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防護 法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開口防護 法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曹常成、徐正會寫的 開口墜落職災情境分析及安全裝置改進研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應提供各類防止物品或人員墜落之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也說明: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281條第1項前段:「雇主對於在高度二公尺以上之高處作業,勞工有墜落之虞者,應使勞工確實使用安全帶、安全帽及其他必要之防護具。但經雇主採安全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 林智強所指導 鄭淑惠的 運用拉拔測試儀分析不同安全母索 耐用性及穩定度之研究 (2020),提出開口防護 法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安全母索、耐用性、穩定度、繩索材質、繩索尺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謝佑明所指導 蕭新益的 基於建築資訊模型之自動化開口偵測與安全防護 (2018),提出因為有 建築資訊模型、墜落、開口、安全防護設施的重點而找出了 開口防護 法規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空作業-墜落防護 -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電子報則補充:一般來說:「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公尺以上(含2公尺)有墜落之虞的高處進行作業,都稱為高空(處)作業。」。 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2018年全國勞工職災件數共1萬4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開口防護 法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開口墜落職災情境分析及安全裝置改進研究

為了解決開口防護 法規的問題,作者曹常成、徐正會 這樣論述:

  開口作業為發生死亡職災最高的作業類型之一。由於其作業具有臨時、期程短等特性,造成雇主對開口防護不確實,勞工亦常忽略安全意識而致災。本研究蒐集彙整91至96年重大職災資料庫中媒介物為開口之438件案例,依災害發生當時之人、事、時、地、物,統計分析開口墜落職災的特性;由災害當時發生之「不安全環境」與「不安全行為」探討致災情境因素;並依低成本、高安全性、簡化機構的準則,進行開口護欄改進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製造業開口墜落職具有以下特性:事業單位規模為30人以上(46%)之原事業單位(67%);災害媒介物多為機具平台管道類型的開口(41%),災害常發生於進行機械設備作業之時(21%

);營造業開口墜落職災特性為:易發生在在事業單位規模9人以下(60%)、二級承攬單位(37%),災害媒介物多為施工架、工作平台類型之開口(33%),災害常發生於進行專業工程作業時(31%)。在致災情境因素方面,「不安全環境」的主要致災因素為防護設施不安全(30%)及未設防護設施(51%);「不安全行為」的主要致災因素為勞工不當行走於開口邊緣(21%)、作業中踩空(14%)及施力不當(13%)。在護欄防護裝置改進研究方面,在專利及法規限制條件下,考慮護欄在各種場合的固定方式,本研究設計了一新型之護欄防護裝置,具有攜帶方便、穩定性高、架設容易的特點,並能使用在一般可使用膨脹螺絲之施工場合,最後並完

成實體之雛型製作與性能測試,單元式的護欄防護裝置本體,其機動性與強度和固定架的性能皆符合設計需求。本研究結果可提供事業單位實施實施重點對象之安全防護、教育訓練及自動檢查的依據。

運用拉拔測試儀分析不同安全母索 耐用性及穩定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開口防護 法規的問題,作者鄭淑惠 這樣論述:

針對歷年來重大職業災害的發生率來看,目前以營造業列為各行業的發生率之冠,而職業災害又以墜落危害佔營造業的災害比為第一順位,而造成墜落的因素主要是於工作環境的開口處、工作動線邊緣處或是工作台等因身體支撐不穩滑到絆倒而導致災害的發生。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簡稱:職安署)統計資料顯示,以2018年為例,營造業的死亡千人率統計為0.113,遠遠高於全產業別的0.024和製造業的0.020,這數據顯示營造業的施工風險遠高於其他行業別,但又以其中的「墜落」、「感電」、「物體倒榻、崩塌」等災害類型最多,其有效的防護措施應包括:樓板開口防護、護欄固定設置、樓板地面防護、防墜系統設置(安全母索、背負式安全

帶)與安全網。本研究將進行現場使用之防墜繩索的使用強度方向進行研究,依不同的繩索材質及尺寸大小,是否於現場提供施工人員使用時會適當的產生防墜功能的效應,而降低墜落危害的災害比,而安全母索正確地設置可有效的預防墜落之發生,因此針對繩索新的材料測試外,另外將另一組材料樣品進行曝曬測試,找出繩索的最佳使用防墜成效,確認安全母索的強度及性能,進而達到施工安全上的品質,而降低墜落災害的發生率。

基於建築資訊模型之自動化開口偵測與安全防護

為了解決開口防護 法規的問題,作者蕭新益 這樣論述:

國內營造業之職業災害類型,以墜落、倒塌、崩塌、感電、物體飛落等類型為主,而近十年間,營造業重大職災中災害類型以墜落、滾落高居榜首,其中建築施工階段開口之墜落或滾落問題,一直是營造業勞工安全的最大威脅。本研究使用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與視覺化程式語言(Visual Programming Language, VPL)這兩種技術,使用施工規劃階段之BIM模型找出可能發生墜落的位置,並自動佈設安全防護設施以期能降低墜落發生的風險。由於BIM技術在近年來逐漸發展成熟且風行,是應用於營造業的主流趨勢,BIM可使用三維數值模型表達真實構件之

空間關係,並可結合排程模擬現場施工順序進而檢討工序。視覺化程式語言的應用軟體Dynamo能輔助Autodesk Revit進行程式的開發,擴充建模軟體本身的功能。因此在施工之前若能善用BIM的技術,分析出人為可能忽略所造成墜落風險的位置,未來在實際建造時於施工開口處設置安全防護設施,並透過 BIM 所提供之相關資訊為基礎,達到改進傳統人工進行安全規劃之效率,如此一來將可提供現場作業人員即時且正確的安全防護資訊,可以有效提升施工開口墜落防制之成效,來降低勞工職業墜落災害的發生。透過本研究開發之程式,搭配施工規劃階段之模型,可以自動找出模型內之開口位置,即有墜落風險的位置,亦可使用本研究來自動放置

防護設施於可能會造成墜落風險處,並輸出相關防護設施之資訊,如此一來,既取代傳統耗時的人工檢查,也能降低一定的成本及人為疏失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