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秀玲寫的 醫護健保與長照法規(修訂二版) 和郭和昌醫師的 小薇不見了:川崎症-教育繪本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生活賦能服務聯盟創造長照新希望 - 新浪新聞也說明:此外,阿瘦也展示了其甫於今年成立的線下醫療服務「A.S.O足醫健甲中心」,結合專業醫師、健甲顧問,從歐洲導入專業的足醫設備系統,以無痛、純草本、無毒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麗文文化所出版 。

靜宜大學 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 李依臻所指導 陳松楎的 長期照顧機構工作人員對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認知與溝通能力之研究 (2021),提出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照顧機構工作人員、病人自主權利法、溝通能力。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李華璋所指導 盧香足的 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照服員職務勝任感、工作滿足感與留任意願之研究-以中部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職務勝任感、工作滿足感、留任意願、技能勝任、試探消息的重點而找出了 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區國稅局:照顧機構提供日照服務免徵營業稅 - 桃園電子報則補充: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地增加,民眾對於長照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依法設立的護理之家、居家護理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及長期照顧服務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護健保與長照法規(修訂二版)

為了解決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的問題,作者吳秀玲 這樣論述:

  本書以根植法治觀念為先,回顧法律ABC基本概念,針對醫事人員的專業法規、醫療與護理機構的法規範、健保體制與困境、長照法律問題、傳染病和愛滋防治、器官移植、安寧緩和醫療議題等,加以介紹分析。第2版新增禍害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防治、紓困振興特別條例、2022年醫療爭議新法、健保資料庫供學術研究憲法法庭判決等,增修幅度逾二分之一。   全書分十章:總論、醫療法與行政管制、醫師法與醫學倫理、護理人員法與專科護理師、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與醫療訴訟、全民健康保險法與健保財務平衡策略、長期照顧服務法與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之借鏡、傳染病防治法與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

染防治、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最後探討病人自主權利法和安樂死合法化。本書側重於前開醫護健保長照管制法規、實務運作之論述,並檢討現行法規之缺失、法執行偏差,提出修法建議,以維民眾醫療權益。

長期照顧機構工作人員對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認知與溝通能力之研究

為了解決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的問題,作者陳松楎 這樣論述:

臺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在人口結構轉變與社會趨勢的脈動下,民眾對於長期照顧機構的需求與期待增加,除了重視照顧服務品質外,愈發著重於醫療自主權利。,2019年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目的為尊重病人醫療自主選擇與決策權利、保障其善終權益與促進醫病關係。因此,長期照顧機構的工作人員是否有能力與機構住民討論預立醫療相關議題?長期照顧機構工作人員對於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認知與溝通能力為何?本研究為橫斷性量化研究,運用自行設計結構式問卷蒐集資料,以臺灣中部地區五縣市住宿型長期照顧機構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問卷內容共三部分:個人特質、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認知、溝通能力,有63間機構參與研究,共計回覆97份有效問卷。研究

結果:本研究長期照顧工作人員以女性、護理人員、大學畢業居多,平均年齡為39.38歲;機構年資平均為4.26年、在長照領域年資平均為6.89年,長期照顧機構工作人員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認知分數平均為82.63分,溝通能力分數平均為3.95分;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認知中,以性別(t=3.68***)與機構職稱(F=4.922**)之變項呈現顯著差異;在溝通能力中,以過去是否有安寧療護相關工作經驗(t=3.639***)、在職工作期間曾參加安寧療護相關研習(t=2.322*)、在學唸書期間曾修習病人自主權利法相關課程(t=2.300*)及在職工作期間曾參加病人自主權利法相關訓練或研習(t=2.634*)之

變項呈現顯著差異;透過相關檢定分析,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認知分數與溝通動機(r=.226*)呈現正相關。研究建議:(一)機構方面可將病人自主權利法概念與訊息納入工作情境並建立督導機制;(二)政策方面增加照顧服務員的訓練、測驗中加入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概念與認知;(三)未來研究可運用質性研究,探討長期照顧機構工作人員在溝通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困境。

小薇不見了:川崎症-教育繪本

為了解決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的問題,作者郭和昌醫師 這樣論述:

  富有正義感的小薇,是動物村莊最重要的守護者。   這天小薇神奇的不見了,村民們都好擔心,到底小薇去哪裡了呢?   我們衷心期盼所有孩子健康長大,家長們都能認識兒童心臟殺手--川崎症。   透過親子共讀繪本,以及淺顯易懂的科普文字,帶領讀者瞭解川崎症的五大症狀、標準治療方法、飲食與運動注意事項。幫助家長對川崎症的照顧可以得心應手,與孩子們一起認識會傷心的川崎症! 各界聯合推薦   【名人推薦】   李佩甄/主持人、寶媽/藝人   【醫療界推薦】   李宏昌/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劉宗瑀(小劉醫師)/外科醫師/知名作家

  【教育界推薦】   郭金池/高雄市教育局前副局長、侯美妗/中華孕嬰童教保聯合總會總會長、劉上維/華民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總會長、陳進亮/中華幼兒教育策進會理事長、陳和順/社團法人中華國際幼兒文教聯合總會總會長、彭玉容/社團法人台灣永續發展教育協會理事長、蔣叔融/臺中市嬰幼兒福利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黃盈斐/台南市嬰幼兒托育協會輔導理事長、李美雲/高雄市托嬰協會理事長、呂玉薇/雄市兒童教保協會理事長、王秋燕/高雄市私立兒童教育福利協會理事長、薛艷珠/新北市板橋幼兒教保協會理事長   【企業界推薦】   林文章/太田水素工坊董事長、陳正修/華人EMBA聯合會理事長、陳秋白/五互集團總裁、黃羽瑄/

漢意文創總經理   【知名媒體推薦】   王慰祖/醫藥新聞週刊發行人  

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照服員職務勝任感、工作滿足感與留任意願之研究-以中部為例

為了解決長期照顧機構設立標準的問題,作者盧香足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中部地區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照顧服務員職務勝任感、工作滿足感與留任意願之研究。研究者採用自編問卷調查,因應不同方式填寫需求提供紙本和網路問卷,共寄發402份問卷,回收396份,獲得有效問卷386份。研究者運用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因子變異數分析、階層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與整理研究資料。本研究結果如下:照服員以女性為主力,多數無特定信仰,年齡層以51~55歲最多,教育程度多為高中/高職,五成年資未滿2年,七成的照服員月薪在30,000元以下。照服員教育程度愈高留任意願越低;年齡、薪資越高愈有留任傾向。以階層迴歸對留任意願進行分析,發現:基本變項可預測8%的變異,其

中以年資、月薪較重要;勝任感可增加15%的解釋量,尤以技能勝任的預測力明顯優於知識勝任;再加入工作滿足感之後,又能增加24%的預測力,不論是內在或外在滿足都是重要的預測變項。總計基本變項、勝任感、工作滿足感對照服員的留任意願的整體預測力達46%,有相當好的預測力。基於上述之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建議及未來研究方向給機構管理者及日後研究參考。