池組溫差分別為1.6℃、2.4℃,2C 開啟冷卻水循環後0.5、1、2LPM,電池組溫差分別為3.8℃、2.1℃、1.6℃,綜上所述,Case 3的電池組在0.5C、1C、2C放電以下的工況達成散熱目標,不會有高溫超過40℃或溫差超過5℃等損害電池情況。關鍵字:電動車、鋰離子電池,散熱模組、直接接觸、均溫性、電池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