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式餐桌五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隱藏式餐桌五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俞君寫的 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次空間收納課:換屋7次,親身實驗,台灣設計師一定要教你的收納術與選櫃法 和黑崎敏的 日本設計師才懂的好房子法則:小坪數的難題,他們最懂;蓋房子的設計,他們想得最細。日系動線、格局、建材、手法、蓋屋知識全公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L型旋轉/伸展/下掀桌 - 劉三blum五金也說明:櫥櫃隱藏式伸縮桌(椅). No : 418-A6-540 ... 隱藏式折疊凳五金. No : 133-K3510 隱藏式折疊凳五金 ... 隱藏摺疊桌五金. 歐洲進口安曼達伸展餐桌(含五金及桌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點 和原點所出版 。

最後網站商品详情_隐藏式折叠伸缩桌五金- 仁杰网則補充:隐藏式 伸缩折叠桌五金配件家用多功能隐形餐桌书桌家具五金连接滑轨灰色隐形桌轨道配件(铁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隱藏式餐桌五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次空間收納課:換屋7次,親身實驗,台灣設計師一定要教你的收納術與選櫃法

為了解決隱藏式餐桌五金的問題,作者朱俞君 這樣論述:

住過台港兩地,對小空間、大利用最有感覺的收納設計師朱俞君, 經歷4年換屋7次,從40坪換15坪,最具說服力的自宅經驗分享。   8大空間選櫃法+17款超實用櫃設計+6個收出好生活案例分享+超過200張細部分解圖   第一次!室內設計師教你收納課,裝潢前、後,必看的收納聖經!   朱俞君問自己為了什麼要收納?   是為了明天要來訪的客人?還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   是為了要應付眼前的焦慮?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人生!   學會這一堂,生活、生命不再亂糟糟,從此只需「放回去」,不必再整理!   □怕麻煩的我,原來有一步到位的整理法?   □不同階段住不同房,規劃對,不必硬ㄍ

一ㄥ非買大坪數?   □有露有藏,櫃子做足量,空間還能一樣大?   □改造生活有步驟,跟著設計師做一次,一點都不難?!   □櫃子好不好用大不同?原來設計師有私藏的最佳選擇?   □三歲收玩具,六歲收文具,改變孩子的人生從收納開始? 本書特色   ◎台灣設計師4年換屋7次,終於領悟的收納術、選櫃法   ◎最具說服力的自宅經驗分享,40坪換15坪,家中還多一兒,如何做到,全剖析   ◎原來買對坪、選對櫃、放對位,家中凌亂全有解!   ◎濃縮再濃縮的收納要領+選櫃知識,終於有設計師肯說、肯教了   ◎你的苦,設計師都有過,跟著做一定會,2個黑翻紅空間STEP BY STEP照

著做   ◎4個收出心得的真實案例,千萬宅裝垃圾,怎麼算都不划算   ◎從玄關到臥室,8大空間分點教,選櫃尺寸、放櫃位置有眉角   ◎買這本賺很大,6大類17款,設計師私房櫃設計一次全公開   ◎3歲收玩具,6歲收文具,兒童收納從小教,日後成就大不同   關於收納,為什麼總是學不會、收不好?拼高房貸,卻用千萬宅裝垃圾?這樣的人生,怎麼算都不划算!從小住在香港的設計師朱俞君,最懂得如何在高房價中創造好生活,重點不在坪數,不在裝潢!與其硬ㄍ一ㄥ買大坪數塞東西,其實你該學會不同階段,住不同坪數,做不同規劃!   人生要學會換屋三次,單身、結婚、生子,不必一屋到位。她分享婚後4年換屋7

次的心路歷程與改變,從40坪的大房換到最後的15坪小家,真正認識到自身的物品數量與生活所需,其實皆有定量。也體會到,裝修與搬家,其實是人生與物件的重整,是改變生活的最佳契機。   你知道長型玄關適合怎樣的鞋櫃?如果沒玄關又該如何創造?你可知道半高電視櫃最優雅,但收納機能一個也沒少?你知道1/3展示、2/3隱藏的櫃設計,讓家感覺一點也沒變小?一坪半的廚房,其實可以裝下三坪的鍋碗瓢盆!利用薄型抽屜,就可以在夾縫中替我們搶下一席收納之地!透過視覺死角,創造牆體的內凹處,東西再亂也看不見!聰明使用家具賣場的活動抽屜,櫃中櫃,替你省下五金零件大筆錢!   這是第一本居家設計師的空間收納書,結合專

業裝修設計,與私人收納心得,堪稱軟硬體的完美結合。設計師教你,不同的物件,如何找出適當的櫃子來接納它!就算沒櫃子也沒關係,其他妙方她也一樣端得出來……不同的手法與概念,都讓設計師不藏私的教給你。   此外,該有的觀念和習慣,也不可缺。【第一單元】,透過不可不知20件事,教你收納可以怎麼想、怎麼做,怎麼避免再走回頭路。【第二單元】,透過2個黑翻紅的真實案例和4個愛收納的好家分享,既透視全過程,還匯整了各方寶貴經驗。打開櫃門,拉開抽屜,實地查看家庭需求,如何被滿足!【第三單元】,破解玄關、客廳、餐廳,8大空間不同特質與收納主題,以及櫃體、內部分層的收納組合,透過條列式的整理,最短時間就能確認自

家櫃子的選擇,並火速完成物件分類與歸位。   比做一堆櫃子還好用的……一定要學會的3步驟+3分類   一直收不乾淨的家,其實是東西沒找到屬於自己的家!書中從捨棄、分類、歸位三步驟切入,再搭配「常態、備用、珍藏」三分類,讓物品部份隱藏、部份展示,進而做到收放清爽,尋物迅速的狀態。此外,書中也打破一般屋主,收納≠櫃子的舊有觀念,讓設計師仔細的告訴你,櫃子不用多,哪些櫃型選擇與配套,就足夠使用! 作者簡介 朱俞君   寬 空間設計美學主持設計師。實踐大學建築系。   以自然舒適的居家風格為設計特色,多年來一直傳遞「正確的收納觀念和做法!」,也因此,凡由她接手的空間規畫,屋主在

裝潢動工之前,都須得先上過她所規畫的「裝修前6堂課」。   收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堂!   目前,前來找她重新整修居家的屋主,越來越多是以「足量收納」為主要訴求。期望透過對自身習性與收納的根本了解,以及選對櫃子就不需要太多櫃子的各式法則,讓一直以來的擁擠住家、凌亂生活,得到長久而持續的清爽。   前言:四年搬七次家,終於搞懂自己需要的空間與生活 CH1.收納前你該知道的20件事! PART1.收納好概念 1.東西總是沒處擺,是不是櫃子做越多越好? 跟著人生週期調整,80%法則,戰勝「收納空間不足恐懼症」 2.怕麻煩的我,如何才能輕鬆把家收好? 捨棄+分類+歸位=10

0分,小空間重捨棄、中大型空間重分類! 3.老是搞不清東西擺在哪?一找就大亂! 常態、備用、珍藏,物件擺放三分法好收不易亂 4.孩子是收納殺手,怎樣才能讓玩具不亂跑? 從三歲起,教孩子開始自己收好東西 5.有了新房子即將要搬家,想要一勞永逸的好好收納? 搬家是最好的歸零練習,重新檢視物品、學習情感捨離 6.每天要用的物品,如何好拿好收成為反射性動作? 一日行程,決定家的收納方式,從進門、起床、料理開始 7.想要讓家美美的,一定要買很多佈置用品嗎? 餐具規格化、食材四季化,用實用物件點綴居家 PART2.設計要訣 8.櫃子想要做足量,空間還能一樣大? 1/3開放視覺美

感、2/3隱藏強大收藏力 9.怎樣消除櫃子的厚度,讓家不必稜稜角角? 內凹式空間,雜物消失、櫃牆合一 10更衣室、儲藏室只能豪宅才可以擁有嗎? 只要1坪,更衣vs.儲物都能有獨立空間! 11.家中電線亂糟糟,怎麼規畫才會好? 插座先卡位,讓電線乖乖藏好 12.想讓櫃子收物好用,視覺美感也兼顧? 櫃內分隔、外觀深淺、門片數量都是關鍵 PART3.櫃知識 13.不想家中都是櫃,東西不夠收怎麼辦? 桌、椅、床,美美的家具也可以收物 14.櫃子大又多,東西一樣丟外面? 先確認「要收什麼」,再決定櫃子的型式! 15.高櫃好?半高櫃好?選櫃讓人很煩惱! 高櫃主打備用儲物、矮

櫃擺隨取小物,生活物品井然有序 16.層板好?抽屜好!什麼才是最佳選擇? 抽屜櫃最百搭,長輩、小孩都適用 17.鞋子太多裝不下,鞋櫃老是大爆炸? 鞋子要分常穿、不常穿收放!分類分區才好用 18.衣櫃看起來都一樣,哪種才最適合我? 衣櫃內部設計,依習慣折法、類型規畫 19.櫃與牆間有小窄縫,如何做收納利用? 從10~30公分,掛桿VS.薄型櫃最好用! 20.收藏是唯一樂趣,斷捨離怎麽會適合我? 學學故宮的「輪展」收納法吧!… CH2.跟著生命軸前行,收納大不同的6個家族 由黑翻紅實證 CASE1.拯救車庫佔屋,全家睡同房的一家人 CASE2.搶救弟弟、爸爸和貓咪的小書

房,迎接做月子的媽媽回家 一開始就做對 CASE3.「孟母七遷」後的15坪住家,有小小孩一樣又住又收很足夠 CASE4.女兒以鞋量奪魁,媽媽用碗盤量勝出!解決女人的「收納不足恐慌症」 CASE5.小宅家具很會收,16坪也能勝25坪 Case6.我的收納啟蒙,裝修七年,如今仍一樣整齊的家! CH3.8大空間這樣選櫃子,家才能真的收乾淨! 玄關—隱收納,可以是藏功一流的收納門神! ●    空間型態決定櫃子選用,鞋櫃、衣帽櫃得速配 ●Mustknow:玄關櫃的4個好用概念 ●4種玄關櫃型,收納需求大不同 客廳—弱收納,情感空間東西越少越好 ●先從電視牆櫃下手,整合空間也

整合收納 ●Mustknow:電視牆櫃的4個好用概念 ●4種電視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餐廳—協力收納,食器、零食,以及書籍都可包容 ●餐櫃的多元展示與神隱,讓餐桌功能更強大 ●Mustknow:餐具櫃的4個好用概念 ●4種餐具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廚房—強收納,把家收好的主力空間! ●上層架、下抽屜,依格局形式規畫收納 ●Mustknow:廚具櫃的4個好用概念 ●3種廚具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浴室—雜收納,瓶瓶罐罐與毛巾的匯集地 ●以不同坪數思考浴櫃的多寡配置 ●Mustknow:浴室櫃的4個好用概念 ●4種浴室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書房—多功收納,把書和文件、設備

文具好好放進來 ●只要書櫃在,就算沒隔間也能聚文氣 ●Mustknow:書櫃的4個好用概念 ●3種書房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臥室—重裝收納,別讓衣物變成吃床怪獸 ●依坪數大小,定位衣櫃與更衣室 ●Mustknow:衣櫃的4個好用概念 ●3種衣物櫃組合,收納需求大不同 兒童房—親子收納,依孩子年齡規畫收納 ●從玩具櫃到書櫃,練習從小就學會把東西擺好! ●Mustknow:兒童房收納櫃的4個好用概念 ●2種兒童收納櫃型,收納需求大不同 CH4.設計師私房櫃設計大公開 玄關櫃×3款 餐櫃×3款 電視半高櫃×3款 浴櫃×2款 書櫃×3款 衣櫃×3款 前言  

    四年搬七次家,終於搞懂自己需要的空間與生活   結婚之後,每次和朋友見面時,他們通常不是問:「最近好嗎?」,而是說:「你們最近住哪裡?」。   會有這樣的局面,不是沒有原因的,實在是因為我們搬家的頻率太高,短短的四年之內,有了家庭、孩子也出來了,明明應該穩定的生活,卻變成「孟母七遷」的遊牧人生。說到底這一切都是因我而起,搬家這回事,不只朋友覺得奇怪,就連我先生也感到納悶,因為他知道在結婚之前,我是可以在一個房子住上五年,安定到不行的人。   ●透過搬家,尋找為人妻為人母,以及收納的初答案   我們的第一個家是為結婚而準備的,因為先生喜歡清靜的生活,於是將內湖的預售屋換

成了北投的行義路住宅,懷著對於生活的美好夢想,也認定這是要住上十年的家,身為設計師的我,用「回家就是度假」的概念,將這間郊區的房子整理成飯店式風格。但結果是,原以為可以整天窩在家享受度假感,沒想到,忙碌的我們,卻把家住成回來睡一覺就出門的「飯店」。   回想那個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家。很快的,我們賣掉了房子,開始了遷徙和尋找下一個居所的生活。   沒多久,家中多了一名小成員,我們一家三口住進了另一個將近40坪的房子。和許多媽媽一樣,我替兒子規畫了一間兒童房,在訂製餐桌和椅子時,特別考慮到小孩的舒適高度,也開始注意到收納這回事,那時以為,這樣應該算是思考充足了吧!

  那個時期,我的家同時也是工作室,每天早上把兒子送到幼稚園後,就是客戶來訪洽談裝修事宜的時刻。既然會有客戶來到家中,那麼家一定不能亂,但我兒子偏偏又愛在客廳玩,老是將抽屜的東西全拉出來,因此,我發展出一套快速回復法,來迎接隨時會按鈴的訪客。   我在這個房子領悟到,學齡前的孩子即使玩著玩具,也會注意父母是否在身邊,那是一種對於安全感的需求,雖然替兒子準備了兒童房,玩具也都在裡頭,但他卻不太領情,這也是為什麼,媽媽常活動的客餐廳,會是他主要的作亂區。我開始明白,沒有站在使用人角度著想的空間設計,再好的用意都可能白費。即使是小孩,也是如此;即使是收納,也是如此。   ●回香港探親,看

懂家的好用與秩序,不在窩的大小!   我從小在香港長大,小學快畢業才隨父母移居台灣。一年多前我帶著兒子回去探望親友,其中,我們去了二伯父的家。二伯父是個廚藝精湛的長輩,看到我們來,特別煲了湯,以及好吃的港式炒米粉讓大家享用。   當我到廚房幫忙洗碗時,赫然發現,在那只能容得下一人的小廚房,整齊乾淨到令人訝異。簡單的說,幾乎已經到了「零雜物」的境界。   走出廚房,再環顧二伯父這十坪不到的房子,二十年如一日,所有擺設都和我當年印象中相差不遠。只是,這小小的空間整理得窗明几淨。每一次,從熱鬧的街道走進二伯父高樓層的「鴿子籠」裡,一點也不會產生煩雜感,反而,讓人油然而生一股安定的心情。

  二伯父半坪的廚房像變魔術般,端出一道道家常菜款待著我們,一家人將摺疊桌張開,在客廳團聚,讓我們這些散居海外的親人,找到回家的感覺。   這一趟探親之旅,正好是我又搬了一兩次家的時期,我租下一樓的工作室,開始有一些員工夥伴,除了辦公空間,我留下一個小房間暫居在此。當時,一方面還沒決定自己到底要找什麼樣的房子,另一方面,也看著房價不斷上漲,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二伯父的家,似乎有了答案,我想學著如父母、長輩那樣簡單踏實的生活,不再追求「完美的房子」,而是可以安居的家。或許,找一個小坪數的空間,來驗證我這些年來對於收納思考的功夫,是不錯的做法。   很順利的,我找到了現在這個家

,一個只有15坪,透過捨棄而讓物品量適當,透過規畫成為一個「到位」的家。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都都非常喜歡這樣的空間。   ●為了什麼要收納?   開始執行這本收納書,我等於也在重新整理這些年的一些生活體悟。我「從獨善其身」的設計人,到必須「清除」很多的自我,以便「騰出空間」來容納另一半的妻子,更隨著兒子的誕生、成長,我必須「重新整理」我的人生定位。不是只有東西要被收納,人生也是。對我來說,收納並沒有標準答案,是透過了解自己(也能解讀家人),在「妥協於現況」、「勇於改變」兩者之間求取平衡,透過不斷的調整,終於找到的最合適的方式。   如果有人問我,為了什麼要收納?我會反問:   

是為了明天要來訪的客人?還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   是為了要應付眼前的焦慮?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想,把這些問句拿來問自己,答案就會出現了。   家需要收納、生命本身也需要收納,收納無所不在。和我合作很多年的一個水電師傅,每次一出現就是笑咪咪的,從來不會為了工作上的事情而發怒,一直讓我感到很好奇。直到有一天,看到他的工程車後座,層架上用同一款飲料瓶排列出井然有序的分類收納罐,一瓶一種器具,無論是小螺絲釘,或是其他小物件,位置固定一目瞭然。   這下子我終於明白了,只有透過良好的生活管理、工作管理,才能不慌張匆忙,進而讓自我的情緒穩定,這樣的穩定度,甚至可以延伸在教養上。

不只大人學會收納,也該讓孩子學會收納,影響的不只是家裡乾不乾淨,而是孩子未來的人生,會知道如何在每次混亂時,重整自己。當然,大人也是,一切都不算晚,此刻學會了收納,人生也會有好情緒。 CH1 收納前你該知道的20件事! 8 櫃子想要做足量,空間還能一樣大? 解:1/3開放視覺美感、2/3隱藏強大收藏力 一座櫃子要如何切割、劃分外露和隱藏的比例,這個設計是大有學問的! 以視覺美感來看,分割為三等份有不對稱的美感,是最好看的比例;以使用彈性來看,1/3開放、2/3隱藏式最實用的比例,可以是「隱藏-開放-隱藏」,也可以是「隱藏-隱藏-開放」或「開放-隱藏-隱藏」,豐富的變化性能隨櫃型自由調整,這樣

的比例原則可運用於鞋櫃、衣櫃、餐櫃等,各式櫃子。 為什麼要採1/3開放和2/3隱藏的比例呢?其實物品的露與藏,和女生穿衣服時怎麼露才好看的道理一樣,把漂亮的部位露於外,缺點的部分藏起來,能為整體美感加分,換句話說,露的少、藏的多才能吸引目光! 你或許會問,全都露的櫃子,可以展示更多收藏、全都藏的櫃子,可以遮掩亂糟糟的雜物,不是很好嗎?但是試想一下,如果櫃子全部外露,不但暴露雜亂,也會失去焦點及美感,容易積灰塵更會造成清理上的不易;如果全部隱藏,則阻擋了視覺上的穿透感,而且也會因為不需擔心內部會被看見,不用顧及外表與風格的搭配性,導致不認真整理、排列,隨手亂堆之下豈不是又更亂了。 Point 1

櫃面適度遮蔽,全開放易生雜亂 將櫃子分成三等份,最好的比例展示以1/3外露為原則,但若是物件屬性相同,也具有整齊的效果,則可以適度的釋放2/3做為開放展示,透過滑軌式門片,調整遮蔽區域,但無論如何,都不宜以全開放式為主。 Point 2 1/3外露原則,破解櫃體的沉重與呆板 櫃的規畫可以切割成3等份、6等份,但整體的思考仍得以1/3與2/3的配比進行櫃子的設計。特別是大型櫃子,即使使用白色,也不免出現沉重或單調感,最好的做法,是取1/3空間,做穿透、開放式設計,讓立面可以出現不一樣的質地變化。 Point 3 局部開放展示,讓空間深度不變 預留1/3的開放,可以讓人的視覺不會只停留在門片,而

是穿透到層架內的牆,在心理與視線的感受上,空間深度與原有的寬闊感仍會保留,不會被櫃體的厚度影響。 14 櫃子大又多,東西一樣丟外面? 解:先確認「要收什麼」,再決定櫃子的型式! 很多人在裝修時,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我東西很多,櫃子越大越多越好!」可是,家裡做了很多大櫃子,雜物就會變不見嗎?其實不然,否則也不會老是聽到有人「望櫃興嘆」,抱怨著「為什麼櫃子再多都不夠用」了。

日本設計師才懂的好房子法則:小坪數的難題,他們最懂;蓋房子的設計,他們想得最細。日系動線、格局、建材、手法、蓋屋知識全公開!

為了解決隱藏式餐桌五金的問題,作者黑崎敏 這樣論述:

終於明白《全能住宅改造王》為何如此好看! 貼心細節,讓人住得感動!   為什麼日本人設計的房子就是不一樣?   小住宅的難題,他們最懂;   蓋房子的設計,他們想得最細   為什麼大家都愛看《日本全能住宅改造王》?日本設計師總有撇歩,讓小坪數小而美?把貼心住宅想得細、做得巧?到底背後有什樣的日本獨門空間智慧?本書作者──日本建築師黑崎敏經手80間住宅設計,將多年經驗融會出145個好房子法則,一次公開日系動線、格局、建材、手法及蓋屋的知識與know-how。   作者是對住宅設計上癮、成痴的人,住宅空間的條件越受限制,越具挑戰性。透過黑崎敏的解讀,你會發現,空間小也無所

謂,反而能回頭檢視自己的生活數量,其實不需要太多!你需要的是創造迴遊動線、保留住陽台,與戶外接軌,甚至於擴大陽台的面積成為露台,在此與家人或朋友共享休閒時刻;打開天井或裝設大片落地窗,讓光線灑入,並欣賞光影的變化;刻意將某一區的天花板壓低,製造親和的包覆感,一高一低的落差,還可以製造明暗的趣味變化。   蓋自己的房子,硬體也是其次,滿足生活根本才是關鍵。請盡可能地將庭園的概念植入,在中庭種一株樹,享受陽光和自然,凝聚家人的向心力;在樓梯的壁面處設一片面書牆,行進之間,皆是風景;建築的外觀設計和素材取用也需要被考量在內,原來水泥裸牆與原木格柵搭配的效果如此低調又顯目;空間也需要節奏感,藉由天

花板高低、樓梯配置、動線安排,就能讓家動感起來。   ●關於好房子,你可以這樣想,那樣做:   ◎整合多功能於一室:大套房式設計   現代住宅的風格,正逐漸由擁有家人同數的nLDK(N個客廳、餐廳、廚房)住屋,轉變成大套房式的設計或是起居室的設計。由於吃飯、休閒、睡覺,所有的活動都在這裡,因此設計時需特別考量家人之間的互動、共同生活的向心力,以及提供足夠的收納空間。   ◎創造「非日常」的高低差平台:舞台式設計   以往西方的音樂演奏和戲劇表演所用的舞台,和觀眾席之間,總是維持著某種程度的高低差,而且通常舞台較低、觀眾較高。利用「舞台式設計」可為日常生活創造「非日常」的感覺,並藉由

地板的高度差突顯空間的焦點。   ◎席地而坐的踏實感:床座式設計   現代的日式住宅便逐漸衍生出一種不完全跪坐或盤腿,而是混和著西式座椅的「床座式設計」。甚至還有「床座吧台」的衍生:在廚房和客廳之間設置三段階梯,餐廳餐桌的桌面和廚房吧台的桌面彼此相連,而且高度一樣,用餐時毋需盤腿,一樣能享受親近大地之感。   ◎製造寧靜感的內外部雙棲:過渡空間   傳統的日式房屋,最常看到內部空間卻在外部、外部空間卻屬於內部的設計,也就是所謂的「過渡空間」。譬如由內部空間向外延伸而成的「緣側」,它們同時內外兩棲,既能接觸到外頭的自然和四季變化,又能和家人維持交流,讓人感到一股寧靜感。   ◎打

造兒時夢想的樹屋生活:都市裡的閣樓   在住宅空間裡,女主人要求的多半是一間視野良好的廚房;男主人則大多傾向擁有一個屬於他個人的小天地。天花板可以低矮到彎腰駝背才鑽得進去,但至少必須是個「人跡罕至」的閣樓。     ●關於小坪數、蓋屋、舒適宅,你該知道這些事:   住宅具巧思,發揮空間的極致       ◎在空間裡安排洄遊動線   ◎無論空間再狹小,都需要景觀視野   ◎家就是大套房,LDK功能大整併,其實你要的空間不用太多   ◎不到1坪的超小空間也能當書房   ◎無用過道擴大到極限,設計成書房兼工作空間   蓋房子蓋得巧,從內到外都舒適   ◎把樓梯當作住宅的骨骼,讓所有

動線縮到最短的距離   ◎緊鄰室內的觀景台,是療癒身心的空中花園   ◎天井設計,創造上下鳥瞰的視野   ◎隱藏式窗框,簡化建築外觀   ◎營造日式氛圍的木作格柵,既輕盈又能導入光影變化   舒適宅真貼心,人人都愛宅在家     ◎把廚房、陽台、洗衣間整合成一處後花園,做家事更有效率   ◎書籍集中收納,形成小型圖書館   ◎以可移動的榻榻米取代沙發,隨心所欲可坐可臥   ◎對角線的氣窗,讓通風效果更好   ◎可以站在同一定點處理所有事情的廚房動線 本書特色   ◎道出日本人的空間智慧,175個日本設計師才懂的好家法則   ◎迴遊動線、瘦身結構、大套房設計、溝通式廚

房,日式動線、格局,基本規劃該知道的事   ◎眺望快感、全開落地窗、狹縫採光、天井露台,在不可能中創造舒適的秘訣撇歩   ◎過道書房、車庫書房、都市閣樓,超小空間的超利用巧思。   ◎原木外牆、水泥裸牆,玻璃磚、金屬鋼板、格柵板,日系愛用建材一次看   ◎室內暗門、玻璃欄杆、無框之窗、隱形門框、龍骨梯,日式細節手法全公開   ◎多轉角建築、坡地設計、單純結構體、長屋設計,日本蓋屋知識一次學   ◎從家具、選材、色彩、照明到防震、防盜,看日本人怎麼想、怎麼挑、怎麼做   ◎認識箱型空間、懸臂樑設計……,引介最進步的住宅建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