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瓦斯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關渡瓦斯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桂越寫的 阿娜答的神祕世界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南華大學 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 張清標所指導 賴顯英的 關子嶺生態旅遊規劃與調查之研究 (2006),提出關渡瓦斯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關子嶺、生態調查、生態旅遊。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所) 蔣德煊所指導 李永彬的 以層級程序分析法探討長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技術移轉評估準則 (2006),提出因為有 長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層級程序分析法、德爾菲法、技術移轉、評估準則的重點而找出了 關渡瓦斯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關渡瓦斯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阿娜答的神祕世界

為了解決關渡瓦斯行的問題,作者張桂越 這樣論述:

  「回台灣兩年,東住西住,兩年內搬了五個地方,總是沒來得及拆箱,又要打包。除非颱風天,我看連浮萍都沒我這種漂法。In fact,是我沒條件定下來,但也不羨慕某種style的安定,反倒是很阿Q的享受屬於我的、不得不的動盪,一種隨意一種風,彷彿這個世界任何的點面都可以是我的棲身之地,只要有溫暖與自由就行。一匹孤獨的狼,不住在洞裡,住哪兒?」   在世界各地奔波了三十多年,走遍四十一個國家,採訪過戰亂的科索沃、深入貧困落後的查德、定居在蕞爾小國馬其頓、闖進危險的泰緬邊境……這位勇敢又瘋狂的奇女子張桂越,為了出版一本書而回到台灣後,卻再也離不開了。她拮据渡日,換來野馬不羈的日子;她居無定所,漂泊

在沒水沒電沒瓦斯的台北橋下、關渡基督書院、或是林森北路某條通的小套房;她孑然一身,卻結交了各路英雄好漢:八十五歲愛偷花的女牧師、塔次基里溪畔的布農人家、兩個生肖土撥鼠的年輕女記者……   這四十多篇看似平淡卻內蘊澎湃的散文,有作者刻畫週遭人物的小故事,有她對朋友與親人的回憶,也有她以一種阿Q精神對這段「無薪假生活」的快意享受。透過張桂越的眼睛,我們看到,原來,美麗就在生活裡,各種奇人異事就在你我身邊,而感動,就在一顆敞開的心房裡。 作者簡介 張桂越   1949,出生於廣西桂林。畢業於台灣關渡基督書院、美國明尼蘇達州Concordia College語言傳播系。   1980,成立耕者出版社。

  1984,華視新聞雜誌記者。   1990,英國威爾斯大學新聞研究所就學。求學期間任台視駐倫敦特派員。   1993,傳訊電視駐歐洲分社主任。   1997,創立一人通訊社「台通社」。   2002,她在馬其頓發起「抗議希臘大使館無恥運動」,張桂越這個名字成為了異國各大傳媒的頭條新聞。   2007年,她從定居了七年的馬其頓回台,出版了一本曾被十三家出版社拒絕的《追獵藍色巴爾幹》,在重新感受到台灣人們的溫暖人情味後,她在台灣落腳,在這座島上,繼續流浪。   著有《追獵藍色巴爾幹》,編有《崔小萍獄中記》,譯有《善有惡報》、《烽火守書人》等書。拍攝紀錄片「藍色巴爾幹(26小時)」、「耶穌的腳

印」、「認識東正教」、「結在異鄉的果實(非洲農耕隊)」、「就是不投降的甲良人」(泰緬系列)等。

關子嶺生態旅遊規劃與調查之研究

為了解決關渡瓦斯行的問題,作者賴顯英 這樣論述:

  休閒旅遊的需求,是現代文明的象徵,而遊憩產業的發展,也是許多國家再創經濟的主力之ㄧ。面對目前日益增加的遊客數量,以及觀光活動對環境可能帶來的衝擊,「生態旅遊」已普遍被認定為21世紀旅遊的新趨勢,關子嶺地區自發展觀光以來,人為開發壓力日益增加,生態資源日益減少,關子嶺地區已面臨有史以來的困境。而關子嶺地區發展生態旅遊最重要的基礎,在於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化,其四周環境,符合生態旅遊原則,本研究期能以大眾遊憩方式為主,生態旅遊為輔之旅遊方式,盼能減少對生態或人文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成為休閒觀光產業永續經營之不二法門。基於此,本研究進行一般遊客對發展生態旅遊的認知與環境滿意度之調查,透過文獻資

料剖析與問卷調查分析、探討遊客對發展生態旅遊認知環境滿意度的看法,提供關子嶺地區觀光業者,作為永續發展之參考。結果顯示來關子嶺地區的遊客屬於中、青壯年的屬性,滿意度高;從基本資料得知職業類別以軍公教人員居多、從商、自由業、服務業者居次;從旅遊資料得知,遊客目的以泡湯為最高,其次為觀賞動、植物;又詢問受試者有關停留時間方面問項:遊客到關子嶺地區每年旅遊的次數最多兩次以上,而且最少為一次,顯現重遊意願高。在停留時間上以一至二天為最多,其次為五至八小時,四小時內,三天以上最少,可知此區域是屬短期渡假休閒型態族群,又從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知:停留時間越久對環境滿意度越高。因此關子嶺地區適合發展生態旅遊與

戶外教學等多元化的旅遊樣式,又從多數受試者得知會選擇在關子嶺地區過夜的遊客探其原因,與具有世界稀有的泥漿溫泉有關,所以應如何開發本地的自然資源並多鼓勵遊客多停留一些時間來體驗關子嶺之美,是未來公部門與當地居民需要思考的問題。生態旅遊既已廣被接受,維護生態資源費用支出遊客都願意自行付費承擔。又從生態旅遊行程是否願意參加、生態旅遊行程採收費性質兩問項得知:遊客也都非常願意參加佔93.2%與生態旅遊行程同意支付費用則以100~200元佔52.6%最多、100元居次佔40.1%,所以本區生態旅遊行程收費在200元以內最為遊客所能接受的價碼,因此關子嶺地區發展生態旅遊是值得考慮的選擇。至於碧雲步道-枕頭

山路線、紅葉公園區塊與大凍山登山步道等地區值得進一步規劃為生態旅遊動線。

以層級程序分析法探討長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技術移轉評估準則

為了解決關渡瓦斯行的問題,作者李永彬 這樣論述:

摘 要近年來,為因應都市快速發展及提升國民生活水準,各種公共設施大規模興建,如地下電纜、衛生下水道、瓦斯、通信、自來水及光纖網路等維生管線施工,除須避免影響鄰近既有建築物之安全外,並應儘量減少對地面交通之衝擊,因此構築位置不得不朝地下發展,施工技術亦日趨複雜與高難度化,為因應此等施工需求,各種施工方法迎運而生。「長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伴隨挖掘機械之不斷研發改良與施工經驗累積,並配合電子監控系統使施工技術及控管系統日益精進,舉凡受施工條件、環境限制等之地下管線埋設,長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將有效滿足地下管路工程多樣化之需求。「長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係屬新型之技術,目前正積極引進於國內,本研究首先與

擁有本技術之日本產業界進行專家訪談,了解本工法之關鍵技術與優缺點,其次藉由日本產業界專家、國內學者、專家與廠商意見研擬長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技術移轉之評估指標,進而建構技術移轉評估層級架構,再運用層級程序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分析因素間之相對重要程度,進而探討與分析長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之技術移轉評估準則。 研究結果顯示,本工法之三大關鍵技術分別為彎曲機器、彎曲推管和彎曲管間機能之相容性,同時移轉過程中技術提供者是否釋出善意並提供完整之技術資訊與經驗,將成為技術移轉成功與否之關鍵所在。另技術提供者之施工經驗與其技術人員素質將大幅提昇技術移轉之成功機

率,並藉由合作參與共同承攬移轉技術,提昇技術接受者本身技術能力以增加市場之競爭力。因此,政府應可利用技術移轉工程機會,協助輔導國內相關產業藉此提昇專業之技術能力及累積經驗、研訂此工法相關法令規章及工程品質管理標準,並落實技術本土化與工程之普及化,將能創新產業升級與多元化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