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國際解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長榮國際解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華驎,孔繁華寫的 公司的品格2:從本地個案看懂台灣公司治理,拆解上市櫃公司地雷 和王志誠封昌宏的 商業會計法(五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先覺 和元照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施正權所指導 曾明斌的 臺灣海事軟實力之建構與運用---以海巡署為例的分析 (2021),提出長榮國際解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軟實力、海洋治理、海洋政策、海巡外交。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黃宥婷所指導 張瑄懿的 「飛」我莫屬 – 短程航行旅客的航空公司選擇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全服務航空、無額外服務航空、服務品質、短程航行的重點而找出了 長榮國際解散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長榮國際解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司的品格2:從本地個案看懂台灣公司治理,拆解上市櫃公司地雷

為了解決長榮國際解散的問題,作者李華驎,孔繁華 這樣論述:

博客來商業榜 No.1《公司的品格》第二集 「鄉民提問」進階版,借鏡美國實務經驗 不只「點出問題」,更從制度面解決問題   股市騙局層出不窮,卻無人負責,   台灣公司治理破了大洞,有解嗎?   投資人一定要知道的上市櫃公司怪現象!   看懂財經媒體的關鍵字、揭露上市櫃公司的黑洞、破解現行制度的盲點   財經部落格「RusRule」格主李華驎,以台灣上市櫃公司個案,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剖析漏洞百出的制度,並且援引美國的實務經驗,探討台灣該如何建立安全遊戲規則,讓投資者安心,進而吸引國際長期投資資金,以尋求穩健發展。   ◎ 你不知道的控股神器──財團法人面面觀   ◎ 怎麼了?你變了

!說好的接班呢?──不同的家族控股模式   ◎ Treat or Trick?──不給糖就搗蛋的股東會   ◎ 我就是不專業,不然要怎樣?──談威強電財報疑雲   ◎ 有關係就沒關係?──萬泰銀行掏空案   ◎ 可以讓人剛減資完又私募的嗎?──企業常見的美化財報手法   ◎ 進軍國際的黃粱一夢──歌林啟示錄   ◎ 你好胖,我好怕──基因國際的現代金錢啟示錄 各界推薦   ◎作者頗具巴菲特的視野,能將繁複的公司治理觀念化為常識性的論述,對於想一窺治理堂奧的讀者,大有助益。──陳冲(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前行政院院長)   ◎投資人可藉由本書趨吉避凶、汰蕪存菁,發現真正有價值的標的公司。這

是一本培育投資人及上市櫃公司「對的基因」的好書。──唐樹萬(中華策略管理會計學會理事長)   ◎本書不僅讓讀者看清公司會做出那些沒品的行為,而且更明白指出改變的契機。健全的制度,才是市場與經濟發展的良方。──綠角(財經作家)   ◎總幹事黃國華(作家)  

臺灣海事軟實力之建構與運用---以海巡署為例的分析

為了解決長榮國際解散的問題,作者曾明斌 這樣論述:

總統蔡英文女士於2019年3月21日至26日率領內閣成員至南太平洋邦交國進行國是訪問,並將此行取名為「海洋民主之旅」,以海洋與民主為主軸,拜訪大洋洲的友邦帛琉、諾魯及馬紹爾等國,以實際行動穩固邦交,並與前揭國家簽訂《海巡合作協定》(Coast Guard Agreement)。海巡署近年展現的海上執法與救難成果似乎正幫國家開啟另一扇大門,吸引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海巡外交(Coast Guard Diplomacy)也成為臺灣新的對外交流模式。海巡署對外所展現的吸引力,似乎與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在80年代提出的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相契合,強調國家除

了能運用軍事與經濟等硬實力外,仍有其他能力足以影響其他國家決策,不論是議程的設定或國際建制的建立,藉由彼此均認同的價值與系統,達到權力運用的效果與影響力。在奈伊的研究中,認為軟實力主要源於文化、政治價值與外交政策,惟本研究認為除了前揭三種來源以外,隨著非傳統安全與全球治理的議題逐漸被國際社會重視,國家在海洋事務各種層面的卓越表現,將成為新的軟實力來源,本研究將其稱之為「海事軟實力」。本研究將以奈伊所建立的「軟實力」理論為基礎,輔以海洋意識與行動等要素,結合權力分析的概念,進行理論推導與修正,建立「海事軟實力」概念架構,並分析「海事軟實力」可能的權力資源與行動,建立相關的評估指標與方法,並以海巡

署為例進行實際操作。

商業會計法(五版)

為了解決長榮國際解散的問題,作者王志誠封昌宏 這樣論述:

  ◎商業會計法是規範商業提供會計資訊的最基礎法律,除了對商業應如何提供商業會計資訊予以規範外,更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訂有罰則。實務上經濟犯罪行為多涉及違反商業會計法的規定,故商業會計法是經營商業或從事會計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常識。   ◎自2016年起「企業會計處理準則公報」成為我國最主要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本書整理「企業會計處理準則公報」與商業會計法相關的部分,納入本書的內容,讓讀者更容易掌握處理商業會計事務及法制發展的最新資訊。   ◎本書從會計學理出發,並以行政及法院的實務案例為輔助,是一本理論與實務兼備的教科書及工具書。 作者簡介    王志誠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法學

院教授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董事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   金融研究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    封昌宏      現職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法務一科科長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兼任助理教授   長榮大學會計資訊系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國成立功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博士   東吳大學經濟學碩士   逢甲大學財稅系學士      經歷   財政部台灣省南區國稅局稅務員、股長、審核員、課長、稽核、秘書

、法務一科科長   長榮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改版序 自 序 第一篇 緒 論 第一章 商業會計法的概念與發展 第一節 商業會計法的性質/3 壹、商業會計法是規範會計資訊的法律/3 貳、商業會計法屬公法/5 參、商業會計法為經濟行政法/6 肆、商業會計法屬實體法/7 第二節 商業會計法的立法理由/7 壹、強制商業提供會計資訊/7 貳、提供具品質的會計資訊/8 參、防止商業經營的弊端/11 第三節 商業會計法之效力/12 壹、法律位階/12 貳、適用對象/13 參、生效的時間/13 肆、管轄範圍/14 第四節 商業會計法之沿革/15 壹、商業會計法之公

布/15 貳、商業會計法第一次修正(民國53年)/15 參、商業會計法第二次修正(民國55年)/16 肆、商業會計法第三次修正(民國84年)/16 伍、商業會計法第四次修正(民國87年)/20 陸、商業會計法第五次修正(民國89年)/21 柒、商業會計法第六次修正(民國95年)/21 捌、商業會計法第七次修正(民國98年)/26 玖、商業會計法第八次修正(民國103年)/27 拾、商業會計處理準則的配合修正(民國103年)/28 第二章 商業會計法的適用與解釋/ 第一節 商業會計法的適用/31 壹、縱向適用關係/31 貳、橫向適用關係/32 參、縱向與橫向之結合適用/34 第二節 商業會計法之

解釋/35 壹、解釋機關及其效力/35 貳、解釋的目的及態度/38 參、解釋之方法/39 第三章 商業會計法之規範架構/ 壹、商業會計事務之定義及適用範圍/41 貳、主管機關及商業之負責人/41 參、會計人員之設置、任免程序及職責/41 肆、會計年度/41 伍、記帳使用之貨幣單位及文字/42 陸、支出超過一定金額以上者,使用之支付工具/42 柒、應採用之會計基礎/42 捌、定義會計事項/42 玖、訂立會計制度/42 拾、授權主管機關訂定商業會計處理準則/42 拾 壹、規定會計憑證之種類及商業對於憑證之責任/43 拾 貳、帳簿之種類及記載方式/43 拾 參、會計項目及財務報表之種類及其附註/43

拾 肆、會計事務處理程序/43 拾 伍、具重要性及原則性之認列與衡量原則/43 拾 陸、損益計算之原則/44 拾 柒、決算及審核/44 拾 捌、處罰規定/44 拾 玖、例外不適用之小規模商業/44 第二篇 本 論/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節 商業及商業會計事務/47 壹、商業之定義/47 貳、商業會計事務之定義/50 參、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法律地位/51 肆、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內容及爭議/55 伍、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法律位階/61 第二節 商業會計事務之適用範圍/62 壹、以組織型態區分/62 貳、以規模大小區分/64 參、公、民營事業一律適用/67 第三節 商業會計法之主管機關/68 壹

、訂定主管機關之理由/68 貳、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之權責/69 第四節 商業之負責人/71 壹、訂定負責人之理由/71 貳、商業負責人之範圍/72 第五節 商業之會計人員/78 壹、會計人員之定義/78 貳、會計人員之設置/79 參、會計人員之種類及資格/80 肆、會計人員之任免/91 伍、會計人員的責任/95 第六節 會計年度/98 壹、訂定會計年度的理由/98 貳、會計年度的期間/98 第七節 記帳本位及文字/99 壹、概 述/99 貳、記帳使用文字的原則/100 參、使用貨幣本位之原則/100 肆、違反之效果/101 第八節 大額支出應使用之支付工具/101 壹、概 述/101 貳、支出

之範圍及其爭議/103 參、違反之效果/107 第九節 會計基礎/108 壹、概 述/108 貳、商業會計法與所得稅法之差異/109 第十節 會計事項/110 壹、概 述/110 貳、會計事項的分類/111 第十一節 會計制度/112 壹、概 述/112 貳、會計制度之法源依據/113 第二章 會計資訊的制作程序/ 第一節 會計憑證/115 壹、會計憑證之定義及功能/115 貳、會計憑證之種類及格式/115 參、會計憑證之製作、裝訂及保管/121 肆、未取得、給予及保存會計憑證之責任/128 伍、原始憑證未取得、毀損及滅失之處理/132 第二節 會計帳簿/135 壹、會計帳簿之意義及種類/13

5 貳、會計帳簿之設置/136 參、會計帳簿之登錄/141 第三節 會計項目/153 壹、概 述/153 貳、資產負債表上之會計項目/154 參、綜合損益表上之會計項目/186 第四節 財務報表/188 壹、財務報表之涵義/188 貳、財務報表之種類/189 參、財務報表之編製及保存/196 肆、財務報表之附註/198 伍、財務報表之格式/201 第五節 以電子方式處理會計資訊/202 壹、概 說/202 貳、會計資訊處理程序/203 參、法規的修正/204 第三章 資產、負債及權益之認列與衡量/ 第一節 資產之衡量原則/208 壹、交易取得者/209 貳、自行建造或製造者/212 參、受贈取

得者/213 第二節 存貨之衡量/215 壹、取得成本之衡量/215 貳、成本流動假設之選擇/216 參、存貨之續後衡量/221 第三節 金融商品之衡量/224 壹、取得成本之衡量/224 貳、期末衡量方法/225 第四節 債權之評價與揭露/230 壹、財務報表上之債權/230 貳、債權之評價原則/231 參、債權揭露之方式/234 第五節 資產之折舊與折耗/235 壹、折舊與折耗之經濟意義/235 貳、折舊之會計處理/235 參、折耗之會計處理/239 第六節 無形資產之評價/241 壹、定 義/241 貳、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241 第七節 資產重估價/247 壹、定 義/247 貳、對商

業之利益/247 參、得重估價之資產/248 肆、會計處理原則/250 第八節 商業支出之評價/253 壹、資本支出/253 貳、費用支出/253 參、損失支出/254 肆、非常損失/254 第九節 遞延資產之評價/255 壹、定 義/255 貳、衡量原則/255 第十節 負債之評價/257 壹、基本原則/257 貳、公司債之評價/257 第十一節 非現金出資之評價/259 壹、非現金出資之類型/259 貳、非現金出資之評價方式/262 第十二節 併購及清算財產之評價/264 壹、公司之併購/265 貳、解散及終止/273 第十三節 會計方法之一致性/276 壹、意 義/276 貳、立法技術上

的問題/276 第四章 損益計算/ 第一節 基本原則/277 壹、純益或純損之計算/277 貳、收益、成本、損失及費用之範圍/279 參、成本、費用與收入配合原則/282 第二節 收入認列之時點/283 壹、原則性規範/283 貳、長期工程合約/285 參、分期付款銷貨/290 第三節 退休金費用/292 壹、退休金之定義及種類/292 貳、退休金之提列方式/293 第四節 課稅所得之帳外調整/294 壹、課稅所得與財務會計所得之差異/294 貳、差異之調整/297 第五節 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之項目/298 壹、特定之準備/298 貳、商業對業主之盈餘分配/298 第六節 商業會計法對員工獎酬

制度的影響/302 壹、員工獎酬制度的起源/302 貳、員工獎酬制度的定義及類型/302 第五章 決算及審核/ 第一節 決算之期限/317 壹、決算之定義/317 貳、決算之期限/317 第二節 決算報表之編製/319 壹、應編製之決算報表/319 貳、本分支機構合併辦理決算/321 參、違反之效果/321 第三節 決算報表之承認/322 壹、決算報表承認之意義/322 貳、決算報表承認之期限/323 參、決算報表承認之效果/324 第四節 決算報表之備置、查閱及檢查/325 壹、決算報表之備置義務/325 貳、決算報表之查閱及檢查/326 參、違反之效果/329 第六章 罰 則/ 第一節 構

成要件要素/331 壹、主觀構成要件/332 貳、客觀構成要件/333 第二節 競合關係/338 壹、法規競合/338 貳、想像競合/342 第三節 一行為不二罰原則/343 壹、定 義/343 貳、一行為之認定原則/344 參、重複處罰之禁止/348 第七章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影響/ 第一節 IFRS的起源、導入及影響/359 壹、IFRS的起源/359 貳、我國導入IFRS的時程/359 參、IFRS產生的影響/360 第二節 相關法規的配合修正/365 壹、證券交易法/365 貳、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的修正/369 參、商業會計法之修正/375 肆、商業會計處理準則修正

/391 索 引/437

「飛」我莫屬 – 短程航行旅客的航空公司選擇之研究

為了解決長榮國際解散的問題,作者張瑄懿 這樣論述:

近年來,無額外服務航空蓬勃興起,對於短程航行旅客也多了選擇性,加上城市機場的特殊地域性,本研究針對短程航行旅客的航空公司選擇加以探討與分析。本研究採用質性與量化研究,首先利用內容分析針對全服務航空與無額外服務航空探討其差異性,再採用長榮航空與亞洲航空深入分析。其二,採用問卷調查確認無額外服務航空的優勢。因此,本研究發現指出松山機場的停機坪有限空間,極適合無額外服務航空飛航,可為政府找到松山機場的未來發展趨勢;其二,本研究也提出對於全服務與無額外服務航空之學術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