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彥門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蘇國瑋所指導 阮琮文的 以人機互動觀點建置雲端夜間睡眠檢測系統 (2021),提出陳正彥門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機互動、使用性評估、使用者介面、使用者體驗、健康照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吳桂花所指導 張惠雯的 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對社區失智長者體適能、跌倒及認知之成效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失智長者、運動與認知訓練、功能性體適能、跌倒、蒙特利爾認知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陳正彥門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陳正彥門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人機互動觀點建置雲端夜間睡眠檢測系統

為了解決陳正彥門診的問題,作者阮琮文 這樣論述: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公佈數據109年死因統計,慢性疾病位居第一,隨著科技進步及全民健康意識抬高,人們不僅變得越來越注意自身飲食習慣與每週運動次數,也開始懂得運用智慧型穿戴裝置和健康管理App來實施自我健康管理;透過時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發現身體異常時可以儘早就醫,此種健康照護的服務系統平台,相較於傳統醫療被動式的診斷,可以有效控制對疾病的管理並降低重症對於醫療資源的消耗問題。本研究以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例,使用python程式語言並以人機互動觀點(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開發夜間睡眠檢測平台,藉由智慧型穿戴式裝置取得使用者各項生理指標(含心率、血氧量、BM

I),以及透過錄音設錄製睡眠音檔供使用者上傳至雲端夜間睡眠檢測系統,透過類神經網路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做睡眠時打鼾聲的聲音分析,將結果透過數據可視化的方法呈現於雲端夜間睡眠檢測系統的使用者個人健康儀表板,並給予使用者各項目之參考指標及告知使用者是否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潛在風險群,使用者實測後以使用者互動滿意度問卷(Questionnaire for User Interaction Satisfaction, QUIS)與使用者經驗調查問卷(User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UEQ)分別進行使用者介面(User Inte

rface, UI)與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 UX)的使用性評估。本研究使用任務分析法配合眼動紀錄得出結果驗證,修改版系統設計能夠有效降低使用者操作不順暢所浪費之時間,有效縮短了20%執行操作任務所需耗費時間,並透過問卷調查法分析得出,經迭代更新之系統介面能提高受測者對系統的互動滿意度,以及使用者經驗之易學性的改善。

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對社區失智長者體適能、跌倒及認知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陳正彥門診的問題,作者張惠雯 這樣論述:

背景: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失智長者因平衡能力不佳或肌力不足導致跌倒的機率為一般健康長者的2倍、因跌倒住院的比例為一般健康長者的3倍。臺灣相較於歐美國家,針對失智長者的運動與認知介入研究較有限。為失智長者發展結合運動與認知訓練之介入措施,以促進或維持其體適能、認知功能及降低跌倒的危險性有其重要性。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對社區失智長者的體適能、跌倒及認知情形的影響。方法:本研究採類實驗研究設計(quasi-experimental study design),以單組前後測(single-group pretest-posttest)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社區65

歲以上輕、中度失智長者41位,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共12週、每週進行1次、每次課程時間為運動訓練1小時與認知訓練1小時,共2小時。於介入前後收集失智長者之功能性體適能、STRATIFY跌倒危險評估量表以及蒙特利爾認知量表等成效指標,以配對t檢定(paired t-test)進行介入措施之效果分析。結果:經12週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後,社區失智長者功能性體適能表現皆有進步,其中女性長者在30秒起坐(p=.027)及2.44公尺起身繞物(p=.043)兩項目達顯著差異。有14位長者(34.1%)跌倒危險後測均≧2分,跌倒危險分數下降0.05±0.59分,未達顯著差異,但研究期間無跌倒事件發生。40位(

97.6%)長者的蒙特利爾認知總分皆低於26分,認知評估後測總分增加達顯著差異(p=.014)。結論:本研究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對社區失智長者的體適能、跌倒與認知情形有所助益,且跌倒危險分數下降。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適合的族群廣泛並且適合推廣在健康與亞健康之高齡者,可延緩高齡長者身體功能及認知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