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票消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電子發票消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方軍寫的 小島區塊鏈 和王可言,李漢超,林蔚君的 代幣經濟崛起:洞見趨勢,看準未來,精選全球50則大型區塊鏈募資案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信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江彥佐、蔡孟彥所指導 陳泓逸的 加值型營業稅中進項稅額扣抵權與非實際交易對象認定之研究—以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為檢討適例 (2021),提出電子發票消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合作社、合作經濟、拾荒者、回收商、資源回收、再生工廠、補徵稅額、免徵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進項憑證、銷項憑證、加值型營業稅、稅捐法定主義、非實際交易對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財政稅務系 姚名鴻所指導 李永丁的 小規模營業人導入行動支付適用租稅優惠之實證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小規模營業人、行動支付、租稅優惠、追蹤資料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子發票消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子發票消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島區塊鏈

為了解決電子發票消失的問題,作者方軍 這樣論述:

熱議的比特幣與區塊鏈,跟我有什麼關係? 區塊鏈為何會被定位為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比特幣等數位貨幣是否會成為全球通行貨幣? 區塊鏈的通證會為未來商業帶來了什麼? 區塊鏈所構建的未來數字世界會是什麼樣? 《小島區塊鏈》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區塊鏈技術、應用和創新的寓言故事,以一個小島即“比特島”為邏輯起點,通過插圖、幽默的語言,講述了數位大陸中比特幣及其底層技術區塊鏈的緣起、應用和未來發展。 《小島區塊鏈》一書以虛構人物和場景,從技術與經濟融合的視角詳細闡釋了區塊鏈技術和數位貨幣的原理和應用,並生動呈現了其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記帳特徵以及由此產生的通證經濟。書中內容娓娓道來,圖文並茂,你

會輕鬆瞭解瞭解區塊鏈技術和數位貨幣,明白它到底是什麼、它能用來幹什麼,你也能切身體會到區塊鏈發展應用的起伏與其中的機會和風險。 資訊革命使我們離開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實現了數位化生存。過去30年我們強烈感受了資訊互聯網所帶來的“解放的速度”。現在,我們去往數字世界的步伐還在繼續加速。翻開這本書,和我們一起跨入未來,屬於你的新機遇也許就從這裡開始。 方軍 資深互聯網與區塊鏈研究者。現任火幣大學顧問合夥人、快知實驗室合夥人,通證經濟實踐聯盟聯合發起人,曾任創業邦執行總裁、現代傳播集團CTO。 著有區塊鏈技術普及讀本《區塊鏈超入門》,與騰訊研究院合作研究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平臺時

代》,及“2017年度中國好書”、互聯網知識經濟三部曲之一《付費:互聯網知識經濟的興起》等。 0.引子:遙遠的比特島_001 1.比特島遊客紀念幣_003 小酒館的數字紀念幣_005 紀念幣“水龍頭”_013 PART1 區塊鏈技術 2.背後的帳本革命_023 與威納灣的商品交易_025 原始的銀行和帳本_026 從大運河到鐵路_031 3.中本聰實現了_041 芬尼的講授:不可篡改的帳本_042 芬尼的講授:公開透明的帳本_046 芬尼的講授:分散式記帳_049 芬尼的講授:用挖礦來保護帳本_051 艾斯發現了“漏洞”_057 4.插曲:威納灣的瘋狂_067 第一家數位

紀念幣交換所_068 新的紀念幣與新的危機_073 5.小島上的貨幣實驗在繼續_080 接受紀念幣支付_081 激進又溫和的實驗_084 PART2 區塊鏈應用 6.比特島霸王蟹溯源_099 比特島霸王蟹的敵人_100 唯一的漏洞是……_103 菲舍的經驗之談:如何有效運用一項新技術_112 7.當區塊鏈遇到發票_117 唐克眼中的發票_118 區塊鏈電子發票試點系統工程_121 唐克的反思_123 8.當區塊鏈遇到醫療_133 不那麼數位化的病歷_135 醫療科技協會的討論_138 PART3 通證經濟 9.民宿業的變革_151 究竟為什麼忙碌_152 旅遊俱樂部老闆羅勒的觀察_157

合作社的誕生_160 10.新打車平臺:合作社2.0_171 每一輛車就是一個迷你公司_173 打車平臺的石頭湯節_176 瀕臨崩潰_179 11.打車積分的嘗試_188 積分通證的興起與消失_191 12.機器需要通證_195 讓機器有自己的身份與錢_197 未來運輸聯盟:第二階段的實驗_199 當機器有了生命_202 13.有了通證,社群更好玩_208 社群的獎章_210 社群的區塊鏈通證_213 14.結語_218 世界帳本、事實機器、信任協定、結算平臺_221 附錄 去掉中間人的數位交易實驗_225 數位古董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_226 在數位世界,交易為何這麼難_228

加值型營業稅中進項稅額扣抵權與非實際交易對象認定之研究—以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為檢討適例

為了解決電子發票消失的問題,作者陳泓逸 這樣論述:

1985年以前,我國營業稅採取「毛額型營業稅」。亦即,每一階段的「銷售額」與其「銷項稅額」均計入稅基,使銷售額隨著銷售過程所產生之營業稅逐層累積,形成放大總稅捐負擔之累積效應,造成重複課稅與稅上加稅之結果。為解決上述問題,1986年開始採行「加值型營業稅制度」,即以「稅額相減法」計算當期之應納或溢付稅額。營業人必須取得合法之進項憑證,並藉由規範營業人申報退抵文件及統一發票明細表,促使營業人主動向銷售營業人索取進項憑證,具有自動勾稽之作用,進而減少逃漏稅之機會。承上,自加值型營業稅之建置原則以觀,稽徵實務與司法實務均否准再生工廠取得「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所開立之發票,導致其無法扣抵已申報的銷

項稅額,進而須「補繳營業稅」是否符合稅捐法律主義,頗待研究。對此,司法實務最常引用者無非是最高行政法院87年7月份第1次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 ,其認為:「我國現行加值型營業稅係就各個銷售階段之加值額分別予以課稅之多階段銷售稅,各銷售階段之營業人皆為營業稅之納稅義務人,故該非交易對象之人是否已按其開立發票之金額報繳營業稅額,並不影響本件營業人補繳營業稅之義務。」2011年,大法官釋字685號宣告上開決議見解並未違反稅捐法律主義。進而,司法實務常以《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9條第1項第1款中「未依規定取得之憑證」否決再生工廠取自非實際交易對象之進項憑證,從而再生工廠負有補繳「進項稅額不得申報

扣抵銷項稅額」之營業稅義務,導致有重複課稅之疑慮。因此,引發本論文所欲處理營業稅法上之兩個問題意識為:第一,「營業稅法上銷售關係當事人之認定判準為何?」亦即,在稅捐法上認定實際交易相對人時,是否跟隨民事法上認定交易相對人之標準?抑或與民事法之規範有所脫鉤?倘若採取稅捐法與民事法規範脫鉤的看法,極容易導致徵納雙方在「銷售當事人之認定」存在認知上差異,因而引起第二個問題意識:「營業人取自非實際交易對象之發票得否用以扣抵銷項稅額?」自加值型營業稅具有轉嫁功能以觀,再生工廠只要將營業稅款支付予第二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時,應立即取得相對應的進項稅額,並不因第二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是否申報繳納銷項稅額而受

影響。綜上,本論文研讀拾荒回收系統與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之相關文獻,對於上述問題意識提出「現行制度運作之批判與反思」與「修法建議與未來展望」之結論,希冀透過跨部門間良性且有效率地互相合作與協調溝通,方能更臻完善地解決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之憑證問題。

代幣經濟崛起:洞見趨勢,看準未來,精選全球50則大型區塊鏈募資案例

為了解決電子發票消失的問題,作者王可言,李漢超,林蔚君 這樣論述:

這是最好的時代,或是最壞的時代? ICO正在谷底?幣圈觸底了嗎? 低點反彈,究竟是真的回溫,或只是繼續下滑的暫時中繼點?   今日投資大眾對區塊鏈與代幣經濟的狂熱,宛如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的翻版,網際網路泡滅後,為資質優良的公司殺出血路,甚至成長為業界的巨擘,翻轉世界原有的規則。而代幣經濟的崛起,將帶起另一波投資熱潮,以及產業結構的顛覆。   《代幣經濟崛起:洞見趨勢,看準未來,精選全球50則大型區塊鏈募資案》針對近兩年來區塊鏈與代幣經濟的發展過程,ICO的快速進展與亂象,以及各國對於ICO的監理現況,和其可能演變的新形態募資與新代幣經濟模式。精選50則全球ICO案例,橫跨四大領域,

一次解析ICO代幣經濟新事業、新生態及新運作模式,揭露各產業在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落地應用與破壞式創新革命。   你將學會如何運用區塊鏈、加密貨幣、ICO等相關網站資源、投資平台的基本操作,以客觀判斷ICO真偽、檢視價值。零門檻輕鬆入門,擺脫「韭菜」命運!   四大領域包括:   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打造高信任度的低成本直接金融服務   加密貨幣為市場帶來滔天巨浪,區塊鏈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可交換法定貨幣的區塊鏈交易平台油然而生,提供多幣種、多語言的高性能平台,建構加密的安全交易環境,為用戶提供更便利的低成本直接金融服務。   區塊鏈信任機制,提供產業最佳金融解方   透過智能合約,金融

機構可以加密貨幣進行支付或借款,減少繁複的認證程序、降低信用成本,協助微型或中小型企業取得融資,活絡全球交易市場。新創企業也可透過區塊鏈及加密貨幣進行募資,為場外交易市場環境創造更多流動性,降低投資成本,使一般大眾也能輕鬆參與。   零售業結合區塊鏈,提高資訊交換效率及用戶隱私   區塊鏈可不是金融產業的專利!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都可與區塊鏈結合。區塊鏈加密、透明、分散的技術特性,可直接將用戶需求傳達予特定廠商,去中心化可有效降低仲介成本並簡化各網絡間的聯繫流程,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顛覆醫療產業不透明關係,透過區塊鏈技術安全儲存、授權及控管   區塊鏈的雙鏈運作模式,可讓病患利用其加密

儲存特性保護病歷資料,同時與相關醫療機構簽訂智能合約,在滿足特定條件後,可由平台自動化執行某些醫療服務。病患可確實掌握自我健康狀況及用藥情形,而去中心化的系統會以生物辨識方式保障用戶隱私,真正達到改善醫病關係不透明的願景。 名人推薦   專業人士專文推薦   希冀藉由本書的推出,得以使讀者了解區塊鏈與代幣經濟產業發展趨勢,透過ICO成功募資範例,了解區塊鏈應用價值。──蔡玉玲(全球ICO資訊透明聯盟暨台灣區塊鏈加密貨幣自律組織共同創辦人)   從這本書……讀者可學習到如何分辨虛實,避免被詐欺;同時也經由閱讀此書,可學習如何利用ICO,籌措資金;讓自己的創意與夢想,有落實的機會。──(劉憶

如)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   我推薦立法、監理機構、政府部門,天使投資人、創投、金融業、傳統與高科技產業、創新者和投資大眾,研讀這本書!──(許毓仁)TEDxTaipei共同創辦人、立法委員   本書……不是鼓勵你參與ICO或加入區塊鏈,而是要你學會分辨ICO的好壞,客觀地判斷ICO的真偽與價值。任何想進入區塊鏈、金融科技、代幣經濟的世界的朋友……這本書都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書、也是趨勢書。──余宛如(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立法委員)   本書不僅是投資工具書,也是時代趨勢書,更是一本你我都不容錯過的「好書」。──李國權(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教授)   書中不僅點出了

2018年ICO的五項轉變,同時也預言了2019年ICO2.0將會發生的趨勢……讀者可以從本書中看到代幣經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完整呈現……有開設相關課程的學校都應該把它列參考書籍必讀名單之中!──羅際夫(廣播節目主持人、財經作家)   期待本書能讓新創團隊鑑往知來,熟知對各國監理法規,加速成功的機會。──MaiCoin 暨 MAX 數位資產交易所創辦人(劉世偉)   這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想接觸或發行ICO的必備Know-How,相信讀完本書之後,對於幣圈、ICO、STO的「內幕」,均會更加了解。──鄭光泰(幣託創辦人暨執行長)

小規模營業人導入行動支付適用租稅優惠之實證分析

為了解決電子發票消失的問題,作者李永丁 這樣論述:

財政部為配合在民國 114 年達成行動支付普及率 90% 的目標,於 107 年1 月 12 日發布「小規模營業人導入行動支付適用租稅優惠作業規範」,讓適用租稅優惠者自核准當季至 114 年 12 月 31 日止,即使每月銷售額達 20 萬元以上者,仍可按 1% 稅率查定課徵營業稅,免用統一發票,以消除小規模營業人導入行動支付之租稅障礙,惟實施 3 年來,申請者僅占 2%。 為分析影響小規模營業人申請前揭租稅優惠的因素,本研究採追蹤資料估計模型,以臺灣本島 19 個縣市近 3 年來申請適用的營業人家數為分析對象。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各縣市申請租稅優惠的家數與各縣市大專以上人口數及

人均信用卡消費筆數呈正相關,與犯罪人口率及人均金融卡交易筆數呈負相關。 根據實證結果,本研究建議加強於大專校院推動行動支付;針對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提供租稅優惠,例如所得稅扣抵稅額,以提高人均信用卡消費筆數;另外建議取消或調降「臺灣Pay」商家成交手續費、由營業稅服務區加強輔導、開發適用租稅優惠店家地圖的 APP、並要求申請者張貼「本店使用行動支付免用統一發票」的貼紙和擺放收款條碼,以擴大稅基、增加稅收並維護租稅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