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抗生素荒波及台灣!更毒的細菌、更少的藥,感染疾病未來 ...也說明:預防院內感染,病人可以怎麼做? 醫療院所是治療疾病的地方,卻也是最容易接觸到病菌的場域,如何避免病菌趁虛而入?

慈濟大學 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醫學生物技術碩士班 蘇伯琦所指導 陳學玟的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藉由磷酸轉移酶系統(PTS system)攝取葡萄糖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磷酸轉移酶系統、生物膜、nagE基因、N-乙醯-葡萄糖胺。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楊沂淵所指導 李佳娟的 住院病患感染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之危險因子與預後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泌尿道感染、屎腸球菌的重點而找出了 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1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生兒和兒童院內感染肺炎所使用的抗生素- Korang, SK則補充:此文中使用了2021 年2 月前的研究證據。 研究特色. 我們納入了四項試驗,將84 名院內感染肺炎的兒童隨機分配到不同的抗生素治療方法中。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藉由磷酸轉移酶系統(PTS system)攝取葡萄糖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1的問題,作者陳學玟 這樣論述: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為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也是人類或動物的呼吸道與腸胃道中的正常菌叢。在台灣,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不僅是院內感染的主要菌種,也是引發化膿性肝膿瘍(pyogenic liver abscess, PLA)的最主要病原體,而其中糖尿病病患為罹患PLA的高風險族群之一。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可以藉由生物膜(biofilm)的形成,加強細菌的致病能力,生物膜可以將細菌包覆以維持它們的生存環境,同時也可以隔絕外界的有害物質,使細菌可以在人體內生長。本實驗室認為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感染可能和其體內有較高的血糖值相關。而在本實

驗室先前的研究中,將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的PTS(phosphoenolpyruvate-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中屬於glucose-specific的EII complex,Crr與PtsG以及另一組在先前實驗發現可以補償Crr功能的EII complex,EtcABC,同時剔除後,發現此突變株依然可以在葡萄糖(glucose)溶液中生存。因此我們認為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或許還有其他的路徑或代償作用能夠讓葡萄糖進行代謝。同時,nagE基因在先前其他細菌的研究中只有被表明為N-乙醯-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e, GlcNAc)的運送途徑。但本研究

中則發現,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突變株ΔnagE對於N-乙醯-葡糖胺的利用與野生株無異,但是當同時剔除crr、ptsG、etcABC及nagE後,此突變株對於N-乙醯-葡糖胺的利用相較於ΔcrrΔptsGΔetcAB則有明顯延遲的趨勢。因此我們認為,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除了以NagE做為N-乙醯-葡萄糖胺的運輸途徑之外,Crr/PtsG和其他未知通道有可能也參與N-乙醯-葡糖胺的運輸。除此之外,我們也發現將Δcrr ΔptsGΔetcABΔnagE培養於含有1%的N-乙醯-葡糖胺環境中時,能夠透過產生較多莢膜多醣,進而增加生物膜的產量。顯示當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對N-乙醯-葡糖胺攝取受影響時,會促

使細菌大量產生莢膜多醣並進而增加生物膜的形成。

住院病患感染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之危險因子與預後分析

為了解決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1的問題,作者李佳娟 這樣論述:

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對vancomycin具有抗藥性,臨床上常見引起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最常被分離出來的致病菌種為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Taiwan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THAS系統)近

年來的統計結果顯示,在醫療照護相關泌尿道感染的菌種中,腸球菌分離率逐年攀升,而其中對萬古黴素具有抗藥性的E. faecium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VREfm)分離率已增加至六成以上。從尿液中培養出VRE時,不易分辨是屬於移生菌(colonization)還是致病菌,進而影響到治療方式的選擇,而目前對於由VRE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所能選擇的治療藥物相當有限且缺乏最佳治療方式,關於抗生素的選擇、投藥的時機、治療的效果仍有不確定性。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VRE泌尿道感染的危險因子並確定不同治療藥物的預後。研究採病歷回溯性研究,收集振興醫院

2015年至2020年間於尿液檢體中培養出VREfm陽性的住院病人臨床紀錄,包括病人基本資料、臨床表徵、實驗室檢驗數據、抗生素使用紀錄、侵入性醫療處置、合併症等資料。依據VRE泌尿道感染後是否投予抗VRE藥物治療對病人進行分組,分析細菌廓清率及住院死亡率。研究結果顯示,是否對VRE泌尿道感染的病人投予抗VRE藥物治療,對於病人細菌廓清率有影響(P= 0.031),但是對於病人住院死亡率並無顯著影響(P= 0.456),進一步分析不同抗VRE藥物治療結果發現,給予linezolid治療或給予daptomycin治療,兩者在死亡率上也沒有達統計學上顯著差異(18.2% vs. 30.8%,P= 0

.439)。另外,從多變項羅吉斯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結果顯示,VRE泌尿道感染時之疾病嚴重度是影響病人死亡率之危險因子(P= 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