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住宅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集合住宅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龔怡文,劉季宇,簡文郁,鍾立來,葉錦勳,張宜君,陳慈忻,陳淑惠,陳亮全,周偉賢,曾裕淇,林冠慧,林宗弘,林沛暘,邱聰智,李俊穎,寫的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 和江中信的 都市更新叢書II:都市更新權利變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集合住宅定義集合住宅,現代的的城市居住形式 - Duph也說明:集合住宅定義 集合住宅,現代的的城市居住形式 ... 對現代建筑家而言,如何建造集合住宅是象征著時代的課題,自1920年到1930年,特別是以德國為中心,建造…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和詹氏所出版 。

華夏科技大學 資產與物業管理系 謝百鈎所指導 古一君的 大台北地區中高齡及高齡民眾對集合住宅公共設施需求探討 (2018),提出集合住宅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高齡者、滿意度、居家終老、集合住宅、公共設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蔡宗潔所指導 林宗翰的 集合住宅非法定空間適宜性之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集合住宅、非法定公共空間、適宜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集合住宅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集合住宅自力更新重建之民間經驗 - 謝志誠之觀察學習與經驗分享則補充:關鍵字:都市更新、非政府組織、災後重建、自力更新、集合住宅 ... 「連棟住宅」,依《國民住宅社區規劃及住宅設計規則》第2條第1項第3款定義,指含有三個以上相連住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集合住宅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

為了解決集合住宅定義的問題,作者龔怡文,劉季宇,簡文郁,鍾立來,葉錦勳,張宜君,陳慈忻,陳淑惠,陳亮全,周偉賢,曾裕淇,林冠慧,林宗弘,林沛暘,邱聰智,李俊穎, 這樣論述:

  九二一震災是臺灣災害科學發展與政策改革的里程碑,為什麼有些地方的災損較嚴重?為什麼有些受災社區能夠成功復興?本書為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與師範大學等學者合作的成果,回顧臺灣地震科學,特別是九二一地震之後的研究發展。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震災風險研究導論,介紹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解構震前風險,介紹危害度、暴露度與脆弱度等概念與其對九二一震災的分析結果,提出「樞紐城鎮」(nexus township)的概念,認為介於都會區與麓山帶之間的中小型交通樞紐城鎮,是社會脆弱之所在。第三部分介紹韌性的概念、探討九二一震災後的房屋重建、社區

重建、校園重建以及心理重建;第四部分「面對下一場巨震」探討臺灣防救災制度變遷,並提供未來改革建議。巨災不僅留下傷痛,也帶來公民參與改革的機會之窗,這是臺灣民主對抗災害風險的「制度韌性」優勢。

大台北地區中高齡及高齡民眾對集合住宅公共設施需求探討

為了解決集合住宅定義的問題,作者古一君 這樣論述: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時代,中高齡民眾對集合式住宅公共設施需求更加多元,其對住宅內公共設施空間使用頻率、滿意度與需求度的認同才是發揮公共設施建構功能。本研究根據文獻回顧整理,歸類大台北地區集合住宅公共設施空間將其分類為管理性、實用性、裝飾性、教育性、娛樂性五大構面,根據中高齡民眾對集合住宅公共設施空間的需求、使用頻率、滿意度、實用性設計初步問卷,再以專家問卷意見調查為方法,選定台灣某大型高階物業管理公司就大台北地區10處案場含45歲以下、45-54歲、55-64歲、65歲以上四類住戶為主體;共發放122份問卷,有效問卷為99份,經過分析後有以下主要發現:公共設施中使用頻率與滿意度最高的皆為停車場(

31人次)、管理中心(25人次)、資源回收室(26人次)。受訪者於集合住宅中五大公共設施構面使用頻率及滿意度上,以管理用空間最高,裝飾性空間最低,對於管理用空間的使用頻率與需求程度最為頻繁。而對於集合住宅公共設施的使用至終老意願方面,停車場使用至終老意願最高,以管理用空間為最高,教育性空間為最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可了解中高齡民眾受訪者較65歲(含)以上者在五大公共設施構面使用頻率、滿意度及使用至終老意願較高。月支配所得100,000元以上及60,001-80,000元分別較月可支配所得少於40,000元在管理用空間使用頻率上更頻繁。由以上分析發現,中高齡民眾對實用性構面(如:停車場、資源回收室

)與管理用構面(管理中心)的滿意度、使用頻率與使用至終老意願較高。在進入高齡化的時代,建物起造人與物業管理公司從業人員應思考如何提供更合於中高齡民眾居住的硬體公共設施空間的實用與便利性與軟性如何活化公設空間的活動與機能,讓中高齡民眾的居住品質能更舒適完善。

都市更新叢書II:都市更新權利變換

為了解決集合住宅定義的問題,作者江中信 這樣論述:

  都市更新權利變換   臺灣都市更新機制解說最權威、最詳盡之叢書 本書特色   本書近390頁,叢書約1100頁   都市更新條例權利變換機制逐條白話解說   都市更新條例為基礎,輔以完整函釋分類   著重實務操作,兼顧官方、實施者與地主觀點   旁徵博引,相關函釋與會議紀錄最完整   引用資料與出處文號最正確   穿插大量圖解與表格,艱澀法規不再難懂   近140頁,8篇專題深入解說權利變換原理與機制   穿插13個爭點思考,可作為延伸課題演練   適宜做為地主權益參考、業界工具書、大學教學用書   搭配另書「都市更新事業計畫」、「都市更新公共利益」,   完整呈現

實務與理論全貌

集合住宅非法定空間適宜性之探討

為了解決集合住宅定義的問題,作者林宗翰 這樣論述:

生活品質的提高,購屋者在購買時往往會受到多樣化的公共設施影響,然而這些設施及空間可能在日後的維護難易度上產生困難因而荒置。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分析回收之問卷,將其數據帶入適宜性相關公式做比較,得知普遍靜態的公共設施為大眾接受度最高也為最常使用;動態的公共設施因管理維護上的困難,使得住戶使用率降低。建商如何在往後住戶與公共設施空間之間取得平衡,達成雙贏的效果,將是建商在規劃設計上必須考慮的問題。關鍵字:集合住宅、非法定公共空間、適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