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廢料 貴金屬 回收技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電子廢料 貴金屬 回收技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全法寫的 貴金屬深加工及其應用(第2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貴金屬回收技術也說明:www.ctci.org.tw. 貴金屬再生技術發展概況目前國內金屬再生業回收處理的貴主要是銀、金、鉑及鈀4種,原料主要來自電子產品廢料。貴金屬可經由拆解後的 ...

輔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班 賴進興所指導 陳柏彰的 粉碎粒徑及溫度對電子廢料Au於王水中溶解之影響 (2009),提出電子廢料 貴金屬 回收技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子廢棄物、粉碎粒徑、再利用、金、貴金屬。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廖秋榮所指導 王銘燦的 由晶片型積層陶瓷電容回收Pd、Ag程序之研究 (2002),提出因為有 晶片型積層陶瓷電容(MLCC)、貴金屬、卑金屬、溶提、銀、鈀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子廢料 貴金屬 回收技術的解答。

最後網站關於我們| goldenplus-e-waste則補充:高徵實業有限公司在業界首創引進工研院廢電子與資訊品的處理技術,使高科技產業之衍生廢棄物與廢待料都能充分的資源化,貴金屬的回收再利用更使得生產工業所產生的廢料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子廢料 貴金屬 回收技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貴金屬深加工及其應用(第2版)

為了解決電子廢料 貴金屬 回收技術的問題,作者周全法 這樣論述:

貴金屬深加工是指將貴金屬及其化合物經過一系列加工過程,使之成為更有使用價值的貴金屬制品(包括各類工業產品和貴金屬電子化學品)的過程。本書第一版自出版以來,貴金屬深加工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新產品和新工藝層出不窮。為了更好地適應貴金屬深加工和再生利用產業發展的需要,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全面修訂。本書主要介紹了貴金屬的深加工技術,貴金屬的富集和分離、原料和廢料分析、產品質量分析,貴金屬深加工和再生利用的工藝設計,貴金屬深加工產品在各類新材料、電子材料和醫藥等方面的最新應用等。此外,為了解決貴金屬資源循環利用問題,本書還重點介紹了貴金屬廢料的回收利用技術。書中許多工藝和技術來自於作

者近年來主持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團隊多年從事貴金屬深加工的生產實踐經驗。本書內容豐富,實用全面。本書可供廣大從事貴金屬深加工、貴金屬再生利用等工作的科研、技術人員或有關企業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有關院校作為教學參考書或教材。周全法,教授,博士,1966年1月出生,江蘇溧陽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稀貴金屬深加工和電子廢棄物處理處置,主要著作有《貴金屬深加工及其應用》(第一版)、《廢舊家電資源化技術》等,發表論文100多篇,獲得發明專利34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是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和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現任江蘇理工學院副院長和資源循環研究院院長、江蘇省貴

金屬深加工技術及其應用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電子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再生金屬學院院長。兼任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和貴金屬深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和貴金屬再生專業委員會主任、江蘇省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 第一篇 貴金屬深加工基礎第1章貴金屬的性質1.1貴金屬的一般性質1.1.1原子的性質和單質的物理性質1.1.2單質的化學性質1.2貴金屬的礦物學性質1.2.1貴金屬的發現1.2.2金的礦物學性質1.2.3銀的礦物學性質1.2.4金銀的選礦和提取1.2.5鉑族金屬的礦物學性質1

.2.6鉑族金屬的選礦和提取1.3金的化合物1.3.1金化合物的氧化態和幾何構型1.3.2Au(Ⅰ)化合物1.3.3Au(Ⅲ)化合物1.3.4金有機化合物1.4銀的化合物1.4.1銀化合物的氧化態和幾何構型1.4.2Ag(Ⅰ)化合物1.4.3Ag(Ⅱ)化合物和Ag(Ⅲ)化合物1.4.4銀有機化合物1.5鉑的化合物1.5.1鉑的氧化態1.5.2Pt(O)化合物1.5.3Pt(Ⅱ)化合物1.5.4Pt(Ⅳ)化合物1.5.5Pt(Ⅴ)化合物1.5.6Pt(Ⅵ)化合物1.5.7鉑有機化合物1.6鈀的化合物1.6.1鈀的簡單化合物1.6.2鈀(Ⅱ)的配合物1.6.3鈀(Ⅳ)的配合物1.6.4鈀的其他氧化

態的配合物1.7銠的化合物1.7.1銠的簡單化合物1.7.2銠(Ⅲ)的配合物1.7.3銠(Ⅰ)的配合物1.7.4銠(Ⅱ)的配合物1.7.5銠(O)的配合物」1.8銥的化合物1.8.1銥的簡單化合物1.8.2銥(Ⅰ)的配合物1.8.3銥(Ⅲ)的配合物1.8.4銥(Ⅳ)的配合物1.9釕的化合物1.9.1釕的簡單化合物1.9.2釕(Ⅲ)的配合物1.9.3釕(Ⅴ)的配合物1.9.4釕(Ⅵ)的配合物1.10鋨的化合物1.10.1鋨的簡單化合物1.10.2鋨(Ⅳ)的配合物1.10.3鋨(Ⅵ)的配合物第2章銀的深加工2.1硝酸銀2.1.1概述2.1.2生產工藝2.2氧化銀、超細氧化銀和納米級氧化銀2.2.1

概述2.2.2生產工藝2.3硫酸銀2.3.1概述2.3.2生產工藝2.4氰化銀2.4.1概述2.4.2生產工藝2.5氰化銀鉀2.5.1概述2.5.2鼓氧氰化法生產氰化銀鉀工藝2.6超細銀粉、片狀銀粉和納米銀粉2.6.1概述2.6.2超細銀粉生產工藝2.6.3片狀銀粉生產工藝2.6.4納米銀粉生產工藝2.7銀漿系列產品2.7.1概述2.7.2生產工藝2.8銀鹽感光材料和鹵化銀2.8.1銀鹽感光材料簡介2.8.2溴化銀2.8.3碘化銀2.8.4氯化銀第3章金的深加工3.1氯金酸3.1.1概述3.1.2生產工藝3.2氯金酸鉀3.2.1概述3.2.2生產工藝3.3氰化亞金鉀3.3.1概述3.3.2生產

工藝3.4亞硫酸金鉀(亞硫酸金鈉、亞硫酸金銨)3.4.1主要用途3.4.2生產工藝3.5超細金粉和納米金粉3.5.1概述3.5.2生產工藝3.6金水3.6.1主要用途3.6.2傳統金水生產工藝3.6.3耐高溫燒結金水生產工藝第4章鉑族金屬的深加工4.1鉑的精細化工產品4.1.1氯鉑酸4.1.2氯鉑酸鉀和氯鉑酸銨4.1.3P鹽——二亞硝基二氨合鉑(Ⅱ)4.1.4二氯化鉑和亞氯鉑酸(鹽)4.1.5二氧化鉑4.2鈀的精細化工產品4.2.1二氯化鈀4.2.2二氯化四氨合鈀(Ⅱ)和二氯化二氨合鈀(Ⅱ)4.2.3硝酸鈀(Ⅱ)4.2.4二硝基四氨合鈀(Ⅱ)4.2.5四氯合鈀(Ⅱ)酸鉀4.2.6氧化鈀(Ⅱ)4

.2.7鈀炭催化劑4.3銠的精細化工產品4.3.1三氯化銠4.3.2磷酸銠和硫酸銠4.3.3一氯三苯基膦合銠(Ⅰ)4.3.4三氧化銠4.4釕的精細化工產品4.4.1四氧化釕和水合二氧化釕4.4.2三氯化釕4.4.3氯釕酸銨4.5鋨和銥的精細化工產品4.5.1四氧化鋨4.5.2氯銥酸和氯銥酸銨4.5.3水合二氧化銥第5章貴金屬廢料的再生利用5.1金的綜合回收5.1.1概述5.1.2含金廢液中回收金5.1.3含金固體廢料中回收金5.1.4鍍金廢料中回收金5.1.5金的精煉5.2銀的綜合回收5.2.1概述5.2.2含銀廢液中回收銀5.2.3感光膠片和相紙中回收銀5.2.4鍍銀件及銀鏡片中回收銀5.2

.5含銀廢合金中回收銀5.2.6銀的精煉5.2.7金、銀及其合金的熔鑄5.3鉑族金屬的綜合回收5.3.1鉑族金屬廢料的來源5.3.2鉑的回收5.3.3鈀的回收5.3.4銥的回收5.3.5銠的回收5.3.6鉑族金屬的精煉5.3.7鉑族金屬及其合金的熔鑄第二篇 貴金屬深加工分析第6章貴金屬材料分析方法6.1貴金屬材料分析的特殊性6.2貴金屬元素化學分析方法6.2.1貴金屬元素的定性分析6.2.2貴金屬元素的定量分析6.3貴金屬元素的儀器分析6.3.1吸光光度法6.3.2原子吸收光譜法6.3.3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6.3.4X射線熒光光譜法6.3.5電化學分析法6.3.6其他分析方法6.4粉體

材料顆粒的表征6.4.1基本概念6.4.2X射線粉末衍射技術6.4.3掃描隧道顯微鏡6.4.4透射電子顯微鏡6.4.5掃描電子顯微鏡與電子探針6.4.6原子力顯微鏡6.4.7激光粒度分析法6.4.8光譜分析法6.4.9正電子湮沒譜法6.4.10熱分析法6.5貴金屬制品及首飾的無損檢驗法6.5.1貴金屬材料及金銀飾品的常規檢測方法6.5.2貴金屬材料及飾品現代儀器檢測分析法6.5.3鉑族金屬及其飾品的鑒別6.5.4常用檢測方法的適用性第7章貴金屬材料分析的富集和分離方法7.1火試金法7.1.1鉛試金法7.1.2鎳鋶試金法7.1.3其他試金方法7.2蒸餾分離法7.2.1常規蒸餾法7.2.2溴提取法

7.2.3CCl4提取法7.3活性炭吸附法7.4沉淀和共沉淀富集分離法7.4.1碲共沉淀法7.4.2硫脲共沉淀法7.5溶劑萃取法7.5.1含氧萃取劑7.5.2含硫萃取劑7.5.3含氮萃取劑7.5.4含磷萃取劑7.6離子交換法7.7泡沫塑料吸附法第8章貴金屬深加工原料和廢料的分析8.1貴金屬深加工原料的分析8.1.1貴金屬錠材和粉末原料的分析8.1.2貴金屬合金原料的分析8.1.3金箔及金合金中金的含量分析8.2貴金屬廢料的分析8.2.1貴金屬廢料的快速簡易分析8.2.2貴金屬元素的分析8.2.3賤金屬元素的分析8.3電鍍液中貴金屬含量的分析8.3.1鍍銀溶液中銀含量的分析8.3.2鍍金溶液中金

含量的分析8.3.3鍍鈀溶液中鈀含量的分析8.3.4鍍銠溶液中銠含量的分析8.3.5鍍鉑溶液中鉑含量的分析第9章貴金屬深加工產品的質量分析9.1白銀深加工產品的質量分析9.1.1硝酸銀產品的質量分析9.1.2氧化銀產品的質量分析9.1.3碳酸銀產品的質量分析9.1.4硫酸銀產品的質量分析9.1.5氰化銀鉀產品的質量分析9.1.6銀粉產品的質量分析9.1.7銀的其他產品的質量分析9.2黃金深加工產品的質量分析9.2.1氰化亞金鉀產品的質量分析9.2.2氯金酸(氯化金)產品的質量分析9.2.3亮金水產品的質量分析9.2.4亮鈀金水產品的質量分析9.3鉑和鈀深加工產品的質量分析9.3.1氯鉑酸及其鹽

產品的質量分析9.3.2鉑鹽產品的質量分析9.3.3二氯化鈀產品的質量分析9.3.4二氯化四(或二)氨合鈀(Ⅱ)產品的質量分析9.4其他鉑族金屬產品的質量分析9.4.1三氯化銠產品的質量分析9.4.2氯銥酸和氯銥酸銨產品的質量分析9.4.3氯釕酸銨產品的質量分析第三篇 貴金屬深加工車間的設計第10章車間工藝流程設計10.1生產方法的選擇10.1.1設計基礎資料的收集10.1.2生產方法的比較與確定10.1.3選擇生產方法時應注意的事項10.2工藝流程設計10.2.1工藝流程設計的內容10.2.2工藝流程設計方法10.3工藝流程圖的繪制10.3.1生產工藝流程草圖10.3.2物料流程圖10.3.

3管道儀表流程圖10.4典型設備的控制方案10.4.1泵的流量控制方案10.4.2換熱器的溫度控制方案10.4.3精餾塔的控制方案10.4.4反應器的控制方案10.4.5蒸發器的控制方案10.4.6干燥器的控制方案第11章工藝計算11.1物料衡算11.1.1物料衡算的方法和步驟11.1.2連續過程的物料衡算11.1.3間歇過程的物料衡算11.1.4循環過程的物料衡算11.2熱量衡算11.2.1熱量衡算的目的和任務11.2.2單元設備的熱量衡算11.2.3系統熱量平衡計算11.3典型設備工藝設計與選型11.3.1設備設計與選型的基本要求11.3.2設備設計的基本內容11.3.3設備材料的選擇11

.3.4壓力容器的設計11.3.5編制設備及裝配圖一覽表第12章車間布置設計12.1車間布置設計的條件和依據12.1.1設計的基本條件12.1.2設計的基本依據12.2車間平面布置12.2.1車間平面布置的內容與原則12.2.2車間平面布置的方法12.2.3車間布置需要注意的問題12.3車間設備布置12.3.1設備布置的內容與原則12.3.2車間設備布置的方法及步驟12.3.3典型設備的布置12.4設備布置圖12.4.1設備布置圖的內容12.4.2繪制設備布置圖應遵循的規定12.4.3設備布置圖的視圖12.4.4設備布置圖的尺寸及必要標注12.4.5典型設備的畫法及標注12.4.6其他……第四

篇 貴金屬深加工的應用參考文獻

粉碎粒徑及溫度對電子廢料Au於王水中溶解之影響

為了解決電子廢料 貴金屬 回收技術的問題,作者陳柏彰 這樣論述:

近來,電子科技蓬勃發展,相對的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也快速減短。人類對資訊與科技產品大量需求,亦產生數量龐大之電子廢棄物。其中含有高價貴金屬,發展回收技術具有高經濟效益。台灣天然資源缺乏,能有效回收電子廢棄物中之貴金屬,不僅可以補充天然資源的不足,亦可減少大量之電子廢棄物,經濟效益極高。因此,本研究探討電子廢棄零件所含之Au成分,以不同粉碎粒徑與酸溶溫度為條件,分析Au於王水中溶出之效率,作為建議提昇實廠回收Au之操作參數。 研究結果顯示:粉碎粒徑時間以30分鐘之研磨效果為佳,含Au成分之零件可迅速與其他材料分離,有效提昇Au之回收;研磨粒徑尺寸含Au量之比例以100 mesh 與200 me

sh 粒徑尺寸最高,其他粒徑尺寸之Au含量皆偏低。另外,各尺寸粒徑Au都可以在 30 分鐘內達到 100% 溶出,顯示台灣現有實廠回收程序,王水之酸溶時間應過長。 溫度試驗結果顯示:50 mesh 粒徑溶出效果最好之溫度是在60℃,可縮短10分鐘之王水浸漬時間;大於70 mesh、100~200 mesh與小於200 mesh 之粒徑,在40℃下溶出時間則分別可縮短10分鐘、3分鐘與8分鐘,可見溫度增高溶解時間將會減少。從不同溫度結果顯示:考慮其他因子,包括:研磨成本、時間及加熱所消耗之能源條件等,50 mesh 粒徑之酸溶溫度以 60℃為最適合。

由晶片型積層陶瓷電容回收Pd、Ag程序之研究

為了解決電子廢料 貴金屬 回收技術的問題,作者王銘燦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選用化學濕式法中不易產生氮氧化物的溶提方法,探討廢棄晶片型積層陶瓷電容(Multi-Layer Chip Capacitor)溶提鈀、銀金屬之程序。因鈀、銀屬於貴金屬,價格昂貴,於地球含量稀少且大量應用於高科技產業,包括每年至少超過2,000億以上的晶片型積層陶瓷電容的需求,其廢棄邊料、半成品、成品的回收及尋求最適化且低污染的製程成為當今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本研究固定固液比、震盪時間及粒度大小,以不同 HCl 濃度、NaClO3濃度、溫度作為變數探討溶提最適化的條件。由溶提(Leaching) 研究實驗顯示鈀金屬以5 M HCl、0.4 M NaClO3 、 60℃,銀以9 M HCl、

0.6 M NaClO3、40℃,轉數100 rpm震盪二小時具有較佳溶提的效果。其餘卑金屬(Cu、Pb、Zn、Sn、Ni)溶提的效果皆不受到 HCl、NaClO3 、溫度影響。進一步以2 % NH3流洗Mitsubishi 化學公司 Diaion 陰離子交換樹脂 WA30 可以得到較佳的 Pd回收率。本方法可應用於較大規模的操作,且對人類環境的傷害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